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維也納伴手禮,梅特涅遺緒-奧地利之三
2015/06/17 11:08:07瀏覽3972|回應0|推薦5

奧地利維也納是世人皆認同的音樂之都,音樂歌劇水準世界一流,其實維也納也認為自己為世界咖啡館之都,是他們文化的一部分,咖啡館也是維也納市民見面聊天,乃至討論重要事情的地方。

 

到奧地利旅遊,從維也納國際機場啓程回台灣那天,我們還在逛管制區外商店時,已通過機場移民官櫃檯的朋友要求幫他們買薩荷蛋糕(Sachertorte),因為薩荷蛋糕專賣店位在管制區外,通過移民官櫃檯就無法再回頭去買。

 

聽在機場海關工作的朋友說,每班從維也納回國的班機,旅客行李中一定有不少名牌皮包及薩荷蛋糕,因維也納霍夫堡宮後大門外的柯爾市場(Kohlmarkt)街,精品店林立,價錢比巴黎賣的更具競爭力。而薩荷蛋糕則是一種巧克力蛋糕,上下兩層巧克力,每層有薄薄一層杏子醬,最上面及周圍再加上黑巧克力而成,吃時通常要加些不甜的奶油,是維也納最有名甜點,到目前還幾乎是依照180多年前,原創人的配方手工製作,每年產量約有36萬塊,行銷全世界,被稱為是維也納的味道(Taste of Vienna);其起源與曾擔任哈布斯堡王朝首相,權傾一時的梅特涅( Wenzel von Metternich)有關,中間還有一段原創人薩荷家族與其關係人之間對簿公堂的往事,雙方纏訟30多年,薩荷蛋糕可說是名副其實的維也納伴手禮。

 

在維也納旅遊的其中一天,儘管那天維也納大雨傾盆,不是個好天氣,位於柯爾市場(Kohlmarkt)街上的第米爾烘焙坊(Demel Bakery)仍是滿滿顧客,人聲鼎沸,第米爾烘焙坊是開放式廚房,走進店裡師傅製造蛋糕的機具及所有過程,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除了薩荷蛋糕,店裡還有其他的甜點,像蛋糕、軟糖,冰淇淋等。各色造型各異蛋糕,擺在玻璃櫥櫃內,秀色可餐,令人不禁口水直流。

 

店內事實上很擁擠,找定座位,其實滿滿的人,並不容易感受想像中喝咖啡該有的那份悠閒,其實這也是很多有名的咖啡館常會碰到的情形,跟隔壁的一對中年外國夫婦聊天,他們說來自倫敦,顯然也是跟我們一樣慕名而來,行程匆匆的遊客,先生一直誇讚薩荷蛋糕的美味,還說他連吃了兩塊,大力推薦我們應該點塊薩荷蛋糕,才不致進入寶山,空手而回。

 

薩荷蛋糕源自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首相梅特涅,或可稱為梅特涅遺緒。1832年某天他要求廚師為他晚餐宴請的幾個重要客人,準備特別的餐後甜點,剛巧那天主廚生病請假,責任落到年僅16歲,才在廚房工作第二年學徒蕯荷(Franz Sacher)身上。梅特涅只對他說了一句話"今晚不能讓我丟臉!"

 

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1773~1859)是德國出生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首相,是當時歐洲最重要的政治家及外交家之一。他曾代表奧地利簽署了楓丹白露條約(Treaty of Fontainebleau),該條約結束了拿破崙的統治,並決定流放拿破崙至地中海的阿爾巴島(Elba).,也是後拿破崙時代由歐洲列強組成的維也納會議(Congress of Vienna1814/9 ~1815/6)的主席,之後歐洲強權集體同意保持勢力均衡,成功開創所謂梅特涅時代(Age of Metternich), 是那個皇室專權,各國勢力處於恐怖平衡時代,歐洲縱橫捭闔的政治人物。

 

蕯荷終於做出一種新的蛋糕,當晚宴會,甜點很成功,賓主盡歡,年青資淺的蕯荷一戰成名,但他本人及新創作的蛋糕,剛開始並沒因此而大紅特紅,他還是繼續當他的學徒,學成後先到現在斯絡伐克首都普利斯堡(Pressburg)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等地工作,最後才回到維也納開間店,專賣熟食及酒。

 

薩荷的長子後來繼承父業,小薩荷(Eduard Sacher)先在維也納的第米爾烘焙坊完成麵包類烘焙師傅的訓練,期間他將他父親的配方加以改良,將薩荷蛋糕做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開始在第米爾烘焙坊供應這種蛋糕,傳說奧匈帝國被暱稱為茜茜(Sisi),有最美麗皇后之稱的伊莉莎白皇后(Empress Elisabeth of Austria),最喜歡第米爾的甜點。後來1876年小薩荷自己開了家薩荷飯店(Hotel Sacher),也在飯店供應這種蛋糕,薩荷蛋糕逐漸變成維也納最有名的甜點

