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記憶的微旅行:台灣文學地景閱讀與創作App
2015/12/14 01:01:00瀏覽1360|回應1|推薦11

英國倫敦的漢普斯特得(Hampstead)人文薈萃,許多文學、藝術家聚居於此。我曾在那兒造訪英國詩人濟慈(John Keats)故居,進門是個花園,右手邊有株梅樹,樹下立著一張牌子:「濟慈在此完成了《夜鶯頌》(Ode to a Nightingale)」,當時我深受感動。閱讀文學作品往往是抽離的經驗,因為作者通常不在身邊,而作品描寫的人事物也距離我們很遙遠。然而,當我們能夠站在文學作品創作的真實場景時,那種臨場感所造成的震撼,真的無法用筆墨形容!

 

於是,我在詩人馮瑀珊小姐協助下,與康百互動多媒體公司團隊合作,為國立台灣文學館開發了「台灣文學地景閱讀與創作App」,支援Android與iOS系統。這個小程式將文化部「閱讀文學地景」資料庫中約450件經典作品標註GPS,讀者可以搜尋身邊方圓500公尺內的文學作品,然後利用衛星導航功能精確到達作品現場。例如詩人岩上的〈大地震,世紀末生死悲情〉就矗立於921震央(北緯23.85度, 東經120.82度)。不遠處顏艾琳的〈拼圖—以此詩弔念九二一地震的受難者〉在集集火車站拼貼破碎的記憶。

 

此外,余光中教授的〈西螺大橋〉靜靜守候在濁水溪畔,周夢蝶的〈落櫻後,遊陽明山〉在草山行館不遠處,蘇紹連(米羅‧卡索)作品大多散落於台中縣的鄉野間。而當您路過台北中山北路的聖多福教堂,別忘記駐足在濃蔭的行道樹下,一讀羅門老師的〈詩的歲月——給蓉子〉。我特別將這首詩標記在此,因為蓉子老師親口告訴我,這個雅致的教堂,是她1955年與羅門老師共結連理之處!

 

將文學作品以GPS座標定位後,讀者不再僅僅坐在書房中寧靜閱讀,而是背起行囊,追尋作者腳步。閱讀,成為了一種行動,是記憶的微旅行。作品散落在台灣的土地上,文字與土地、虛擬與現實的界線變得模糊,甚至合而為一。更有趣的是,一個區域內可能同時標註著多位作者,於是看似無聲的空間中,許多作品相互呼應,眾聲喧嘩。例如在基隆外木山濱海風景區,可以搜尋到詩人陳皓的〈二月—致微雨的午後〉,不遠處東年的小說〈初旅〉及林福蔭詩〈憶—刺丁挽〉也在基隆港靜候發掘。復往南行,向陽〈山村明月〉、瘂弦〈秋歌—給暖暖〉在暖暖火車站,再向東北迆邐至八斗子,可與許德全〈漁人的家—詠八斗子漁村〉及王拓〈金水嬸〉偶遇。作品間不只主題相關,同時地理位置也相互聯繫,成為與土地緊密連結的心跳。而當心跳延續成網絡,這片土地便充滿了血脈澎湃的生命力。

 

您也可以加入創作的行列!「全民書寫」讓您將自己的詩、散文甚至小說上傳,標註在真實地景中。例如吳錡亮遊觀音山時,便留下了作品〈我眼眸下的觀音〉。不遠處,蔣勳〈山盟-觀音、紗帽二則〉、羅智成〈觀音〉,以及路寒袖〈台北新故鄉〉相互遙望。陽荷親自將〈月台〉標註於南投縣濁水火車站,她自己也拍了幾張照片,文字與影像頓時成為時空膠囊,保留在現場。以手機攝影聞名的詩人愛羅,也將美麗的象山夜景照片與詩作〈象山遠眺〉保留在原地。

 

青年詩人葉雨南親自將作品〈車站之舞〉上傳,標記在高鐵台北車站:「妳將車票放進時光裡 / 旅者是一片一片落葉 / 行囊輕便 / 思念卻厚重」。其實不只是旅者,他的詩也是片片落葉,標註GPS後,都可以夾藏於虛擬時空,等待讀者翻閱。楊采菲〈水往上流〉上傳於台東風景區,曾元耀、劉正偉也都曾在阿里山留下詩作〈在阿里山的雲端漫步〉、〈阿里山觀日出〉,而且上傳了雲海與日出的經典照片。王羅密多〈騎馬〉位於台中后里馬場、楊念塵〈軌跡〉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嚴毅昇〈墾丁感懷〉在國境之南、林劻頡的〈泰雅—不老部落〉在宜蘭縣大同鄉。旅行,不再是單純的吃喝玩樂,在每一個風景區,讀者都可與作家相遇,同時也可將自己的作品留在當地。台灣的旅行,增添了不少文學的氣息。

 

這是台灣第一款,也似乎是唯一的一款專為台灣文學所開發,並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App。當然,它未來有很多發展的可能性。例如在開發程式的過程中,我曾與小說家朱國珍小姐有過一面之緣,商討將她的小說《中央車站》授權收錄進入App的可能性。試著想像一下,在乘坐公車的過程中,隨著站與站之間的推移,小說的內容也能因為GPS座標改變,內容持續展開,這種閱讀經驗,是不是很有趣呢?

 

然而,這個App也掀起了不少討論。一方面在於作者上傳作品後,即等於在創用CC原則下公開作品。但有詩人私下表示,她與出版社間的版權協議,以及自己是否願意公開授權的掙扎,讓她對於使用App創作有所疑慮。另一方面,在創作時將自己的位置暴露出來,會不會有隱私上的疑慮呢?我在進行詩人作品GPS標示時,也經常面臨是否要確切標示位置的兩難。精確,才有臨場感;但是如果標示得太精確,恐怕暴露某些創作者的隱私。因此,最後我選擇將較敏感的作品模糊定位,以不影響詩人隱私為原則。最後,國立台灣文學館是政府單位,因此在發表作品時都會進行審查。當然,館方工作人員廣納眾言,審查目的是確保作品內容品質;然而在網路時代,審查機制的存在仍有開放性、民主性的疑慮。

 

但是撇開這些爭議,「台灣文學閱讀與創作App」仍不失為一個有趣的程式。當您在Facebook打卡時,訊息可能在幾天內就被淹沒了。然而使用這個App,作品將永遠留在原地,只要接近現場,就可以被搜尋到,並且可以精確導航到原地。時間,或許讓讀者與作者擦肩而過,但空間卻會讓兩者相逢。因此,現在就展開一場記憶的微旅行吧!

 

後記:

 

歡迎到Google Play或Apple Store,免費下載「台灣文學閱讀與創作App」,並且加入Facebook粉絲團「文學微旅行-台灣文學地景閱讀與創作App」,一起為台灣這片美麗的土地增添文學的回憶。在手機App上刊登的作品,也將同步刊登於「台灣文學網」的網站中。

形象宣傳影片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須文蔚教授廣播節目「魔術方塊」節目專訪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5551001&aid=38705457

 回應文章

blue phoenix總統大選的奧步來了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2/05 09:20
 加油!! 看起來很棒
blue phoen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