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深入剖析王安石症候群-兼論改革的成敗關鍵
2021/02/08 23:41:34瀏覽1304|回應2|推薦16

  北宋中期的王安石是位極負盛名的政治改革家,他為了拯救宋朝沉痾已久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費)問題,解決制肘政府施政的財務危機,毅然推行變法,試圖以政府的力量插手民間經濟,從民間抽取更多的資源來解決政府的財政問題,這種做法形同現代大政府+凱因斯主義的濫觴.然而卒歸於失敗,原因甚多,下頭將一一剖析,以明其失敗之源:

  上層領導水準不佳

  在北宋政權中,除了宋太宗這個出身軍旅,實際上卻不知兵的軍頭,以及擅於繪畫同時精於坑害子女的宋徽宗之外,北宋的最高領導層基本上都是仁君,守成有餘進取不足,唯一一位有進取心的,恐怕就是宋神宗(王安石與司馬光的老闆).然而與在背後極力支持商鞅,推動秦國政治改革的秦孝公贏渠梁相較,宋神宗並非真正英明的君主.

  優秀君主的執政模式是主明臣賢,自身要有辨識人才與做政策指導的能力,該授權手下時要能放權,勞資要親自上陣時,也能成為手下的主心骨,王者的威光足以震攝天下.在這個問題上,宋神宗的表現明顯不夠好(不是不及格),他和政治改革的夥伴王安石所交出的成績,就遠遠不如贏渠梁和商鞅這對君臣的組合.

  在熙寧變法(王安石變法)之初,做為老闆的宋神宗曾廣泛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希望手下們能提出正確的建議,替朝廷解決困擾已久的財政問題.這時做為當時朝廷保守派領頭羊的司馬光,認為財政問題雖然很大,卻提不出具體的措施(如何開源?如何節流?),只說要從長計議.改革派的領導王安石則認為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並提出了一票具體的改革措施,希望透過這些措施,在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時,振興民間的經濟.

  如果僅從兩人對於改革的態度上來看,顯然王安石的態度更值得推崇,司馬光的論點,說穿了是鼓勵大家一起坐以待斃,這絕對無法說服意圖推動改革的君王.而對於王安石所提出的具體措施,做為領導的宋神宗也認識不足,王安石的改革實際上都是著重於政府的財政開源,對於節流問題沒有足夠的著墨.然一國的財富有其定數,政府一旦對民間抽取了過多的資源,而民間的經濟發展不能補充這些損失,達成財務上的平衡時,民生凋蔽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這問題在王安石執政時並不明顯,到了同屬新黨系統的蔡京主政時,就成了瓦解北宋政權的關鍵.

  宋神宗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沒有充分支持王安石的改革,而是其政治經驗與能力皆有所不足,不能透過自身的權威與影響力,藉由對實際施政的成果進行檢討改進,總結其經驗,增強推動改革後的成效與降低其副作用.推動任何政策只有有效與無效這個明確的檢驗標準,有效地繼續執行,無效的趕快更正,用對手下充分授權的名義,放任手下恣意妄為不加節制,無論成敗,做老闆的都只能概括承受.

  實務經驗不足

      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但讓高手來管與讓低手來管?交出的成效差距可能是天淵之別,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負責管理的人有沒有充分的實務經驗,且能夠將理想與實際相結合,領導眾人往好的方向前進.王安石恰巧就是個懷抱理想又缺乏實務經驗的人(這種類型的人在民初的代表人物就是孫文),嚴格講,他不是典型的理財專家(明朝的能臣張居正則是理財專家的代表性人物),光聽他主張的:在幫助政府增加錢財的同時,可以發展民間經濟(總結其改革方案可得到的論點),就可以發現他的經濟策略有問題,正確的模式是先發展民間經濟,後再幫助政府增加錢財,像鄧黑貓顯然就懂這個道理,他的改開能成功,是在繼承毛老大既有的發展成就上搞成的,如果按照毛時期的既得利益者(軍工科研人員)的發展邏輯走,當時的中國恐怕會先宣布破產,大機率走向前蘇聯的老路!        

  我們仔細盤點一下,就可以看出王安石所推動的熙寧變法,除了能替當時的政府財政增收外,多數都是把既有的社會問題弄到更為嚴重的地步,推動改革的初衷原本是要替國家補破網,但在王公與其徒子徒孫的努力下,這個網反而是越補越大洞.讓我們先看看其推動的變革所產生的利弊得失:

(一)青苗法

  青苗法並非王安石原創的制度,在他秉政前就有,這個制度的設計邏輯是:政府給農民發放青苗貸款(青苗意指尚在種植作物的時期,這個時期農民對於作物只有投入,尚無產出,也意味著可能沒有足夠的資金),等農民的糧食收成之後,再讓農民償還貸款(可能是償還金錢或是收成的糧食).這樣官府可以獲得一部分的利息,農民也可以不至於在種植糧食時因投入不足而降低收成,甚至是餓死(一文錢會逼死英雄漢,不夠英雄的農民在極端狀況下會死得更快).這個想法看上去很不錯,王安石在地方任官時,也的確把它搞成了德政(王安石除了拉幫結派搞新舊黨爭外,他的個人道德水準很高),但在大規模進行推廣的時候,就會因為行政效率低和手段粗暴而失敗-這實際上牽涉到官場的文化與潛規則!

