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棄偽求真 祥雲
2017/12/06 13:56:30瀏覽40|回應0|推薦0

             

    師父開示:「真我』是去除表層意識後的生命原貌,是永恆不變的生命屬性,也和大宇宙全等全同。離開了真我』,所修、所學、所做、所為,一切都會落空。」亦即「真我」、「偽我」的核心差別在於是否為原本如此、普遍存在、亙久不變的。 師父所教一如心經所述「無智亦無得」,但和世道強調的知識淵博與聰慧圓滑背道而馳,我們的成長過程都是不斷地累積能力,並藉此在社會上立足,因此我曾心存疑惑:「為何社會主流觀念反而是偽我,而我必須放下已知的表層意識去追求所謂的真我』?」

 

    回想自己真正開始學禪之前,曾做了不少「生命意義」的探索,最後才讓我確信投入學法是正確的選擇。「生命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是我小時候就有的疑惑,一開始是按部就班照著親師的要求努力念書,等到上了大學沒有外力壓迫後,突然悵然所失、不知道要拿「生命」怎麼辦;求職入社會以後,更是發現時間轉瞬即逝,不論悲喜都那麼短暫、沒能真正留下些什麼,無意義感頓時湧上心頭。因此著手閱讀和「人生意義」相關的研究,才發現這是所有人類共有的課題,研究結果之一是主張人的存在是為了對宇宙貢獻,但每個人必須自行創造貢獻的方式,包括愛、利他、為理想奉獻等等內涵;這個結果和「佛法」不謀而合, 師父教誨弟子:我們對他人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要貢獻己力回報社會的養育之恩,而表層意識就是我們付出時要運用的條件。

 

    但在面對「生老病死」的必然循環時,人的一生勢必在一定的歲數後開始意識到生命經驗累積的再多,離世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因此人生後半場的挑戰轉變為:持續運用前半生的積累付出,同時要學會「捨棄」,才能在最後反璞歸真、安然放下。誠如 師父說:「法的人格化是把偽我投入溶解到無限的大宇宙,方法就是去執反省。」我們要捨棄的就是那些帶不走的、原本沒有的執著。而 師父和古來大德也給了我們很好的承諾:往這條修行路邁進,你可以獲得永恆不變的正受,這對我的人生意義感無疑是一道強心針。

 

    其實「真我」和「偽我」並非二元對立, 師父一再教誨弟子們兩者共有的是「覺」,修行的目標是我們能練習隨時自我提醒:保持覺受的純淨,遇事運用表層意識因應,沒事盡量回憶、保任空朗覺受,如此反覆練習,相信 師父和聖人也都是如此一步一腳印地累積,終能完成人生大業。以此共勉。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cy22&aid=109323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