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雨夜金針度人,山莊悅樂滿溢
2010/07/28 07:02:47瀏覽963|回應0|推薦3

週五上午,接來了到山上實習的山西農業大學的學生,為他們安排好了食宿,下午又為他們介紹了農莊的現況。晚膳之後,正在思忖要先為他們說明香草的種類和功效,還是討論生態農業的意義與實行辦法。卻聞得門口一片喧鬧,道是吳萍康老師來了。我當是年輕人胡鬧瞎起鬨,走到門前,卻見那秀雅的風姿,非吳老師而誰何?

吳萍康老師今年初到訪小團山,舉辦文化講座,介紹30年代上海老歌,為合肥文化界帶來了豐收盈實的心靈饗宴。這次來,為的是給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們上音樂課,但是前些天還告知無法購得機票,今天卻翩翩出現,令人喜出望外。

晚上,學生們聚攏了要吳老師教唱歌。吳老師不顧旅途勞頓,隨即開始,一絲不苟,要求從發聲練習開始。發音首要工作是將脊骨挺直,用力在臍下三指,也就是傳統所說丹田的位置,吸氣時想像如嗅香花,如此才能運用到橫隔膜,使氣息滿盈。學生們隨著吳老師的指導,將發聲由一個四拍逐漸延長到了四個四拍,並無氣息不繼的狀況發生。

隨後吳老師要求學生們將意念存想於雙眉正中眉心的位置,讓聲音向頭頂去,這樣頭部做為共鳴腔,鼻部、唇部都會自然振動,聲音便會豐厚,不致單薄。發聲時更要注意聲音不要直直向前而出,要在腦中迴環後再發出去。所以振動發聲是在上的,而不是在下方喉部的。

幾經練習,吳老師並且一一檢查學生們丹田用力的狀況,對發聲也一一點撥。看來學生已能掌握基本發聲技巧,各自面現歡愉,凝神練習,吳老師回首問我:「給他們挑條歌練唱吧。」我知道歌最好不要太長,以便細細傳授,而古詩詞中感情的表現又是吳老師素所優長,於是說:「白居易的《花非花》如何?」「那就請郭老師為我們唸一遍,並講解其中意境。」我欣然受命,說「原詩是: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看著學生認真筆記完成後,我繼續說:「詩詞個人體會不同,以我看來此詩談的是或在不經意的一瞥中,電光火石間窺得了驚心動魄的美,或是感情上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相知相惜,值得終生懷想,卻不能也不須要占有。但是卻不免夜闌人靜時惆悵的情緒。」

吳老師逐句示範,聲音高處並不刻意著力,免有炸裂爆破之虞,低處卻往上提,使聲音渾厚飽滿而不致喑啞。我們聽來,自覺我們的聲音乾澀單調,吳老師的聲音卻似五味調和,醇厚豐富。音量大小變化綿延滑順,收放自如,宛如絲線拋空,這端卻在人手,並非隨風揚去,張力牽扯,柔韌彈躍,充滿生命力。這自是花腔女高音西式美聲唱法的看家本事,但是咬字又能清晰明亮,感情詮釋充滿了感染力,融合了中國民族聲樂家的本色。

我素無音樂涵養,卻不免聯想到南宋吳說的《遊絲書》,滿紙筆跡縱放,線條無斷裂角摺,往而必返,雖柔滑而力氣充盈。我今賞樂而悟書道,昔日書聖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而草書大進,信有徵矣。

夜深了,夜雨濛濛中,學生們魚貫回到宿舍,歌聲迴盪在山谷,充滿了喜悅,對他們,這不但是堂意外的音樂課,更是對藝術人生的體悟。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kuo&aid=426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