  具體來說,如果中央政府不強行推動,地方政府就懶的理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官員們都有很高的政治覺悟,在面臨嚴重危機時或有可能,在平時要找官員來時時刻刻為人民服務,這基本上是肖想.面對下層地方官員的怠政,朝廷沒辦法必須下達指標強行推行,最簡單的模式就是:如果官員無法完成指標,就要受到懲罰.這在王朝的末世時,更容易惡化到官員們在替政府壓榨稅收應付內外交困的現象時必然會面臨的抉擇:到底是自己的烏紗帽重要?還是某個欠稅農民/商販的屁股重要?當後者的人數多不勝數之時,王朝和某官員的壽命就到頭了.

  回到強推青苗法這個問題,當時官員們看到的會是:朝廷一旦下達額度指標,例如每年必須貸出多少?收入利息多少?這個額度就必然會被濫用.因為在實際層面上,官員們為了便宜行事,最快速完成指標的模式,肯定是不管哪幾戶有實際貸款的需要,而是強行把錢貸出去,好盡速完成指標,達成行政減量(做貪官汙吏很容易,做好官很難).

  用比較現代化的說法,這和目前中國內地某些地方的GDP攀比,或是財政攀比相同,最終的成本都會轉嫁到民間,而借貸的效率反而更低.

(二)市易法  

  王安石是個好官,也太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中,對於官場上的那些偷奸耍猾的手段理解不足,這在搞市易法上,也導致問題叢生.市易法的本意是由政府建立一個叫做市易務的機構(官方交易平台)來平抑物價,這在理論上十分完善,但實際上漏洞很大,最早鑽這個漏洞的,就是弄出這種法令的祖師爺桑弘羊(專替漢武帝斂財).這個漏洞是:一個完全由官方主導的流通市場,最後必然會剪刀差橫生,官員們可以透過情報優勢,低買高賣,最終讓國企與關係戶賺大錢,不僅不會降低市場的波動性,反而增加不穩定性.當然如果當時有VIX波動指數可以投機,倒是一個發財的好管道.

(三)保甲法+保馬法

  為了改革軍事,增強宋軍的戰鬥力,王安石主張裁撤不合格的軍隊,同時在民間建立保甲組織,相當於是成立民兵資源定期接受軍事訓練,其邏輯是:民兵不花政府的錢,可以降低政府的財政壓力.另外,軍馬以前是政府養殖(宋朝很缺馬),現在要把軍馬放到農戶養以減少成本.

  但是,北宋時期由於職業分工發展,農民搞軍事訓練不僅不會有效果,反而耽誤種田,可謂勞民傷財.而養馬尤其是軍馬,更需要專業知識(合格的軍馬不只是吃草,還要吃以豆麥為主的精料,才會高大健壯-飼養成本很高),讓農戶養出一批不能用來打仗的軍馬,那是在給騎兵部隊的戰鬥力開玩笑.

  在實際層面上,保甲法一施行,就有部分人為了逃避保甲,不惜自殘(斷指),地方官上告此事,反被王安石視為是某些愚民被反對他的士大夫挑動,故意反對他.這和當代官員們面對抗議拆遷的釘子戶時,主觀認定這是少數人不懂發展的道理,而做出的愚蠢舉動,倒有異曲同工之妙.

(四)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

  王安石設計出的這兩個法令,前者是主張由政府主動承擔一定的公共工程,解決灌溉等地方農業發展的需求,後者則是為了處理宋代長期存在的土地分配不公的問題.嚴格講,這兩個政策如果慢慢地施行,不急功近利,成功的機會不小.例如要搞農田水利,有實際需求的地方就撥款幫忙,沒需求就不必弄了.倘若用搞運動的方式來弄?則必然會因徵調過多的民力,招致民怨!

  而方田均稅法要推動,必然要透過對土地的重新丈量和登記,以達到讓民間的賦稅更加平均,進而對社會穩定有所助益.然而要這麼做有兩個前提,一是要像北魏初期有大批的荒地可供分配,二是主政者在剛打平天下時(如豐臣秀吉的檢地)阻力最小,做起來方便.但北宋時期的土地兼併已非常嚴重(北宋搞市場經濟,政府並未限田與堵民間的房地產買賣),所以什麼扈家莊與曾頭市一類的官商地主到處都是,還有自己的武力,政府要丈量土地,解決稅捐?等同是要有一定槍桿的地主主動投降,當然會遭到抵制(以地主帶頭的民間力量,擔心土地被查清後,稅收會加重-這個問題在明末時期被實現,原因在於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被人為的濫用).

