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掌中之葉――止觀】 第二章 定的進展 修定的最重要法則 悉達多學院 編委會
2014/02/17 09:42:22瀏覽279|回應0|推薦0
修定的最重要法則
修定的最重要法則是什麼呢?
「聖弟子以放下為目標而得到定,得到心專注
一境。」
《相應部.根相應.第9經》
由上述經文可知,修定的最重要的法則是「放
下」。
在物質的領域里,我們必須很主動并積極地去
爭取和追求諸如錢財、權利、伴侶等的物質財富;
然而,在心靈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學習放下、捨
棄、自在。許多有強烈的世間習性傾向的人,一旦
開始修行時,就以那股強烈的執取,拼命地向前衝
刺修行,認為這樣子修行就是通向成功之道。他們
看起來修行得非常辛勤,因為他們具有很強烈的自
我中心推動力,認為如果沒有了自我的話,他們就
沒有了力量,那樣如何還能修行呢?然而,如此修
行下去,最終他們往往會得到邪定。在他們能夠走
上正路,得到正定之前,他們已經先花了一份時間
培育邪定,又必須花上至少一份時間解除邪定;接
著他們必須花上至少一份時間解除邪定;然後再花
半份的時間修正自己的心態以了解正定,最後花
一份時間正確地培育正定,總共花了至少三份半的
時間。(特別注意:這裡假設解除邪定只花一份時
間,這是最保守的估計。事實上,有些人必須花更
多倍的時間解除邪定所造成的困擾。而且,這裡假
設修行者能夠及早發現自己所獲得的是邪定,加以
改正。其實,有些人一直沒有發覺自己所獲得的不
是正定,也就不知道應該修改。如此的話,他們一
輩子也不會得到正定。)
對於願意改變自己做事方式的人,真正地遵循
佛陀所說的話,以「放下」作為他們修行的重點,
如此他們的修行肯定會進步得更快速與順利。他們
花了半份時間修正自己的心態以了解正定,再花一
份時間培育正定。他們總共花了一份半的時間就修
成了正定,而且完全沒有身心不適的副作用。
利養之道實是一途,
涅槃之道是另一途。
如此了知這層道理,
比丘身為佛陀弟子,
不應該喜樂於名望,
而應當修習於出離。
《法句經.第75偈》
關於這一點, 我們要引述梵種長老( A j a h n
Brahmavamso)所著的《修行的基本方法》《The
Basic Method of Meditation》。在該書中,他
對於「放下」有絕妙的闡釋。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摘
錄:
1. 修行是達到放下的方法。在修行當中,應該放
下外在複雜的世界, 以便達到內在寧靜的世
界……體驗這種超脫世間的清淨心是非常美妙
與快樂的。
2. 修行的目的是心的完美寧靜、靜止與清明。如
果能夠了解這項目的,那麼你就會很清楚該朝
什麼方向努力,以及用什麼方法來達成這項目
的。
3. 努力的方向是朝向於放下,朝向於開展傾向捨
棄的心。佛陀許多簡潔而深奧的開示當中的一
則是:「心傾向於捨棄的修行者能夠輕易地成
就定。」佛陀的意思是:成就深度修行與強力
境界的主要方法是願意捨棄、放下與出離。
4. 在修行當中,我們不應培育累積事物與執著事
物的心,而應該培育願意放下事物、放下負擔
的心。修行以外的時間,我們必須挑起許多責
任的擔子,就像許多行李箱一樣。但是在修行
的時候,這些行李都是不需要的。
5. 放下過去意謂著不去想你的工作、家庭、承
諾、責任、經歷、幼時的美好與惡劣時光等
等。你藉著顯現出對它們毫無興趣而放下過去
所有的經驗。在你修行的時候,你變成一個沒
有歷史的人。
6. 如果你放下所有的歷史,那麼我們全部都是平
等與自在的。我們讓自己從這些會限制我們的
擔憂、觀念與想法中超脫出來,這些束縳會讓
我們無法培育由放下所產生的詳和寧靜。
7. 至於未來、預期、恐懼、計劃、期待――所有
這一切也都全部放下。佛陀曾經在談到未來時
說:「無論你認為事情將會變成怎樣,結果經
常不是那樣。」智者知道未來是不確定、不可
知、不可預測的。預測未來通常是非常愚蠢的
事,而且在修行時想起未來是對寶貴時間的一
大浪費。
8. 你所知道就只是當下的時刻――就是現在!如
此,你達到了這美妙的寺院時間尺度。在這個
時間尺度裡,你只修行在當下,毫不在意過了
幾分鐘、還剩幾分鐘,甚至不記得今天是星期
幾。
9. 在這個超越時間的領域裡,你體驗到當下,正
如數千年來所有智者所體驗的當下一樣。它永
遠是如此,沒有差別。你已經進入了「現在」
的領域。
不過,有一件事我們必須補充:就連「我現在
想要修行」這樣對現在的執著我們也必須放下。我
們必須放下具有許多的想要、作為、不順自然的這
種「現在」,例如「我要做這個」、「我要做那
個」。何不讓你的心自在自然地做?
