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照見 祥雲
2018/07/06 17:08:43瀏覽59|回應0|推薦0

    師父開示:「『分別』是分別取執,以致有所選擇、好惡;『照』就是面對事物,絲毫畢現,但事過境遷,絲毫不留。」在讀書會中聽聞共修師姐分享:「意識到自己起執,下一秒回到安祥就是修行。」自己嘗試了一陣子,卻覺得心理更加混亂,因為自己的安祥覺受稀薄,只有幾秒的感知就又淪陷,執著很多的時候,何來功力做到「映照」?所以要回頭落實 師父在「觀心三部曲」提及的「不漏掉任何一念:客觀觀察並批判自己的念頭」,在眾多混亂的思考、作為、情緒裡面找到脈絡。例如:觀察自己在某些情境刻意表現的討好、做作,有時又忌妒比自己光芒更勝的人,或不時怕被評價而顯得畏縮,也會想追求「快速解決問題」好給別人交代......等等眾多的言行,其實都歸因為同一個執著:「想要被喜歡」,而且是「要照著自己期望的方式被喜歡」-----晚輩必須親近自己卻不失分寸,同時欣賞我的能力;長輩和同儕必須看見我的貢獻和真心肯定,如果讚美是自己要來的,就覺得好空虛……,繼而衍伸不安和質疑。這些反省的功夫要做的紮實並反覆到「印象夠深」(吃苦吃夠了),才能在起執時「絲毫畢現」,這也是一種淺層的「照見」吧!

 

    不過要不斷批判自己,難免垂頭喪志,尤其是每次看到又是同一個執著作祟。這時候就想想 師父在「獨行道」所陳述:「常感萬生萬物養育之恩。」感念自己漏洞百出時,仍幸福地在生命裡有很多包容自己的人,也還擁有下一次機會;同時,也深信照著 師父的教導好好看著自心,會獲得平靜(自己實證,真的比去追求外在來得快速、有用)。

 

    前一次的心得,師姐把原稿中的「映照」改成「應、照」我覺得很有意思。師姐的用意是「回應他人時念念自知,映照自心時念念自覺」,但我資質駑鈍,初聽時居然誤會成「先如其所是地看見自己的樣態,才可能照」,進而出現疑問:「如其所是地看自己」和前段強調的「批判自己」似乎相悖?但其實兩者的相同處是 師父說的「客觀」,「既存在又超越」的態度是要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我這個某某某,「他」不是真正的自己,也有很多缺點,覺知「他」的狀態然後決定「他」下一次的表現,不因「他」一時的錯誤而起執喪氣,有這種高度才是「看虛」、做自己真正的主人,也是更深層次的「照見」。所以再接再厲!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cy22&aid=11309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