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禍福並行難左右
2007/06/03 00:26:40瀏覽1636|回應8|推薦52

96/5/31()

禍福並行難左右,以德服人轉禍害,

以愛親人蓄福份,真心觀照禍轉福。

(自助天助類,解[960531a]:《易經》上所說的否極泰來、物極必反,雖未必有鼓舞的意思,但是卻在說明一件事實的必然現象。《老子(西元前571年)也提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亦即「禍福相依」的道理。「失敗為成功之母」雖是一句很有鼓舞作用的勵志名言,但如果不能反過來體會「成功也可以為失敗之母」的話,便很難了解成敗間的真正關係。人世間的變化道理,的確和自然現象非常相似,所以陰陽寒暑循環相生,禍福成敗也是反反覆覆。禍中有福,福中有禍,失敗的經驗固然可作為追求成功的奮鬥旅程之參考,但成功的興奮中也常隱藏著失敗的禍端。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後世三國蜀漢的諸葛亮以超人的智慧和忍耐力對孟獲七擒七縱,最終使其心悅誠服的歷史典故,一再顯示出,古往今來的大智慧者都是以德服人者,何況以德服人還可以將禍害轉化為福份,可以趨吉避凶。而以暴力作惡者雖能逞兇一時,但是卻不能長存於世間,終為世人所唾棄,註定被歷史所淘汰。

孔子(西元前551年)的學術思想是以「仁愛」為中心,而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這種主張有一種根本的人性秩序,由親愛自己的親人的「小愛」而發,推而至於仁民愛物的「大愛」,這是人性之合於本性的自然發展。人是群體的動物,需要彼此互相協助、互相依賴,才能讓生命圓滿。在這互助的過程中有兩個內涵,一個是物質方面的,另一個是精神方面的互相協助。正如孟子所講的「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講的是社會的分工,或是「財佈施」,亦即財物的施予;另外一個便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依賴,進而互相學習,達到成長學習的效果,也就是利益他人的言行,講的是社會的教育,或是「法佈施」、「無畏施」,亦即正確精神生活方式的傳播與教育。

我們自孩提時期就沐浴在愛的呵護中成長,最早感知的是來自父母的關愛。當我們進入生活,就會從古聖先賢們的睿智中,體會智慧的神奇,以及智慧本身所賦予愛的力量。以教育的方式,教導以愛為出發點,並以愛為教學活動的指導準繩,處處鼓勵,奮發向上。世間上沒有什麼能比啟迪一個生命的智慧,更能夠打動人心的力量了,它就如同東方的星辰,永遠都會引導我們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當我們能產生真實無礙的觀照能力後,自然就能將禍害轉化為福份了。)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zmind&aid=1000401

 回應文章

ez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才國中生就看抖懂這種文章,證明尼有善根,慧根喔,加油勒!
2007/06/08 19:42

這篇文章主要的意思是在說,禍與福是雙胞胎,遇了禍,沒關係,當作一個教訓,下次就不會再犯,有了這個經驗或體驗,也就好像得了福一樣.相反地,若是得了福,也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很可能樂極生悲,因為禍害隨之降臨.

如何面對呢?有三個方式:

一是以德服人,

二是以愛親人,

三是以真心待人.



夢海(魚仔)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關於之前回應
2007/06/08 17:47

關於之前抖回應是我對人生抖態度啦!!

雖然我才國中生~

但是我相信...

是禍是福都要由自己承擔!!


你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原動力!
你的批評,是我最好的寫作建議!
你的指教,是我最珍貴的寫作模式!

夢海(魚仔)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有點深奧
2007/06/08 17:45

看抖似懂非懂抖!!

但是悲歡離合之類斗事是常有抖!!

放開心胸~

相信會有新抖人生!!


你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原動力!
你的批評,是我最好的寫作建議!
你的指教,是我最珍貴的寫作模式!

ez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O: 庫庫二凸
2007/06/05 16:58

悲歡離合,生老病死,陰晴寒暑,春夏秋冬,都是循環輪迴的.

處於低谷時,要韜光養晦,準備迎接下一次高峰,

處於高峰時,要如履薄冰.心裡作好最壞的準備.


庫庫二凸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07/06/05 09:34

很感謝能分享這類的文章,讓我們都能從中學習。過去我們太著於喜福厭禍了,或許將心態轉換一下,讓福禍不著,便能自在。


庫庫二凸

ez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古聖先賢的智慧
2007/06/03 23:22

沒什麼啦,我只是借用古聖先賢的智慧來用用而已。

厲害的是祂們,不是我們啦!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哇~
2007/06/03 15:43

你真ㄉ好利害喔~~ 很佩服你~~

說真的 可漂亮哩~

好美麗~~ 你很厲害喔~!!

^^


ez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祖先的智慧
2007/06/03 13:48

過去,老祖先們也跟我們一樣在修心養性,探討宇宙的微妙、以及人心的奧祕。當他們洞悉了宇宙的微妙與人心的奧秘之後,發現了宇宙天地的精華,以及人類身、心的極致。

這些年紀超過二千年以上的祖先智慧,寶貝,並沒有因為科學的昌明而退化,反而方興未艾,因為人類需要祂,才能正確地生活。

釋迦牟尼佛稱它為「佛」;老子稱它為「道」;耶穌稱它為「上帝」;穆罕默德稱它為「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