(五)免役法

  這是王安石變法搞得最成功的一項,也達到政府與民間的雙贏.主因在於宋朝的差役很重,政府又要求人民無償勞動,結果民間自然會消極地應付,這和奴隸制下的社會生產力低是同樣的道理,人民沒有勞動的積極性.結果王安石讓人民交一定的錢來免役(當時的賦稅分為五等,有錢人交的免役錢多,壓力不會集中在窮人身上),政府再花錢雇傭願意幹的勞役,結果工程期縮短,勞工也賺得到錢,皆大歡喜.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一套理想要實際的落實到位,有多麼的困難!尤其是在沒有足夠官場經驗,沒在地方經歷過各種實務的考驗的人,一旦暴得權位,推動所謂的改革,會造成何等嚴重的後果-改革不僅不成功,還會造成極大的混亂.   

  不懂統戰

  在個人的解讀中:統戰並不是拉攏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一種謀略.而是優秀的領導要精於人事(把人才安排到他適合的位置上),最大範圍的取得人和,無論聖賢愚貪都能用得恰到好處.

  結果王公一席:天變不足懼,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畏的言論,主動把可以統戰的對象都推到對頭司馬光那邊去了.其實他如果精於人事的話,話不必講的那麼大,作風不必急功近利,取得皇帝信任後對於可用的人才,要主動地拉攏,對於政治見解優秀但站在中間的官員-以蘇軾為代表,要加以結交,必要時說服皇帝給這幫人加官晉爵,以實質的利益換取他們的加盟,當自身的黨羽越來越多,而且慢慢的弄出績效時,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老古董們,除了改弦易轍意圖在官場上分一杯羹外,不會有其他企求.這是做官與搞黨爭的最佳法門,一開始就拉幫結派與對手進行尖銳的對立,是愚蠢的舉動,只會加速反對派的集結,弄出更多扯後腿的.

      王安石激進的作風,導致他為了壯大所屬的派系,只能招募一批有才無德的投機份子作為幫襯,這幫人純粹是為利而來,也沒有王安石本身的高度自律,新黨換了王安石以外的人上台執政後,多數人就只會撈錢,不做正事.像在靖康之難前主持軍事,堅持抗戰到底的李綱反而是新黨中人極少數的例外.

  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理論上算是一群道德楷模(司馬溫公在整篇資治通鑑中,一在宣揚傳統道德,貶斥所謂的亂臣賊子.只彰顯其人的頑固不化,他對於史料的篩選保存有大功,尤其是五胡十六國這段亂世,但他的價值判斷,個人極不贊同.貓爺年少輕狂時讀資治通鑑,每次讀到臣光曰的內容,都會在旁自行眉批,痛斥這個老糊塗),實際上也是群專門拉幫結派以維護自身政治利益的老儒生,所作所為和之前的李固與陳番(黨錮之禍的主角)以及後續的東林黨人,同是一路貨色,在道德的旗號下,一樣搞結黨營私的勾當.

  最糟糕的是,新舊黨爭尖銳對立的結果,北宋朝堂上的鬥爭已經失衡,變成為反對而反對,舊黨是頑固不化加上不通庶務,新黨則是以革新為名,大肆撈錢.至於國計民生的問題,這幫積極參與黨爭的大臣早就將之丟到九霄雲外.直到金軍入侵滅掉北宋,北宋朝堂上荒謬的鬧劇才得以中止.

  成功的改革

  歷史上比較成功的改革有兩次半,分別是商鞅變法與中共的改革開放這兩次,外加張居正所推動的一條鞭法算是半次(財政改革成功,但後期被人為的濫用,反而導致民變的一發不可收拾).在此僅以中共改革開放的過程來分析其為何會成功.

  在中共建政的初期,美國為了維護其在華利益(當時蔣介石政權在大陸已搖搖欲墜)讓司徒雷登與中共的毛周兩巨頭談判,企圖讓中共同意美系資本繼續在華吸血,為了維護民族利益,毛周對司徒雷登轉知的提議予以峻拒,這是中共建政初期主張自力更生以及參與韓戰和接納蘇援的基礎.

