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印度13] 寵愛,阿格拉
2018/11/20 00:10:14瀏覽1097|回應0|推薦16

寵愛,阿格拉  

活在當下的悲歌

離開齋浦爾,下一站我要搭車到勝利之都(Fatehpur Sikri),她就在前往阿格拉的路上。為把握充裕的時間,我一用完早餐後便直奔公車站,向售票亭買好票後,發現票價不符,原來不找零。印度人總是自動不找零,與斯里蘭卡人總是自動票價去零頭,兩者大異其趣。

巴士經過市區的時候,又停在某路口載客,此時我看到一位長相清秀的女孩,透過車窗伸手向我要錢,當下我狠狠瞪了她一眼。女孩似乎嚇了一跳,但她並不以伸手要錢為恥,反而覺得我很奇怪,於是又再把手伸得更長。當時我心想,為何她會在路上討錢,而不是去讀書或買賣掙錢,只想不勞而獲?是因為社會的默許,因為今天我的生活還過得去,那為甚麼要改變?彷彿這是印度人的集體意識,來自於印度人的"活在當下"的生命觀,更確切地說,是勞不可破的種姓制度認命的遺毒?

從小我們被教育要未雨綢繆,要向上提升,要為明天會更好而努力,所以我們有不小的壓力與不快樂。但印度人卻好像不是這樣。他們專注眼前。

但若一切都只活在當下,過份滿足於現況,一切都可不急不徐,甚至浪漫到個人主義至上,而沒有團隊的紀律,是否就會形成"印度現象"。在印度,大家都不守時,只想用騙術獲得小貪財,也不會為了社會的美好而犧牲個人的不方便。誰說他們不愛整潔,我看到印度人把家裡的垃圾往大馬路掃,也難怪他們家裡都很乾淨,公共場所卻髒的一蹋糊塗。

或許這也是一種因果循環,就是因為在印度這樣一切都混亂、貧富懸殊的社會中,上位者可以用"活在當下"愚民下位、鞏固階級,而下位者若不如此安於現況,那生活要怎麼過?這是印度人唯一的、無奈的選擇。在這樣的氛圍下,政府和社會也欠缺改善的動力(有能力的可以移民),人人都能滿足,那就一切照舊吧。就像有人斷言:" 滿足是印度的小確幸,也是印度的詛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人生勝利組阿克巴

由齋浦爾到阿格拉的300km,道路兩旁盡是炊煙、稻田,好一幅農村風情畫。我提前在中途的法第普西克里(Fatehpur Sikri)下車。揹著大背包,頂著大太陽,穿過馬路沿著叉路,走了好一會兒,終於看到進勝利之都的接駁巴士。

搭上巴士,不久便看到高聳在巨岩之上,四面由城牆包圍的法第普西克里。踏上陡峭的階梯,迎面而來是紅色巨大的勝利之門,紅色砂岩材質是印度伊斯蘭建築的標配之一。 

法第普西克里(Fatehpur Sikri)是勝利的意思,所以一般都稱此地為勝利之都,是印度蒙兀兒王朝最偉大的國王阿克巴大帝,為慶祝自己的"完勝",在距舊都阿格拉約40km處建立的新都。當時傾全國物力與財力建設,可惜因此地的水源短缺,最後被迫又搬回舊都,然而這些一度傾圮的一磚一瓦.如今成為在地民眾維持生計的財源所繫。阿克巴甚至勝利之都對當地人的意義莫過於此。歷史,印度人don't care!   

說起阿克巴大帝.蒙兀兒帝國的第三位統治者。他被認為是帝國真正的奠基者、最偉大(阿巴克是偉大的意思)的皇帝,功績堪與阿育王相媲美。在經濟上,他改革稅制,大興農田水利,使印度的生產力提升。在宗教上,由於蒙兀兒帝國信奉伊斯蘭教,而印度長期信仰印度教,兩造不合,阿克巴採取宗教調和的措施,實行宗教自由,主張各教平等。他不僅任命許多印度教徒當官,也穿著教徒的服裝,並娶印度教貴族(齋浦爾琥珀堡主人)的女兒為王后。由於政策成功,國內衝突得以緩和,百姓生活趨於安定。阿克巴先後統一了印度北部、西部和南部,終於建立一個強大的蒙兀兒帝國。

阿克巴個人文武兼備,也精通各種藝術,但是難以置信,他其實是個大文盲。阿克巴雖然不識字,卻熱愛學習,他專門請人讀書給他聽,並按讀書的多少支付報酬。他也好交飽學識之士,與人討論學術上的問題,並供養畫家和音樂家,自己也能作曲。人真的好學起來,什麼都不是問題。 

就這樣一位鐵血帝王,也有溫柔的一面,他關心百姓疾苦,同時關愛女性。當時印度有個殘忍的習俗,就是丈夫死後妻子要跳入火堆殉葬,阿克巴對此習俗十分厭惡,因此下令以後不准強迫寡婦殉夫,讓該項惡習逐漸消失。

這樣完美的男人,還有什麼可求的?


