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片言絮語鐵馬行(十)—— 『強』登阿里山
2016/08/09 13:56:20瀏覽1170|回應1|推薦8

爲什麽要用『強』字?

 

上週六(8/6)車隊約騎阿里山——呵呵,這叫做“考前加強班”;以前是只有月考,現在嚒,車隊目前的練騎主要是爲了準備10/1挑戰武,就成了每週都考。

 

由於是到嘉義距離稍遠,所以集合時間提早為5:30,仍是以4+2的方式。

一般騎登路綫是從觸口(台18省道34K處)一路攀升到阿里山公園大門(89K處),全程55公里。由於那裏停車不方便,而且出發兩分鐘不到,才過觸口橋就得爬坡,領隊宜正覺得那樣子操練會有點太劇烈了,所以把車靠停在8公里外的吳鳳公園,如此可以先邊騎邊做點熱身。

4+2就是4輪加2輪!用4輪汽車載著2輪單車出到較遠的地點,再從該處出發下一段騎行活動。另外如果是全程都是騎行單車的活動叫做全單

 

在往嘉義途中,宜正已經給我先打個預防針——他説:「今天的坡度雖然不像藤枝林道那般陡,可是卻很長,所以算是一段難度較大的路綫;我們原則上是攻頂後折返,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配速,不要硬衝。我們下坡會回到石槕吃午飯,所以你若是體力不夠,可以在石槕等我們。」

我答:「這樣子的安排很好,我就不擔心了。你們反正努力衝頂上坡,我則看看自己的體力能走多遠。反正當你們下坡,我們會相遇,到時我就掉頭。真若不行,最差就是到石槕便打住。」

 

現在車隊的友人都知道我的發病故事,所以大家都非常關心我的體能;如此的安排是對彼此都有個交代,真要是出了任何特別狀況,那是誰都無法預料和照應到的。

 

7:00到公園,卸下單車,上個廁所,大家於7:10出發(台18省道26K處),本以爲既然是熱身,應該是較輕鬆的平路段;但不知是否因爲多掛個腰包(爲了擔心路上的補給不方便,我多預備了六個小饅頭,兩只香蕉環扣在後腰——大約有個4斤重吧!),總覺得跟車不是那麽順,平常這樣的路面只需用大盤,現在卻得提早不時調用小盤踩踏。

我問宜正,他告知:「這段路雖然看不出坡度,其實已經開始有些上坡了,所以會有吃力感覺。」

「噢!原來如此。」

【大盤/小盤:這可不是股市所謂的“漲盤”,而是在調節單車變速系統的結構。在前端腳踏處的稱齒盤(組),靠搭在後輪軸的叫飛輪(組)。登山車的齒盤組是大、中、小三盤,而公路車的一般齒盤組僅有大、小兩盤。調用大盤感覺速度較快可是較費力,適宜在平路與順風路段;換用小盤則感覺速度慢可是卻省力,適用於上坡與強風路段。在登山時,公路車的變速選擇是比登山車少了些,但是由於車體較輕,操作就比較靈活。】

 

說是阿里山山路的坡度還好,但剛過觸口橋就看著一輛輛的車子在對面山坡慢慢吞吞費力地上坡,心想:哎呀,怎麽一開始就來個“下馬威”——髮夾彎呢?

騎了這麽幾趟山坡地形,小子也約略有信心了,如同一些影片裏的漢子拍著胸脯自忖 我可不是吃素的

於是心態準備好,不去伸脖子往前方看還有多遠、多陡,就只盯車前10公尺之内的路面以及路邊的白綫(爲了注意路斜度及彎度)一腳一腳地用力踩踏上去。

如此,雖是從下方朝上面看著心裏在嘟囔,其實過了這段路再回頭望望,也不過爾爾!

下馬威——第一個髮夾彎,看著左邊髮夾彎迴轉的上坡路,嚇人嗎?

【本圖取自:google map https://www.google.com.tw/maps/@23.4379432,120.6069714,3a,75y,162.42h,98.44t

 

 

網路得知,平常車友將觸口阿里山公園大門全程55公里區分為四段。

  觸口龍美。這一段16公里,爬升820公尺,平均坡度5.5%

  第二段龍美石棹。這一段13公里,爬升238公尺。平均坡度1.7%

  第三段石棹十字路。這一段13公里,爬升也是229公尺。這一段上上下下的,坡度在36%打轉。

  第四段十字路阿里山公園大門。這一段12公里爬升743公尺,平均坡度6%。通常騎到這裡體力都已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騎起來格外辛苦。

 

以下為網路上2016年的阿里山單車挑戰路綫圖和高度圖

由上圖可以看出其中觸口(18省道,34K)~龍美(50K)段以及十字路(76.5K)~終點(89K)段的坡度是比較大。【二圖均取自:騎乘雲霧飄渺間阿里山自行車挑戰9/28舉行-欣單車生活

 

 

