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看趙少康先生回國民黨
2021/02/02 19:49:39瀏覽1764|回應3|推薦13



趙少康先生回國民黨,很多藍營人士感覺振奮,期待出現少康中興的局面。長期以來,我也是藍營支持者,對於趙少康先生回歸國民黨也有所期待。

但是,期待歸期待,我也還是有許多憂慮。容我從國民黨的派系之爭及成員之間的互動的問題(及與此相關的兩岸路線議題)說說我的一些想法,另外還會稍稍涉及趙先生的個性議題。

當一位大陸去到海外的泛藍支持者帶著點興奮地問我對趙少康先生回歸國民黨的看法時,我的回應可能有點潑他冷水的味道。我說:我擔心國民黨的本土派和外省掛會分裂。如果是這樣,這對國民黨再起就沒有什麼助益。

韓國瑜為什麼會積極促請趙少康先生回到國民黨內?當然,最明顯的理由就是覺得國民黨此刻氣勢甚弱,遭到執政的民進黨的任意撻伐而幾乎毫無還手之力。韓國瑜大概看不過去,於是才有促請趙少康回歸國民黨的動作。

但是,這和國民黨的什麼本土派、外省掛有關係嗎?我不知道有沒有,但是我卻擔心有。

我使用”本土派”、“外省掛“這種稱呼當然是帶點玩笑的口吻。但是,類似的分別意識絕不是我首開其端,而是早已有之,至今未息。如果大膽回溯,當年”集思會“的出現恐怕就已經開始了國民黨內本土、外省之間的心結。李登輝國民黨主席任內與趙少康的”新國民黨連線“之間,大體也可以歸屬於這兩個泛派系中。只是,後來兩邊人馬都離開了國民黨,也就好像不再是國民黨內的派系問題。問題是,留在國民黨裡的成員顯然還繼續陷入這個派系分裂的大趨勢中,分裂趨勢並沒有隨著李登輝與趙少康等人的離去而完全中止。

嚴格來說,國民黨的這種分裂趨勢並不完全是循著省籍來區分的,應該更多是路線之別,大體可說是兩岸路線之爭,也許可說是統獨之爭。不過,使用”統獨“路線之爭這個說法可能太過了、太簡單化了。作為國民黨員或至少是曾經的國民黨員,鮮明主張台灣獨立的人士畢竟是比較少。李登輝與由集思會轉到台聯的成員大概是其中的少數特例。另外有一些人,可能慢慢變成”不統派“。至於究竟是暫時不統,還是始終不統,可能不少人自己都還未必想清楚了。

但是,有一點應該是很明顯的,就是隨著中共的改革開放政策路線,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恐怕也隨著跟隨國民黨來到台灣的軍隊的自然淘汰、轉型,國民黨陷入了嚴重的生存困境。有些人不再反共,從而在國、共之間有了新的取捨,對國民黨的支持開始變得微弱。反之,另外更多的人,即使仍然留在國民黨裡,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積極追求統一,只是保持某種程度的中國認同。主張急統的人已經是鳳毛麟角。其中有些人索性跑到新黨那邊去了。

問題在於,中國認同和統一主張是相連的,而國民黨的立黨宗旨與主要的存在正當性,特別是統治正當性,就立基於中國認同(以及與此連結在一起的主張統一立場)。所以,如果取消中國認同、取消統一主張,國民黨就會面臨內在解體的危機。這個危機越來越嚴重。但是,國民黨的各個大佬們似乎不太願意碰觸這個議題,畢竟問題太大,情勢更不完全操之在我。於是,往往在嘗試為國民黨存在正當性進行辯護時,他們傾向於拿台灣面臨的生存威脅來辯護國民黨路線的妥當性。

國民黨的"和中---終極(可)統一"的路線有利於緩和台海威脅,這個說法似乎能說得通。但是,它卻仍然面對兩重挑戰。一個是中共可能會藉兩岸交流的機會搞木馬屠城;再者,最終,台灣還是得面對統獨的抉擇。

這兩重挑戰論述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認知基礎:中國(或中共)本質上是個邪惡勢力。所以,只要親近它,就會帶來自身的毀滅。前年的香港抗爭和去年的疫情爆發,多少又加重了這種負面的中國認知。

以上這樣的認知,在此刻的台灣很可能是主流看法。這種看法大體和西方國家的態度近似,或者說,是受到西方國家的鼓勵,甚至是引導。而這樣的看法則深深影響到對統獨立場的選擇。國民黨在這種認知氛圍下,很難提出有力的自我辯護。”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於是都自動變成”一國兩制“的虛假外罩,而成為多數台灣人難以忍受的主張。

