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初學養蜂技術問答
2020/03/26 08:02:14瀏覽1631|回應0|推薦21

初學養蜂技術問答


養蜂技術問答-1
1.初學養蜂應備哪些器具?
答:養蜂應備之器具有: (1) 蜂箱:蜂箱是養蜂必備的基本用具,以堅固耐用、輕便、價格低廉為原則,材質一般為木質,目前以10框蜂箱(又稱郎氏蜂箱)最普遍。 (2) 巢礎:巢礎是供蜜蜂造巢脾的基礎,沒有巢礎蜜蜂就不易築造出漂亮而完整的巢脾,依蜜蜂種類可分為西方蜂和中國蜂工蜂巢礎,及西方蜂雄蜂巢礎。 (3) 飼養管理用具:<1>面網 <2>起刮刀 >蜂帚 <4>噴煙器 <5>飼餵糖盤 <6>隔王板 <7>王籠 <8>割蜜刀

2.如何選擇養蜂場?
答:首先要考慮週邊環境蜜源植物及鄰近農作物栽種用藥情形,如採收龍眼商品蜜時,因擺放時間短,應注意週遭龍眼樹數量的分佈、開花情形、地形及附近其他蜂群的數量等,以確保能獲得到更多的蜂蜜。在山區裡蜂場的位置儘可能在蜜源植物的山腳下,可增加蜜蜂採集效率。如以生產王漿或採收花粉的定地飼養蜂場,由於放置時間長,要考慮蜜粉源植物的種類、數量、銜接情形,擺放場地除背風向陽外,還要地勢平坦且不積水,搬運車輛能進出,附近也要有清淨水源,無天然敵害,也不宜太靠近住家附近或路燈,尤其夜間點燈會誘引蜜蜂,造成傷亡損失。
兩蜂場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定地養蜂最好能相隔2公里以上,每場可放50~80群,如轉地採蜜,鄰近蜜蜂數量過多時也不易有好的採蜜成績,有時也可選擇蜜源植物分佈豐度較少或較分散但放蜂人稀少的地方,常會有較好的收蜜量。

3.蜂群檢查應注意那些事項?
答:蜂群必須定期開箱檢查,一般每隔5~7天檢查一次,如在大泌蜜期前或自然分蜂繁殖時期,很容易產生王台時,至少3~5天應檢查一次,檢查時應注意項目有:蜂王存在與否、有無王台發生、蜂王產卵及幼蟲圈大小、粉蜜貯存情形、病蟲害發生等,檢查時宜選擇天晴溫暖的上午進行,檢查時,輕輕掀取箱蓋,先噴少許煙,使蜜蜂安靜,以起刮刀撬鬆巢脾,雙手提取巢脾逐片檢查,發現有王台時應除去,蜂群勢很強盛時不易檢視巢脾內情況時,可將蜜蜂抖掉,才能看清王台,有時蜂量很多,查看蜂王困難時,可根據巢片上有無急造王台,或巢房內有無蜂卵,來判斷有無蜂王存在。

4.蜜蜂如何補助餵食飼料?
答:在生產王漿的季節,配合採漿移蟲當日,即每3天獎勵餵食糖漿一次,每次糖漿量約1公斤,糖漿濃度如以蔗糖為1:1,果糖漿為2:1,如蜂群已有足夠的貯蜜可酌減餵飼量。早春為加速蜂群繁殖,到採蜜期能達到強勢蜂群,採取獎勵餵飼是必要的。又每年七、八月(大、小暑)間,是粉蜜較易缺乏的時期,除了糖漿的餵飼之外,應注意花粉或人工花粉的補充餵飼,以維持蜂勢,花粉的配方為:新鮮花粉1份或乾燥花粉0.5份、脫脂黃豆粉1份及蔗糖2份添加少許蜂蜜或果糖,也可加少許酵母粉或蛋黃粉,混合攪拌,壓成餅狀,切成小塊餵飼。

