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argaret Mead VS Derek Freeman:從學術公案一窺"真理"的社會性
2018/03/24 09:11:36瀏覽1408|回應1|推薦15

Margaret Mead(以下簡稱米德)是美國上世紀最著名的人類學者,女性,於1928年出版其博士論文"Coming of age in Samoa"。該論文隨即成為美國最暢銷學術著作。米德本人亦成為學界聞人,且屢任學界要職,如美國科學院研究員等。

Derek Freeman(以下簡稱佛氏)也是人類學者,紐西蘭人。不過,他在學界遠不如米德來得風光,甚且是臭名遠揚。其中特別讓他引起爭議的一件事就是他與米德間的爭議與恩怨。

米德的三毛亞研究,主題是當地青少年的性自由。她指出,由於三毛亞青少年擁有高度性自由,使他們在步向成年時較少心理困擾,日後也就少有如美國人所常發生的性無能等困擾。

米德的研究以及其本身行徑,使她成為二十世紀美國女權主義的重要代表人,她也成為二十世紀美國性革命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佛氏出道稍晚。但是他在1940年代在(西)三毛亞生活了約四年,甚至娶了當地女子為妻。60年代後期,他又前往三毛亞做研究。事後,他為文抨擊米德,聲稱米德的論文有不實之處,包括質疑米德的實際土語能力,訪問時間短暫(1925-6,共9個月,包括學土著語言至少兩個月),甚且主要訪問不是在當地進行,而是在夏威夷。更重要的是,米德當年的主要受訪者之一對佛氏表示,當時回答關於(婚前)性行為的詢問時是以開玩笑的口氣答有,卻並沒有說實話。總之,佛氏認為,米德關於三毛亞青少年性自由的說法並不真實。

爭議中其實還涉及兩人學說觀點的歧見。米德的詮釋偏向文化決定論,而佛氏偏向社會生物學觀點(及精神分析論)。佛氏指出米德錯誤的同時,也想藉此宣告社會生物學觀點的妥當性。具體言之,他認為性禁忌倫理是普遍的,三毛亞並不迥異於美國。

兩人的爭議,事後有學者深入追究,卻也難對兩人的研究結論究竟誰是誰非下一定論。雖然事後看來,三毛亞青少年確實也有性禁忌倫理,但是,卻被認為可能是受後來基督教倫理的影響,是已經改變了的結果。

可以說,兩人研究結果本身的真偽,至今還沒有嚴格結論。但是,兩人的遭遇卻又迥然不同。米德可說是風光了 一輩子。佛氏則始終被主流學界排斥,部分原因正因為他抨擊了米德。他的抨擊並不僅止於研究結論真偽,還包括暗示米德做研究不實在。更甚者,他嘲諷米德的性道德態度。米德一生結婚四次,並與至少兩女發生同性戀。但是,學界中以此作為攻擊口實卻是犯忌。於是,佛氏在主流學界遭到嚴厲抵制。

那麼,我們對米德的研究究竟該如何看待?

我大膽認為,米德對三毛亞青少年性自由的描述,主要是想當然耳,並沒有得到精確周詳資料支持。她為什麼如此認為?因為她真正要做的是對早期美國清教徒的嚴格教養方式的抗議。而她的抗議正贏得了同時代眾多美國人的共鳴,所以,也就成就了一代明星學人的典範。

如果上述推論不太離譜,此事卻會引出關於在社會現象領域裡真理探究的困擾。米德在學界的成功,及社會的廣泛接納,與其研究結果的真偽究竟有何關係?

很明顯,佛氏的論點較不被接受,即使僅限於學界亦然。但是,如果這就是真偽的判準,這樣的判準,其實更近於社會建構,而與客觀真理關係模糊、曖昧。

我關心的是,我們究竟能否完全撇開預設心理(像米德似是為要批判美國社會,而舉三毛亞為反例),如實地捕捉現象?我以為恐怕不可能。研究者只能努力有意識地找出自己的預設心理,但未必總能做到。同樣重要的一點是,一般大眾或學界同儕,其實在諸學術觀點的生存競爭中,其實也都扮演了一定角色。誰的研究結論將被接受,一定程度決定了哪一種觀點會被認為真,或說是近似真理。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11280971

 回應文章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24 10:40

研究或推論的結果,以滿意為依歸-如果是真的當然滿意,如果真滿意倒也不在乎是否為真了。

另外,世上沒有絕對的客觀,只有不同角度的偏見,所以只能收取多方偏見,庶幾趨近客觀。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8-03-24 10:43 回覆:
怕的是,我群所滿意的觀點,對他群卻可能意味著頑固、偏執或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