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华文化怎样融入台湾特色?
2010/07/19 02:03:02瀏覽1483|回應0|推薦15
这篇原本是放在凤凰博报的,也放在这里跟台湾的朋友们分享!

中华文化怎样融入台湾特色?

2010-07-18 13:26:37 归档在 两岸真善美 |浏览 8239 次|评论 15 条
 

去年,馬英九先生一提出“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我就有很多聯想。前天晚上聽了張淑芬女士的演講,更是讓我對這個問題想個不停。

首先,“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這個提法我覺得似曾相識,因為總讓我想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後來,又看到馬英九先生接著許多場合的發言逐漸豐富和細化了 “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的內涵,這個過程也讓我想到鄧小平逐漸形成和豐富完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過程。

那麽,“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跟張淑芬女士有什麽關系呢?

从“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说起

“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其中的内涵很丰富。马英九先生在庆祝中华民国98周年讲话中是这样说的,“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台湾中产阶级茁壮,媒体自由开放,公民社会稳固,环保意识抬头,小区营造与志工运动蓬勃发展。我们一步一步地创造了一种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这是我们全体国民共同的资产与骄傲。”马英九先生把“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概括为“正直、善良、诚信、勤奋、进取、包容”的核心价值。

对我而言,印象特别深的是台湾的“志工文化”,一方面是因为马英九先生经常在志工相关的讲话中强调这个“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另一方面也是我自己对台湾志工文化有着切身体会的赞赏。

在今年的“世界红十字日”纪念活动上,马英九先生说:“台湾的志工运动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红十字会和国内其它宗教团体所组成的志工团队,形成很了不起的台湾特色文化。志工无怨无悔,捐钱、捐时间、捐血、捐大体、捐器官,这是自由民主环境及富裕的社会才会出现的自动自发的行为。”

前“行政院长”、现在的“国家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也说,“志工、义工是台湾特色,从事公益活动已成为台湾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台湾民众30岁以下每年有四五十万人从事志工或公益。他强调台湾文化具有包容和自由度,两岸文化可以撷长补短,发展普世价值,对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文化有所贡献。”

志工,就是我们大陆说的志愿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其它许多场合,我们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台湾的志工,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方面:

第一,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危难事件之时,在台湾冲在第一线的常常是志工。在大陆,这种时候冲在最前线的是解放军,因为是人民子弟兵嘛!至于台湾的“国军”,好像跟当年在大陆差不多,离老百姓似乎有点远。“八八风灾”时,“国军”反应速度慢,被民间批评不如大陆的解放军,所以现在改善很多。

第二,在台湾的政府机构,比如警察局、医院以及我常去的出入境管理局,无所不在的志工真的很帮忙。公务人员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便移动,但志工可以细心的告诉你,从每张表格怎么填,到带你去正确的窗口或者柜台。前几天回北京,我去朝阳区交通大队办理车辆和驾照的事情,站在漂亮的大厅里,却傻傻愣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想找个人问问,还真没有!我就想,自己是不是被台湾的志工“惯坏了”!
 
总之,每次回到北京,或者在大陆许多地方,不管是旅游还是出差,当遇到一点小麻烦、大麻烦的时候,我真的很想念台湾的志工!


张淑芬的绘画、志工与信仰

张淑芬女士是台积电志工社社长,台积电是台湾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而台湾又号称半导体王国。所以,我确信张淑芬女士一定是台湾最有代表性的志工,也最了解台湾的志工。不过,我见到她的时候,还没有机会深谈这个问题,因为那天是在聊她的新书《画架上的进行式》。 

 

 

 

这天晚上,与其说是聊新书,倒不如说是聊人生。

 
 


在大陆,这些年来,从解放到文革,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一直到今天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开始是开展“阶级斗争”,而而且是“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后来又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近年来开始注意到“贫富差距”问题,但中产阶级始终找不到应有的位置。什么是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我们好像找不到感觉。在台湾,我开始慢慢找寻这种感觉。

台湾中产阶级的生活感受从哪里去找呢?艺术、休闲、志工,我觉得这是不错的角度。所以,张淑芬女士的绘画让我怦然心动。其中,首先打动我的是这幅“执子之手”。

 

画中,由色彩光鲜的树木构成林荫幽径,透出一线空灵清静的天空,二人牵手同行的背影简单几笔就勾勒出来,白色的头发一看就是张忠谋,张淑芬的背影一样传神。《画架上的进行式》中记载,这幅画是张淑芬送给张忠谋的生日礼物。

我为什么被这幅画感动?因为画中景色这么美,只属于他们两个人,既让人觉得美满,又让我想到每个人最终真正能够相伴走完一生的人,其实只有那一个人。这幅画,既有美满,有孤独中相互陪伴的珍惜感。不用亲眼看到这幅画,只要想到这个画面,我就忍不住想搂着自己的爱人,永远都不想松开。

张淑芬女士学画画至今只有三年,但她的画作让我感到惊艳——三年就可以学成这样!

