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載- 放下煩惱障礙 以身作則 修戒定慧    文/淨空大師
2020/08/05 20:56:30瀏覽41|回應0|推薦0

放下煩惱障礙 以身作則 修戒定慧   

 

 

學佛真正想要入門,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 下,貪瞋痴慢放下,五欲六塵放下,放下就入門,放 不下入不了門。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修行最大的障礙, 第一個傲慢,第二個嫉妒,第三個是貪欲。不但障礙 我們證果,障礙我們開智慧,還讓我們造無量的罪 業,最後墮到三途。所以我們常常講、常常提醒,學 佛要從內心深處把一切跟人的對立、跟事的對立、跟 萬物的對立放下。真正下功夫在這個地方,這個功夫 沒有,其他都談不上。   我們的傲慢是與生俱來的。你說我沒有傲慢,那 是你迷得太深,怎麼可能沒有傲慢?傲慢是第七末那 識,末那識是怎麼形成的?實在講,末那識的形成是 跟宇宙起源同時的。無明起來的時候,無明就是起心 動念,宇宙在哪裡?你一起心,宇宙就現前;一動 念,我就現前,立刻自性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就變 成了末那、意識,八識一下就同時完成。阿賴耶就是 執著變現出來的,第六意識是分別變現出來的;沒有 2 分別就沒有第六意識,沒有執著就沒有阿賴耶,所以 它同時。阿賴耶,四大煩惱常相隨,這不就是與生俱 來的嗎?第一個我見,執著這個身是我;第二個是我 愛、我慢、我痴,貪瞋痴。所以貪瞋痴跟「我」是同 時起來的,這叫俱生煩惱。佛在經上講得透徹,就是 最初那個一念,宇宙萬法出現的時候,我們這些煩惱 同時產生。如果沒有這些煩惱,我們就是佛菩薩,不 是凡夫。   傲慢怎麼個斷法?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 「稱讚如來」,這就破煩惱障。中國傳統教學,這是 儒家講的,《禮記》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 就是一切恭敬。破傲慢就是謙卑,尊重別人,如果我 們做不到謙卑,不可能尊重別人。所以別人給我們怎 樣的氣受,給我們怎樣的侮辱,我們要能忍受、能謙 卑,這就是功夫,一般講是你的修養、涵養到家了。 什麼氣都能受,什麼侮辱都能受,可是我們不能加給 別人,加給別人就錯了。別人加給我們,他是凡夫, 我沒有學佛的時候跟他一樣,學了佛之後才懂得,這 才回頭。   怎麼曉得自己傲慢沒有了?我能夠忍受就沒有了。 開頭要忍,有忍才能做到謙虛,再提升,自己的恭敬 3 心、感恩心升起來了。如果禁不起考驗就不能成就。把 所有一切侮辱我的人、欺負我的人看作老師,我們就成 就了。如果有一點反抗,不願意接受,還有怨恨心,這 麻煩了,生生世世冤冤相報,就很苦。冤冤相報是什 麼?彼此兩方面都苦。我成就,也成就他,為什麼?我 不報復他,不恨他,我成就了,他也成就了。我感他的 恩,他要不是這樣對我,這樣磨鍊我,我們所學的東西 沒有用,都變成佛學。要禁得起一切人事的考驗,人家 對我好,不生貪戀;對我不好,不生瞋恚,永遠保持自 己的清淨平等覺。我並不傻,我很清楚,我忍辱,要忍 到家,要忍到底。忍到家是什麼?智慧開了,煩惱沒有 了,這個很重要,修行就從這裡修。人家一欺負我們, 說了個什麼話,掉頭而去,下次不理他了,就把自己修 行的機會放過了。   我們要把握住這一點,自私自利決定不能要,名 聞利養不能要,貪瞋痴慢不能要,五欲六塵不能要。一 切隨緣,絕不攀緣,自己心安理得;道理明白,心就安 了,就不會浮躁。心安,安到一定的時候就得定,定生 智慧。現在人就是受不了別人一點氣,永遠心浮氣躁, 怎麼會成就!不能忍辱,在佛門裡面做多少好事,修的 都是世間有漏的福報,有漏的福報斷不了煩惱。 4   我們就是要多講這些業因果報的事情勸導大家。特 別是災難從哪裡來的?說老實話就是心不清淨,心浮 氣躁,也就是說我們的心定不下來,妄念太多,問題 在此地。心如果清淨,就什麼事都沒有了。佛教導我 們五個字,像《無量壽經》上講的修行最高的原則, 「清淨、平等、覺」,就五個字。清淨平等覺就是戒 定慧,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這是戒定慧三 學,三學、三福都在裡頭。我們把這個修好了,果報 就是經題的上半段,「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是 果報,這個果報是從清淨平等覺來的。清淨平等覺是 一而三,三而一,一個得到,三個都得到。所以我們 淨土宗修的就是清淨心。   用什麼方法得清淨心?用一句佛號。心裡念頭才 起,馬上回到阿彌陀佛,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打 掉,用這個方法修清淨心,這個方法妙極了!而且是 最容易修的,穿衣吃飯、行住坐臥,隨時都能夠念這 句佛號。時時刻刻就只想這一句阿彌陀佛,看世界是 空的、假的,我們看到的是幻相。《金剛經》上講,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 影」,是什麼?根本就沒有!有念頭就是從執著、分 別來的,執著沒放下,分別沒放下,所以妄念很多, 妄念就是業障。所以業障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外面來 5 的,外面沒有業障。真的,中國老祖宗講的話很好,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天下本無事,都是從自己 妄念裡生出來的。   戒定慧三學要從根本學起,根本的根本是《弟子 規》、《感應篇》;沒有《感應篇》、沒有《弟子 規》,佛法就沒有落腳的地方。這兩個根很重要,不 可以疏忽。學好了,把修行落實到生活在在處處,我 們自己以身作則,做出好榜樣給大家看。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mscl&aid=14752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