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婉華聲聲喚!
2021/03/02 09:02:44瀏覽1855|回應25|推薦13

婉華聲聲喚

 

雞欲同鴨講各囿所觀想

理性溝通阻切切待加強

思維易陷框未覺有羅網

慧眼緣何蔽患恐在心防

讀史話滄桑,曲咎在異方;

難悟己有過,縱有擺一旁。

西帝固強梁東鄰有豺狼

豈盡敵欺辱內亂誘外殃

仇怨久激早晚動刀槍

悲劇期不再諒解渙冰霜

專制心難融獨裁制更傷

以為大好景山傾不需長

君悅國勢張我願主體揚

民主雖有困潛力民間藏

平安斥張狂整合依善良

人人溫家家福安康

真理難簡言同情聽深詳

待到花開日歡喜共此香

 

前幾天夜裡睡不好,半夜醒來謅了這首古體詩(幾經修改),其實主要對象是幾位和我辯論民主制的網友。其中有些是大陸網友,自豪於中國大陸的現狀而也有些應該是台灣網友,似乎也肯定中國大陸現在的政治體制。這不免讓我憂心。我以為,中國可以朝向民主緩進,却不宜朝向反民主。 

我不是個有野心的人,連學術野心也很小。不過,有些議題確實長久縈繞心頭,譬如中國為什麼現代化之路遲緩?;或者,為什麼民主化的路如此坎坷?“。年紀大了,我還是沒有什麼長進,疑問依然是疑問最多是有些假設性的想法 

有趣的是,當年問的都是中國如何如何?“,有一天却發現,中國似乎對一些台灣人來說是個不相干的事。這種錯愕感一直還沒有消除。不過,理智來說,中國不可能不相干。而且,我們自己身上很可能藏著和中國人類似的特質,這些特質一樣可能干擾台灣社會的發展 

哈伯馬斯提倡理性溝通,我以為華人可能更需要發展理性溝通習性,當然包括台灣人在內理性溝通習性和自律是緊密相關,部分重疊,但是不完全同等的特質。華人一向講究做“性情中人“,這一說”性情“,其實往往就意味著感情用事、主觀性強。特別是在異質社會中和異己者溝通的時候,這並不是很有利溝通的習性。許多無謂的衝突悲劇,往往說穿了多半和缺少理性溝通有關。 

缺少理性溝通習性,原因除了缺少相關的教化外,恐怕部分是源於零和(zero-sum)思維,以及過度自我防衛的心理。零和思維是長期匱乏社會常有的思維習慣。就是常常覺得他人的收穫、成就意味著自己的損失,難以接受,於是有意無意要去破壞。最後,總體的成果趨近於無。中國號稱數千年的文明,但是,要尋找古文物,好像很多是要從地底下找。這就是零和思維造成的結果啊! 

我在詩裡提到“患恐在心防”。這個心防是心理學上說的“心理防衛機制”。這雖然是猜測性的說法,但我確實很在意這個問題。我認為,華人(包括兩岸的人)在和外人接觸過程中,防衛可能容易過當,不但不易理性溝通,而且可能讓關係惡化、事態嚴重化。一部令人悲傷的近代史,學生時代讀到的內容,和後來慢慢了解更多細節後的感覺,往往差異頗大。為什麼?因為官方不欲民眾知曉完全的真相,而盡量掩蔽政府、乃至人民自身的缺失,並且妖魔化他者。 

回顧清末的英法聯軍之役,較新的歷史學研究顯示,問題部分其實是因為當時雙方溝通不良而惡化。義和團當然更是極端的事例。甚至關於20世紀的抗日戰爭,如果依據荷蘭學者Hans Van De Ven所撰China at War: 1937-1952一書的說法,日本方面當時的意圖可能主要是控制中國政府,以期藉著與中國結合之力共同對抗蘇聯,而未必是要消滅中國。 

當然,這其中的真相究竟為何?果真如此是不是就意味著中國本來有更多的迴旋空間?仍然有很多疑問。但是,考慮到抗戰中中國人的慘痛犧牲,也許當時還可以有更有利的因應做法。 

不管怎麼樣,外侮已經是歷史;即使是最悲痛的歷史,也還是歷史。而人必須向前看、向前走。未來如何能走得平順,則和此刻的理性態度有關。想想看,現在的以色列和德國的關係,我們或能有些啟發。仇恨並不適合主導行動,即使仇恨難免,也不宜去煽動、激化仇恨。 