繞了這麼一大圈,我要說的不外是國民黨很難在既有立基點上自我辯護。從而,整個黨缺少統一的意識形態或者說”精神“的支撐。最後,國民黨事實上在統獨議題上幾乎呈現缺席的狀態。成員則各自表述,各自建構各自政治立場的合理性。實際上,大家卻可能落在立場光譜上的不同位序,而潛在可能有不同的走向。

值得提出的是,上述的路線之別,還是和省籍差異存在某種牽連。簡單說,實際上,本省背景的國民黨人還是比較會傾向不統(至於要如何維護自身的中國人認同,雖然讓人頭疼,就再說吧!);而外省背景的成員則相對容易接受(終極)統一的主張。

區分還是不免會從省籍背景的區別線切入。從而,本土、外省之別,和統獨立場之別,雖然不是同一回事,卻兩者傾向合流,而在模糊處(特別是在意識形態的模糊處),仍然可能會以省籍之別作為分類與信任的客觀基礎。如此,本土派、外省掛仍然可能形成涇渭,在國民黨內隱然成形。

這裡的說法當然是過度簡化的。有些本省籍背景的人,中國認同非常強烈,譬如黃智賢;也有些有外省背景的人,卻是強烈的台獨主張者。陳師孟、王定宇、段宜康...等人都是例子。就是國民黨裡的外省背景(特別是外省二代、三代)人士,也還是可能傾向台獨。話說回來,總地來說,循著省籍背景這條線來猜測統獨傾向,仍然有較高的猜中機會。也可以說,不同的成長背景仍然影響著人們的情感認同與統獨立場傾向。

雖然國民黨傳統上比較是個外省黨,但是,長久下來,本省背景人口數上的優勢難免影響到國民黨員的組成比例。本省背景的黨員比例顯然逐漸成為多數。而且,從韓國瑜大選失敗又被罷免市長職務以後,國民黨內的本土派更有趁勢崛起的態勢。江啟臣能夠成為國民黨主席,多少是這兩重背景的結果。

我不知道本土派崛起的情況看在像韓粉這種偏深藍人士的眼裡究竟做何感想。但我估計他們可能覺得不是味道,而亟思改變。韓粉很可能覺得,國民黨本土派太軟弱,可能也太少對中國意識的彰顯。

推趙少康出馬,是不是就是想要改變現在的這種局面呢?我不知道。

總之,我以為,趙少康出馬,如果意味著外省掛對本土派的不滿或意圖改變本土派在統獨議題上的低調路線,那麼,國民黨很可能又要陷入嚴重的路線之爭或派系之爭。這恐怕不是讓人期待的發展。當然,關鍵在於趙少康本人又怎麼做。事在人為,他也許真能夠振衰起弊,少康中興,甚至帶動或促成台灣走向康莊大道。

趙少康先生本人的作為非常關鍵。各方人士也在紛紛猜測他可能會如何作為。譬如就有人說,趙少康先生既是新黨的創黨人,他應該會把新黨精神帶回到國民黨內。新黨人士現在就有人持這樣的論調。但是,這也立即引起質疑。有人指出,新黨現在在國會裡完全沒有席位,以這種沒有代表性的政黨作為精神導向,是很荒謬的事情。所以,已經有人勸趙少康先生切勿以新黨精神為號召。簡單說,新黨深藍,甚至可能轉紅,對台灣來說,既缺乏市場,更可能帶來危害。

我倒相信趙少康先生不會如此。就我的觀察,他雖然是新黨的創黨人,卻早已經和後來的新黨保持了相當距離。而他平時的言論也大部分顯得理性、溫和,並不會走極端。

也有人談到關於趙代表國民黨出馬參選的資格問題。我相信,這並不難解決,只要江啟臣主席大度送出中評委的聘書,問題就能解決。當然,如果趙在資格上被刁難,那恐怕對國民黨未來的發展會非常不利。我相信這種事情應該不會發生。

但是,我個人卻仍然有另外兩方面的憂心。一個是趙與可能的支持者之間的互動情形,一個是他的某些性格面向。

所謂的互動問題,簡單來說,就是趙要如何與韓粉(或者心態近似韓粉的人)互動的問題。韓粉大體是深藍群體,不但是認同上傾向深藍,恐怕還有另外一些性格特徵,特別表現在對待異議者的態度上。以馬英九對待綠營的姿態為例,就可能被韓粉這類人譏為軟弱,甚至是自失立場。反之,韓粉這類人比較樂於表現強硬、直接,立場鮮明,有時候甚至也比較粗暴。

