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齊湣王困境
2020/08/10 23:45:38瀏覽1018|回應2|推薦18

 

  在戰國時代的中期,東方六國中實力最強的就是齊國(戰國時期秦國東進的主要對手,依先後次序分別是魏國與齊國,最後則是趙國),也敢和秦國互稱東帝與西帝,基本上不把周天子當成一回事.

  齊國自威王主政起,實力就非常的強大,和秦國以耕戰為本業不同,齊國主要是一個依恃魚鹽之利(鹽在古代是戰略物資和最重要的工業品之一)的商業文明,而自威王起一連三代的齊王都是雄才大略之主,對於自身國策的制定都有一套,不是庸愚之輩.先說齊威王,威王的主要外交政策就是給當時最強的魏國找麻煩,只要魏國依恃國力的強大想要一統三晉,齊國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不管是圍魏救趙,還是圍魏救韓的活都得幹,否則三晉一統後,只要懂地緣政治的都明白,下一步必然是魏國對全天下的統一戰爭,其餘四個強國(秦楚燕齊)誰會先倒楣?沒人知道?但國家被統一掉,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而齊國一出手,就趁魏國勞師遠征之機,在桂陵與馬陵二次戰役中大敗魏國,從而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另一個藉機獲益的就是商鞅變法後的秦國,且商鞅敗魏靠的是智謀而非硬碰),這套模式與英國在德法之間使絆子,轉換支持對象,防止歐陸統一,有異曲同工之妙.

  繼齊威王之位的齊宣王(鐘無艷的夫君)也是一代雄主,除了搞稷下學宮發達文化事業,以及讓南郭先生濫竽充數,多給一份俸祿外,齊宣王也有擴張領土的野心,他所選擇的武力擴張的目標就是北臨的燕國,而糊塗透頂,篤信儒痞歪理的燕王噲(整個中國歷史上對儒痞深信不疑的就是此君與王莽這兩個蠢貨)自己透過禪讓的鬧劇搞出了子之之亂,給了齊宣王武力擴張消滅燕國最好的藉口,但由於齊國大將章子在原燕國佔領區的管理政策沒有做好,用孟子的話來說:就是不行仁義,統戰的成效基本為零.章子(匡章)縱兵大掠的結果,齊軍把燕國占領區內弄到處處起火,村村冒煙,招來燕國百姓的激烈反抗以及各國預計的武力干涉,齊宣王在國際壓力下,只能迅速搬走大量的戰利品後,讓章子撤兵,灰溜溜的退回齊國.由此可見:至少在戰國中期,各國對於想統一的國家,都有極大的疑慮,而統戰工作(對內管理百姓,對外的外交交涉)沒做好,尤其是想吃獨食,不分給他國一杯羹,以保持國際間的權力平衡,都有可能會遭到各國群起而攻.齊宣王見機的快,撈了一把就走,所以沒吃上大虧,但他的寶貝兒子齊湣王很明顯就不懂這個道理.

     到了齊湣王主政時期,依恃父祖所遺留下的強盛國力,這個和他老子一樣愛聽竽的中年新君(宣王好團體演出,湣王喜好獨奏,南郭先生無法再濫竽充數,只好落跑),實際上是田齊最為英武和好戰的國王,在他主政的十七年裡,前期在宰相孟嘗君的主導下,進行近交遠攻(聯合韓魏伐秦,曾於函谷關打敗秦軍-這是孟嘗君對於自己靠雞鳴狗盜之徒逃出秦國一事的報復,同時期的秦軍在西方也被義渠所敗,秦國是靠宣太后-羋月與義渠王的私通和死守函谷關化解此次危機),壓制了秦軍的東出,一時間齊國的國際威望甚高,惟齊軍遠征函谷關一帶,即使打勝仗,所得的土地也不會歸己所有,徒然便宜韓魏,除了聲望之外,齊湣王根本撈不到實惠,由此可見替他出主意的孟嘗君也不甚高明(其實在戰國四公子裡面,信陵君與平原君的本事較高,偏偏濁世的佳公子,孟嘗君和春申君在能力上就差上一截).