因爲在聼過宜正的全路段説明後,我心裏抱著「上回已經完成17公里不落地,那麽今天是絕對不能自己漏氣,所以第一段一定要撐完18公里不下車!」於是乎與上次一樣,一開始的6%上坡就得拼命踩蹬,並且注意隨時補充水分;幾個髮夾彎加上一路好幾輛遊覽大巴的扭腰式彎轉,讓我得格外當心。最後終於到了51K的路標處,扣掉觸口(34K)算算剛好已騎了17公里的山路;但此時也覺得自己已經是有點累了,非常無力。趕緊找個安全的路邊靠車,馬上吃掉兩個象棋饅頭和一支香蕉,大口喝完一壺水,喘了一口氣;之後便繼續上路。

本來這時只剩了小半壺水,我還在擔心到石棹一定要記得停車補水。(宜正已告知,該處有711超商可以補水)還好在53K處有一派出所,我就在那兒將兩個水壺(共1500cc)統統灌滿,如此使得我立刻多了一份自信可以維持到底了。

 

補了水,才騎了沒多遠,便到了石棹

在來嘉義路上,宜正曾提過如果體力有限,可以停在此等他們下來,一起吃午飯。

由於才休息過,而且水壺也灌滿了,所以覺得自己還可以硬拼,於是便一點都不猶豫的直穿而過

偶爾瞄見路旁停的汽車有可能是剛才路上從身邊「唰!」過去的,如果那時車上人看到我在路邊的累乎乎樣子,這會兒就必須彎身輕踩閃速過去;可不能讓他們還瞧著我那份愚傻!』狀—— 一定要帶著點帥勁,待會兒當他們再超越時,可得讓他們翹拇指,吆喝一聲:「加油!」

【有位車友曾在他的部落格提及,在長途或山路騎行時,若是過路人、車對著騎車者喊道一聲「加油!」,那種對騎者瞬時激發出的鼓勵是很有幫助的。尤其如我這類孤獨落單的『漏咖』更是絕對的有所感受。所以各位朋友,以後若是有機會見到此等獨行遊俠,請盡量給予加油!』鼓勵。謝謝。

 

因爲挑戰武的活動全程為56公里,爲了模擬這段距離的難度,所以我將今天的第二段騎行目標設在82K處(因出發點是26K,加上56K就是了;而且已經假設了一個停車休息點)。

 

這一段路現在看著高度圖好像不怎麼樣,但當時我卻不知爲何,在途中約是70K處就已有點沒力氣了。那時騎速僅能落在65K之間——誇張地說是“一踩一輪印”(呵呵,『一步一腳印』,車友通稱“龜速”!)。按照過去我個人自在式騎法,這時我會停下來補充;但是我今天為了要答出“模擬考題”,就硬是咬著牙關撐持著不停。

如此一路過了好幾個明隧道,又穿越一條紅色鋼拱橋(芙谷峩橋),瞄眼能看著起伏的山色,加之經過『十字路』這個可愛的地名,這些不同於平地的風味,此刻都能點點滴滴帶給我些驅動力,使我在“痛苦煎熬”中得些眼,並得以繼續。

水墨之間覽山水

【本圖取自:最後的挑戰-阿里山塔塔加二日@ 黑嘿嘿:: 痞客邦PIXNET :: - shakemylife

紅橋藍天望白雲。阿里山公路新地標"芙谷峩橋"

【本圖取自:色調的調味料: 【自行車】挑戰阿里山

群山環繞家園靜。【本圖取自:馬克經驗:484.阿里山自行車大賽- 馬克褚工作室

阿里山道邊連天。遠方的開放式隧道(明隧道)。

【本圖取自:google map https://www.google.com.tw/maps/@23.4880378,120.7604576,3a,75y,77.11h,86.43t

 

野生美女山色秀。美女騎士正在抽車上坡。

【本圖取自:馬克經驗:484.阿里山自行車大賽- 馬克褚工作室

十字路頭天外天。有趣的地名在75.5K

【本圖取自:阿里山公路騎單車(奮起湖.阿里山.塔塔加) @ 到處流浪自由自在:: 隨意窩

18省道82K

【本圖取自:google map https://www.google.com.tw/maps/@23.4985056,120.7786672,3a,75y,80.39h,85.77t

終於望到82K的路標!

但我實在撐不下去了,一過了此點,趕緊找路邊停下休息;同第一次休息一樣:又補充了兩個饅頭,一支香蕉,以及灌了好多口水。停個7分鐘左右,大概差不多了,看看時間——「唉,還是得趕路啊!」便挺著腰桿繼續踩踏前行。

其實這時候我已在掙扎階段:因爲忘記到底宜正在行前説明的全程距離,現在我不能確定前面還有多遠?雖然是剛又補充了些熱量,但很明顯地自己的狀態已經非常勉強了;此時我的體力到底是否適宜再撐下去,也是問號。

這時候我開始有點期盼此時能遇到宜正他們下坡,那麽我就有選擇折返的機會了!

 

還真巧,『“”到曹操,曹操就到!』——才騎個600公尺左右,只見迎面數騎直奔下來,正是車隊的A咖們!