5.蜂群如何合併?
答:把兩群或多個小群混合成一群的方法稱為合併蜂群,簡稱併群,當蜂群失王或蜂王老化產卵力弱時,或採蜜前,將數個小群合併成大群,投入生產行列。併群時應將弱群併入強群,無王群併入有王群,選擇相鄰的蜂群進行合併,以防蜜蜂偏集,對已失王過久,巢內老蜂多,子脾少的蜂群可先補給1~2框未封蓋子脾,然後再合併,為了保證蜂王安全,可在合併時先將蜂王扣在巢脾上,待成功接受後再釋出。在春繁殖和大泌蜜期時,蜜蜂對“群味”敏感性較差,合併蜂群不會發生咬殺,可採直接合併。如在非泌蜜期欲合併蜂群時,可在不同巢脾間放入一張報紙,待1~2天蜜蜂會咬破報紙,兩群自然合併,再把報紙移除。

6.蜜蜂如何分群?
答:分群的方法有:(1)均等分群:將一群的蜜蜂及子脾均分為二群,其方法為把原群在蜂箱左側移開,原位右側放一新蜂箱,再從原群中分出等量的子脾和蜜蜂放入,次日再介入一隻蜂王,如發現工蜂偏集時,只要把蜂少的一箱向另一箱靠攏些,如此飛入的工蜂就會增加,也可以從蜂多的群中抽一些蜜蜂補給新蜂群。(2)混合分群:從幾個蜂群中抽出正在出房的封蓋子脾連蜂,集中在一箱內,組成新群,並介入新蜂王,最好能載到距離5~6公里以外的地方,以防工蜂又回到原群。

7.為何一個巢房會產多粒蜂卵?為何原因?如何補救?
答:此為工蜂產卵,當蜂群失王過久,蜂群內沒有幼蟲可供急造新王台時,約在斷子達15天以上,就會發生工蜂產卵現象,此時群內沒有可抑制工蜂卵巢發育的成分-蜂王物質,使部分工蜂的卵巢發育產卵,因工蜂腹部較短,卵常產在巢房壁上,有些巢房裡常有3~5粒卵,排列非常淩亂。因這些卵均為未受精卵只能發育成雄蜂,對群體生命的延續也無濟於事,當發現工蜂產卵時,可採用併群方式,將該群的巢脾帶蜂分併到鄰近的幾個蜂群裡,如群勢仍強,可介入一隻正盛產卵的蜂王,先關在王籠或扣在巢脾上4~5天,等接受後才釋放出。

養蜂技術問答-2
8.分蜂團如何收捕?
答:在自然分蜂繁殖期,由於管理上的疏忽,新王台或新蜂王的出現,導致發生自然分蜂現象,一般在晴朗天氣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最容易發生分蜂,分蜂時,首先有一部份的工蜂飛衝出巢,在附近空中盤旋,並發出大聲「嗡嗡」聲響聚集更多的工蜂,不久便在附近樹枝或其他適當處所停留成分蜂團,一旦發現此種情形,要及時進行處理,守候在欲分蜂巢箱門前,待蜂王一出巢即應馬上捉捕,暫時裝入王籠內,不久,已飛出的蜜蜂會飛回原巢,並立即開箱檢查蜂群內是否有已出房的處女王或封蓋的王台,可加以除去,以安定蜂群。如蜂王已隨蜂團飛出在樹上結團,如在低處樹枝處,可備一空蜂箱,放入一張幼蟲脾及蜜脾,置蜂團下方,強烈抖動樹枝使蜂團掉落到蜂箱內,隨後再加幾片巢脾蓋上箱蓋,搬到適當的地方。如蜂團停留在高處的樹上,可利用長竹竿吊掛巢脾,貼近蜂團引蜂上脾,一片片的收到箱內,直到蜂王也被收回。