即使在兩蔣時期,也已經存在某種藍綠之間的衝突。而在彼時,韓粉這類人可能也就屬於比較強悍的一群。問題是,時移世易,此一時彼一時,曾經的強悍如果再繼續展現,很可能只會失去更多選票。如此即使能夠凝聚特定的一群人,實際上卻很難在今天的台灣政壇成事。

韓粉雖然在整個台灣是少數,甚至在泛藍陣營裡也還是少數,但是在泛藍陣營裡卻仍然是頗有影響力的一群。譬如在2020年初的大選中,誰代表國民黨出馬競選,恐怕很受韓粉的影響。關鍵在於他們是很有凝聚力,也可能是很有行動力的一群。從而,趙少康先生未來的動向也可能會受到他們的影響。萬一趙先生有些想法、做法和他們有些出入,可能就會產生困擾。趙先生如何在和他們的互動過程中不發生摩擦,又能保持高度自主性,並贏取中間選民的信任,這恐怕頗考驗趙先生的智慧。

至於趙先生的性格面向,也許可以從柔軟度與韌性這相關的兩點來說。當年趙先生參選台北市長,如果不是藍營出現了兩個角逐者,趙先生很可能就會是贏家。他競選時所展現的犀利氣勢,實在是少有人能夠匹敵。但是,他顯然是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性格。後來他會出來另外組新黨,應該也是同樣性格下的選擇。從好處說,他有能力、有自尊,也有傲氣。但是,從反面來看,他似乎少了些政治人物需要的柔軟度;也許,還少了幾分韌性。三國司馬懿的特長之一可能就是柔軟度高而且韌性特強。他最後能夠成為開創朝代的人物,很依仗這種性格特質。

國民黨此刻氣勢低迷,我認為其實並不是兩任主席的過錯,而主要是因為大環境不利。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讓走勢翻紅,實在是難為。趙少康也許能夠帶領國民黨突破困境。但是,如果是仍然落於下風,或是一時形成了僵持局面呢?趙先生會堅持抗戰到底嗎?甚至,如果在國民黨這裡,又再度遭遇到一些掣肘的事情,他會忍下那一口氣呢,還是乾脆甩袖走人?

說了這些,我應該向那些對趙少康先生期待殷切的朋友們表示抱歉,一開始就講這些喪氣話,不是要打擊士氣,只是希望大家先做更周全的心理準備以及調適,也希望趙少康先生在行事風格上做些必要的調整,讓事情實際上能夠更順暢,也讓台灣更美好、更風光!



又及:

對我來說,以上的討論中最關鍵的議題其實並沒有做深入討論,因為處理太困難。這個關鍵議題就是我文中提到的一種認知:“中國(或中共)本質上是個邪惡勢力”。這種認知究竟是不是準確?茲事體大,影響深遠,所以絕不宜輕下結論,而且我也不認為能夠有簡單的答案。

我常常批判中國社會,但是我會把問題主要歸因於結構。結構的特徵可能有些近似於“本質”這種概念,但是它終究不是本質。因為結構是可以改變的,而且整體結構也終究有多種不同的面向與性質、作用,其中也包括一些內在的矛盾。只是,既然形成結構就不容易被改變(因為各部分結構往往會互相支援、幫助修補)。結構性的問題的改善當然也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但終究還是可能的。

所以,對我來說,中國和中共的問題不是絕對的邪惡與否,而是有無可能危害。而兩岸是不是可能保持和平相處的狀態,或至少維持一段時間的和平?我也以為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兩岸暫時保持和平,而在將來能夠找到兩岸的更佳出路,這應該是更可取的出路。

總之,我的意思是,我並不贊成綠營的兩岸政策,因為會製造更多的敵意與危險。藍營的路線問題則是模糊、不明確,甚至分歧。至於更理想的兩岸路線究竟為何,恐怕還有待大家共同尋找。藍綠互相鄙視、嘲罵,並不是好事。開創新時代需要新思考。大家一起來努力吧!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55929002

 回應文章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4 17:20
該黨內 蛆之不除,肉將焉附。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2 20:33

只要郭台銘大贊助,啥不能解決?

有錢能使鬼推磨,錢能通神,什麼本省外省的,誰不愛錢啊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