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家來讀台灣古典詩-遊靑草湖靈隱寺
2012/07/01 19:20:23瀏覽356|回應0|推薦9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於《詩報》第300期,1943年7月27日,頁14。青草湖位於今新竹市柴橋里,地處新竹丘陵中的客雅溪谷,海拔40至60公尺,原為牛軛湖,後來乾涸之後,長滿青草,故名。在清領時期已經成為小型漢人聚落,稱「青草湖莊」,屬淡水廳香山堡。日治時期有不少寺廟庵堂也在周圍陸續建立起來,最有名的便屬1923年創建的「感化堂」,主祀諸葛亮,1930年由時任住持的鄭保真在堂後增建佛寺,命名為「靈隱寺」。青草湖在當時也逐漸發展為觀光勝地,共有以下八景:柴橋春色、蘆島秋聲、山寺朝曦、鍾峰夕照、雙溪連帶、五指列屏、靈壽摩空、彌勒現肚,騷人墨客頗多吟詠之作。

作者:

釋斌宗

作者簡介:

釋斌宗(1911-1958),俗名施能 ,號太痴僧,彰化鹿港人,幼年聰穎過人,在私塾奠定深厚漢學基礎。大正13年(1924)偶然讀到佛教書籍,甚為嚮往,遂不顧家人反對,前往新竹獅頭山禮閒雲禪師出家。昭和2年(1927)在臺中太平頭汴坑結廬修行,並與王石鵬、施梅樵等著名詩人相往來,有「詩僧」之譽。昭和8年(1933)前往中國各地著名佛寺參訪,翌年在浙江寧波的太白山天童寺受具足戒,繼而前往天臺山就讀佛學院。14年(1939)回臺,在新竹古奇峰創建南天臺法源寺,又於臺北創南天臺弘法院,其著作由弟子集結為《斌宗法師遺集》。傳教之餘,喜愛作詩,曾將作品發表於《詩報》、《風月報》、《南方》、《南瀛佛教》等,後來部分詩作輯為《雲水詩草》,收錄於《斌宗法師遺集遺集》之中。

何妨此地過清秋,身似閒雲喜自由。

塔影常和花影閙,鐘聲遙接水聲幽。

題詩壁上留鴻爪,說偈溪邊聚石頭。

懶向高岡頻遠眺,烽煙遍野惹人愁。

在這個地方度過了一個清涼的秋天,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的身體就像悠閒的白雲在空中漂泊,因為我喜歡自由。

長養智慧,是我的自在。

塔的影子與花的影子常常在我眼前相鬥,畢竟是空,

鐘聲遙遙傳來與水波相接。

悠遠中敲響著永恆,每一波漣漪都在說著阿彌陀佛。

有人在石壁上題詩,有如雪地留鴻爪。

在溪邊聚集的鵝卵石上,禪師說著偈語。

連石頭都點頭了。

懶得向高岡頻頻的遠眺,為什麼呢?

因為戰爭的影子在山腳下蔓延,多麼叫人發愁阿!!


這首詩告訴我們在悲涼的秋天其實是可以好好的度過的,

無奈,山腳下常常傳來槍聲。

那是一種戰爭的影子,

代表著人事的悲哀。

不知道什麼時後才會結束。

真令人痛苦呀!!


其實這裡是一個宗教聖地,

獅頭山,本來是一個清靜得地方,適合修行.適合參禪。

無奈下面正在鬧著戰爭,真叫人發愁呀!!

作者所謂的戰爭,是指第2次世界大戰。

當時台灣還在日本的統治之下,到了末前,

美國飛機來台灣轟炸,而且謠傳美軍要登陸台灣。

所以戰爭的味道很濃厚。

難怪作者會發愁。

 

塔影與花影相鬥,這一句的意思是 當風吹來的時候,

把塔的影子跟花的影子,交疊在一起。

就好像兩者在勾鬥,這是個很美的意境。

奇石塔是不動的,花當然可以因風而動。

影子會動是因為有光而有影子,有風才會動。

所以這個意竟是很好的,也就是說動中有靜,靜中有定。

佛經不是說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這是很有意思的。這是指眼睛所看到的真理。


至於鐘聲跟水聲,則有遠近之別。

鐘聲應該比較遠啦!!

水聲應該比較近喔!!

這是耳朵所聽到的真理。

在石壁上題詩,是代表時光的流逝,

說偈是古僧說的,

所以在這裡時光是交錯的,

也就是把過去的時光跟現在的時光結合在一起啦!

這是一種當下的智慧。

所以說它是一個高僧對於凡塵的看法。

又是禪境.又是凡塵正是作者的妙趣。

雖然是一個出家人,但是還是有慈悲心懷。

不免要關心一下世間的事,

懶的爬上高岡向下望,

但是心裡還是,繫著眾生。

不忍眾生受苦。

所以這首詩讀起來很有清涼的感覺,

感覺藝境很深遠。

當然要細細去品賞,才能知道其中的奧妙。

親愛的城邦所有的文友大家好!!

威威狸放暑假了@@!!

今年我有參加愛詩網的大家來讀台灣古典詩0.0

請各位幫我投票唷!!

請給威威狸一點鼓勵!!

謝謝大家!!

投票網址:http://ipoem.nmtl.gov.tw/files/904-1000-1195-2012.php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ffee5806&aid=659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