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做個明白人
2017/06/22 09:06:59瀏覽2571|回應2|推薦29

眾生書06

做個明白人 

1

2015年秋,北一女開學不久,女兒告訴我將來要學醫,準備考第三類組。當時我聽矇了,笑著調侃,我們家要出一位醫生了?女兒搖頭,滿臉嚴肅:「不,我要研究人類大腦神經。」

此後她參加學校生物研習社,開始拿解剖刀從青蛙解剖起,又和學姐一起到醫院觀察大體。平常除了功課,再苦讀德語和法語。如此到了高二,因為常和建中的同類社團一起辦研習,那邊的男生給女兒取了個外號:腦神經專家。

一日,她看我書桌上一直擺著厚厚一本圓瑛法師注解的《首楞嚴經講義》、憨山德清大師寫的《圓覺經直解》,疑惑著問道:「老爹,你真的相信佛教?」我聽著笑出聲來,「這還用問嗎?因為我很笨。」

之後,換我向她請教,班上有幾位同學有宗教信仰的?不限定佛教。她回答,每個周日固定上教會的,只有一、兩個。至於佛教,普遍認為是迷信。

「念佛經,真的會變聰明?」

「看個人怎麼念了。」我說:「你這老爹一輩子糊塗,如今只想做個明白人。」

2

有個周六清晨,女兒起床漱洗,吃著我買回來的早餐,等我在客廳對著佛像禮敬完後,遂若無其事的問道:「老爹,你為什麼要拜佛?」

「你也一樣啊。」

「媽媽說的,拜佛求平安。可我感覺老爹不是這樣的,因為只要有人問你不是佛教徒,你都會否認。」

「我一直都是門外漢嘛,未得不能言得,不能給佛教招黑。」

女兒聽著似懂非懂,又發問了。

「那你拜佛和我們有什麼不同?」

「我是無相拜佛。」

我讓她坐到我身旁,從書桌抽屜拿出原子筆,在一張白紙上先畫一個圓形,再在中間用一條直線,把這個圓圖分成上、下各一半,分別寫上「佛」和「我」。

「一般人拜佛都是這樣的,佛在上面,我在下面,對不對?」

女兒點頭,瞅著我道:「廟裏每個人都這樣拜啊,難道不一樣?」

我說,現在的我不是這麼拜,始覺從前錯用心了。

「你把中間那條線,用修正帶塗掉,看看佛和我之間還有分別嗎?」

她盯著白紙上的圓圖,想了一會兒,慢慢露出笑容。

「再來,這一圈圓形線的外面是什麼?如果我們把它抹去,是不是什麼都沒有了、空的,又回復成先前的白紙?」

我告訴她,這就是我每日進行的無相拜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女兒,讓我們一起學習當個明白人,比如你打算念大腦神經科學,也要有這種想法,千萬不能把自己和研究對象對立起來。這是第一步。」

「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嗎,老爹還在學習中,以後再和你分享。」

3

講個女兒以前聽過的禪宗故事,當時只講了四分之三,講了所然,沒講所以然。

從前叢林規矩,比丘外出辦事,一定要結伴而行,一方面顧及人身安全,一方面也給彼此提個醒,等閒不可犯戒。

話說有這麼兩位僧人,一路來到山下一道小溪。因為剛下過大雨,原來的淺溪都變深了,只見一位身材嬌小的年輕姑年等在岸上,急得直跺腳。這時,時值壯年的和尚二話不說,便把那姑娘給背過溪去。

可這麼一來,年紀較輕的不樂意了。不是說男女授受不親嗎,大師兄這不是壞了戒律?

「我知道這故事,」女兒說:「後來那師兄講了,我過了河川就把那女生放下了,你還沒放下?這都多久時間了,你仍放在心上?」

這就是我要說的後面那四分之一,青壯僧人是不需要放下的,畢竟他眼中看到的只是急待援手的眾生,而非外貌漂亮的姑娘。

中國禪宗的六祖惠能說了,心念不起謂之「坐」,自性不動謂之「禪」,不懂的人才要教他放下的道理,懂的人不必如此饒舌。

「拜佛,拜佛,不可以在生活中打成兩半,一旦生了對立心、分別心、計較心,就不是明白人。」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105010016

 回應文章

安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6/22 12:40
講到底,佛教真的不是崇拜偶像,因為所有眾生皆可成佛,自己就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終究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其實平等平等,就像一瓶牛奶中難道還要分哪一滴牛奶嗎?那為什麼佛教徒都在拜啊拜的!因為要使令迷糊的真心不再迷糊,把迷失的自性佛再拜回來。那時候才能證知何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大能容小,小能容大。不過在現前的生活中,一般人能作到逆向思考與換位思考,這樣也就很好了。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7-06-22 12:46 回覆:
是的,我希望當家長的,哪怕再忙,每晚也務必撥出時間和子女相處。

愚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感恩
2017/06/22 11:11

Hi!銀兄,安好!

吾屬無神論者,不信任和宗教。但每在吾兄的園地聽聞吾兄之精闢開解,也每有所獲。吾之獲即千萬不要把研究對象與自己對立起來。

吾曾任外商多年,對同儕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設身處地就對方立場思索,在謀求處世之道,不論是敵手、供應商、協同部門或管理單位,當然老闆們更是重要。而之有此種想法,源自當預官時,一位尊敬的副指揮官告訴我,隨時要以副連、輔仔與連長的角度思考與辦事,做對的機會多。見教無相拜佛以下,吾兄所見更高!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7-06-22 12:43 回覆:

抱歉,早上板橋伺服氣當了,現在才可上網。

謝謝愚者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