9.如何防止盜蜂?
答:盜蜂是指到別群去盜取蜂蜜,蜂場發生盜蜂二群工蜂會相互咬殺,造成工蜂大量傷亡,有時蜂王也會被攻死,造成很大的損失及管理上的困難,因此一旦發現盜蜂,應立即加以制止。盜蜂一般較常發生於晚秋蜜源缺少或春採蜜後貯蜜少時,有時白天太早餵糖水也會發生,被盜者往往是那些無王群、弱群、病群,為防止或減少被盜,弱群應及時併群,平時應保持蜂脾相稱或蜂多於脾,蜜源缺乏時要縮小巢門,白天開箱檢查時間儘量縮短,以防範盜蜂的發生。一旦發生被盜,應立即縮小巢門,使其只能容1~2隻工蜂進出,以利蜜蜂守衛,也可把被盜群移到別地方,原位放一空箱,內放2張空脾,使盜蜂無蜜可盜,當全場盜蜂難以制止,則應將被盜蜂群搬到別處。

10.如何人工育王?
答:(1) 種用雄蜂培育:因雄蜂與蜂王自卵到性成熟時間相差約15~17天,剛好是蜂王由卵到羽化所需,故在育王前要先行培育雄蜂,待雄蜂出房時,才作移蟲育王工作,儘可能大量培育雄蜂,有利於在交尾時形成空中優勢,增加交尾成功率及選種效果。在插入空雄蜂巢脾時,應將蜂王以隔王板限制在雄蜂脾上強迫其產卵。待封蓋後,將全部的雄蜂巢片移到少數幾群集中管理並加強餵食花粉及糖漿。在雄蜂出房的前二天(約產卵後三個星期),應將雄蜂群內的非種用雄蜂抓除,待出房後即可搬到交尾場,讓其定位飛行。(2) 移蟲育王:採二次(複式)移蟲及移一日齡幼蟲的方法,可培養出較大的處女蜂王,每群以哺育不超過30個王杯為宜,王杯數過多會使蜂王變小。(3) 組織交尾群:交尾群過去都以大群(4~8框蜂)來育王,其育王數量少,為提高育王效率及降低成本,交尾群(箱)可縮減為全框、1/2、1/4、1/8框型等數種,一群使用工蜂量由5,000隻~300隻不等。(4)交尾群放置及管理:交尾群應儘可能遠離蜂場至少半徑在6公里以上,以增加交尾純度,相鄰的兩交尾群距離宜在1公尺以上,可依地物、地形不定向來放置。當接入王台3天後,全面檢查處女王出房情形,凡是質量不好的處女王或死王台應予淘汰,再接入新王台。蜂王羽化後第5~6天起,可於下午5時以後或上午10時前開箱檢查蜂王交尾及產卵情形。交尾群由於群勢弱,必需經常給予人工餵食花粉餅及糖漿,糖漿每5~7天餵一次,花粉則隨時補充。(5) 新王之介(誘)入:當新王產卵後幼蟲已封蓋時即可抓取介入無王或需換王的蜂群內,一般採用間接誘入法,即先將老王抓出,並清除群內的王台, 選擇一蜜脾抖掉全部蜜蜂,將新王以鐵紗網製成的誘王罩(長5公分,寬3公分)扣在有蜜房的地方,或關在王籠內,內放煉糖(蜂蜜加細糖粉攪拌,捏壓至不黏手)供蜜蜂食用。待3~5天後王罩或王籠外所包圍工蜂不多時,方可將新王悄悄放出,並注意觀察有無圍王現象,隨後經20~30分鐘再檢查一次,以確定蜂王是否已被接受。如有圍王應重新關入罩(籠)內,隔1~2天後再釋放觀察,若久久誘入不成,應考慮另換新王,或將該群分併到他群。

11.蜂群如何搬移(遷)?
答:蜜蜂對蜂巢位置的記憶能力很強,一旦將蜂箱搬到不遠的新地方,外勤蜂仍會飛回原地方,故平時不得隨意搬移位置,如搬移距離在2.5公里以內,則應先將蜂群搬到相反方向3公里以外處,放置6~7天以後再搬到新地方。如需在原蜂場做短距離的移動,應採取漸進移動方式為之,橫向搬移每天不超過一公尺,向後可達二公尺。如為採收蜂蜜或花粉作長距離轉地搬蜂時,可於傍晚外勤蜂全部回巢時,先將後方通氣窗打開,再以噴煙器將巢口的工蜂輕輕噴煙趕進巢箱內,隨即關緊巢門,再逐一搬上卡車,載到預先整理好的蜂場,再卸下蜂箱,擺放妥當後,逐一打開巢門,並關好後通氣窗,次日早晨再檢視一遍,擺正巢箱,必要時逐一開箱檢查,扶正巢脾。

