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母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2009/09/10 20:59:01瀏覽2376|回應9|推薦50


這篇文章應該是「最終回」了。一來是我跟圖書館借的書已經逾期了,不能不還;二來,原本是好意要幫人解除一些疑惑(見下文),結果人家非但不領情,還大動肝火,我覺得自己很無聊。

但是,有些問題並不無聊,而且,是值得討論的。

3kids老爸在還要談父母的言教與身教嗎?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些「天問」:

「父母的言教或是身教難道都是假的嗎?」
「父母是否能提供環境,訓練或是養成孩子的某些能力呢?」
「父母是否能夠藉由訓練與要求養成或是改變孩子的某些生活習慣?」
「父母能夠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嗎?」
「父母是否應該放棄用獎懲的手段來影響孩子的行為發展?」
「不論父母是用愛心還是用威逼的方式都無法影響孩子的人格與前途?」
「兒童早期在家中所習得的經驗不能決定他們以後的行為型態?」

3kids老爸(和許多其他讀者)會有這些疑惑,當然是因為那本《教養的迷思》推翻了自古以來我們信之不疑的觀念:「養不教,父(母)之過」——其實,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感謝朱蒂哈里斯,她讓很多為人父母者心理負擔大大減輕了。確實有許多父母帶著罪惡感過日子,把微小的錯誤放大到讓自己過不去的程度。此外,她強調孩子也會影響父母,親子關係是互動的結果(477頁),也算是不錯的觀點。

針對這個,在此抄錄我覺得還不錯的一段話:「為人父母……這個工作並不是你肯努力幹、好好幹,就能擔保一定會成功。有些好父母就是會有壞孩子,這不是你的錯。」(437頁)你看,我很公平吧?


朱蒂哈里斯的另一個「貢獻」是,她一再強調同儕對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影響比父母還要大,所以,「孟母三遷」是對的,多花一點錢選擇住好的社區、讀好的學校是值得的。還有,父母要注意孩子所結交的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彼此壯膽的交互影響下,半大不小的孩子有時會做出許多令人驚訝的事情來。

這些說法我大概同意一半。同儕(朋友)的確很重要,但是,難道住在貧民窟或其他較差環境的孩子就一定要「輸在起跑點上」嗎?我讀過的無數傳記直接對這種說法提出了反證。古今中外都有一些傑出人士是在這種環境中力爭上游的,這些故事大家都知道,我不需要在此舉更多的例子。坦白說,朱蒂哈里斯的這種說法除了讓「文教區」的房地產賣得更好,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價值。

相不相信?朱蒂哈里斯還說,父母離婚對孩子沒有影響,只要事後孩子不需要搬家就好了(380頁~390頁)。我真希望她能多讀一些歐洲的研究,特別是北歐的。她推論說,單親媽媽因為普遍貧窮而使孩子在同儕之間失去地位,因而造成行為上的影響;事實上,在瑞典,單親媽媽的貧窮比率比一般人還要低(也就是說:很多人比單親媽媽窮),試問,在這些國家,她的說法還成立嗎?(關於這個,我有一些統計數據,有興趣的人可以來找我要。)

我覺得整本書最不可思議的是,朱蒂哈里斯一再批評別人的研究草率,但自己竟然沒有舉出任何研究做為佐證,就說:「全世界的父母都會用體罰,……我認為它是一個天生的父母行為。」(390頁)——請注意,她說「全世界」喔!我是沒去找出原文書來對照著讀啦,但我相信這麼簡單的英文洪蘭教授應該不會錯譯。換言之,我這樣評論應該不會冤枉了朱蒂哈里斯。

她憑什麼說「全世界」的父母都會體罰孩子?至少,就沒體罰過我家的兩個寶貝!我妹夫也沒有,我的朋友ABCDEFG都沒有!我的妹夫是北歐人,他覺得「打小孩」是很野蠻的行為,簡直是「大欺小」。在他的國家,打小孩是犯法的,也是國人都覺得很不好的行為。在那個高度文明且重視人權的國家,他們不認為父母有權力強加痛楚在孩子身上。

我做了這麼多年的心理諮商工作,當然能夠理解有些父母打小孩的時候可能有著複雜的心情:恨鐵不成鋼的啦、一時情緒失控的啦、從小就被父母打慣了、篤信棒頭出孝子的啦……(所以,我不會太苛責打過小孩的父母);但我相信,沒有人喜歡被體罰,假如能夠「不打不罵教孩子」(這是一本書的書名),孩子可以不必挨打,父母可以不必打人,不是皆大歡喜嗎?

