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化自我解放力量至公共領域 專訪陳君山/聯合大學資社所助理教授
2010/10/20 09:43:43瀏覽387|回應0|推薦0
轉化自我解放力量至公共領域 專訪陳君山/聯合大學資社所助理教授

正視生活藝能課程現況發展的困境與挑戰

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計畫的推動對於社區大學運動來說,有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一方面正視該類課程面對外界補習班化、休閒化的質疑,一方面則著眼於藝能課程的課程比例和修課人數占相當高比例的現象,標舉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作為目標,就是在藝能課程中尋求社大理念如何在當中實踐的可能性,並思考藝能課程在社大的定位與扮演角色。而公共性如何發掘、如何在課程中實踐則需要一些引導並建構操作模式,則是社大伙伴們與社大全促會需要共同去思考、試作的重要工作。

從藝能課程本質內涵探討公共性

社區大學課程以生活藝能、社團、學術作為架構,跳脫類型來理解,生活藝能課程作為社區大學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將公共性的內涵回歸到課程內容意義上來討論。在黃武雄老師所提之社大課程架構,基本上,是肯定生活藝能課程在社大扮演的角色及其發揮的作用。 這三年來,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計畫的推展,以共學共作、跨校串連的方式,探討每一門課程的背景脈絡,從課程、講師本身去探討公共性之意涵與課程操作如何可能,值得社區大學伙伴持續共同努力於觸發生活藝能課程的活化,在社大運動理念中發展課程。

藝能課程公共化的提出,是扣緊著藝能課程的特質,感知和體驗都具有著私密性特質,而私密性又是公共領域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元素,所以,去年度以哈伯瑪斯對於公私領域的討論,來看社大生活藝能課程,試圖從生活藝能課程本身特質拉出的公共性的意義層面。況且,如果從台灣「私性社會」的特質面來看,在藝能課程裡談公共性就相當具有解放的意義與價值。公共性的強調,目的在期許以生活藝能課程拓展與實踐社大理念。

個人力量的解放:以個人到群體的穿透模式

生活藝能課程的特質在於個人自我的培力與解放,這一點值得肯定,但如何進一步轉化力量至公共領域中?則是關鍵所在。在這一點上,不論是行政團隊對於講師的引導,或是講師對於學員的影響就相當重要。「改造的基礎在於人」,生活藝能課程貼近大眾的需求,吸引許多人參與社區大學的學習,如何將個人在藝能課程的傳授與課程學習中所獲得到的個人能力培養、自我的解放能量轉化至公共領域,是經常為人們所忽略藝能課程的重要價值。在社大場域中的學習,從個人的群體學習,自我主體性在藝能課程中浮現,經過引導轉化個人自我解放能量至公共領域,這是一種從個人到群體的穿透模式。由此來看生活藝能課程的公共性,在於學習過程中引導出一種對於公共事務的”關注”,開啟了進入公共領域的可能性。

課程講師是藝能課程公共化發展的關鍵角色

在前述所提及,生活藝能課程能否發展出區別於其他學習場域課程的內涵、是否能夠在課程中實踐社大運動理念、轉化個人自我解放能量的層面上,課程講師扮演關鍵角色。以當前經常被討論的技職化課程,如回歸到內容面來看,在社區大學裡開設的技職課程需要有別於職訓、補習班之內涵,例如在餐飲課程中,不只是單純的技術教學,更涵蓋了一種社會脈絡、文化內涵的底蘊在其中。又以咖啡的教學為例,現在販賣咖啡是在販賣一種文化氛圍,所以單純的技術教學已經是不足的,社大的咖啡課程是否能夠去討論咖啡所代表的社會、文化或是消費現象,就拉出了社區大學課程的視野。

然而,課程講師在藝能課程發展中扮演轉化個人自我解放力量至公共領域的引導性角色,作為該類課程公共性實踐的觸發者,亟需社大提供講師在社大發展課程的基礎,也需要共同討論課程發展的可能性,此外,而社大行政團隊的流動率、辦學意識等亦皆攸關課程的經營與發展,例如透過跨校連結形成區域性的交流,藉由學校的聯合讓課程講師有更多參與社大教學的機會,逐步擴展影響力。


期許建構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實踐圖像

生活藝能課程的公共化並不等同於將學術性課程加入,而是指涉一種探尋、討論技能技藝本身的公共性,透過課程現場開放性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個人能量轉化的過程。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計畫的推展進行了許多試驗與討論,也整合了許多社區大學工作者的第一線實務觀察。生活藝能課程的公共性實踐圖像儼然已逐步成形,藝能課程公共性內容發展的難易程度、操作範例、公共議題的層次性的梳耙,並提供參照模式,對於社區大學生活藝能課程的未來發展,實具高度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http://www.napcu.org.tw/~napcu11/wordpress2/?p=920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uy2007&aid=451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