勝利之都的流浪者
 

勝利之都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城都遺址,一眼看不完,建築群散落在整座台地上。我慢步走上一座山崗,這裡可以遠眺一望無際的遺址風光,雖然昔日的豪華宮殿已變成斷壁殘瓦,但仍能感受當年那份懾人的氣派。

當我在遺址亂晃之時,遇到一位大陸的朋友Mr.Yen。Yen也是背包客,走過許多國家。知道我來自台灣後,興奮地告訴我他有多喜歡台灣,台灣有多好...等的讚詞。因為他在上海的科技公司當主管,也不似虛偽的人,恰巧我對這個遺址做的功課也不多,於是便隨他在勝利之都這個宮闈裡繞呀繞。

Mr.Yen告訴我關於勝利之都的故事,他說:

戰功彪炳的阿克巴雖似人生勝利組,但心中一直有遺憾,就是沒有子嗣傳承帝位 。於是他拜訪住在Sikri村子裡的伊斯蘭隱士契斯提(Shaikh Salim Chishti)求助秘方。 隱士告訴大帝:帶著你的妻子到我這裡睡上一夜,保證一舉得男。皇帝依言行事,果然在他28歲時有了兒子,人生真正"完勝"。

感激涕零的阿克巴認定Sikri不只是個小村莊,更是有氣場的龍穴,於是在西元1573年征服西印度古吉拉特後,Sikri 被改名為Fatehpur Sikri (勝利之都)。

為了吸取神奇的力量,阿克巴更在契斯提隱居的土地上建城,最後還遷都至此。不過可能是建城之初未考慮到水源問題,所以經常缺水的窘境,導致十五年(1570-1585年)後,不得不再次遷都回拉合爾。遭到棄置的勝利之都,有段時間宛如廢墟被遺忘,一度還淪為鬼城。或許要感謝當時這些傳說,幸運的使她成為保存相當完好的古蹟之一。

Mr.Yen帶我來到阿克巴大帝接待使節的私人大廳,屋子中間有根特殊造型的石造圓柱。這裡的特色是融合各宗教的圖騰與建築風格,象徵阿克巴大帝統一印度後對宗教的寬容政策。這樣的融合也出現在她幾個王妃的住所,阿克巴從十五歲開始娶第一個老婆,之後就沒間斷過,這些多半帶有政治聯婚的味道。於是來自土耳其、印度各邦的王妃,她們所居住的後宮便出現大量伊斯蘭、印度教或耆那教的宗教圖騰,多元而精彩。

事實上勝利之都的內城分為兩大部分,一為皇宫區,一為清真寺。後者就是在紀念聖者契斯提(Shaikh Salim Chishti)。由於時間關係,我錯過了參觀清真寺,殊為可惜。

後來我也跟著Mr.Yen要回阿格拉,這次我們不需再走回大馬路等車,因為Mr.Yen告訴我,在清真寺的下方有條小路,穿過狹窄的市集,就可達公車總站,坐回阿格拉。只是雖然只有短短40km,我們卻坐了兩小時的車才抵達。

到了阿格拉,我又見識到Mr.Yen殺價的功力。他狠狠、不留情地打臉嘟嘟車司機,真不像主管的範兒,最後我們非常廉價地搭到車,他回在市區的旅館,我則落腳到泰姬瑪哈陵附近的旅館。


美味的Joney's Place
 

之前從訂房網站我已先相中位於泰姬陵西門的悉達多旅館,因為有免付款訂房的賞味期限,通常我會先下訂單。之後若發現房價沒有波動時,我便會在最後須扣款期限前取消訂房,再直接到櫃檯喊價,這樣有時還可撿到便宜,至少有機會升等房間。悉達多旅館的老闆親切有趣,但我還是先訂一晚,明天的明天再說。

搞定好住的問題,在櫃檯正巧遇到兩位香港來的朋友Augstin & Frank。託他們用GPS搜尋美食的本領,他們說附近有家Joney's Place是評價很高的平價餐廳,於是就結伴而去。

Joney's Place正好位於兩條路口的夾角處三角窗的位置,餐廳雖不大,但客人進出倒也頻繁。餐廳牆上掛著中文名稱的菜單及照片,還有人氣商品、廚師推薦等標示,讓我們點菜時不會無所適從,甚至有好幾道菜色我都想點來試試,於是在阿格拉的用餐時間,我都無例外地來此報到。果然Joney's Place沒讓我失望,每道餐點都令人食指大動,回味無窮。

我發現有些餐廳的廚師不知是他與顧客特別有緣,或是他真的掌握到料理訣竅,往往厲害的廚師或餐廳,每道餐點都有成為招牌的實力。我想起有人曾問宗師,為何她煮的素食這麼好吃,能否傳授秘訣。宗師笑說以前她也不會下廚,可是哪天智慧開了,就發現煮甚麼都好吃了。人生最難的就是智慧,如果真的沒有慧根,至少要會跟。今天我就跟對了幾回。

臨睡前我又在FB上寫下 :

2/10 離開粉紅城市,搭8:30的AC巴士,終於在12:30抵達阿克巴大帝曾建立的勝利之都Fatehpur Sirik(世界遺產)。面對這些古蹟越來越無感,倒是遇到許多旅人,分享路上所見有趣些,可惜我都是遇到內地的朋友。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xonnew&aid=12017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