好吧,假如你是被這個題目吸引進來看這篇文章的,我要在這裡簡單的做個總結:

父母做什麼?愛孩子。

父母不能做什麼?憎恨或虐待你的孩子。


什麼?你覺得受騙了?
這些你早就知道了,是吧?那就對啦!朱蒂哈里斯隨便放一把譁眾取寵的火,經過出版社的包裝,竟然讓我們懷疑起自己愛孩子的直覺和天性!這還不夠荒謬嗎?她是以推翻/挑戰別人為樂的,你看她這些文字有多輕佻就知道了:

「出生別和獨生子這兩件事應該可以把支持教養假設的最後兩根柱子打掉。嗯哼,它還沒有倒下來嗎?還有東西支撐著它嗎?」

這一類的文字在那本書中俯拾皆是。我常聽到人家說「權力的傲慢」,我看朱蒂哈里斯,覺得這個人有著「知識的傲慢」。她受過學院的訓練,可以輕易地把一般人不太懂的研究拿來做文章;而面對窮其一生也無法全數探索的科學奧秘,她太不懂得謙遜和虛心。

我們也許無法舉出讓她的信徒非常滿意的「反證」,但至少我們能這樣做:

不必相信她說的話!


延伸閱讀:

迷思的迷思

朱蒂哈里斯的謬誤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unselorNo1&aid=3292276

 回應文章

惟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在愛裡相遇
2009/10/10 11:48

噗~不是啦~

承蒙您抬舉哩

是最近看的書

好久沒有寫這方面的

花了一個早上做了些整理

讓我們一起 在愛裡相遇


親子生活**albus慢慢說
其實有時候等的只是自己 一個在時間裡漸漸成熟的自己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09-10-10 21:57 回覆:
太感謝您了!真是造福大家。

惟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精彩
2009/10/09 13:04

嘩~真是精彩

讓我看的目不轉睛

看的水滾中的麵~糊了啦

噗~回到正題上來

父母的身教跟言教當然會有影響!

母親負面思想之深,親戚間無人不知,三個孩子所受到的影響及表現方式各有不同。為了擺脫負面的思緒,為了不讓同樣的情形發生在我和孩子之間,我選擇學習親職教育,父母是需要學習的。

〝在教養的路上,能適用於不同家庭的完美準則從不曾存在;我們只是透過別人的經驗來檢討或激勵自己,而不是尋找教養的配方。〞

〝朱蒂哈里斯還說,父母離婚對孩子沒有影響,只要事後孩子不需要搬家就好了〞

這樣的話很不負責任吶!父母離婚跟孩子不需要搬家的因果是什麼?一個家庭結構組織發生重大改變,怎麼可能孩子會不受影響。

不管看哪本教養的書,都不能照單全收,適合自己的是什麼!自己有哪些還可以做的更好!必須由自己判斷、選擇、決定、實行。

〝父母能給孩子的,不是讓太陽為他升起,而是以自己努力生活的身影與愛為他建立信心,這樣的孩子無論在如何黑暗困難的日子裡,也會看見遠處或有的光亮。〞

~來去吃麵糊

PS 藍字引述的兩段話取自『在愛裡相遇』


親子生活**albus慢慢說
其實有時候等的只是自己 一個在時間裡漸漸成熟的自己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09-10-10 00:54 回覆:
唉呀!不好意思,害你吃了麵糊。

你說得太好了,「
不管看哪本教養的書,都不能照單全收,適合自己的是什麼!自己有哪些還可以做的更好!必須由自己判斷、選擇、決定、實行。」我舉雙手雙腳贊成!