  而在外交問題上面,齊湣王也走錯了棋,當時對齊國最為痛恨的,其實是差點被滅國的燕國,燕國在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弱,它要復仇,除了照抄越王勾踐生聚教訓的老路外,最重要的就是在國際間進行反齊的統一戰線,而替當時的燕昭王幹這個活的有兩位名臣,一位是深入齊境,狐媚偏能惑主的蘇秦(依戰國縱橫家書所言,史記對於蘇秦與張儀的記載不夠準確-張儀的對手實際上是公孫衍),在蘇秦的建議下,齊湣王為了揚威國際,更是四處開戰而且連戰連勝,加速消耗齊國的國力.另一位則是名將兼外交家的樂毅,當蘇秦越是有效鼓動齊軍四處征伐,場場大勝,樂毅在外交場子上的合縱反齊工作就做得越是成功,畢竟誰也不想見到在七雄中有一雄不斷地雄起,否則長久來看,各國都不必混了!

  最後在蘇秦因故死亡(齊國內部宮鬥加官鬥)後,齊湣王最終在志得意滿之下走了最錯的一步棋,就是滅掉宋國,而且不分給周圍的國家一杯羹,當時的宋國是七雄之外比較強大的一個國家,位於淮泗地區的宋國土地也甚為肥沃,人口也不少,其地理位置又位於魏國與楚國之間,齊國的兼併行動馬上挑起楚魏,尤其是魏國的強烈反應,所以樂毅的反齊工作在齊湣王的獨吞宋國的行為幫助之下,空前的成功,燕國有效拉攏了韓趙魏秦共組五國聯軍伐齊,把齊國一仗打回解放前(所有靠戰爭搶來的土地被聯軍所瓜分,廉頗也是在此戰中成名,變成一代將星),燕軍更是一路追殺,把齊國逼到只剩莒(莒是著名的堅城-易守難攻)和即墨兩城,齊湣王也在莒城內被名義上來援助齊國的楚將淖齒所殺.

  嚴格講,齊湣王並非庸才,齊國在他統治的十七年裡,國土擴張到最大,對外戰爭也是連戰皆捷,國力空前強盛.但壞就壞在他徒逞勇力,在伐謀伐交上的功力不足,最後引得眾國對齊進行圍攻(秦國控有函谷關天險,地緣形勢較齊國為佳,打不過就在函谷天險進行防禦,而且秦國的外交工作做得極好),導致齊國的國勢最後大衰.簡言之,齊湣王和尼子晴久比較像,都是武勇有餘而政略不足的悍主(論打仗時的智謀,還是有的),離梟雄的境界還差了數籌.

註:秦國能在戰國七雄中脫穎而出,一統華夏,除了商君推動的以耕戰為主軸的變法,有效的提高秦國的政治軍事效率外,秦國在伐謀伐交上的工作也非常的細膩,遠非齊湣王的四處尋釁可比.目前中國對於唯一的超強美國已形成嚴重挑戰,只要穩紮穩打,美國早晚要讓位.唯一可慮的是在霸權交替的過程中,中國的領導階層對國際形勢產生誤判,過早的進行領土的擴張(統一台灣雖屬解決中國內戰,但在外國帝國主義者的思維中,就是領土擴張),是有極高的可能遭到外國帝國主義者的聯合抵制與外交圍剿.最好是等到自身國力更加雄厚,讓歐美在制裁時更為投鼠忌器時才動手,如此更符合中國的利益.現在動手?有面對齊湣王滅宋後的同等風險!國家領導人在做決策時,民族主義一樣要服膺於理性,向國家的最大利益讓步!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b71ede2&aid=148161954

 回應文章

Shiftbear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0/19 11:47
與一樓同感。  

邀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8/15 09:16

格主的文章多是我感興趣的題目, 以前沒來過, 今天才發現.

有空時會一篇一篇的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