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D 短評:為何中擴大「西安封城總禁足」 美卻「砍半染疫隔離期」?
2021/12/28 15:46:52瀏覽427|回應0|推薦7

轉角24小時 2021-12-28 00:04

y

爆發Delta社區感染的中國1300萬人口大城西安,27日就把原本的「全城封城令」進一步升級為「全城禁足令」,但粗暴一刀斬的方式不僅激發強烈民怨。圖為《人民日報》公開的解放軍進駐西安做防疫支援。 取材自微博

「非常時期非常手段...這就是Omircon與Delta的差別?」2021即將進入終末尾聲,但蔓延全球超過兩年的COVID-19疫禍,卻可能正朝「最後的感染高潮」全力衝刺——像是爆發Delta社區感染的中國1300萬人口大城西安,27日就把原本的「全城封城令」進一步升級為「全城禁足令」,但粗暴一刀斬的方式不僅激發強烈民怨,全城禁足狀態下的斷糧與物資配給癱瘓,亦加劇強調了強力防疫背後的沉重社會代價。

中國政府強調,西安本波疫情的確診人數,累積至27日已達810例,是中國本土2021全年最嚴重、感染速率也最快的本土社區感染。由於官方疫調在封城6天後,至今仍無法釐清本地傳播鍊,西安城內的確診數字也有一天比一天多的不安趨勢,因此當地政府才決定對封城中的西安,加碼頒布全市禁足令。

但在同為疫情付出慘痛成本的美國,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US CDC)27日卻頒布了令人意外的「隔離鬆綁政策」,儘管美國本土正遭遇每日感染20萬人、日增1300死的Omicron變種病毒大流行,但在考量社會成本、疫苗覆蓋率、經濟活動運行與最新感染學研究後,美國CDC仍建議把「確診後轉無症狀感染者」的隔離時間,從原本的10日隔離縮短成5日,「剩下只要外出記得『戴口罩10天』就可以了。」

這一來一往的差別,各自引發了不同的正反辯論,不僅是防疫路線的不同選擇,也牽扯著不同疫苗政策,甚至是Omicron與Delta不同的殺傷力差別?

y

在同為疫情付出慘痛成本的美國,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US CDC)27日卻頒布了令人意外的「隔離鬆綁政策」。 路透

截至12月28日清晨為止,美國本土過去7天的日均新增確診數,已超過每日20萬人染疫,因疫病故的死亡人數也一直維持在每日1300死以上。目前已知主流傳染的病毒株是最先發現於非洲南部的Omicron,但由於聖誕節-新年的全美年度長假,各地的篩檢與就醫通報都因「假期延宕」明顯減少。因此本波Omicron的壓力後果,預計要到1月中旬、年假群聚結束復工後,才會出現更為清晰與準確的疫情實況。

然而在年度長假才正要進入高峰之際,美國CDC周一卻突然公布了大舉放寬版的「疫情隔離政策建議」——

全美所有確診染疫的輕症患者,只要確認「發病症狀消失」後,防疫限制將從原本的「隔離10日」縮短為「隔離5日+之後戴口罩10日」;完整接種疫苗但卻為染疫人士密切接觸對象者,隔離建議也同步下調為「隔離5日+之後戴口罩5日」。

至於已追加施打第三劑疫苗加強的病例密切接觸者,則不受任何隔離規定要求,「只需要連續外出配戴口罩10日即可」。

美國CDC表示,防疫隔離政策的大舉鬆綁,主要是基於CDC內部的最新感染過程研究,並在綜合各地疫苗完整覆蓋率狀況與Omicron的初期研究後,「為了回應美國本土經濟需求的不受阻礙」才會如此推行。

全美所有確診染疫的輕症患者,只要確認「發病症狀消失」後,防疫限制將從原本的「隔離10日」縮短為「隔離5日+之後戴口罩10日」。 美聯社

美國CDC強調:在當前的已知研究裡,學界已能大致確認COVID-19目前主流病毒株的傳染高峰期,主要集中在「病患出現症狀的1~2天前」與「開始出現病徵的2~3天內」——換言之,患者出現症狀的前後共5天,即為「病毒傳染的最高風險期」。

