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摩洛哥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和兩千年前的羅馬古城
2020/05/31 01:47:16瀏覽2392|回應1|推薦80

摩洛哥的凡爾賽宮 - 梅克內斯,除了城內豐富的世界遺產古蹟外,郊區兩處特別景點是我們這一天的目的地:公元前3世紀的羅馬城遺址沃呂比利斯(Volubilis) 和宗教小鎮穆萊·伊德里斯(Moulay Idriss) 聖城。

沃呂比利斯 (Volubilis) 古羅馬遺址

羅馬城遺址和宗教小鎮之間的距離只有5公里,但是從我們住的梅克內斯新城區到這兩個地方大約35公里,而且只有公車或汽車能到達。坐公車對我們來說有點冒險,因為不懂阿拉伯語怕會雞同鴨講,保險起見我們請飯店幫我們租了私人計程車,包下司機一天的時間。我們碰到的這位老運將,只説阿拉伯文和法文,英文是從來沒有機會學習過,偏偏碰上我們對摩洛哥的語言也是鴉鴉烏,一竅不通。老運將很友善,喜歡和我們聊天,無奈鴨子聽雷,各説各的,最後比手畫腳就成為我們共通的語言,我想這也是旅行的另一種樂趣。

古羅馬帝國勢力強大,連遠在北非的城市都成為羅馬的殖民地。在摩洛哥就留有三個古羅馬城廢墟,分別為 Volubilis,Lixus 和 Sala Colonia。位於梅克內斯境內的為沃呂比利斯 (Volubilis),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羅馬遺跡。大多數的梅克內斯歷史古蹟都缺少完整資訊的介紹,沃呂比利斯有一個小型的博物館,算是資訊較齊全的歷史古蹟。

博物館不大,建在地下二層。
.
博物館裡所展示的2000多年前的馬賽克磁磚和石器

沃呂比利斯歷經許多民族的佔領,最早在公元前3世紀為柏柏爾人的居住地,隨後是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後來成為毛里塔尼亞王國的首都。公元1世紀成為羅馬帝國西南邊界最偏遠的殖民城市,最繁榮時期有2萬居民住在沃呂比利斯;直到8世紀才成為摩洛哥的領地,11世紀因政權移至非斯 (Fez) 而被廢棄。

雖然沃呂比利斯沒有土耳其以弗所的壯觀龐大,卻有她獨特的魅力。梅克內斯有豐富的農業,沃呂比利斯附近種植大量的橄欖樹和穀物,考古學家認為這裡曾經是小城市中最富有的城市之一。沃呂比利斯居民製造橄欖油和周邊產品而致富,考古學家發現這裡至少有50棟的別墅和121家以上的商店,其中又以麵包店居多,現在還可看見當時遺留下來的精美馬賽克地磚。

沃呂比利斯土地肥沃,遍地種滿了橄㰖樹、植物和農作物.
.
沃呂比利斯位於綠油油的遍地當中,似乎訴說著這個遺蹟從未中止的故事。

羅馬古城最主要的街道為 Decumanus Maximus,從東邊的 Tingis 城門一直到凱旋門,街道兩側有拱形門廊,後面則是商店和寬敞的豪宅別墅。

主要街道 Decumanus Maximus 和路旁的拱形門廊
.
街道盡頭的凱旋門於1931年由法國人重建,拱頂上的銘文是根據 Windus 於1722年時在拱門地上找到的6塊碎片而拼湊出來的。

考古學家認為街道旁的這些豪宅,佈局複雜,她們是由一群一群的小建築合併成一個大戶,裡面也有噴泉和私人澡堂。考古學家用房子馬賽克地磚的故事和房子的特色來命名。

街道旁的豪宅大戶,雖然看不太懂她的佈局,但可以看見小區域的建築。
.
豪宅內的地板馬賽克大多描繪著希臘羅馬神話故事,這是 House of Venus 其中一個房間的地磚,描述著狩獵女神黛安娜(Diana)在沐浴時,被無意闖入的獵人阿克泰翁(Actaeon)看見,驚嚇之餘,黛安娜將獵人變為牡鹿的故事。阿克泰翁的故事經常出現在詩歌、繪畫的藝術當中。
.
House of Venus 另一幅有名的神話故事,兩位水仙女寧芙(Nymphs),因迷戀長相俊美的青年海拉斯(Hylas),而強行留下他。

