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明 – 醫方明它包含醫學、藥學,以及它們的程序、方法和補救措施 / 慈悲服務社恆長師父
2019/11/16 10:21:14瀏覽304|回應0|推薦4

五明 – 醫方明它包含醫學、藥學,以及它們的程序、方法和補救措施 / 慈悲服務社恆長師父181123

恆長法師20180410晨間開示 五明 – 醫方明

各位師兄師姐早安!這是今天的Dharma Espresso。

今天我們繼續談五明。我們談過聲明,它是對音韻、語言及文化的洞悉。
內明,是對內部結構或事情發展的洞悉,由它我們可以探究生命中深奧的哲理。
第三是因明,它談的是我們行為背後的直接原因、動機、意圖。當我們瞭解因明後,便能清楚看到我們自己及其他人的動機和意圖。

現在讓我們來談第四個明,醫方明。它包含醫學、藥學,以及它們的程序、方法和補救措施。學習這一個明的原因在於,在佛陀的時代當地並沒有醫院,通常人們生病時,就跟村莊裡那些比較有知識的、會巫術的、或民俗大夫求助。他們相信這些人會有辦法幫助他們。

有許多常見的小貼士和技巧,在生活中變得非常重要並成為必備的知識。在佛陀開始傳授佛法後,許多人為了治療疾病前來尋求幫助,佛陀及僧團的比丘們便告訴他們這些有助的小貼士與技巧,這就是為何醫方明必備的原因,藥草及治療的知識和治療方法在當時是很需要的。

現在,我們有醫生所以不用擔心,但是這些小貼士和技巧還是需要的。我記得我去韓國時,住在元應大師的山洞裡,那個山洞有三層,大師允許我住在第二層。難以置信的是,有一天晚上,當我在地舖上睡覺時,一隻跟手掌一樣長的蜈蚣,大約8,9寸長,相當粗大,咬了我的手肘,傷處腫得像雞蛋那麼大,從山洞到醫院很不方便,那附近也沒有醫生,我發簡訊給法燈法師,過去敲他的門,他是那裡的住持。他過來看了一下我的手臂,儘管已經深夜2,3點,他仍迅速地去拿了幾個栗子,切碎了2顆,敷在我的傷處,再用一塊布包起來,2,3個小時後,劇痛沒了,腫也消了。

我們是怎麼知道這些小貼士和技巧的呢?很顯然地,它們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那時候,這些民俗醫學或民俗智慧的貼士是如此需要,所以說,醫方明就是對這些經由生活傳承下來的民俗智慧的深刻、全面地洞悉。

佛經中說,有五件事情會導致疾病:
1, 吃:吃垃圾食物會導致疾病。建議不要吃太多陰性食物。例如,大家都知道,冬天我們應該吃白蘿蔔來保持體內的熱,而夏天吃薑來釋放熱。有時候,吃太多涼性食物並不好,如綠色蔬果汁;或者吃太多水果蔬菜卻缺少陽性食物也不好。因此,陰陽平衡的飲食很重要,否則容易導致生病,即使食物很有營養。其他還有許多原則,但我還不完全瞭解,比如什麼體質該吃什麼食物。
2, 工作過勞及壓力:過去佛陀稱它為導致疾病的折磨。現在我們稱之為壓力。當然,壓力可以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
3, 天氣:天氣的突然變化也可能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因為我們的身體來不及適應,導致容易生病。
4, 不規律的作息:睡眠習慣不規律,像睡眠不夠、熬夜、預期之外的突發活動、過度勞累,等等,有可能導致疾病。
5, 外魔的力量:確實有一種跟惡魔有關的力量,稱為外魔的力量,或負能量,會損害我們,造成疾病。
在當時,佛陀非常睿智,他已知這五件事情會使我們生病,因此,當我們和其他人一起生活,或者家裡有人生病,這時如果我們有民俗智慧或者知道一些小貼士跟技巧,就容易幫人治療及預防疾病,因此,在古時候,醫方明是很重要的生活智慧,知道什麼不好、什麼會遭致痛苦、損害我們的健康,這些很重要。

今天,醫學有它的專業領域,如醫學或藥學,如果我們不是這領域的專家,該怎麼辦呢?我們該如何做?我們需要發問與學習。我們要去問那些具有民俗智慧的人,跟他們學習,瞭解如何應用,這正是醫方明的一部分,我們並不需要成為醫生來獲得這個『明』。如果我們獨居,去閉關,或者跟其他人住一段時間,在生活中的某些時刻,我們可能不在醫院或醫生附近,或有電話可以撥打119求救,這時候,這些小貼士跟技巧就變得非常有需要。

曾經有一位台灣醫生來到我們的總部,他走到總部隔壁的空地上,看到許多有著堅硬棘刺花朵的野生植物,他很詫異,說,“你們知道這每一朵花都可以賣三千台幣嗎?因為它可以治療肝癌。”你們看,這就是生活貼士,因為台灣人已經大量使用這種花,所以當他來到加州看到空地上就有野生的這種植物,就感到非常的驚訝。對我們來說,我們不知道那些花可以治療癌症,會不愛惜地就把它丟掉,這清楚地展現了民俗智慧的重要。

因此,在我們修持菩薩道時,我們也需要民俗智慧、小貼士與技巧等知識,來充實我們的生活,減少偏見。

感謝各位師兄師姐的收聽!祝福大家有個快樂、平靜、覺醒的一天。
(慈悲服務社翻譯小組敬傳)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0938767770&aid=13061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