  就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接納一定外援下的自力更生政策,在戰略上是正確之舉.但在實際的執行上,就沒有那麼簡單了!中共要發展工業的初衷是對的,但弄出許多工業產品後,卻無法賣出去(受到美國報復進行經濟封鎖的結果-這是毛周拒絕司徒雷登所轉達的要求的必然代價),導致它必須運用工農剪刀差來籌集資本.如果外債逼得急(赫禿是主謀),黨內在執行層面上又有放衛星之舉,結局就很有可能一發不可收拾!而中共的大躍進所造成的各種災難,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就是所有不利條件彙集的結果,也是中共黨組織內極少見的集體失能.這個棘手的難題,最後是由毛老大主動承擔責任(也只有他能扛得起這個責任)外加施展高超的鬥爭手腕才搞定的,論鬥爭手段,司馬光與王安石那套不過小兒科級別.

  弄到後頭,在所有人勒緊褲帶下,中國搞成了兩彈一星,開始有了與其他列強博弈的本錢.與此同時,負責主導中共戰略方向的毛老大就開始把合作的對象轉向美國,並同美開始建交談判,這是後續中共推動改革開放的基礎.然毛老大不久後就故去,後續擔綱的就是鄧黑貓.在毛遺留下來的遺產上,鄧黑貓推動逐步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中國成了主要大國中最後一個完成全面工業化的國家.

  有一點必須說明的是:毛老大那套只能由毛老大親自操盤,其他人操盤必然會玩不轉,因為無法有效掌握其施政的火候,稍不小心,就會死得很難看.某些書讀不通的毛派人物,對於鄧黑貓推動的改開不滿,用道德文章來予以指責,認定毛的那套在毛死後可以繼續搞?那是不識時務的胡說八道.鄧黑貓最大的成功,就是他有自知之明,知道這活他玩不轉,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找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如此一來,鄧最多在辯論上會輸掉,但在實務上基本會成功,因為他夠務實!

  在改開之初,鄧手頭的牌面不錯,有了兩彈一星,隨然他拿老俄老美沒辦法,對於台灣也沒辦法,但自保還算有餘,可以開始推動經濟改革,把重工業化與軍事技術上的資金弄掉,轉移到輕工業方面.透過美國對華主動開放的市場,讓中國製造的便宜貨物往美國市場上傾銷,剛開始這些便宜貨質量低,但就勝在便宜,著實讓中國人賺到錢了,比起一開始中國工業化時弄出許多工業產品,連到國外擺攤的機會都沒有,算是一大進步.真正的完整工業化,要有穩定的原料來源,好品質的產品以及可以銷售的市場.原料中國本土可以提供,產品的品質可以逐步提升,美國願意提供市場正好,剛好幫助中國打通工業化的任督二脈(但在最後關頭的高科技產品,基於美國人自身的利益,一定會主動充當攔路虎,這是人性).

  鄧黑貓另一項的成功,就是他透過統戰,拉攏到官場系統內絕大多數官僚的支持,壓制了毛派的力量.在毛時期,推動技術發展與工業化的人員比較吃香,甚至可能得到特供,一般百姓的生活還算能過得去,至少比蔣氏民國主政時期要好.唯一在這個體制內吃虧的,其實就是中共黨內的官僚.毛老大的做法是:當了國家幹部,你就得替人民服務到底.跟著我混,不能利己,專門利人,不聽話的就有可能被打成走資派,每個國家幹部簽下的實際上是替人民服務的血汗合約,混的豈是一個慘字了得.對部分懷抱理想性的黨員而言,幹活是越幹越爽,但對絕大多數的官員而言,鄧黑貓只要主張:勞資比毛老闆懂人性,你們跟著本貓混有肉吃,可以脫貧致富!你們現今的工作就是領導眾人一起發財,至於各位私下拿點錢,中紀委的同志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好了,如此一來,馬上就收拾眾心!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b71ede2&aid=156227112

 回應文章

上大人-盧旺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談的很多
2021/02/16 01:06

其實要看變法的人通不通事理。

帝制特點是王帝通常都是廢人﹐只有幾個王帝是自有盤算的﹔像贏政聽畢各人建言後卻自有主張﹔其他廢王有任何事都只會問朝廷各官﹐找到好官命就長點﹐聽從狗屎之言的一下就關店了。

毛面對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和鄧的不同﹐ 大煉鋼和大飢荒都是多得各國圍堵的結果﹐那時一窮二白﹐什麼都給老蔣搶光了﹐他也不想的。

鄧改革除了得力外資的援助﹐ 不必閉門做車外﹐還順便把國有機關的爛攤下放﹐那時假如美國有川普這些人出來的話﹐中國早就散了。批鄧不長進的一定在八零年代未去過大陸﹐所以說破嘴也是枉然。

美國在放毒不成反累己後﹐對中國出招會越發狠毒﹐之後會聯合白人國對中國作最後出擊﹐所以放鬆下來就會沒命的。

貓靈子(db71ede2) 於 2021-05-07 20:13 回覆:
怕個鳥?一定要把美國鬥垮,大漲我華夏威風!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12 20:21
天時地利人和
缺一不可
貓靈子(db71ede2) 於 2021-05-07 20:13 回覆: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