沃呂比利斯的居民大多製造橄欖油維生,也是羅馬帝國的主要生產商,因此許多民宅都有自己的橄欖油壓榨機。目前在 House of Orpheus 重建了當時的橄㰖油壓榨機。

House of Orpheus 上圖海豚是羅馬人的幸運動物,下圖海洋生物在 House of Orpheus 的澡堂,黑白馬賽克是當時的時尚。
.
House of Orpheus 左圖為原始的柱頭,右上為重建的橄欖油壓榨機,右下為原始的壓榨機基座。

沃呂比利斯最難能可貴的應該就是這些還被保存的馬賽克地磚,從這些精美瓷磚的展示,看見了當時的人對色彩的鑑賞和運用。沃呂比利斯人也不乏幽默感,在 House of the Desultor 的地磚,展示了一位馬術騎士倒騎著驢子,諷刺原本風采翩翩馬術精湛的騎士,卻是倒騎著一頭驢子。這讓我想到中國的神話,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倒騎驢的故事,原來中西方都有這種「遊戲人間」的相同概念。

House of the Desultor 考古學家認為這位騎士應該是森林之神 Silenus 喝醉了倒騎著驢。

沃呂比利斯古城原本保持完好無損,直到18世紀遭到大地震的破壞,加上摩洛哥統治者在此挖掘石材建造梅克內斯城,現在只能看見幾根為數不多的石柱。1912年法國統治摩洛哥期間,法國人大量的挖掘古城,到目前為止,沃呂比利斯只挖掘了一半,還在繼續的挖掘和修復當中。

House of the Columns 雖有高大的石柱,卻不見精美的地磚馬賽克。

古城裡有兩個主要的公共建築,大教堂 (The Basilica) 和神廟 (The Capitoline Temple)。大教堂也是當時的司法行政中心,原本為兩層樓的建築,現在只剩一面的外牆還存留著。

大教堂的外觀,這些建材大多使用當地採掘的石灰石(Limestone)。
.
大教堂的內部,兩個大型的拱門還存留著。一些高大的石柱上頭已成了白鸛(Stork)的家了,在摩洛哥的廢墟古蹟中,經常能看見她們的蹤影。
.
白鸛築的巢,連其他的小鳥都受益,仔細看,好幾隻小鳥也棲息在築巢上。

神廟位於大教堂的旁邊,主要是敬拜羅馬的三位保護神:天神朱庇特 (Jupiter),天后茱諾 (Juno) 和智慧女神米娜瓦 (Minerva)。現在的神廟已不見神的雕像,只剩內殿的一面牆壁和石柱,及重建的13個台階。

神廟僅存的一面牆
.
上圖神廟緊鄰著大教堂,左下圖重建的13層階梯和廣場上的祭壇(左下圖摘自Wikipedia ),右下圖可見石柱的內層和外層。

沃呂比利斯也是世界遺產,雖然地處偏遠,卻是值得一遊,沒有擁擠的遊客,更看見摩洛哥的另一個面貌。記得7年前造訪土耳其的以弗所,參觀快結束前,忽然霹靂啪啦下起大雨來;廢墟所在地,只有斷壁殘垣,根本沒有遮風避雨的地方,大家只好拼命地往出口處逃跑。對於以弗所之旅的印象,滂沱大雨更甚於廢墟古蹟。這次沃呂比利斯之旅,天空作美,不冷不熱,晴空萬里,心曠神怡;我心滿意足的離開此地,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宗教小鎮穆萊·伊德里斯。

遠處的白色山城即是宗教小鎮穆萊·伊德里斯

宗教小鎮穆萊·伊德里斯位於兩座綠色山丘之間,白色為主的小城雖然顯得古老,卻有世獨立的美感。宗教小鎮是摩洛哥王朝的創始人穆萊·伊德里斯一世所建立,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曾曾曾孫,也是將伊斯蘭教帶入摩洛哥的第一位統治者。

