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經對修行的重要性--取自淨界法師開示1
2013/04/04 00:33:30瀏覽1229|回應0|推薦1

我們剛開始要透過大乘教理的學習,要能夠正確的判斷:什麼是生命的真相?什麼是生命的虛妄相?你一定要有這樣的正見。

 

什麼是生命的真相呢?從本論來說,生命的真相有二個:

 

第一個是依他起相,第二個是圓成實相,這二個都是生命的真相。

 

依他起相是講到表現在外面這些生滅變化的差別相用,我​​們一般說是因緣果報,這個叫做依他起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世俗諦。

 

圓成實相是蘊藏在[差別相用]內真實不變的我空、法空的體性,這個就是所謂的真諦。

 

在大乘佛法當中,不管是依他起相跟圓成實相,都是生命的真相,都是我們大乘佛法所要成就的二種功德:一種是真諦的功德,一種是世俗諦的功德。

 

-----------

 

什 麼是生命的虛妄相呢?就是本論所說的遍計所執相。也就是說,當我們這個明了的心識,跟因緣果報的生滅法接觸的時候,我們內心產生一種相似影像,這個相似影 像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既然不存在那怎麼會有呢?是我們自己的虛妄分別心捏造出來的,這種無明妄想,本論當中叫做「相似影像」。這個相似影像是「無所有」 的。

 

這個相似影像,正是我們修學佛法所要對治的一個虛妄相。

 

 

 

所以你剛開始修學大乘佛法,你一定要先知道:每一個法都有三種相貌,哪些是你要破除的、哪些是你要追求成立的?你一定要具足這樣的判斷能力,這樣子叫做「學」。

 

當你有這樣的正見以後,你就應該要去修行,所謂的「返妄歸真,名之為修。」

 

當我們修學了佛法,開始迴光返照,你開始透過戒定慧的法門,不管持咒也好、念佛也好,總之,你要把心中的影像消滅掉。從虛妄的相似影像當中解脫出來,回歸到真實相。

 

當我們開始去消滅心中的影像,恢復本來面目的時候,這個時候安立做「圓成實」性,破除「遍計執」而開顯「圓成實」性。

 

從虛妄相回歸到真實相,蕅益大師提出二個次第:

 

第一個: 遍計本空,就是你剛開始先修習我空觀、法空觀,破除我們的遍計執,成就圓成實相;

 

第二個:再從圓成實的空性當中,從空出假,開始修習種種的福德、智慧二種資糧,開始廣度一切眾生,從空出假,積功累德,廣度眾生,成就世俗諦的功德。

 

所 以在整個真實相的追求當中,在唯識學的道次第,它是先成就圓成實性的,先成就破妄;破妄,成就我空、法空真如的功德,所謂圓成實的功德;然後再成就依他起 的功德:它返妄歸真,有這二個次第,這二個都叫做「修」。總而言之,大乘佛法的修跟學,就是這二個重點。就是告訴我們如何來判斷生命的真實相,以及生命的 虛妄相,及諸法三相的道理。

 

------------------------

 

是什麼樣的因緣產生「依他起」呢?有二個因緣:

 

第一個是「依」托「他」法的「熏習」。依他起的法要生起,第一個要現行熏種子,我們一定有很多現行的身口意的造作,這個造作會產生種子,成就一種因相,一種潛伏的善惡功能,這個就是依他起的其中一個相貌,因相;

 

比如說你剛剛拜一部《八十八佛》,內心的歸依、口業的讚嘆、身業的禮拜,身口意的造作,

這個時候,你造作的所緣境是三寶的境界,所以成就一種功德的種子,

這個種子生起的時候,你內心當中,有一種清淨的依他起的因相生起,這個叫因相。

 

第二個:這樣的一種功能,時機成熟的時候,表現成一種身心果報,「種子起故」,種子而生起現行,是從阿賴耶的業種子變現的, 這個叫果相。

 

果報不能說雜染、清淨,果報只論可樂、不可樂。同一個果報法,你產生迷惑,這個法就會帶動你的惑業苦;也是同一個果報法,你產生覺悟,這個法會啟發你的法身、般若、解脫,你不能說這個果報法是對或錯。

 

這個果報沒有所謂的對錯,也沒有染淨的問題,它就是一個由業力所現的果報,如此而已。你善加利用,它會創造法身、般若、解脫;你不善加利用,它會產生煩惱障、業障、報障。所以,果報本身不能夠論染淨,果報的體性是無記的,只有因地才論染淨、善惡的。

 

依 他起是因緣所生法,其實就是二個相貌:一個是因相,一個是果相。所以我們講生命現象,佛法就是探討生命現象,其實生命現象會歸起來,就是二個相貌:一個是 因相,一個是果相。你一生當中,不管你有沒有修行,你就做二件事:第一個是受用果報,第二個是從果報當中又去創造一個業力,就是做這二件事。

 

所以人生觀很重要。如果說你人生的目的,是來享受人生,以享受果報為主的,那你今生就很難避免造罪業。如果說你不重視因地,做什麼都沒關係,要緊的是讓今生快樂,那你今生肯定要累積很多的罪業。

 

第二種人,他對果報是不在乎的,這個果報把它受完就算了,它是一個無常變化之法,好壞都沒關係,反正酸甜苦辣都應該去嚐一嘗,重點是我要實現今生的理想,他是重視因地的,那這個人,今生會創造很大的功德。

 

就是說,你對人生的規劃,你是強調果報的受用?還是強調你因地的造作?你是以實踐理想為重點?或者是以享受生命為重點?這個地方會影響到你今生的整個成敗。

 

依他起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因相跟果相的成立。為什麼叫「依他」呢?就是我們內心不管是成就善惡的功能、或者表現可樂不可樂的果報,這個法都是無自性的,它自己不能決定它的性質,必須是由它法來決定,所以叫做依他而生、依他而住。

 

佛陀以八種的譬喻,如幻、炎、夢、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 說明因緣所生法。

 

因緣所生法這個「依他起」,它所描述的是一個生命表現在外,一種差別的相狀跟作用,

具足來說,有十法界的染淨因果。

因為不管是聖人的清淨因果、不管是凡夫的雜染因果,它都是一個生滅變化的相貌,

所以佛陀就用這樣的譬喻。

就好像做「夢」一樣,夢中你不能說它沒有,因為你在夢中也有很多很多真實的感受,你會感到快樂、感到痛苦,當你醒過來的時候是沒有,但是你當時的感覺是有的。

 

所以佛陀用這樣的夢、幻、泡、影的譬喻,你就知道佛陀是在建立因果的法則,告訴你這個事情應該要善知取捨,而不是去破壞。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ie999&aid=746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