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倫坡的鐘擺斧頭
2008/11/05 20:05:07瀏覽1619|回應4|推薦52

http://starshipmodeler.com/events/wfest2k2/scott_pit_n_pend.jpg

(請格友們可以先看底下三河左岸分享的影片,感受一下那來回擺盪的吊斧)

對史蒂芬金、錢德勒、恐怖片,甚至是金田一與柯南已經耳濡目染的我們,誰還會去看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 的推理小說與恐怖故事,就算他可說是這兩種題材的開山鼻祖?當然,或許他自己也不希罕這兩個山頭被超越與冷落,畢竟他留下了多元經營的遺產:他的詩歌理論被法國人自波特萊爾到瓦雷希 (Paul Val é ry) 推崇不已 ; 第一人稱的精神病書寫被杜斯妥也夫斯基學去了 ; 而 < 我發現了 > 則經過波赫斯與卡爾維諾的加持,受到後現代的神秘主義者青睞。不過,我還是很迷戀愛倫坡替我們發明的恐怖。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審美觀點還是閱讀能力出了錯,為什麼我看坡的恐怖故事,都會笑出來?彷彿我們的理智與情感是為了恐怖做準備,而恐怖是為了幽默做準備。沒錯,當坡越是宣洩心裡的恐懼與吶喊,我反而越是感到人物的 impersonal :有靈魂的人和沒有生命的刑具都只是動來動去的道具、玩具。甚至說,人只是刑具的配角。

< 地坑與鐘擺 >(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的主角受審之後昏厥過去,醒來發現身處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牢房。儘管知道是沒有意義的動作,他還是摸著牆壁繞著邊走邊計算密室的大小,走到一半又昏了過去,醒來發現下巴掛在一個凹陷處的邊緣。他挖了一小塊泥土往那貌似坑洞的所在一丟,過了幾秒鐘才聽到落水聲。他很慶幸是緊貼著牆壁走,否則就會掉入那坑洞,而那種死法就是「他們」最中意的,當然不會是慢慢死去,而一定是伴隨著長時間的精神折磨。「我也不會忘記,根據我所讀到的,這裡的恐怖設計沒有迅速死亡這回事( Neither could I forget what I had read of these pits -- that the sudden extinction of life formed no part of their most horrible plan. )」這句話讓我笑了出來,彷彿敘述者是個用功的讀書人(也只有這種人會被判異端),曾埋首於圖書館對於宗教裁判所的記載痛下功夫研究。

http://readytogoebooks.com/P-pit91.jpg

主角接著喝了滲了迷藥的水而再度昏睡,醒來發現自己被綁在一張木床上,而且四周不再一片漆黑,他可以看到密室的樣貌。「他們」讓他可以看見,當然是不安好心,故意要讓他看到恐怖。他起初以為吊在他正上方的是鐘擺,等過了半小時,他才赫然發現那是一把緩緩下降的巨大斧頭。「我識破坑洞陷阱的事一定為裁判所的人知悉。我純粹是好運才沒跌落坑洞的。而我知道,意外落入陷阱而死,是一切懲罰中的極致。我沒有自己墜入陷阱,再把我扔下去已算不上是魔鬼級的計畫了。行刑者別無他法,只好用一種溫和一點的死法伺候我。溫和一點!儘管身處極大恐懼,但想到這個用詞,我還是不由得苦笑了一下」。我又笑了出來。

接著,主角表演了一次成功的脫逃術。他勉強掙脫一隻手,把食物抹在束帶上引來四周的老鼠將之咬斷,在鐘擺斧頭劃過胸膛之際身體一挪,逃過一劫。正當他大叫得救,腳才跨出木架還沒著地,就發現「那恐怖的鐘擺馬上停止不動,然後我目送它緩緩上升。我上了一課,整個心絕望到極點,因為那代表著我的一舉一動無不在監視當中」。哈哈!我想像那些行刑者會不會像奧運體操的評審團,還會針對受刑人不同等級的逃脫機智與動作難度,給出分數: 9.5 、 9.7... 。

