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道德能否戰勝市場?我的愚見
2012/07/19 15:19:28瀏覽355|回應1|推薦5

聯合報系雜誌「新鮮日本」最新一期(7/12)有記者高久潤的大文〈道德能否戰勝市場?—— 專訪哈佛大學教授麥可桑德爾〉。讀之不勝欷噓。

 

記者的提問,是從眼前的歐債問題開始的,他從希臘人民對經濟撙節政策的不滿談起,因為意識到這裡有個道德與市場的矛盾或扞格的情形,從而,他問到:道德能否戰勝市場?

 

坦白說,我認為作者設定的主題與其問題背景之間的關係有些落差。如果撙節政策是市場機制的選擇,反對撙節的民意就代表道德嗎?恐未必然。我以為,「道德」與「民意」間並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照顧民意可能是一種道德要求,但是,民意本身未必符合道德原則。這一點,容後有暇再敘。

 

對「道德能否戰勝市場?」這個問題,專研道德與正義議題的哈佛大學哲學教授桑德爾其實並沒有給予明確的回答。事實上,大概也不會有確定的答案。所以,桑德爾教授只能說,「創造一個能進行議論的共同體,亦即一個公共的平台至關重要」;換言之,應該通過一種公共平台來持續討論道德與市場關係這個議題。而記者最後也還是不知道如何從訪問中為自己原先設定的主題找出答案,而只能說:「重視道德和共同體的價值觀這樣的主張或許聽來了無新意」;「透過意見交換的過程,讓我似乎漸漸釐清了自己的道德觀」。至於道德究竟能否戰勝市場,還是沒有結論。

 

我一方面表示大體同意桑德爾教授的觀點,但是如果讓我直接回答「道德能否戰勝市場?」的問題,我的答案也許可以簡單得多,而我的答案是既簡單而又悲觀:道德不能戰勝市場。

 

我的理由用較極端化的語言來說,是:道德與市場,一虛一實。市場有明確的驅力促成,有明確的活動來維繫其存在。但是,「道德」並不存在,它不是實存的事物。道德是個概念,是個標尺。它被用來要求具體行為。行為的某部分可能符合道德原則,或者說,可劃入標尺的界線之內。至於,在線內的行為究竟基於什麼力量,理由則複雜無比。也就是說,我們並無可靠的力量驅使道德行為。或者說,道德本身並沒有力量。所以,它也不可能戰勝市場。

 

或許有人認為道德是有力量的。但是,那個力量最可能是來自集體意識,而不是康德所說的自主自律。問題是集體意識更多是來自對集體秩序與穩定性的需求,以及某種社會的均衡機制所形成的民俗、民德。這種集體意識與道德間或許有相當的重疊性,卻也可能有巨大的扞格。譬如傳統的「性道德」,特別是那種片面極端要求女性貞操的「道德」,很可能不被現代人承認為道德。

 

總之,「道德」概念必須先被解構,然後再重構。我們可能要尋找到真正穩定、可靠的支撐力量,並且大家要很有意識地去強化這個力量。否則,除去社會的集體意識與自然平衡機制,「道德」其實非常空洞,所以,說得難聽些:道德必敗。

 

我無意唱衰,而是希望大家能有更強烈的覺醒:道德不是理所當然的事,而是需要大家努力去維護的。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6648420

 回應文章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其實是市場蓬勃,道德擺盪
2012/07/20 00:15

"道德"本是籠統的指謂,屬於社會行為公認的美德需求和社會規範的。其內涵在各文化各時代各文明的程度有區別。例如原始部落歌頌勇士殺人,文明社會則否。但是文明演進,在和平時期,"大愛"(仁愛慈悲)普遍都必視為美德。道德的力量有多大,視乎整個社會的期望、覺醒、信心、勇氣和努力吧,尚視乎社會"情境",例如戰爭時期,道德必然大挫,非常時期的保命太考驗它了。

市場,是利場,亦是考驗社會對美德的能耐的。市場中的競爭也有類生死存亡的考驗,類弱肉強食的殘酷。最可能的是:市場蓬勃,道德擺盪。但是,一個文明社會,美德必有一定水準和普遍的程度才維持安穩和理智生存;道德太敗落,社會必亂,或倒至戰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