12.發生圍王時如何處理?
答:所謂圍王係在特定的條件下,部分工蜂對蜂王產生敵意,追逐刺殺,將蜂王團團圍住,有時很快就將蜂王圍死。如誘入新蜂王時可能因介(誘)入時間尚短或操作不當,使蜂王驚嚇慌張,被工蜂懷疑,或處女王交尾飛錯巢或在合併群時方式不妥善等情況下都容易發生圍王現象。
當發現蜂王被圍時,不要慌張,圍蜂尚少時可用手解救,圍蜂多時可向蜂團噴水或將蜂團放入水中,使工蜂散開逃走,把蜂王救出裝入王籠,或用網罩將蜂王扣在有蜜的巢脾上,待3~4日後,王籠上的工蜂數不多且無敵意時方可悄悄放出。

13.如何生產優質蜂蜜?
答:(1)大量培養適齡採集蜂:在採蜜前46天要加強蜂群繁育,而最後一批適齡採集蜂應控制在流蜜結束前的26-30天,即預定採蜜的前7天應限制蜂王產卵,到進入採蜜期時大部份都封蓋或已羽化為成蜂了,將可減少巢內飼料的消耗,並促使幼蜂提早出去採蜜,有利於增加採蜜量及蜂蜜濃縮的效率。 (2)採收成熟蜂蜜:建議採蜜間隔在5天以上或利用繼箱採蜜,儘量讓蜜蜂自然濃縮減少水份,以提高蜂蜜品質。 (3)禁止藥物殘留:依規定蜂蜜不得含抗生素類、農藥等殘留物,因此嚴禁在採蜜期間餵食各種藥物,如必須使用應在一個月以前使用,只能少量餵食,不要讓藥物存到巢房裡。 (4)注意蜂蜜濃縮溫度:由於高溫加熱濃縮會破壞蜜蜂中澱粉酶的活性及增加羥甲基糠醛(HMF)值,理想的濃縮溫度不要超過55℃。

14.如何提高蜂王漿之質量?
答:(1)培育強群:強群是提高蜂王漿產量的基礎,吐王漿的工蜂為11~12日齡的工蜂,適齡的工蜂吐漿量及癸烯酸含量均較高。(2)選育高產及高癸烯酸蜂種:理想癸烯酸含量為大於1.6%,產漿量每群每次平均大於40公克。(3)禁止藥物殘留:生產期間及前一個月不得使用抗生素等藥物,以防藥物殘留,如必需作預防,可以天然藥物來進行。(4)補充餵花粉及糖水:當外界粉蜜源不足時,尤其7~8月大小暑期間要補充餵食,以避免蜂勢衰退。(5)加強衛生管理:<1>王杯、王漿框條要保持乾淨,老舊者要更新。<2>移蟲、挖漿地方要乾淨,蚊帳要經常洗滌,儘可能在乾淨室內取漿移蟲。>採收的王漿應隨時放入內含冰塊的冰桶內保鮮。<4>機器取漿可增加效率及衛生。

15.如何提高花粉之質量?
答:(1)年輕蜂王(6個月齡內)產卵力強,幼蟲多可促激採集花粉。(2)適量餵食糖漿,可增加工蜂採粉量。(3)茶花流蜜大時,更要加強餵稀糖漿:可沖淡茶花蜜的多糖,減少幼蟲消化不良障礙(爛仔)發生。(4)禁止藥物殘留:採粉前一個月及採收花粉期間,不得使用抗生素類化學藥品,以防藥物殘留。(5)低溫烘乾:乾燥花粉不得高於50℃,以防有效成份被破壞及活性消失。(6)加強衛生管理:<1>經常清洗滌花粉底盒(準備二套,輪流使用)<2>採收的新鮮花粉,嚴防蒼蠅、螞蟻攀爬並儘快乾燥處理。