 

http://features.cgsociety.org/stories/2006_07/harryhausen/img01.jpg

接著,主角聞到一股燒焦味,四面牆壁原來是可以加熱的鐵板,他眼睜睜地看著鐵壁燒成暗紅色,整個房間開始變成菱形,越來越窄:原來到頭來,「他們」就是要逼他跳進那個坑洞,這是「他們」最樂於見到的死法。他聰明冷靜地逃過兩劫,只不過是配合演出,讓這場整人秀更精彩而已。看來那些食物與老鼠也是對方準備好的。在恐怖中,我看到一種自嘲與幽默。一個玩物在驚恐悲憤中還要一邊測度玩弄之人的心態與用意,終於弄懂他們要怎樣對付「我」。對一個天才的敬意與回饋,就是讓他在恐怖中還可以推理,識破手段,慢慢見識、讚賞、咒罵整個酷刑的完美創意。

故事的結局,應該不少朋友知道了,不知道的當然是自己去閱讀囉!真好,終於可以在網誌上分享小說,而不是詩歌。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otima&aid=2357781

 回應文章

ok9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太厲害囉
2008/12/13 02:56

天啊!剛剛拜讀大作

總算喚起我的回憶

看清楚     也想起來那個鐘擺斧頭了


岱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拜賞
2008/11/07 07:54

有意思的文章感悟和分享

書籍作者的細膩刻劃心理我相當喜歡

早安我的朋友

祝你有個快樂的讀書天

ps:你好像在辦網路讀書會呵^^

翔任(diotima) 於 2008-11-07 20:56 回覆:

「網路讀書會」...有意思的講法

不過翔任的部落格已經慘澹經營了

如果又打著讀書會的名號

恐怕會嚇跑更多人

我是希望我的部落格有越來越像關東煮的味道

讓大家有喝熱湯的感覺。


呆呆๑摘芯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詛咒娃的情誼@@~
2008/11/06 03:32

翔 ~ 安唷

這影片是我之前找的,滿詭異滴

作者把語法停勘了>"<

http://tw.youtube.com/watch?v=i6ejPG-i03I

翔任(diotima) 於 2008-11-06 18:25 回覆:


蕊是指這一段嗎?還是可以剪貼啊?乍看之下我還以為是薑餅人,笑了出來...不過再看下去,嗯,的確詭異,不過還蠻感人的。想不到巫毒娃娃也有無奈與辛酸啊!

三河左岸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還有大烏鴉
2008/11/05 22:08

講到波先生,印象總停留在小時後讀的那篇(詩)大烏鴉(The Raven)。

心理面很能意會翔任為什麼為笑出來;與其說波先生塑造恐懼,總覺得波先生藉人類"對恐懼的恐懼"來文字呈現他性個中的怪誕。對照在波先生另一部小說"The Predicament"裡,女主角Zenobia的頭在被時鐘的分針切掉後,才開啟了一切的荒謬情節,而讀者也不得不笑出來...

波先生在26歲時(1835)取了當時年僅13歲的表妹Virginia;Virginia在1847死於結核病,波先生也於兩年後過世,死因成謎。

只能說,波先生一生都堅持著一種風格。

1961年的拍成電影的「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也有一種讓人想笑的衝動...

翔任(diotima) 於 2008-11-05 22:37 回覆:

感謝三河兄帶來影片分享,真的好笑,莫非香港邵氏電影就是學了這種風格?

我也喜歡<大鴉>,因篇幅不小,網誌上不易呈現,改天或許我挑首比較短的來跟格友們交流。Virgina死後隔年,坡先生前後打算娶寡婦Sarah Whitman和 Elmira Skelton為妻,據說這兩個女人都是讀了坡的恐怖小說<Ligeia>而打退堂鼓,大概是她們不像我們笑得出來。隔年,生命頑強的坡也對活著打了退堂鼓,我是這樣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