我趕忙換道去問:「前面還有多遠?」

「還有6公里多。」

「好不好走呢?」

「坡度有點陡,有幾個路段大概是10%,算是比較硬的!」

我一聽,算算現在的速度(6K/hr),哪不還得再一個小時才能到終點?現在已是12:40,如此再上下一趟,回程到石棹大約還要另加一小時;這麽搞,難不成要到2:30才吃午飯?

即使大家不會等我“吃飯”,但是“人”,他們總是得等的呀!

所以,不待多想,立刻掉轉車頭,跟著他們下滑,返向。

 

所以今天的阿里山練騎,我是全然敗下陣來。

第一:我沒完騎;

第二:我落地兩次;

第三:我耗時高達5小時20分鐘,才到82.8K處(實際騎行距離56.8公里)

 

知道爲什麽用『強』字了吧?在這裡是勉強,是倔強,是好強;但絕不是強勁、強健、強手。

「可不可惜?」「不可惜!」

「要不要再試?」「當然要!」

 

檢討:

這次最主要的失誤在於沒有適時補充食物,以致熱量、能量無法順利囘復。最後整個人就成了半虛脫狀態。

根據A咖們的訣竅,他們都帶有小袋包的能量包(power bar or power gel),可以邊騎邊隨口扯開就食;而每隔1.5小時一定會再補充一包。如此,像他們全程僅用了4小時,身上只要帶4個小包。

我則是帶了6個象棋饅頭,既佔體積又重;不方便隨口就食,一定得停車而且咬個56口才吃完,耽誤時間。而我就是爲了“不停車”的堅持而沒有及時進食!

—— 其實這種 “堅持”是非常危險的,尤其在此類高耗能的運動

對於做強度運動的朋友而言,如果是硬等感到肚子餓才補充食物,那時已經嫌晚了——入口的食物無法立即轉化為熱量,那只是暫時壓住食欲感而已,對身體的需要而言沒有任何幫助

 

如果像我這般,居然是感到肚子餓還在硬撐,就更不可取!沒有合適地補充熱量及水分,又不停車歇息,萬一真的虛脫致命,那可不是這份堅持可以抵換得了!

所以未來一定要改進:或是也改採用帶輕便能量包,否則就得每小時停車進食。累了就一定停車歇一會兒,即使只暫停12分鐘,絕對是有助益的。

 

對於挑戰武嶺,

** 我仍是以完騎為第一目標。

** 至於落地與否,現在不敢誇口了,因爲即使改用能量包,感覺至少還是要停車補水一次。

** 時間嘛,以這趟練騎的結果作比較,我希望能在6小時以内;如果能有驚人之舉,那就放個5.5小時的極限吧!(車隊的A咖們現在要拼破4,以他們目前的近況,看來應該可以在3.5小時完成)

 

附記:

(一)一路被8位車友『刷卡』,被『海放』也是肯定的嘍!——可說是“悲催”之至!只好阿Q式安慰自己:我應該是今日路上年紀最大的騎者吧—— 所以這些是正常的。

(二)據這兩個月的新聞報導,本以爲大陸團已經減少,路上遊覽車會少許多。卻沒料到沿途還是一部部的遊覽大巴接二連三往山上開去,再加上一般轎車和貨車、工務車,路上的交通還是絡繹不絕。騎車就得特別小心。

大巴的車體長又寬,在彎道時對於單車騎者而言,比較容易形成“左彎甩尾”或是“右彎壓腰”態勢;如此就相當危險,我就多次幾幾乎要被逼擠到路旁的水溝裏!

(三)期待政府能將幾條車流較大的山區省道的水溝都加蓋,如此既是加寬路面,又相對更加安全。

 

9/19補充文字(也是在此小小地自我得意一下)

昨日(9/18)我再度與車隊練騎阿里山,達成了完騎目標,感到特別高興

從山腳的阿里山管理處到公園大門口,全程57.6公里,用時4小時57分鐘。預定周六(9/24)再練騎一次,之後便是六天休息,準備10/1的重頭戲。

這次同樣也落地兩次:一次爲了取食香蕉(停下車總是比較方便與安全);另一次是因下雨,趕緊穿雨衣。此次由於“充分地”掌握了進食補水的要領,體力就比前次順暢許多,踩踏也能一路保持穩定狀態。

西進武嶺(從埔里台灣地理中心碑出發登頂)的距離與登阿里山差不多,只是前者平均坡度較陡;尤其是最後的鳶峰-昆陽-武嶺段,距離雖僅7.2公里,高度卻從2765公尺爬升到3275公尺,平均坡度7.1%;而阿里山的平均坡度只有5.5%。據宜正表示:一般車友就是將登阿里山的用時加30分鐘即為登武嶺需用的時間。如此説來,估計我登武嶺將會用時5小時30分鐘。

是否真如此?且待10月1日見分曉。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rly60&aid=69697700

 回應文章

小子心 —— 四平圓無限,方寸環空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28 10:54

9/24 再登阿里山,這次用時4小時42分鐘——進步了15分鐘。

而且因爲天氣甚好,不用加穿雨衣;此外,我也試用“口扯撕香蕉皮”的動作解決補充香蕉的不便性。如此,此行完成了『不落地』的記錄。

——呵呵, “達標”,總是特別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