穆萊·伊德里斯一世於789年到達古羅馬城沃呂比利斯,與柏柏爾人結盟,並成為重要的宗教和政治領袖。由於沃呂比利斯過於遼闊開放而難防守,穆萊·伊德里斯一世於是朝著山邊移動,搬到現在的宗教小鎮的位置,遺棄了沃呂比利斯。穆萊·伊德里斯一世葬於宗教小鎮,而宗教小鎮也以穆萊·伊德里斯的名字命名。

依山而建的宗教小鎮,進入小鎮即是主要的市集廣場。

宗教小鎮為摩洛哥最早的朝聖地,據說前往摩洛哥的宗教小鎮穆萊·伊德里斯朝聖6次相等於到麥加的1次朝聖。由於小鎮是神聖的聖城,1912年前是禁止非穆斯林人進入;之後允許非穆斯林人進入,卻不得在聖城留宿,直到2005年才開放。

穆萊·伊德里斯的陵墓從清真寺進入,但非穆斯林不能進入。

摩洛哥的尖塔 (Minaret) 多為方形,這𥚃的清真寺有一個圓柱尖塔,綠色瓷磚上面舖寫著白色的可蘭經文,據稱是摩洛哥唯一的圓柱尖塔。

左上圖圓形尖塔,左下圖宗教小鎮,綠色屋頂是穆萊·伊德里斯一世的陵墓所在地,右上圖穆萊·伊德里斯一世的陵墓,右下圖清真寺 (照片摘自Wikipedia)。

雖然宗教小鎮2005年就開放非穆斯林遊客可以在此過夜,小鎮的旅遊業發展還是非常的緩慢。這𥚃的旅館只有幾家,寥寥可數,我們沒有在此過夜,不過我們到了一間旅館 Dar Zerhoune 吃飯。Dar Zerhoune 的主人是位英國女士,2006年到此旅遊後愛上了這個宗教小鎮,她是第一位外籍女士在這𥚃買房創業,而她聘請的員工都是當地的女性工作人員。

宗教小鎮的街道非常狹窄,當初是專為驢子而設計的,街道的寬度剛好容納滿載貨物的驢子而行。
.
驢子來了,我們得讓路。

在這蜿蜒古樸的小巷穿梭,實在有趣又充滿了異國風情,但也容易迷路。Dar Zerhoune 旅館位於階梯下方深處,好不容易找到了卻大門深鎖,我們還以爲沒有營業了;大門旁有個電鈴,就姑且一試吧,居然有人應門,而且說英文,就這樣我們順利的進入 Dar Zerhoune。

Dar Zerhoune 旅館,我們在頂樓吃飯。

Dar Zerhoune 有三層樓,總共7個房間,餐廳在頂樓。這𥚃的餐食使用的全是當地的新鮮食材,菜單融合了傳統的摩洛哥菜餚和西式風味。在頂樓用餐,宗教小鎮盡收眼底,可以想像夕陽時刻必定美不勝收。

一位婦人在頂樓曬完衣服後,和我們一樣也在享受這麼美的天氣和祥寜的氣息。
.

穆萊·伊德里斯是個迷人的小鎮,被綠油油的土地與山脈環抱,只要隨便走到屋頂露台,即能享有望不盡的美景。在旅館工作的當地婦女很驕傲地告訴我們,她是土生土長的穆萊·伊德里斯人;聖城雖不大,歷史意義卻非凡。時間不斷的流逝,這𥚃卻是靜止的,但願我有更多的機會發掘這迷人的宗教小鎮。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ndywu1812&aid=137189944

 回應文章

玉米蘋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6/16 13:38

   哈, 極 了不起 的一篇讚

   感謝您的分享喔!

   

何希奇(cindywu1812) 於 2020-06-20 01:06 回覆:

謝謝玉米蘋果!也謝謝您經常分享的生活新知與健康飲食!

祝福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