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婉華聲聲喚!
2021/03/02 09:02:44瀏覽1853|回應25|推薦13

婉華聲聲喚

 

雞欲同鴨講各囿所觀想

理性溝通阻切切待加強

思維易陷框未覺有羅網

慧眼緣何蔽患恐在心防

讀史話滄桑,曲咎在異方;

難悟己有過,縱有擺一旁。

西帝固強梁東鄰有豺狼

豈盡敵欺辱內亂誘外殃

仇怨久激早晚動刀槍

悲劇期不再諒解渙冰霜

專制心難融獨裁制更傷

以為大好景山傾不需長

君悅國勢張我願主體揚

民主雖有困潛力民間藏

平安斥張狂整合依善良

人人溫家家福安康

真理難簡言同情聽深詳

待到花開日歡喜共此香

 

前幾天夜裡睡不好,半夜醒來謅了這首古體詩(幾經修改),其實主要對象是幾位和我辯論民主制的網友。其中有些是大陸網友,自豪於中國大陸的現狀而也有些應該是台灣網友,似乎也肯定中國大陸現在的政治體制。這不免讓我憂心。我以為,中國可以朝向民主緩進,却不宜朝向反民主。 

我不是個有野心的人,連學術野心也很小。不過,有些議題確實長久縈繞心頭,譬如中國為什麼現代化之路遲緩?;或者,為什麼民主化的路如此坎坷?“。年紀大了,我還是沒有什麼長進,疑問依然是疑問最多是有些假設性的想法 

有趣的是,當年問的都是中國如何如何?“,有一天却發現,中國似乎對一些台灣人來說是個不相干的事。這種錯愕感一直還沒有消除。不過,理智來說,中國不可能不相干。而且,我們自己身上很可能藏著和中國人類似的特質,這些特質一樣可能干擾台灣社會的發展 

哈伯馬斯提倡理性溝通,我以為華人可能更需要發展理性溝通習性,當然包括台灣人在內理性溝通習性和自律是緊密相關,部分重疊,但是不完全同等的特質。華人一向講究做“性情中人“,這一說”性情“,其實往往就意味著感情用事、主觀性強。特別是在異質社會中和異己者溝通的時候,這並不是很有利溝通的習性。許多無謂的衝突悲劇,往往說穿了多半和缺少理性溝通有關。 

缺少理性溝通習性,原因除了缺少相關的教化外,恐怕部分是源於零和(zero-sum)思維,以及過度自我防衛的心理。零和思維是長期匱乏社會常有的思維習慣。就是常常覺得他人的收穫、成就意味著自己的損失,難以接受,於是有意無意要去破壞。最後,總體的成果趨近於無。中國號稱數千年的文明,但是,要尋找古文物,好像很多是要從地底下找。這就是零和思維造成的結果啊! 

我在詩裡提到“患恐在心防”。這個心防是心理學上說的“心理防衛機制”。這雖然是猜測性的說法,但我確實很在意這個問題。我認為,華人(包括兩岸的人)在和外人接觸過程中,防衛可能容易過當,不但不易理性溝通,而且可能讓關係惡化、事態嚴重化。一部令人悲傷的近代史,學生時代讀到的內容,和後來慢慢了解更多細節後的感覺,往往差異頗大。為什麼?因為官方不欲民眾知曉完全的真相,而盡量掩蔽政府、乃至人民自身的缺失,並且妖魔化他者。 

回顧清末的英法聯軍之役,較新的歷史學研究顯示,問題部分其實是因為當時雙方溝通不良而惡化。義和團當然更是極端的事例。甚至關於20世紀的抗日戰爭,如果依據荷蘭學者Hans Van De Ven所撰China at War: 1937-1952一書的說法,日本方面當時的意圖可能主要是控制中國政府,以期藉著與中國結合之力共同對抗蘇聯,而未必是要消滅中國。 

當然,這其中的真相究竟為何?果真如此是不是就意味著中國本來有更多的迴旋空間?仍然有很多疑問。但是,考慮到抗戰中中國人的慘痛犧牲,也許當時還可以有更有利的因應做法。 

不管怎麼樣,外侮已經是歷史;即使是最悲痛的歷史,也還是歷史。而人必須向前看、向前走。未來如何能走得平順,則和此刻的理性態度有關。想想看,現在的以色列和德國的關係,我們或能有些啟發。仇恨並不適合主導行動,即使仇恨難免,也不宜去煽動、激化仇恨。 

