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小龍的世紀之變
2017/08/18 10:12:57瀏覽1312|回應0|推薦1

 

經濟/四小龍的世紀之變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42559?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8-15 02:08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四小龍」,是一個上世紀的名詞與概念,好長一段時間以來已經愈來愈少被人提到了,但台灣、韓國、香港與新加坡在發展環境與形勢上,還是有著許多類似的問題與挑戰,仍然有必要把它們放在一起來觀察分析。

先從韓國最近的一個事情談起。韓國教育部宣布,從2019年開始,全國小學五到六年級教材將標註漢字及其讀音與釋義。

韓國自古以來深受中華文化影響,漢字在韓國也曾一直是主流文字,然而二戰後民族主義的興起讓韓國人開始排斥漢字。隨著漢字退出韓國人的日常生活,由之而帶來的麻煩愈來愈多,因為韓文是一種名為「諺文」的表音文字,僅能用於表音,不能滿足作為一種文字在日常生活上的各種需求,因此韓國國內要求漢字復活的呼聲愈來愈高。

蓋洛普2014年的民調,有超過一半的韓國人認為,不懂漢字會感到生活不便,有67%的韓國人贊成在學校教科書中並行漢字。韓國的例子顯示出一個國家要擺脫「路徑依賴」並不容易。

「路徑依賴」同樣發生在香港與台灣身上。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之前是殖民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與英國的紐帶相當牢固;再者,由於近代中國大陸政經形勢的動盪,一波一波來自內地的移民不少有著反共的心路歷程,因此九七回歸以來,眼看香港快速地「融入」整個中國,及面對中國大陸發展態勢明顯強過香港,許多香港人心態之複雜與難以調適可想而知。

台灣也有著類似的發展背景。先有50年的日本殖民,1949年兩岸分治後又有50年的反共親美教育,現在二、三十歲以上的台灣人民普遍有著親美日而疏大陸的心態傾向,因而面對著中國大陸的強勢崛起,難免也出現了許多調適困難。

比較例外的是新加坡,新加坡也有長久英國殖民的歷史,但作為一個有智慧的政治家,李光耀一直能讓新加坡在西方價值與華人價值中取得較好的平衡,也讓新加坡在美國與中國兩強間顯得優遊從容,左右逢源。然而這種高端的政治平衡術隨他去世之後似乎式微下來,當前的新加坡執政當局看來也同樣面對著中國快速崛起帶來的巨大挑戰。

曾經在上個世紀下半葉共同創造亞洲四小龍金字招牌的台、韓、星、港,為何如今已不再瀟灑不再亮麗,甚至矻矻踫踫,時不時面對一些困境與窘境,主要還是因為發展的大形勢出現了大變化,但四個地區的政府與人民多數仍陷於「路徑依賴」之中,來不及調適。

四小龍在上世紀下半葉得以異軍突起揚名立萬的大時代背景有三個:

一、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大趨勢;

二、四個地區都有著威權政治下的高效率政府,及一批高素質的勞動力;

三、中國大陸錯誤選擇了計畫公有封閉的發展體制。因此當時四小龍的傾美傾日抗中疏中的路徑選擇是基本正確的,老天也不吝嗇地對這四個地區的打拚努力給予「四小龍」這塊金字招牌的最大獎賞。

但必須看到,這樣的成就,其中既有著「必然」的成分,即自身的努力與正確的選擇,也有著「偶然」的成分,即中國大陸因為歷史的錯誤而走入了三千年歷史的最低潮。

時移勢易,原來的偶然終究祇是一個偶然,中國大陸在發現錯誤之後,1979年開始決定改弦易轍,重新向市場經濟及民營體制回歸,並逐步與全球化接軌,這一轉變,讓中國大陸走出歷史發展的低谷,重回中國從來就是世界第一的常態。從這個角度理解,中國GDP從1978年的全球第15,迅速回升到目前的第二,並可望在大約十年後重登第一,是一種必然。

上個世紀的四小龍,縱使優異條件不變,包括高素質的人民及高效率的政府,如果看不清發展大形勢的變化,仍一味沉溺於以往數十年的「路徑依賴」之中,繼續地傾美傾日疏中抗中,那麼時不時面對著各種困境與窘境,當不令人意外。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過去的四小龍可別再看不起菲律賓了,時間也許很快就能給出答案。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8389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