16.蜂蟹蟎如何防治?
答:(1)生活史及習性:個體發育可分為卵、若璊、成蟎三階段,整個發育週期雌蟎為7天,雄蟎為6.5天。雌成蟎潛入幼蟲房並產卵于巢房底部或巢房壁上,雌成蟎可在一個巢房產2-5粒卵。雄成蟎在封蓋房內交尾,交尾後不久即死亡,雌成蟎壽命較長,平均為43.5天。在蜂蟹蟎的生活史中,大體可分為兩個不同的時期,即體外自由寄生和蜂房內寄生時期,新成長的雌成蟎隨工蜂羽化出房後,即找尋工蜂或雄蜂寄生其體上,吸取體液,營自由的寄生生活,蜂蟹蟎周年均會發生,於春、秋兩季各有一發生高峰期,雄蜂幼蟲房內蟹蟎出現密度、頻率均高於工蜂房。
(2)防治方法:
1).割除封蓋雄蜂房:蟹蟎喜歡在雄蜂幼蟲房內產卵繁殖,可在為害較嚴重的群內加入雄蜂巢脾,引誘雌成蟎產卵,待雄蜂幼蟲封蓋後,將雄蜂脾取出,並割開巢房封蓋,此外,還可定期割除封蓋雄蜂幼蟲房,將其中蜂蟎消滅,此法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徹底。
2).藥劑防治:
a.氟胺氰菊酯:為長效釋放條片,廣泛被各國應用,如蜂寶(Apistain)、中國大陸的馬捕立克等,可將釋放片直接吊掛在兩巢脾中間,每群吊掛1~2片。
b.25%福化利乳劑(商品名為現代靈):加水稀釋成5%乳化劑(1:4),將木片浸泡3天後取出陰乾,密閉保存,吊掛蜂群內,也可達到效果,只是有效時間較短。
c.85%甲酸(蟻酸):每箱15ml,用發泡岩棉或甘蔗板吸附,置於巢框上,隔週再施藥一次。
d.3%草酸糖液:取65公克草酸加1公升的水,再加0.5公斤砂糖,充份攪拌溶解,每隔3-4天噴巢片一次,每次每巢片約噴2-4cc,連續噴5回。

17.蜜蜂幼蟲病如何防治?
答:(1)病徵與傳染:初孵化第一、二日幼蟲最易感染,得病幼蟲身體變軟,體色由白色轉為棕黃色,在封蓋後死亡,巢房封蓋下陷,色澤變暗,並有穿孔,以火材棒插入挑起時,可挑出細長之黏絲狀物,有魚腥臭味,蟲屍乾後成液狀,緊緊黏附在巢房底側,不易清除。帶有病菌的巢脾是主要傳染源,內勤蜂在清理巢房和清除病蟲屍體過程中,將病菌帶進蜜粉房,再通過餵飼將病原菌傳給健康幼蟲,因此在養蜂操作中,隨意調換子脾和蜂具,而將病菌傳給健康群。
(2)防治:美洲幼蟲病是一種傳染速度快的頑固性傳染病,常給養蜂業者來較大損失。
1).消除病原:蜂群檢查時,亦留心觀察封蓋巢房和巢房內的幼蟲是否正常,一旦發現病群應立即有條件隔離處理,以防傳染其他蜂群,嚴重的蜂群為減少病原的傳播,應將巢脾燒燬,以消除病原。
2).藥物防治:
a.土黴素、四環素和磺胺塞唑鈉藥物對此病效果較好,可輪流或交替應用,以避免抗藥性發生,每群每次用藥量抗生素為5~10萬國際單位或磺胺類0.5~1g,溶於糖漿內餵食,每隔2~3天餵一次,連續餵食3~4次,王漿生產期間及採蜜前一個月不得使用,以免藥物殘留。
b.氧四環素(Oxytetracycline),每群125mg溶於糖漿餵食,餵食方式及注意事項同上藥物。
c.蒜醋精(大蒜1份:米醋1份),加水稀釋20倍用於噴脾,加糖漿(1:1)稀釋50倍用於餵食,每隔3天餵一次,連續3-4次,有抑制效果,由於無藥物殘留問題,除可用於輕度防治外,平時也可做預防之用,尤其可用在王漿生產期間,其製作方法為將大蒜與糯米醋按1:1之比例,放入果汁機打碎,浸泡一週後壓汁保存備用。

