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嘔吐腹瀉好難受該如何緩解?
2018/11/28 11:10:10瀏覽105149|回應0|推薦0

嘔吐和腹瀉是怎麼回事?上嘔吐和下腹瀉被描述為同時嘔吐和腹瀉。有許多疾病引起嘔吐和腹瀉,但一般來說它們分為三類。通常是食物中毒或胃腸道炎症。嘔吐和腹瀉的疾病可以是大的或小的。最好及時就醫,延緩病情甚至失去生命。

益生菌種類

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菌種平衡,幫助蠕動達到順暢效果

 

一,嘔吐和腹瀉定義: 這是描述一個人的疾病並且有嘔吐和腹瀉的症狀。通常,人體會選擇一種它認為最能消除人體某些毒素的管道。當食物中毒或胃中的毒素時,身體會選擇嘔吐和腹瀉來排毒,有時會出現嘔吐和腹瀉同時發生;稍微肥胖或肥胖的人在改善過程中會腹瀉,有時一天八九次,甚至一周,有的人一天幾次,一、兩天就結束了,通常是一兩天;每天腹瀉兩到三次的人會感到不舒服;但是,改善反應的腹瀉越來越強烈,直到身體認為毒素被排除在外。

 

二,嘔吐和腹瀉的原因,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情緒緊張,豆類,胰腺疾病,癌症,瀉藥,抗酸劑,咖啡因,寄生蟲,結腸炎,病毒,細菌或其他微生物的原因,喝不潔水,吃變質食物,食物或化學過敏等,可能引起嘔吐和腹瀉。一般來說,它可以分為三類。

 

1.食物中毒或體內毒素過多,是胃的自然排毒

2.胃腸道感冒,發炎

3.腦損傷,如腦膜炎,腦震盪等,向胃部發出異常信號

 

三,如何處置嘔吐和腹瀉腹瀉:(上腹瀉)患者必須喝大量的水,如生理鹽水,角豆茶,胡蘿蔔汁和綠色飲料(包括葉綠素)。如果情況沒有改善,或者糞便中有血,請就醫。您可以進行過敏測試,以確定您是否對某些食物過敏。

 

除接受醫生治療外,家庭治療措施:

1.喝很多的水

在腹瀉患者中,由於大量排便,身體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此時,必須加入大量的水。含有氯化鈉,氯化鉀和葡萄糖,檸檬酸鈉的補液鹽是理想的,因為它們補充體內葡萄糖和礦物質,並調節鉀,鈉電解質,水酸鹼平衡;和胡蘿蔔汁蘋果汁,西瓜汁等不僅可以補充水分,還可以補充必需的維生素,這也是很好的補充。它們都是防止身體因腹瀉而脫水和塌陷的好方法。

 

2.不要急著吃藥

除非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或導致並發症的嚴重腹瀉引起,否則正常腹瀉不需要藥物治療,其症狀通常不超過48小時。因此,在至少兩天內,不要用藥物停止腹瀉,因為腹瀉是消除體內毒素的方法。今天,當患者出現急性腹瀉時,醫生不鼓勵使用止瀉藥,除非迫切需要其他條件。否則,讓它排出可能是有利的,並且它還可以加速恢復。

 

3.檢查使用的藥物

腹瀉有時可能與您服用的藥物有關,例如服用依賴胃灼熱的製酸劑。製酸劑是導致腹瀉的最常見藥物。為避免與胃灼熱相關的腹瀉,建議使用僅含氫氧化鋁的抗酸劑。除抗酸劑外,抗生素,奎尼丁,秋水仙鹼(抗痛風)等藥物也可能引起腹瀉。如果您懷疑這些或其他藥物會導致腹瀉,請諮詢您的醫生。

 

4.順其自然

許多人喜歡使用果膠,嗜酸乳桿菌,角豆粉,大麥,香蕉,瑞士乳酪和各種異國食物來治療腹部。這些東西可以抑制腸子並延緩它們的蠕動。但實際上,這只是延長問題來源待在體內的時間。你真正需要的是排泄導致腹部腹瀉的物質。最好的方法是讓它自然而然。

 

5.遠離廚房

拉肚期間不宜為家人作飯燒菜,直到症狀消除。記得上廁所後洗手,以免感染細菌。

 

6.如果孩子嘔吐和腹瀉,我該怎麼辦?

腹瀉可能對嬰兒和幼兒構成危險。嬰兒容易崩潰,但他們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在這一點上,父母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補充液體。補液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你也可以嘗試胡蘿蔔汁,這是治療兒童腹瀉的最佳物質。胡蘿蔔汁可以補充下痢中丟失的電解質和礦物質,促進恢復。與此同時,它應該繼續被餵食。如果幼兒腹瀉嚴重,請停止飲用牛奶一天。

在下痢後的幾天內,吃一些優酪乳,可以補充腸道中的益生菌。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菌種平衡,幫助蠕動達到順暢效果,每天大約90毫升就足夠了。您也可以給一歲以上的寶寶餵雞肉或牛肉湯。雞湯中的高鹽對一些孩子有好處,因為咸湯讓他們想要吃東西。

 

注意

如果孩子身體出現腹瀉,水皰和爛瘡,應該檢查他是否患有乳糜瀉。避免使用所有麩質食物,看看你的病情是否有所改善。腹瀉病可發生在6個月至1.5歲的兒童身上。精神分裂症在患有乳糜瀉的人中更常見。

 

危險信號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請盡快尋求醫療救助:

*腹瀉持續兩天以上。

*如果大便有血液,粘膜等,或大便呈黑色。

*發燒在38.3°C以上。

*腹部或直腸疼痛。

*脫水(眼睛乾澀和皺紋),排尿減少或停止。

*皮疹,黃疸(黃皮膚和眼球),極度虛弱。


益生菌種類

同時為身體補充益生菌,可定植於消化道中,促進腸胃蠕動、改變菌相,身體自然健康。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4533456&aid=12055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