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剪不斷理還亂的母女情仇-孟若《年少友人》
2018/03/24 11:22:07瀏覽1207|回應0|推薦13

有關母女恩仇的電影,記憶中柏格曼執導的《秋光奏鳴曲》以及梅莉史翠普與鳳凰女茱莉亞羅勃茲主演的《八月心風暴》最讓人印象深刻。由於我跟母親的感情親密,因此很難想像母女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交織,更遑論母女對峙狂嘯、尖酸刻薄的歇斯底里,每每看得我冷汗直流、呼吸窘迫。

 

昨晚讀艾莉絲・孟若近60歲時寫的短篇《年少友人》,一股熟悉的涼意從背脊爬上來。同樣談母女愛恨,孟若寫得極冷,絲絲縷縷隱藏在含蓄的筆觸中。故事的結構安排像俄羅斯娃娃,一個大故事包覆著幾個小故事,當答案揭曉,發現裡頭爬滿了蚤子。

 

孟若的作品不好讀,情節少、獨白多、蹊蹺多,不是那種看一遍就可以輕輕放下的小說。例如這篇《年少友人》,讀的時候有些地方覺得古怪,有幾個關鍵句很難跳開,但孟若又不把話挑明,她要讓讀者自己去迴游思考,走進去再走出來。寫小事,舉重若輕;寫人心,百轉千迴,精緻的結構再再挑戰我們對於小說敘事的理解力,因此十分耐讀,讓人流連再三。

 

《年少友人》表面上說的是母親年少時與幾位親密友人的故事,實則隱藏了一段難以啟齒的秘密。女兒到了四十幾歲還無法原諒母親,即便已逝的母親只能在夢中出現。故事一開場孟若寫著:「…後來這夢再也沒出現過,我想應該是因為這夢傳達的想望太明顯,寬恕又來得太輕易。」埋藏在女兒心裡的魔障似乎永遠也化不開。

 

郭強生老師說,這是一篇後設小說,故事中還有故事。而所謂的後設,在於敘事者思考的角度、理解事物的精神,而非寫作的一種「形式」。於是乎,當中的弔詭就產生了,孟若跳脫一般說故事的手法而選擇了難度較高的「後設」,代表故事中有無法直白訴說、隱而不顯的黑暗面,必須透過小說家的精密設計,才能不流俗地寫出一個平凡的故事。

 

以我目前的能力,孟若的短篇還是無法一眼望穿,有些故事讀個兩遍三遍、兜兜轉轉還不見得能釐清事件的真相(也許根本沒有真相)。她像小津安二郎與Frank Gehry的混合體,打樁砌磚同時解構,看到正面也瞧見背面,可能阿桑到了60歲還在霧裡看花,光就這點而言,讀孟若的小說CP值太高。

 

Photo by Csilla Klenyánszki

https://www.riseart.com/art/bath-by-csilla-kleny-nszki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di0896&aid=11128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