結語:
修行的精力要用於三方面的放下:
(一)放下過去的歷史。
(二)放下未來的期望。
(三)放下現在的執著:「我想要修行」。
如何在修定當中進一步運用放下
的原則?
【引證】具足順生的因緣, 定即自然生起
――《增支部.十一法集.第二經》
「諸比丘,有戒德、具足戒行的人不需要生起
這樣的意願:『願我沒有懊悔』。有戒德、具足戒
行的人自然會沒有懊悔。」
「沒有懊悔的人不需要生起這樣的意願:『願
我愉快』。沒有懊悔的人自然會愉快。」
「愉快的人不需要生起這樣的意願:『願我喜
悅』。愉快的人自然會喜悅。」
「喜悅的人不需要生起這樣的意願:『願我身
體平靜(輕安)』。喜悅的人自然會身體平靜(輕
安)。」
「身體平靜的人不需要生起這樣的意願:『願
我感到快樂』。身體平靜的人自然會感到快樂。」
「快樂的人不需要生起這樣的意願:『願我的
心得定』。快樂的人自然會心得定。」
「有定的人不需要生起這樣的意願:『願我如
實知見』。有定的人自然會如實知見。」
「如實知見的人不需要生起這樣的意願:
『願我厭離(苦)』。如實知見的人自然會厭離
(苦)。」
「厭離的人不需要生起這樣的意願:『願我離
貪』。厭離的人自然會離貪。」
「離貪的人不需要生起這樣的意願:『願我
體證解脫智見』。離貪的人自然會體證解脫智
見。」……
「如此,諸比丘,由(一)法流向(另一)
法,由(一)法圓滿流向(另一)法圓滿,以便從
此岸渡到彼岸。」
在我們討論「如何在修定當中進一步運用放下
的原則」之前,我們先談談修定的因素。
(一)在這世間, 不是一因而生一果( 或多
果)……但是是由多因而生多果,例如從氣
候、土地、種子及水等種種因,產生了具
有色、香、味等種種的果(我們稱這果為
芽)。
《清淨道論.第十七章.第106段》
(二)世尊在適當的時候採用一個代表性的因與果
是為了教法的優雅以及適合堪受教導者的個
性。
《第107段》
(三)世尊如此宣說有時是因為它是基本因素,有
時因為它是最明顯的,有時因為它與眾不
同。
《第107段》
從上述《增支部》的經文和《清淨道論》的補
述,我們可以得出一些非常重要的結論:
(一)修定的最基本因素是沒有煩惱的心,其它的
基本因素是愉快、喜悅、輕安,而最直接的
基本因素則是快樂。
(二)除了沒有懊悔之外,還有其它因素能促成愉
快,例如欣賞美麗的花朵、聆聽良好的佛法
開示。同樣的,除了愉快之外,還有其它因
素會促成喜悅。同樣的原理也應該應用在輕
安、快樂上。
(三)所以,除了培育戒德外,好的老師首先會多
教你啟發愉快、喜悅、輕安、快樂的善巧方
法。
(四)哪些方法有助於產生愉快等素質呢?
1. 放鬆心靈的練習:如想像自己猶如波浪、
想像自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水母、欣賞美
麗的夕陽等方法。
2. 放鬆身體的練習:如氣功、瑜珈、經行、
跑香等運動。
然而更重要的是,好的老師會教你應該以正確
的心態去培育定的因素(修定),以讓你最終真正
得定。
上述經文教導我們應該以完全放下的精神來培
育定的因素(修定)。
(一)我們應該以放下的精神來當培育愉快、喜
悅、輕安、快樂這些因素,我們不應以強烈
地渴望得到定的心境去修定。
(二)我們應該對佛陀在上述經文中一再強調的兩
個措辭有信心:
1.「不需要生起這樣的意願」;
2.「自然會」。
(三)這是個很美的修定心態,不只能在正確的因
素下功夫,而且能以輕鬆無企求的的心境去
培育這些因素。就讓愉快、喜悅、輕安、快
樂這些因素自然的增長。直到有一天,當這
些因素成熟時,定就會在在一個自然和毫無
費力的情况下產生。
(四)「由(一)法流向(另一)法」意味著我們
必須培育定的正確因素,這樣你才能真正趨
近於得定。們應該發覺並實踐更多有助於培
育「沒有懊悔、愉快、喜悅、輕安、快樂」
的方法。
(五)「由(一)法圓滿流向(另一)法圓滿」意
味著放下是培育定的因素(修定)當中最重
要原則。
結語:
(一)我們必須培育更多的善巧方法來啟發愉快、
喜悅、輕安、快樂,以便更能得定。
(二)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以放下的精神來培育
定的因素(修定)。
(三)在培育定的因素(修定)時我們應該對佛陀
強調的兩點有信心:
1.「不需要生起這樣的意願」――不要期待
結果。
2.「自然會」――讓結果隨著因素成熟而自
然地到來。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hooray&aid=1118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