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破除ECFA的神話
2010/06/30 05:43:39瀏覽661|回應0|推薦3
南方朔一語道破馬政府為ECFA無限上綱甚至創造ECFA神話的迷思,另一位經濟策略大師梭羅〈Lester C.Thurow〉認為不需要對ECFA一頭熱,台灣競爭力的關鍵在於創新,中國只是台灣企業發展的全球市場之一,兩岸簽署ECFA沒有那麼重要!



馬政府營造鮭魚回流,冀望台商回台設廠、增加就業,殊不知台商貪圖的是廉價的外勞、奢望政府花大筆銀子建立經貿特區,
MIT對台商來說只是進口轉外銷,利用原產地規則的漏洞和關稅減免,把MIT可以出賣的利益賣到全中國市場!



台灣當局老愛喊「亞太營運中心」、跟新加坡學習,結果中國崛起、上海成了名符其實的亞洲新興金融中心,沒有深水港就往外擴展,展示硬要搶亞太第一大港的雄心!韓國即便沒有亞太營運中心或是東北亞重鎮之類的口號,產業不但升級成功、國民所得成長嚇嚇叫!現在馬政府又喊出了MIT的口號,認為產品只要經過MIT的加值,出售價格可以提高、生產利潤可以增加,這邏輯如果可以通,那日本在外國生產或組裝的產品,豈不是都要運回日本加工再出口?MIJ的價值會比MIT差嗎?現實貿易倘若都可以透過轉口貿易或是進口轉出口來賺取製造國效應,經貿秩序豈不要混亂無章?一句MIT並不能解決台灣產業的升級問題,況且MIT的製造國效應,隨產品也反應不同, 與其強調製造國不如扶植台灣廠商發展國際品牌的優勢,就像蘋果電腦的iPhone可以由中國代工生產與組裝,製造地並不影響產品銷售與歡迎度的主因還是在於國際品牌的影響,而且蘋果電腦對產品的創新能力就是持續獲利的關鍵動力!




ECFA的關稅減讓效益最快也要到2011年才能實質發酵,廠商即便獲利,將來能否轉化為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國民實質所得都還是未知數,政府的政策若還要停留在加工出口區的升級版「經貿特區」,這樣的產業政策只會害了台灣、徒讓結構性失業問題更加嚴重罷了!




台灣不是中國重要的出口市場,反之中國卻是台灣重要的出口市場,現在台灣對中國的經貿依存度已經高達四成以上,伴隨ECFA簽訂以後所帶動的出口擴張,恐怕只會讓台灣更加依賴對中國市場的出口,只要未來台灣政治局勢發展不如中國政府所期待,我們將面對中國強而有力的經貿封鎖與報復!試想一家企業的銷售比率如果有五成以上集中在某個特定客戶,一旦這個特定客戶不下單購買或是拒買時,這家企業臨時去哪銷售產品?對於營收的衝擊難道不重大嗎?台灣與中國經貿正常化的此刻,不能忽略經濟規模差異甚大所存在的結構障礙,畢竟中國是台灣最大的敵對國家,商人可以不顧國家政經風險而四處貿易,可是一國的政府如果只看到關稅優惠與經貿正常化的好處,而刻意忽略國家政經風險,甚至以兩岸和平來掩蓋此類風險的存在與重大衝擊時,一旦風險實現,台灣的經濟嚴重受創以外,連國家的生存根本也會一併受到打擊!馬政府再三誇大ECFA的功效,只是尋找執政政績的護身符,等到ECFA神話如泡沫般碎裂,民眾的感受與政府吹噓的預期效果產生重大差距時,馬總統將會是創造ECFA神話的罪魁禍首、永遠的罪人!




引用文章梭羅:台灣發展靠創新 而非ECFA


梭羅:台灣發展靠創新 而非ECFA



  • 2010-06-28
  • 中國時報
  • 【洪正吉/專訪】


     經濟大師梭羅(Lester
C.Thurow)昨日表示,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國沒有想像的重要,他對於台灣一頭熱栽進ECFA感到意外,「ECFA對台灣發展也不應是最大的事,台灣競爭力的關鍵還是要靠創新,沒有別途」。


     梭羅應時代基金會邀請,明日將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就創新議題與談。長期研究全球化經濟發展的梭羅表示,中國即使在未來世界有重要的角色,但也不是現在,中國只是台灣企業發展的全球市場之一,兩岸簽署ECFA沒有那麼重要。


     針對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梭羅認為,不會影響美國的強國角色,更不會擔心因此產生經濟二次衰退,美國的角色並未改變。梭羅認為,創新才是台灣未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要素。他說,台灣人口少但經濟實力卻不小,台灣在創新的能力甚至優於南韓及日本。


     他以自己長期擔任董事的台積電為例說,台積電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全球數一數二,不會因為中國市場是否存在而改變這個事實。富士康在全球代工市場也有舉足輕重的角色,關鍵應該在富士康擁有的創新技術,才能成為世界級的大廠。