中共與美國之間,其實沒有理由如此敵對。當初國府遷台,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本來是留在南京準備和中共建交的,結果中共方面拒絕,卒使建交不果。更早之前,馬歇爾來華欲調停國共內戰,也同樣未果。國共雙方當然互相攻訐說對方未遵守承諾。但是,馬歇爾顯然已經極力要站在中立立場處理紛爭。所以中共方面並沒有必要對美國如此敵意。對美國如此敵意,當時主要的理由是秉承蘇聯的意旨,所以必須反對美帝國主義。但是,在韓戰以前,美國實在不曾對中共有什麼明顯的敵對行動。再說,中共搞改革開放,可是從美國得到許多的幫助(大量學生留美深造、取得大量訂單、吸取知識技術,乃至得到經濟援助)。而中共似乎絲毫不打算記住這些好處,卻擺明了以美國為頭號敵人。 

我認為,中共此刻以美國為敵,除了維護長期路線的正當性外,更重要是要藉著仇恨與恐懼(製造的恐懼?)來凝聚內部。弔詭的是,卻還是有大量的中國人留學、移民或滯留美國。 

我覺得這些問題需要回頭檢討是不是自我防衛心理過當,是不是可以通過理性思考來改善。否則,總地來說,這是中國在自找麻煩。就算最後中國能夠在中美對抗中贏得勝利,但是對抗本身帶來的損失值得嗎?在未來可能的中美之戰中,中國有可能是贏家嗎?實話說,不是不可能。想想當年,斯巴達就曾經打敗了雅典。但是,我真覺得中美兩國敵對本身已經是大失策,交戰就更是全球的大悲劇;台灣更是逃不掉的夾心餅,無論結果如何都得不到好處(即使有所謂轉單效應,總地來說也還是得不償失)。 

通過理性溝通讓大家都成為贏家,這才是上策。如何能夠促成這種局面呢?誠懇請教諸君!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57004447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09 19:46

24樓

最後一段的確是實情。但所有憲法中都沒有設定國家解散條件,所以顯然一開始也不作如是想。政治是短暫的,文化才是長遠的。只是政客都不准人民看到這點,不然就沒祭品上桌,沒得混了。幫政治的腔都是在做虚功。


Taig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09 10:19
狐禪:「中國歷來的做法是考試,不是沒道理的。」

上個世紀九零年代開始,大陸要任公務員者都得參加「國考」,考上的比率大概是50:1。台灣的「代議士」真的需要用考試篩選一下,不是長了一張利嘴就可以當代議士。

狐禪:「公司可以解散,國家不行,所以如何永續運作,這才是重點。」

公司可以解散,國家也可以。實例:前蘇聯。其實「大英帝國」也是慢慢地解散當中。中華民國已解散的差不多了。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永續運作」,歷史上從未有過。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08 10:44
直到目前,關於民主/專制的爭論,一方重興利,另一方重防弊,因此無法聚焦。以民主防弊的方式可以用於專制或以專制興利之效可以用於民主嗎?看來不衝突,而且也行之有處。就是限制範圍(人數,職權)內討論,在有效時間內定案,然後專責執行並追究結果。幾乎所有公司都這麼經營的。只是公司可以解散,國家不行,所以如何永續運作,這才是重點。中國歷來的做法是考試,不是沒道理的。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21-04-01 21:51 回覆:

關於民主/專制的爭論,一方重興利,另一方重防弊。對這個說法,我可能還是要補充一些論點。

專制體制,如果遇到英明領袖,就可能展現興利的效果。但並必然如此。如果中國大陸現在表現出建設快速,我認為可從三方面解釋。首先,經過痛定思痛的歷史教訓結果。前面,中國已經經歷了長期的苦難。這時候,難得大局比較穩定了,大家就比較知道要趁機勵精圖治,並且盡可能做到和衷共濟,包括隱忍個人的痛苦。第二,權力鬥爭的激烈有利於產生“優秀”的領導者(加括弧表示是在特定意義下的所謂優秀)。第三,中共的體制便於快速建設,民意的阻力相對比較小。

但是,專制體制下,並不必然總是產生態度積極的領導者。也可能產生的是擅於搞權力鬥爭卻不擅長建設的領導者。而如果權力鬥爭白熱化,也自然很難戮力建設。又或者,好像毛澤東時代那樣,花樣百出、勞民傷財,搞得天翻地覆,卻很難說出到底幹了什麼正經事。

 

至於民主體制,除了以制衡方式進行防弊外,其實另外有個重要的積極意義,就是維護人的主體性(自由、人權、尊嚴等)。這應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宜被忽略,也不宜輕率否認。


Taig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06 11:42
版主說:「總之,定義如果一定要作為所有討論的前提。那麼,很多討論根本就無從開始。」

所以,版主的「請定義誰是洞察政治的人。」這句話是多餘的嘛!