中共與美國之間,其實沒有理由如此敵對。當初國府遷台,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本來是留在南京準備和中共建交的,結果中共方面拒絕,卒使建交不果。更早之前,馬歇爾來華欲調停國共內戰,也同樣未果。國共雙方當然互相攻訐說對方未遵守承諾。但是,馬歇爾顯然已經極力要站在中立立場處理紛爭。所以中共方面並沒有必要對美國如此敵意。對美國如此敵意,當時主要的理由是秉承蘇聯的意旨,所以必須反對美帝國主義。但是,在韓戰以前,美國實在不曾對中共有什麼明顯的敵對行動。再說,中共搞改革開放,可是從美國得到許多的幫助(大量學生留美深造、取得大量訂單、吸取知識技術,乃至得到經濟援助)。而中共似乎絲毫不打算記住這些好處,卻擺明了以美國為頭號敵人。 

我認為,中共此刻以美國為敵,除了維護長期路線的正當性外,更重要是要藉著仇恨與恐懼(製造的恐懼?)來凝聚內部。弔詭的是,卻還是有大量的中國人留學、移民或滯留美國。 

我覺得這些問題需要回頭檢討是不是自我防衛心理過當,是不是可以通過理性思考來改善。否則,總地來說,這是中國在自找麻煩。就算最後中國能夠在中美對抗中贏得勝利,但是對抗本身帶來的損失值得嗎?在未來可能的中美之戰中,中國有可能是贏家嗎?實話說,不是不可能。想想當年,斯巴達就曾經打敗了雅典。但是,我真覺得中美兩國敵對本身已經是大失策,交戰就更是全球的大悲劇;台灣更是逃不掉的夾心餅,無論結果如何都得不到好處(即使有所謂轉單效應,總地來說也還是得不償失)。 

通過理性溝通讓大家都成為贏家,這才是上策。如何能夠促成這種局面呢?誠懇請教諸君!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57004447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路人乙
2021/03/02 20:37

無力之感     值此亂世   是許多人的共同感覺

易有三不卜   醫有六不治   佛有三不度

屈原卜居   文末結語   物有所不足   智有所不明   數有所不逮   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   行君之意  足矣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02 19:36

能互蒙其利,才是長久交往之道。為民謀利,才是為政之義,這是孟夫子差一點就可以得到的結論。


出岫閒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02 19:28
寫這首詩,主要是因為心血來潮,但是還有另外一個理由,就是深感無力。佛家云:”言語道斷“。有些時候,言詞已經無力,那就暫時偃旗息鼓吧!

路人乙
2021/03/02 11:20

格主提問 在下 冒眛回答

欲討論  一  必先有議題設定  二  有明確的名詞定義  不論議題或名稱多麼通俗  都必須有明確定義討論範圍或指涉 

欲溝通  必先釐清爭議點  這爭議點或項目  需為一事兩造都清楚爭議之所在  否則  雞雖欲同鴨講  但講的不是同一件事  如何能不沮喪呢 

舉例  格主以為  中國可以朝向民主緩進  不宜朝向反民主  如此一題目是格主內心看法或定見  自無爭議 

如 格主提出此一題目討論或溝通  就必須清楚定義  一  格主欲討論的中國  是傳統指涉的一個中國  或是目前大陸地區的中國  或是目前台灣地區的中國  二  格主要討論的民主指的是  民主政治制度  或是  民主精神 三  必需提出檢驗民主的項目和標準  如  定義指涉不清  結果參與討論或溝通者自然南腔北調  最後感想就是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不論討論或溝通  即使以上條件都清楚界定  但在不同的參與者  不同的場所  其過程和效果當然不同  格主必然清楚此一差異性  盡其在我而已矣


鹰犬
回答一下乁,
2021/03/02 09:32
林志玲年年上央視春晚,被綁架去的喲?

那二百萬台商在大陸吃喝拉撒睡,賺人民幣又住豪宅,都是遭迫害的人質唷?

更不提那全球幾百萬駐陸的外商,都是住在共匪的剝皮集中營哦?

回答一下!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21-03-02 10:06 回覆:
我不懂你在說什麼?我說過這些話嗎?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