對了,你引用的藍字,我到你的格子裡去找過了,找不到這一篇「在愛裡相遇」,請問這是您的作品嗎?若是,您藏到哪裡去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自嘆弗如
2009/09/12 09:35

看過兩位的文章,深深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的了解,遠不如兩位。

不過由於我曾是個小孩,自己也有個孩子在照料,所以提出一點點自己的看法,或許有些凌亂難懂,請見諒。

3K老爸的文章裡提到由於家庭可供學習的人數太少,我必須承認,我不太能理解這裡的家庭定義為何。

因此,我猜想,這裡的家庭應該純粹指父母與子女的組合。這奇怪嗎?這在我生長的環境跟年代來說,的確非常奇怪,在過去貧窮的農村生活裡,並不懂得所謂的節育,常常孩子生到必須送人,兄弟也不見得會分家,幾個兄弟就合力耕耘田地,或在同一個地方另起爐灶,仍是一起生活在一起,家中的成員往往有伯伯、叔叔,未出閣的姑姑,甚至老一輩的也還健在,加上堂兄弟等等。

有些時候姑姑嫁得不遠,變成只要走上幾分鐘,就可以到另一個親戚家,

連我自己的情況,只要騎著車幾分鐘就可以上舅舅家,親戚就像傍在一起住似的,這樣的家庭可供學習的人數會少嗎?

像這樣的大家庭現在雖然少,卻不見得沒有,甚至比較相似過去台灣的農村,那些地方或許跟當時的情況是相去不遠,不過這似乎不在採樣範圍。

還有,這些討論似乎都把父母當作安定的因數看待,不過我想問大家,在當父母的日子裡,有沒有因為在外頭受的悶氣,長輩的過度干涉,回家後,還要遭到另一半的指責,和怨懟,進而把這樣的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

即使是一點點。

從我自己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當父母情緒不好,所露出的態度,他們是可以感受得到,平常你對他們的態度,他們會視為理所當然,甚至習慣如此,但當態度上有顯著的改變,他們是會記得非常清楚,甚至會抹煞掉你先前的努力。

父母本身的狀態是不穩定的,即使擁有同樣基因的雙子,甚至給予同樣的環境,都難以確保,他們認識到的父母,是處於同樣的狀態跟情緒。

影響不一定是正向,有些時候,因為一時的不經意,造成孩子對你的不認同,甚至厭惡,也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09-09-12 18:46 回覆:
葫蘆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響。

格子「晾」在那兒多可惜啊!何時打算重出江湖?

不能正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跳出框框吧~
2009/09/11 16:16

其實不少書都以"fram"的方式來命名,像是xx決定yy,x人和你想的不一樣,xxx教你的10件事,今生必作的x件事,必去的x個地方...都是,在這種書名下,很容易引導閱讀者給自我一個暗示:我沒有yy必定是因為缺少xx,我和x不一樣是因為我沒有x的思維等等...。

閱讀者在尚未讀完前便很可能先否定了自己是書名所闡釋的正向且積極的角色,之後更容易對內容照單全收...。

我的態度是,將書視為工具,實用就用,不實用就換把工具,不想用工具,就自己生把工具-用眼觀察用腦想~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09-09-12 00:38 回覆:
「工具」的想法是把自己還原為主人,不是受媒體或資訊左右的客體,我覺得是很聰明的做法呢!

NJ過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要忽略 環境 這個變數
2009/09/11 14:07