版主又說:「“定義”這件事固然重要,但是,一則,它絕對不是簡單的事情,更不總是已經有明確答案的事情」

版主,這要看學科而定。在數理學科,定義是絕對重要的,而且簡單明確,不容置疑。舉個例子,什麼是「密度」?絕不是「一個物體拿起來很重就是密度大,拿起來很輕就是密度小。」這種定義法;而是寫的死死的:D=M/V,沒有任何彈性,沒有可伸縮的空間。

我當然知道,人文社會學科是無法這樣做的。因此,「民主」是沒有辦法有一個明確定義的;這對美國來講倒是個很方便的巧門,我美國說你民主,你就民主,我美國說你專制,你就專制,完全的「自由心證」。我無法理解台灣跟在美國屁股後面指責中共沒有民主,這能有什麼意義?

版主就更玄了,竟把民主上升到「精神」的層面,宣揚起「民主精神」來了,「民主」成了宗教。不過,還好,我並不看好版主成為「seafood」的能耐。至少,在你的部落格跟你唱反調的這些人你就無法收服,不是嗎?

驀然回首 (演員治國一場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格主似乎意難平, 一直糾結於這個主題
2021/03/05 15:23

  春江水暖鴨先知,和您辯論的大陸網友,因地利之便,感受到大陸的進步神速,率先恢復自信心,當然先知先覺。

 我們這些台灣人 後知後覺,也還不失時機。至於不知不覺的 大多數台灣井底之蛙, 冷戰活化石,該被溫水煮熟,或放到歷史博物館裡展示, 也都各有歸處,我不會 杞人憂天。

  曾借用佛法的格主,自覺言語難道斷,必然看得懂我這偈子 :

   自憐言語難道斷

   且莫再陷文字障

   葉公好龍不識龍

   指月之手多迷妄


驀然回首 (演員治國一場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是一篇鏡像文,完全是格主的倒影映照
2021/03/05 15:06

  理性溝通的基礎,是建築在事實上。格主前兩篇給我的回應,被我指出,引用的幾乎全是冷戰時期的政治宣傳,而非事實之後,就開始先射箭,再畫靶,或者答非所問。

  製造恐懼仇恨的是美國,休斯底德陷阱是美國提出來的,恐懼失去自己的 老大地位,「自我防衛心理過當」,處處與大陸為敵, 挑撥兩岸 兄弟鬩牆,拿台灣當提款機,砲灰。手段低級到完全失去了 大國之風。

  例如歐巴馬 ,兩次公開呼籲 「不能讓中國人 過上和西方一樣的生活」。 又例如 : 由美國傳媒 智庫 政府... 通力炒作,暗示或明示,這次疫情的禍首是中國,讓多少黃皮膚的亞洲人,在美國處境艱難...種種的 仇恨動員惡行惡狀,罄竹難書!

  上世紀,對岸在摸索 中國生存奮鬥的途中,走過彎路,犯過錯誤。為了洗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的屈辱,艱苦試錯,大陸民眾被教導 「落後就要挨打」。犧牲了1代人的幸福」咬牙苦拚,韓戰奠定了不再「挨打」的命運,然後再走過 被封鎖「挨餓」,替中華民族力爭上游,有世界最長的 高鐵里數,最完備的工業體系,遠勝過當初國父的建國方略。 現在只剩下克服「挨罵」這一關 (偏還有失了主體性的 香蕉人,跟著 鸚鵡學舌的唱和)。

  台灣的中華兒女,沒有參與這一場 中國崛起的聖戰,卻能享受現成的光環,只希望能同心合力,台灣至少不該再拖 中國大陸的後腿,能與時俱進,走歷史正途,不再當美國兒皇帝的傀儡。享受中華崛起的紅利,迎向21世紀,我們華人的世紀!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21-03-05 21:02 回覆:
對你的說法,我沒有更多的意見了。就像我對幾位大陸網友(樣點...)說的一樣,我只能隨你們說了。真正事情會怎麼發展,大家慢慢看就是了。到時候,你可以更大聲地嘲笑我。