我不太懂绘画,但深信能够感动自己的就是最美。听她讲绘画过程,也让我深有感悟。她说,通常都是看着拍好的照片,再用画笔和颜料呈现在画布上。这让我立刻想到自己的写作。写作,其实也是用文字在为人物、场景、产品、技术画像,一方面都要尊重原本,另一方面也都需要自己的心灵创作。所以,看着同样的场景,绘画作品可能非常不同,文字作品也一样各有特色。如同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媒体、不同记者写出的报道也非常不同。自己的风格就是要这样体现。

张淑芬女士谈到宗教,谈到圣严法师。佛教在台湾的发展,应该也算是台湾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之一吧!当然也包括道教、妈祖,这些中华文化都在这里落地生根,融入了台湾特色。

不论是在演讲中,还是在书里,张淑芬都多次提到“起心动念”这四个字。这本书也被称为“台积电志工社社长张淑芬的心念美学”。从作画到做人,从张淑芬女士的画作到她领导的志工团体,也让我对“起心动念”有了多一层的理解。

张淑芬讲到,在中秋节的时候,经济状况比较好的人都在互相送月饼,但有很多根本吃不掉、浪费了,同时却又很多经济条件困难的人连一日三餐都有困难,于是她就有了这样的“起心动念”——带领台积电志工收集大家吃不完的月饼,拆过包装的也没关系,都收集起来转送给有困难的家庭。这样一个善良的“起心动念”,却遇到了另外两种不那么善良的“起心动念”。有人批评说:那些月饼是你们从别人手里收集起来的,但你们却用台积电的名义送出去,这样是不是用别人的财物换取自己的名声?还有人说:你们台积电那么有钱,为什么不直接买月饼送给穷人,反而去收集分散在别人手中、甚至拆开包装的月饼?张淑芬说:我的“起心动念”是善良的,我就去做。我不会因为那些不善良的“起心动念”而不做善事。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各种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这就是“起心动念”。用我们平常的说法,其实就是我们对待任何事情的“态度”。

我自己的职业是市场传播、文字写作。在我看来,每个人其实都是传播者,而任何传播行为都离不开“态度”,离不开“起心动念”。时刻保持善良的、有助于人的态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传播者的核心价值。从做人的准则来讲,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传播者,都有这种“传播者”的责任感,都努力去“把爱传出去”,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从张淑芬女士对佛教的虔诚,让我想到台湾的许多志工活动是与宗教团体相关的。最近,在大陆对有钱人都去移民有很多讨论。人有钱了,应该做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特别是有钱人对于自己做什么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也就是说,富有的人的“起心动念”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宗教信仰在劝导人们慈悲向善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应该感谢台湾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对宗教活动有过任何的限制,所以能够自由发展,也证明人们的思想在自由的环境中其实会自然走向慈悲善良。在台湾,你会发现,“人之初,性本善”,这是真的。

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究竟是什么?

因此,不管马英九先生说怎样概括“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我自己得出的结论是:经济上比较富有的社会,人们在信仰自由的环境中,在宗教团体的感召下从事志工活动,自愿自发地相互帮助、相互扶持。财富、自由、宗教,这应该是“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三根支柱。

马英九先生所概括的“正直、善良、诚信、勤奋、进取、包容”的核心价值没有错,但是哪里的人民不是这样呢?所以我认为:经济富有、信仰自由和华人宗教才是台湾社会相对于其它国家、地区所具备的特色。富有、自由为中华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文化的定义是什么?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而学术专著说是“宗教、科技和艺术”。

人们在经济上富有,在信仰上自由,这两方面一个依赖于企业,一个依赖于宗教。人们经济富有的基础是繁荣的企业,所以有“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这种说法。台积电是最具台湾特色的企业之一,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夫人、志工社长张淑芬女士,她又虔诚地信仰佛教,那么她是如何把企业、宗教、艺术这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致力于志工事业的发展,这是我非常希望向她学习了解的一个话题。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edxue&aid=4239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