養蜂技術問答-3
18.蜜蜂白堊病如何防治?
答:(1)症狀與傳染:罹病幼蟲為老熟幼蟲,通常在封蓋後2~3天死亡,初期幼蟲體上會長出黑色或灰黑色的斑點,隨之生出菌絲體,顏色為白色,死亡幼蟲逐漸乾縮變硬,不久子實體生出後,蟲體變為深褐色或黑色,雄蜂幼蟲最易感染。病害主要通過孢子傳播,當幼蟲吃到病原孢子,孢子在腸道內萌芽形成菌絲,穿過腸壁,最後突破體壁,使體表充滿菌絲。
(2)防治:由於白堊病的子囊孢子生命力很強,所以防治上應採取預防為主,用藥為輔的觀念,且大發生時期是蜂產品主要生產季節,化學藥物的使用常常引起蜂產品藥物殘留的問題。
(3)預防:
1).白堊病病原主要由食物傳布,不可使用發生白堊病群所收集的花粉,外購蜂花粉尤其要注意。
2).外界粉源不足時,應補充餵食花粉餅,以維持強勢蜂群,使工蜂清潔行為積極,加速將病原清出巢外,減少擴大感染機會。
3).在發生季節應維持蜂多於脾的管理方式,當蜂勢減弱時,應隨時將多餘的巢脾移走。
4).選擇抗病力強的種群培育新王及作為父群雄蜂,以提高蜂群自然抗病力。
5).蜂箱內的濕度高,通氣不良,也被認為與白堊病的發生有關係,因此蜂場宜選擇地勢較高,通風良好地方,並將蜂箱架高,也可在箱蓋側面四週打通氣小孔,以增加箱內濕氣的排除及通氣。
6).白堊病常常是從雄蜂幼蟲先感染,如隨時將雄蜂蛹割除,也能減少白堊病的發生。
7).及時治蟎:蜂蟎不但會吸吮蜂體營養,使蜂衰弱,同時也是白堊病的傳播媒介,有蟎的蜂群比無璊蜂群發病率高80%,蟎害高峰期與白堊病高峰期幾乎同時出現。
.蒜醋精對白堊病也有抑制效果,發病初期可參考美洲幼蟲病的使用方式,也可在易發生時期作預防之用。

19.如何預防農藥中毒?
答:(1)症狀:一般晴天蜜蜂出勤採集,外勤蜂突然大量死亡,死蜂常帶有花粉團,蜂巢門前有許多蜂在地上翻滾、打轉,後足痙攣、腹部捲縮、吻伸出,不久死亡,箱底也可發現許多死蜂,此為典型的農藥中毒現象。(2)預防:目前尚無有效理想的治療方法,預防仍是最重要,儘可能與蜂場四週的作物栽培者進行溝通,避免在開花期施用農藥,非不得已使用時,請農民選用低毒性藥劑,施藥時間最好在下午三點以後,多種作物花已閉合後才施藥,如此可使中毒減到最低,一旦發現嚴重中毒時,最保險的方法是馬上將蜂群搬到他處,以防繼續中毒。

20.如何預防螞蟻入侵蜂箱?
答:發現地下有蟻穴,螞蟻會爬到蜂箱攻擊蜜蜂時,可在地上澆水,並灑上石灰,以驅趕螞蟻,必要時用腳架架高蜂箱,腳架週圍可用水或機油防止螞蟻越過。