我一再表達過 社會科學難 因為它不像自然科學 很多可數據化

所以不論那一種科學 都是 大膽假設 但是要小心求證

但 變數 卻是影響實驗的很重要參數

我覺得感覺上 這本書在環境及文化這層變數 好似不是考慮週詳

以我在國外所了解 若父母離婚 首先都會帶孩子去看心理醫師 越大越需要

保險都會cover 可見這對孩子影響多大 很少會因離婚而馬上搬家

另外 在國外的ABC有時會面臨 膚色種族的問題 這是在所難免 我記得我兒子

一上學 就發現他與大部份的人不一樣 不是金髮碧眼 帶著一堆Why回來問我

而且到中學 他也時常在問 他到底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 這種族群被認同感

在他的成長期 一直都有同儕的壓力 而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很有智慧的來解釋

才不會讓他對因自己的膚色 族裔的不同 而受傷

至少我相信我這個父母當時的處理還好 所以他可以不受到同儕的壓力

仍然很驕傲的接受自己 且很引以榮是華裔美人 

我們的解釋是 膚色是沒有選擇 上帝造的 無論什麼色都很帥

所以我動不動就說他帥哥 給他灌迷湯 今天他已做事 但他從沒有提出他須染成金髮

或戴藍色隱形眼鏡的被認同需要 我想他已能欣賞自己

至於華裔美人 是因父母的移民 成為一份很好的legacy 

是享有雙重東西文化的好處 從小就能坐飛機到不同國家

不像有些美國人那裡也沒去過

所以我兒子至今 我很proud of him 講的一口流利的中文

打了一手很好的麻將(陪奶奶 不玩錢) 可以跳脫文化 種族的壓力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09-09-12 00:47 回覆:
看到您這樣用心地幫助孩子適應環境,我覺得好感動!我相信,倘若您問他:「父母的言行對你有沒有影響?」他的答案一定是……

「當然有啊!」

就像您以他為榮,想必他也會以您為榮的。


牛仔3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呼應
2009/09/11 00:43

父母能做什麼? 是的,愛孩子!

父母不能做什麼? 踐踏孩子的自尊!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09-09-12 00:50 回覆:
太同意了!有些父母會在有意無意之間傷害孩子的自尊,我真的不相信這些經驗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這麼多年來,我在諮商室裡聽過多少這類的傷心故事啊!

侯剛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手心手背都是肉
2009/09/10 23:52

姐:

求求你不要再浪費寶貴生命,

為這本爛書偏論,

費這麼大反證的功夫.

反正都後現代了,也沒啥兒標準答案,

能用的,能聽的,加減湊和聽聽用用就好.

評爛文事小,城邦裡人來人往傷了和氣,

吵吵鬧鬧茶壺風暴,

手心手背都是肉耶.......


單爸導演侯剛本感人力作【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盡自己所能
2009/09/10 22:37

其實只要人活著的每一刻,任何事都會對人造成影響,父母只是影響的因之一

不能因為某些事件改變一個人,就全然否定其他事件對人的影響,誰也不敢保

證人不會隨時的再次因某事件,一句話,一個畫面,一個感受而再改變一個人

人有想法有自主的權利,會因環境而隨時調整自己處在最有利的狀態以利保護

自己及生存下去,所以父母的教養一定對孩子有影響及無法保證其影響就永遠

不會變動,所以不能因此就否認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就不重要。

當你對孩子教養很疑惑時,是否該想想,你為什麼要生孩子?你認為你可以控

制一切如自己所願嗎?也許對待孩子就己所不慾勿施於人,你想被如何好好對

待,就盡自己所能的對待孩子吧…

人無完人,自然無法教養出完美無缺的孩子,但不能因此就不重視父母對孩子

的教養責任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09-09-12 00:55 回覆:
最喜歡你這兩句:「你想被如何好好對待,就盡自己所能的對待孩子吧…」、「你認為你可以控制一切如自己所願嗎?」

樓上的「不能正經」也有相似的意見呢!


離i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辛苦了
2009/09/10 21:37

這件事情真的是傷眼睛又傷腦筋。姊姊寫完了就多休息吧!

敢提出新理論就要有勇氣接受質疑,如果提出理論就要強加在全世界還不容懷疑,那真的是過於傲慢。

更何況 Harris 提出的研究報告只是一篇 "學術論文",即使得到論文獎也不代表這個研究結果成為定論,還早呢;但就是因為用漂亮的包裝出版驚世駭俗的論點,才會轟動一時吧。


Be Cool, Be True, Be Good.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09-09-11 23:50 回覆:
沒錯,我也想歇一歇,不想再寫這個主題了。

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我只是多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並不想「挑戰」什麼或「推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