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共內戰回顧二十二:三戰四平(上)
2018/04/04 21:33:02瀏覽1629|回應0|推薦1

在華北,鑒於蕭克冀熱遼野戰軍屢屢被石覺13軍、周福成53軍擊敗,1947420日,毛澤東在與聶榮臻商量後,下令取消冀熱遼野戰軍番號,蕭克所部8萬餘人全部納入林彪東北共軍建制,蕭克掛名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之閒職,就此退出一線軍事指揮。

此時的林彪野戰軍兵力擴充至五十萬之眾,又得到蘇聯的大量軍械輸送。無論兵力、火力均已超過東北國軍。

而杜聿明這邊,僅僅在1946年底將青年軍207師由兩旅四團擴編為兩旅六團。

這樣,東北國軍正規軍由出關的七個軍21個師,擴充到八個軍22個師。總兵力由25萬餘人增至近28萬人,兵力增加10%;相對于林彪率13萬人出關,同期擴軍至50萬人,兵力增加300%,熊式輝、杜聿明的“革命力量”委實令人讚歎不已,如此革命的國軍將領、高官又豈止熊、杜兩人?

1946年出關的七個軍:

一、美械軍:

1、孫立人新一軍:3.5萬餘人;

2、廖耀湘新六軍:3.6萬餘人;

3、石覺第13軍:3.6萬餘人;

4、陳明仁71軍:3.5萬餘人;

二、半美械軍:

1、趙公武52軍:3.3萬人;

2、曾澤生60軍:3萬餘人;

三、日械軍:

盧浚泉93軍:2.8萬人

(注1:第71軍雖名為美械軍,但該軍僅有87師系美械重裝備,8891師僅有美械輕裝備。

2對於擴軍問題,杜聿明認為責任不在自己,他認為關鍵在於國共雙方的體制不同;而且他只是中將,沒有在朝中呼風喚雨、一言九鼎的實力。而毛澤東賦予了林彪放手大幹的全權,蘇俄又給予了東北共軍擴充實力所需的一切戰略物資。)

 

面對日益強大的共軍,杜聿明被迫由戰略進攻轉為機動防禦,收縮防守中長鐵路、北寧鐵路。

1947513日,躊躇滿志的林彪發動大規模夏季攻勢。進攻的第一仗是長春以西的懷德,守軍為新一軍新30師第90團。

杜聿明急命陳明仁率7188師、91師北上增援。17日,71軍在公主嶺以北地區遭遇共軍李天佑一縱、劉震二縱伏擊,戰至19日,88師、91師幾乎全軍覆沒,88師師長韓增棟、71軍參謀長馮用民陣亡,僅陳明仁率軍直及兩師殘部僥倖逃回四平。陳明仁座駕身中數彈,司機當場陣亡。

陳明仁逃回四平後,向杜聿明申請駐通遼、雙遼、長嶺(今內蒙、吉林兩地交界地區)的71軍熊新民87師歸建回防四平;隨後令87260團及91師殘部由91師副師長鄒麟指揮,進駐昌圖,以確保四平至瀋陽交通線。

530日,共軍劉震二縱圍攻昌圖;62日破城,鄒麟被俘,守軍悉數覆沒。

時駐東豐的第13軍宋邦緯54師奉命移防瀋陽,途經四平,被陳明仁請准留駐四平。

6月上旬,林彪以李天佑一縱、鄧華西滿縱隊及六縱17師,配屬兩個炮兵團,圍攻四平,由李天佑任總指揮;林彪親率劉震二縱、曾克林三縱、吳克華四縱、洪學智六縱及兩個獨立師在四平南線打援;另以五個獨立師、兩個騎兵師于四平以北負責阻擊長春方向。四平戰役,共軍共投入兵力32萬餘人。

戰前,林彪、李天佑的情報偵察,判斷四平守軍應在1.5萬人左右,連同所有地方保安團至多不會超過兩萬人,其中僅54師、87師各兩個團有戰鬥力。因此,李天佑立下軍令狀:“最多五天,拿下四平!”

1947611日,信心滿滿的李天佑向四平展開全面攻擊。然而,他和林彪對陳明仁太不瞭解了。

陳明仁自520日逃回四平,除了檄調87師回援、留下54師這兩件林彪看到的事情外,又做了幾件林彪沒看到沒注意的事情:

1、命令四平周邊所有地方保安團隊集中于四平;

2、當時四平是遼北省省會,機關眾多,陳明仁下令黨政軍警所有系統凡是能拿槍的全部武裝起來,一句話“凡是吃皇糧的,此刻全是軍人”;

3、重建88師,以原副師長彭鍔任師長;

4、以上述人員充實548788三個師,使其建制完整。

經過陳明仁的努力,在李天佑發動攻擊之際,四平守軍總兵力達到三萬四千餘人,比林彪、李天佑判斷的1.5-2萬人整整翻了一翻。這大概可以稱作“陳明仁式”的人民戰爭。

三戰四平,林彪最終以失敗收場,除了對敵情判斷出現巨大失誤外,還犯了另外兩個錯誤:

119464-5月的二戰四平,林彪是守方,林最終在兵力和敵軍相等的情況下落荒而逃;那是因為林彪沒有參加過1944年的滇西大反攻,松山、騰沖、龍陵三大血戰,日軍防守體系之縝密完備、工事之堅固、作戰意志之頑強,對參戰的李彌和陳明仁留下了深刻印記,而林彪卻並不瞭解什麼是真正的城市防禦戰;此刻的陳明仁決定學習日軍,利用四平的每一棟建築、每一處地形,構築堅固的防禦體系;而城市攻堅戰之殘酷,是此前林彪從未明白的;

2、林彪嚴重低估了陳明仁及其所部死戰到底的決心,他萬萬沒想到陳明仁會效法三國龐德抬棺上陣;而熊新民、彭鍔和不隸屬71軍的宋邦緯,都能夠和陳明仁上下一心,頑強作戰。他們甚至將企圖棄職潛逃的遼北省主席劉翰東予以羈押,抵抗意志之旺盛可見一斑。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1114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