Taig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05 10:42
版主說:「你願意接受北韓金家的統治嗎?或者,你願意接受大躍進、文革時期中共的統治嗎?」

版主,我除了說:「政治制度其實是半斤八兩,彼此彼此的事,誰也不會比較高尚。」以外,後面不是還有「實行起來有成效,當地人認為沒大問題就得了。沒有白貓才會抓老鼠的事。」這一段嗎?這一段和前面的話是一塊的,不宜切割,請勿「斷章取義」。

假如朝鮮金家能把朝鮮搞得風風火火,活力十足,那麼接受金家統治有何不可?南韓的總統下台後全部坐牢,還有一個自殺,為什麼?全部跟金錢有關。這就說明了南韓政治表面上民選,人民做主(就是版主說的「我願主體揚」,但實際上是金錢在操控。有人說,南韓是「三星共和國」,事實也差不了多少。

路人乙
2021/03/04 20:17

回十七樓

我道歉  久未打中文輸入法  電腦中標點符號在何鍵盤上了  已不負記憶了 

勞你神閱讀  我道歉  請體諒


沒有標點符號,傷眼
給路人乙
2021/03/04 18:21
標點符號用一下。拜託。。。

Taig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04 14:31
版主說:「請定義誰是洞察政治的人。」

版主寫了這麼多篇關於「民主」的宏文,但就是沒看到版主大大方方地給「民主」下個定義。

劉兆玄先生寫了那篇《面具與口罩》的文章,如果是柯林頓或歐巴馬時代,他不會寫,等川普上了台,美國的「民主」露了馬腳,他就寫了。

其實美式民主並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它國家強的時候,我們弱小國家的人民只能避嘴,以免惹禍。劉先生寫道:「尤其是菁英分子的西方人,通常都戴著一個面具。這個面具的用途十分奧妙,它示之於外的是民主、自由、人權,…」我如果說版主是西方菁英分子在台灣的代理人或者說分身或者說追隨者或者說奴才,版主同意嗎?

最近「偉人陳吉仲」之說甚囂塵上,其典故來自「蔣公看魚」,蔣公看魚一向是綠營嘲罵蔣介石的主要談資,但是美國不是有相同的「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嗎?怎麼沒人說話。

我一直認為政治制度其實是半斤八兩,彼此彼此的事,誰也不會比較高尚。實行起來有成效,當地人認為沒大問題就得了。沒有白貓才會抓老鼠的事。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21-03-05 09:40 回覆:

“政治制度其實是半斤八兩,彼此彼此的事,誰也不會比較高尚。”

你真認為不同的政治制度都一樣嗎?你願意接受北韓金家的統治嗎?或者,你願意接受大躍進、文革時期中共的統治嗎?

我上面只是舉比較極端的例子,重點是極端的例子更容易顯現差異。如果我們衷心不願意接受那樣的統治,那就意味著"政治制度其實是半斤八兩,彼此彼此的事,誰也不會比較高尚"的說法是不妥的。而我認為其他各種政治制度之間的差異也還是有意義的。

關於民主的定義。我認為已經提出過相關的一些討論,其中包括了某種程度的定義。當然,一個清楚、系統的定義,特別是你強調的“操作型定義”,我確實是沒有提出來。但是,我也說過,我並不認為那是必要的。不同的精神取向的選擇才是重點。

很久以前,我就曾經提過,“定義”這件事固然重要,但是,一則,它絕對不是簡單的事情,更不總是已經有明確答案的事情;再則,它可以是討論的結果(之一),而不必是討論的前提。

要求以定義作為討論的前提,要看情況而定。一個已經討論成熟的議題,在擺上談判桌上以前,或許可以要求先做明確的定義,因為談判的重點可能只在於各方利益分配,而無涉談判標的物指涉是否明確。

但是,即使是商務性談判,其實往往也會在定義上牽扯不清。中美貿易戰爭之所以會成為戰爭,部分就是因為很多問題性質的認定難以達成共識。譬如,中國商品有沒有對美國“傾銷”?中國適不適合被列為開發中國家而享受貿易優惠?....等(中國有沒有對美國進行知識竊取,這比較是事實性問題,但是,也未必沒有定義問題)。

總之,定義如果一定要作為所有討論的前提。那麼,很多討論根本就無從開始。因為還不知道應該如何定義,也就永遠無法進入討論。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