21.台灣主要蜜源植物種類有哪些?
答:主要蜜源植物係指面積大、數量多、花期長、能生產商品蜜、粉的植物稱之。
(1)龍眼:常綠喬木,屬無患子科,主要分佈於台南、台中、高雄等地區,開花期4~5月間,泌蜜期20~25天,氣候高溫(>25℃)濕熱時泌蜜量多,蜜為琥珀色,氣味濃香,不易結晶,是台灣最重要的商品蜜。
(2)荔枝:常綠喬木,屬無患子科,主要分佈於高雄、南投、彰化、台南等地區,開花期在3~4月間,泌蜜期20~25天,當夜間溫度高,夜露、晨霧時泌蜜量多,開花方式與龍眼大致相似,蜜淺琥珀色,氣味清香,含葡萄糖較高,易結晶,適合作成結晶蜂蜜。
(3)茶樹:常綠灌木,屬山茶科,主要分布於台北、南投、嘉義、新竹等山區,11月至次年2月間開花,花期很長,花粉豐富,為桔紅色,為台灣最大宗的商品花粉之一。
(4)鹽膚木:俗名埔鹽,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屬漆樹科,主要分佈於東部及中部中低海拔山區,9~10月間開花,花期約15~20天,花粉豐富,風味佳,頗受消費者喜愛,唯因開墾嚴重,數量越來越少。
(5)柑橘:一般而言,柑桔類泌蜜量大,為淺琥珀色,有濃香味,略帶酸味感,稍會結晶。花粉含量亦豐富,為黃色,略有苦味,含芸香甘(Rutin)很高,可採商品蜜及花粉。
(6)咸豐草:又稱鬼針草、婆婆針,屬菊科,一年生草本,台灣有大、小本二種,小本為無或短花瓣,為本地野生種,另一大本者花瓣長,色白,具觀賞價值,遍佈全省各地,生長在路旁、田野、荒地,自播性高,全年均會開花,花期長,粉蜜均有,為目前相當重要的蜜源植物,初夏期間泌蜜量大,可採商品蜜,花粉為橘紅色,花蜜為琥珀色,稍會結晶。

21.台灣補助源植物種類有哪些?
答:台灣重要輔助蜜粉源植物有:
1.玉米:屬禾本科,一年生草本,雄花自莖頂抽出長穗,屬風媒花,為南台灣主要雜糧作物,以台南、雲林、嘉義栽培最多,花粉豐富,黃色,有晨霧時蜜蜂採集量多,上午九時以後,花粉被晒乾,蜜蜂不易採集。
2.高梁:一年生草本,屬禾本科,喜高溫而耐乾旱,以嘉義、台南栽培最多,在早晨濕氣重時蜜蜂喜歡前往採花粉。
3.水稻:屬禾本科,全省各地均有栽種,分為春作及秋作,分別3~5月及8~10間開花,花粉細小而量多,在風大的地區蜜蜂不易採集。
4.瓜類:一年生蔓性草本,屬葫蘆科,台灣主要栽培種類有西瓜(大、小、無子)、胡瓜、絲瓜、苦瓜、洋香瓜、南瓜、冬瓜等種,雄花花粉量多,雌花含花蜜較多,栽培遍及各地,有些種類農藥的使用相當普遍,要預防蜜蜂中毒。
5.小花蔓澤蘭:一年生籐類草本,屬菊科,分佈於中南部低海拔山區,攀附在林樹上,於10~11月間開花,粉蜜含量均豐富,花粉白色,有苦味,蜜為淺琥珀色,略帶青草味,不易結晶。
6.烏臼:落葉喬木,屬大戟科, 5~6月間開花,粉蜜均豐富,雌花泌蜜量多,高溫多濕或下雨過後泌蜜量最多,烏臼蜜為琥珀色,結晶粒較粗。
7.埔姜:又稱黃荊、荊條,落葉性灌木,屬馬鞭草科,主要分佈於屏東地區的山腰、山谷、溪邊等地,泌蜜量多,蜂蜜淺琥珀色,有芳香味,易結晶。

22.有做隔王板,育王仍失敗原因?
答:可能是隔王未確實造成蜂后越過巢脾咬壞王杯,不同蜂群有時也有關係,同一蜂群育王常失敗應改換其他蜂群育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

FROM ..

https://www.facebook.com/beewoodint/posts/512754168819989/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0938767770&aid=1322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