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6065-云何為『眾生能生夜摩天山樹具足』
2019/10/14 20:04:31瀏覽24|回應0|推薦0

標題:云何為『眾生能生夜摩天山樹具足』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能生夜摩天山樹具足』?依《正法念處經》開示:觀夜摩天復有地處,名為山樹具足。眾生何業生彼地處?所謂

(一)      若有人修行善業,直心正心隨順法行,不壞威儀、不缺威儀,遠惡知識,常生善心;微塵等惡,見則深畏;正見不邪,常正見行,常一切時信業果報,心意正直;身行善業,口意善業,護三種戒,所謂不殺、不盜、不淫。

(二)      不殺、不盜如前所說。不邪行者:若於晝中見婦女像,心不生念。白日見已,夜不生念。心生知足,於晝行時善攝其心,以知足繩繫縛諸根,念身而行,善護其心,常樂觀察諸界入陰,不樂多語,不於非時入他舍內,不行惡肆,於一切處非時不行,不近惡狗,不常入村、不常入城、若四出巷;不樂常見親舊知識,心不常念;常勤修行智之境界,常正觀察,恒常正念,敬重尊長,常近奉侍。

(三)      彼善行人如是持戒,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山樹具足地處之中。於彼生已,受無量樂,如印相似,無量種樂皆悉具得。有二妙山圍遶彼地,於彼山中有四樹林:一名膩青影;二名無量負;三名一切上;四名清淨負。彼彼地處極為嚴好,蜂眾莊嚴,有妙音聲,多有天鳥莊嚴地處。彼第二林嚴好如是。又第三林多有無量流水河池,其河多有無量諸鳥,種種音聲,所謂孔雀、俱耆羅等,音聲可愛,住可愛處。又第四林多有種種雜色寶樹,園林池水種種蓮花,林影光明。彼諸樹林一切皆如雲母琉璃,若天入中,皆見自身猶如雲母琉璃之色。

(四)      又彼處山有異勢力,若天欲退,死時將至,隨業去處,一切皆見。彼既見已,厭離於有,不放逸行,以見自身異生處故。彼福天子於彼如是功德地生,以無量種善業力故。爾時,得生彼處天子,生在山中,山名伽那。如是天子初生之時,行放逸行,既見退已,生惡處故,始生天子不放逸行。如是攝心,未經久時,更著境界五欲之樂。在於園林蓮花池中,極可愛處,五欲功德皆悉具足,五樂音聲,多有無量諸天女眾之所圍遶,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無量諸念。彼山林中,如前所說,以彼天子前善業故,如是種種受五欲樂。

(五)      然彼天子見無量種希有事已,畏生死過,厭離善業,況非福業而不厭離,亦離雜業。以其皆有苦惱過故,以彼雜有多過惡故。如是見已,見彼山中希有事已,於有生死過惡之處,怖畏厭離。於一切時增長無量種種衰惱,見梁繩已,則於餘樂心離不樂。所謂樂者:天中欲愛觸味色香。如是既見觸味色香如見毒飯,不以為樂。彼既如是見無量種天境界樂,憎惡不樂。彼既如是厭離欲已,向餘天說,令作利益安樂之事。彼天如是則善修行身口意等,而行善業。

(六)      既於彼處受諸樂已,復向山中,山上平處在中受樂,第一端正種種功德具足,天女詠天歌音甚可愛樂,色味香等皆悉具足,生大歡喜。復飲天酒,既飲酒已,轉復增長放逸之樂。久行放逸受諸樂已,復向彼山,名遊戲林。普毘琉璃以為枸欄,莊嚴堂舍如火洋金而為莊嚴,種種七寶莊嚴之處。到彼處已,普於其處多饒眾鳥第一端嚴。既到彼處,五欲功德遊戲受樂,未知厭足,心常悕望,不可厭足。如火得薪,為風所吹,染愛凡夫未知厭足亦復如是。彼常影林是毘琉璃,如是林中,地分柔軟,眾鳥音聲,百蓮華池以為莊嚴,有流水池莊嚴其處,天於彼處遊行嬉戲受種種樂。彼常影林有五大池,池有蓮華、鵝鴨鴛鴦,多有種種跋求之音,迭共出聲,聲甚可愛,受種種樂。於彼水中有風來吹,有種種波令彼鳥身相觸相離。其水清淨離於塵濁。如是眾鳥,蓮花葉中迭共遊行,受種種樂。

(七)      又諸境界初樂後苦,共天女眾,如是境界而受諸樂。彼山處故,心之獼猴,以自在力於中受樂。又復天眾皆共天主牟修樓陀相隨而還,有乘空者,坐蓮華者,有乘無量莊嚴處者。所謂有天乘孔雀者,乘白象者,有乘鵝者,乘鴛鴦者,有如是等種種異乘,天女圍遶若歌若舞,種種樂音,如天相應。在其天主牟修樓陀大王之前,向戲樂林牟修樓陀天王住處。種種深心,生意覺知,有厭離者,有放逸者。

(八)      如是種種遊戲境界,而受快樂。戲樂林中地處諸天如是差別,種種不同。若復彼處山樹具足地處住天,在伽那山頂上而住。彼種種意,嬉戲受樂。其中有天生厭離者。如是種種無量分別無量境界而受快樂。如是無量境界受樂,心不厭足,如是乃至善業樂因盡爛壞失,於彼天處業盡而退。如是退已,種種業繩之所繫縛,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在樂處,諸根具足有善智慧,第一大心、第一大富,為一切人常所供養,端正好色,若為人王、若為大臣。以餘業故。

     由此觀之,如是『八者』,即所謂眾生能生夜摩天山樹具足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夜摩天』者,梵語夜摩,華言善時。謂時時唱快樂故也。此天由修施、戒二種福業,勝忉利天,是以感報得生其中也。彼一切地有三十二,一名力;二名乘處遊行;三名雲處遊行;四名積負;五名心相;六名山樹具足;七名廣博行;八名成就;九名勝光明;十名正行;十一名常樂;十二名增長法;十三名一向樂;十四名樂行;十五名種種雜;十六名心莊嚴;十七名風吹;十八名崇高;十九名沫旋行;二十名百光明岸;二十一名山聚行;二十二名月鏡;二十三名憶念量;二十四名遮尸迦;二十五名解脫禪;二十六名慢上慢;二十七名下入;二十八名階行;二十九名自身鏡;三十名慢身光明;三十一名上行;三十二名林光明。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91014日星期一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mscl&aid=13008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