 

但薩荷蛋糕同時在第米爾烘焙坊及薩荷旅館販售,20世紀初卻衍生兩家店宣稱是薩荷蛋糕本店的法律糾紛,這種情形在小蕯荷太太1930年過世後,薩荷飯店陷入破產危機,產權不得不易主,使得這件法律糾紛更是治絲益棼,不易解決。

 

雙方纏訟多年,中間一度因二戰及美英法蘇四強佔領奧地利及維也納而停歇,最後雙方在1963年終於達成庭外和解,各退一步,彼此共享權益;薩荷飯店擁有稱為薩荷蛋糕本店(The Original Sachertorte)的稱號,而第米爾烘焙坊則能在蛋糕上標飾三角形Eduard-Sacher-Torte的標誌。

 

這場激烈的法律訴訟戰,雙方都耗費大筆金錢,精銳盡出,引起社會廣泛注意,但也因此讓社會注意到咖啡店的功能,帶動維也納市民在咖啡店見面,或休閒,或討論重要事情的咖啡館文化,讓維也納成為所謂咖啡店之都(Coffee house capital of the world),搭配咖啡的甜點更是精緻可口,這可能也是這場法律訴訟戰的邊際效應。

 

就跟誠品書店不只是賣書的地方,書香氣息才是顧客的最愛,維也納的咖啡屋也不只賣咖啡,它更賣高雅氣氛,變成文化的一部分,它成為市民休憩,討論事情的重要地方,維也納人也以這種咖啡館文化自豪。這種文化傳到美國,後來美國星巴克(Starbucks)興起,風潮席捲全球,連鎖店遍佈各國,這股風潮幾年前也吹到台灣,喝咖啡成為一種時尚,傳統品茗,一時似也望風披靡,即使窮鄉僻壤也可見咖啡屋蹤影,喝喝咖啡也成為召開會議溝通事情的非正式代名詞。

 

西雅圖,或者星巴克也許不盡同意維也納是世界咖啡館之都,但維也納讓咖啡館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咖啡館成為人們休憩社交的重要場所,這種轉變,也許不是當初梅特涅,薩荷本人,薩荷大飯店,或是第米爾烘焙坊始料所及。

 

現在的薩荷蛋糕,香甜軟Q感覺,令人垂涎欲滴。(取材自維基百科)

▲現在伴手禮的薩荷蛋糕包裝。(取材自維基百科)

▲多年前從維也納帶回來的薩荷蛋糕包裝盒,材質是木片,跟現在金屬的不同。維也納的德文為Wien

▲前一張照片的薩荷蛋糕包裝盒内面。

▲維也納薩荷飯店的外觀,飯店位置離市民公園不遠。

▲華燈初上,從維也納霍夫堡宮的馬可廣場(Michaelplatz)走出來,即是柯爾市場(Kohlmarkt)大街,精品店林立,很多台灣觀光客買的名牌包就是在這裡買的。第米爾烘焙坊(Demel Bakery)就在照片中間右邊位置。Kohlmarkt其實就是英文的Coal Market,想必早期是煤炭市場。

▲第米爾烘焙坊店外招牌上說明它們1786年成立。 傳說奧匈帝國被暱稱為茜茜(Sisi),有最美麗皇后之稱的伊莉莎白皇后(Empress Elisabeth of Austria)最喜歡第米爾的甜點

▲第米爾烘焙坊內事實上很擁擠,滿滿的人,並不容易感受想像中喝咖啡該有的那份悠閒。

▲第米爾烘焙坊內的其他蛋糕甜點,秀色可餐,令人垂涎三尺。

▲第米爾烘焙坊現在也賣冰淇淋。

▲第米爾烘焙坊是開放式廚房,師傅製造蛋糕的機具及過程可以一目了然。

▲納霍夫堡宮的法蘭芝廣場,雕像是奧匈帝國的創始皇帝法蘭芝·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是茜茜(Sisi)皇后的丈夫。馬車答答駛過,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維也納霍夫堡馬可宮的綠色圓頂,巴洛克式建築,雕樑畫棟,精美雕塑,不難想像當年哈布斯堡王朝及奧匈帝國的風華。

▲霍夫堡馬可宮入口處雕塑。

▲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1773~1859),德國出生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首相,權傾一時,是當時歐洲最重要的政治家及外交家之一。(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lin9863&aid=24317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