     至於創新能力的培養,梭羅認為要靠教育。不過,美國即使是強權國家,但台灣要成長,學習的對象不是美國,而是私有企業的創新成功經驗。蘋果電腦引爆的三C革命及熱潮就是全球化的象徵,即使零件很多在中國生產,但中國再強,也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取代蘋果的全球品牌。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0,5244,11050201x112010062800124,00.html#



引用文章南方朔觀點-ECFA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x112010062900424,00.html#


南方朔觀點-ECFA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 2010-06-29
  • 中國時報
  • 【南方朔】


     在台灣排山倒海的文宣造勢下,ECFA已儼然被說成了是不得了的豐功偉績,而就在這時,經濟策略大師梭羅(Lester
C.Thurow)終於出來說話了:「ECFA沒那麼重要」,「ECFA對台灣發展也不應是最大的事,台灣競爭力的關鍵還是要靠創新,沒有別途」。梭羅的讜論,對此刻的台灣應有振聾發聵的效用,他講出了人們不會講,不能講,也不敢講的話!


     在近代事務經濟上,「競爭力」乃是個模糊鬆弛的概念,它至少有三個層次:


     上焉者,依靠其國力及市場支配力,在品牌創造、科技創新、未來商品的趨勢等方面,都是有主導作用。


     中焉者,它在大量同質競爭者中為了出人頭地,而拚命在生產的科技含量及管理含量等方面求進步,俾在產業鏈的位置得以持續上升。


     下焉者,則主要依靠特定機會條件而「接近」某個重要生產及消費市場,這種條件亦即所稱的對市場的「可接近性」(Accessbility)。這種由於機會而具有的優勢,看起來不怎麼樣,但卻幾乎不可被替代,且機會利益也最大。


     而回顧過去廿多年,台灣即是典型的第三類。大陸快速開放,由於它過去的體制所限,開放後的大陸簡直就是個處處皆機會之窗大開的處女地。台灣去接近那個勞力和機會市場,在「接近性」上就優於美商日商韓商,無論大中小型企業都可藉著大陸的機會而在經營規模及利潤規模上創造奇蹟。在台灣以前開幾千人工廠的老闆,可能連做夢都沒想到會在大陸開出員工十萬八萬的大工廠,可能也沒想到其利潤也一番十倍百倍,「接近性」所造成的優勢條件,乃是台灣企業在規模上擴張的主因。


     不過,世上並無絕對的利或弊,以「接近性」為條件的,在其他方面的努力自然會疏忽。過去這段期間,韓國條件不如台灣,遂只得在第二類競爭力,即所謂「核心競爭力」上努力,今天已到韓國收割果實的時候。而台灣則因為對大陸有太大的「接近性」帶來的機會利益,在亞洲各主要對手間,我們附加價值的成長速度最緩慢。過去的利,當條件改變,在相比之下即成了弊。


     台灣當然可以簽ECFA,台灣貨品和各種機會當然需要大陸。但誠如梭羅所說的,ECFA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大陸乃是個快速發展及變化的地方。二○○八年起大陸實施《勞動合同法》,今年將推出《工資法》,大陸工資倍翻已對許多核心競爭力不足的台商造成極大威脅。前個星期,我承蒙北京清華EMBA班福建同學會之邀前往演講,就體會到大陸新興青年企業家的崛起之勢。大陸對台商及台灣企業的挑戰其實已經開始了。我們的ECFA基本上仍是在對大陸市場的「接近性」上找利基,這種思維模式當然沒什麼不可以,但人們還是要像梭羅一樣的問:ECFA真的那麼重要嗎?


     兩岸的政治是一回事,經濟則是另一回事,面對大陸的崛起和全球競爭日厲,對台灣真正重要的,其實更應該是在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提升上。最近這段期間,我都喜歡談「強企業,強政府」的概念:南韓是個亞洲僅具的「強勞工,強企業,強政府」的特例,這使得韓國近年來在全球許多產業的分工位階上,都快速向上攀升。以韓國為例,台灣能不緊張?


     最近許多外國經濟媒體又在談所謂「阿爾卑斯工業圈」,那是以瑞士盧賽恩湖為中心,半徑二百公里的多國地區,全球最厲害的鐘錶、名牌、人工關節和飛機零件等精密機具、微處理機會聚的中小企業集中地。這個地區有著最獨特「強企業」精神:要用最少材料做出最貴的商品。


     台灣經濟要自創機會,不能再等機會。梭羅曾任MIT史隆管理學院院長,為美國頂級經濟策略家,而與一般的市場趨勢分析大師不同,他對台灣本島都在瘋ECFA覺得很意外。當他說出「ECFA沒那麼重要」,我們宜專注傾聽!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ghunglin&aid=4175303
 引用者清單(1)  
2010/06/30 05:53 【全民之音】 破除ECFA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