因此,在考量疫苗完整覆蓋率與維持社會正常運作能量的狀態下,把隔離期縮短至5天內並配合配戴口罩,才會被CDC判斷為「最符合美國國情與經濟效益」的現實對策。

《華爾街日報》報導認為:美國CDC之所以鬆綁染疫隔離對策,主要的仍是受到產業界與經濟狀況的強大壓力。儘管聖誕-新年的長假期間,是美國疫情群聚擴散的「最高風險期」,但以數倍效率急速擴散的Omicronu疫情,卻讓美國年假尖峰中的空中交通與物流運輸陷入「隔離癱瘓」,大量的機師、機組員都因接觸到染疫乘客或同事而被迫10日隔離,可造成的數千航班臨時取消、各機場點對點之間的人物流銜接大亂,卻也讓美國各級政府感受到極大的經濟壓力。

「隔離政策的修正更新,是為了確保人們能在盡可能安全的狀態下,繼續社會的日常生活。」

美國CDC中心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如此說明,他強調:Omicron變異株目前正全速蔓延,並有很大機會將對我們的社會帶來全方面的衝擊,鑑此CDC的防疫建議除了全力鼓勵施打疫苗加強劑之外,也必須在已知的研究知識裡,找到更能與病毒長期抗戰的「平衡防疫機制」。

《華爾街日報》報導認為:美國CDC之所以鬆綁染疫隔離對策,主要的仍是受到產業界與...

《華爾街日報》報導認為:美國CDC之所以鬆綁染疫隔離對策,主要的仍是受到產業界與經濟狀況的強大壓力。 美聯社

但這種「與疫共存」的鬆綁方向,並不全被美國防疫專家們所認可。像是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的防疫專家米納(Michael Mina)就非常緊張地指責美國CDC的鬆綁政策「太過魯莽冒失」,

「每個患者的可傳染期長短並不一定,有人維持3天,有人則長達12天——換作是我,我絕對不想要坐在一個確診後才5天、就在沒檢驗陰性的狀態下被放出來外面跑的人的旁邊——檢驗陰性後提早隔離才是正確的方式啦!」

不過米納的說法雖然更為保顯與穩當,但在美國的疫情現勢下,卻幾乎不可能有效實現。這是因為Omicron的大流行,讓全美確診病例在1個月內翻倍,各種篩檢物資也因瞬間暴增的大量需求與年節將至的供應鍊大亂而供不應求。因此為了確保供應鍊暢通而鬆綁的隔離政策,與依賴供應鍊順暢補給的防疫篩檢物資,兩相選擇也存在著短期矛盾。

此外,在當前的航空交通與物流大亂的中斷問題裡,業界一直期待的是「政府能提出可倍預期的防疫對策」。因為個案篩檢轉陰的時間也可能無限拖長,這對已經吃緊至崩潰極限的業界人力調度來說,根本緩不濟急。

類似的狀況也出現在Omicron爆量大流行、但目前正全力迴避擴大封城鎖國的英國。根據英國衛生部的說法,英國的Omicron大流行雖然造成了每日12萬人染疫的破紀錄疫情規模,但與2020年的聖誕疫情高峰相比,英國全境的染疫人數雖然比去年同期「暴增3倍」,但目前重症住院的人數卻只有去年的40%,「在感染數字與速率更高,但重症數卻更少的現勢下,如何維持社會與經濟的平衡運作,這才是新年的最大考驗。」

因為先前西安封城來得突然,本來還保留讓民眾「每兩天可派一人外出採買」的彈性機制,但27日開始的禁足令也連同暫停了外出採購,一時之間讓在地民眾無所適從,直接反映在日常物資的恐慌需求,封城前夕大量搶購糧食,但現在即便外出也可能面臨街上無人又無菜可買的窘境。

MD 短評: 本文的標題引人注意,但分析發生偏差,美國民主黨岌岌可危,有明年期中選舉壓力必需維持經濟發展,而中共一黨專政無選舉壓力,維護政權比經濟發展重要!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yuen&aid=171028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