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反骨的靈魂,浪漫的天性 - 捷克之三
2015/04/22 15:52:08瀏覽3901|回應0|推薦7

19891117起,當時仍屬於華沙公約集團(Wasaw Pact)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出現超過十萬人的遊行活動,要求結束共產黨統治,活動持續一星期,1124共產黨第一書記,也就是實際領導人辭職,從1948起一黨專政的捷克共產黨因而倒台,走入歷史。

 

1989年對蘇聯共產集團是開始分崩離析的一年,處處烽火,遍地狼煙。當年四月,和捷克同屬東歐的波蘭,因團結工聯掘起,波共因而垮台,11月柏林圍牆倒塌,波羅的海三小國也發生獨立運動。在亞洲,當年六月,中國發生天安門抗議事件,導致後來震撼世界的武裝鎮壓,這股對共產黨政權不滿的怒氣,有如野火燎原,當年11月也燒到了捷克。

 

捷克共產黨倒台後,捷克政府舉行了第一次的多黨選舉,選舉的結果,作家哈維爾(Václav Havel)所領導的「公民論壇」獲得勝利,哈維爾出任總統。這次政治活動,成功完成政權的和平轉移,被稱為是「絲絨革命(Velvet Revolution) 」。1968年捷克發生反抗共產黨集權統治的革命,一般稱為布拉格之春(Prague Spring),想必是形容追求自由民主思潮,有如春天萬物之甦醒,絲絨革命實際造成捷克共產黨政權垮台,實現多黨選舉,自由民主更上層樓,影響層面更廣

 

英文Velvet一般翻譯為絲絨或天鵝絨,本文姑以絲絨稱之。所謂絲絨革命狹義上是指捷克斯洛伐克發生的反共產黨統治的民主化革命,從廣義上則是與暴力革命相對比而言,指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暴力衝突就實現了政權更迭,如絲絨般平和柔順而得名。20世紀末,21世紀初期一系列發生在中歐、東歐、甚至西亞原蘇聯成員國或附庸國,親西方化的顏色革命(Color Revolution),如波蘭、匈牙利、喬治亞、烏克蘭等,基本上都是屬於廣義的「絲絨革命」類型。

 

哈維爾的傳奇要從1968年說起,那一30歲出頭,才過而立之年,正是年少輕狂,紅樓聽雨年紀的哈維爾到紐約玩,那時美國正是嬉皮(Hippi)風起雲湧的年代,嬉皮的年青人叛逆、頹廢浪漫、反抗習俗、反抗權威,但也有一份對人性的關懷。也在這一年,捷克爆發了布拉格之春(Prague Spring),當年八月,導致蘇聯坦克開進布拉格;在此之前的布拉格,年青人玩樂,玩音樂,搞黑光(Black Light)小劇場,與美國的嬉皮文化遙相呼應,在這巨變之後,本該年少輕狂,熱血飛揚的青春,一下子被限縮,只能躲在沒人的地下室嘶吼吶喊,內心異常苦悶。

 

哈維爾在紐約時;明友不經意的介紹「地下絲絨(The Velvet Underground)」這個搖滾樂團給他。儘管商業並不成功,地下絲絨是搖滾樂史上最具魅力及影響力的樂團之一,「地下絲絨」深深觸動了哈維爾的心。返回捷克前,他悄悄的買了地下絲絨「白光/白熱(White Light/White Heat)」這張專輯;回到布拉格,這張唱片很快就被同好借走,在布拉格苦悶的年青人之間輾轉流傳。蘇聯坦克開進布拉格後不到一個月,宇宙塑膠人(The Plastic People of the Universe)就在這種氛圍下成立,並成為布拉格年青族群中最受歡迎的搖滾樂團,在蘇聯大軍壓境下,成了年青人反抗專制權威的圖騰,以搖滾樂呼喚自由民主,最終宇宙塑膠人唱垮了捷克共產政權,這場革命被取名為「絲絨」,不無跟「地下絲絨」名字有些關連的意義。()

 

在捷克絲絨革命那種氛圍下掘起的政治領袖,反共是必然的。哈維爾則對台灣頗為友好,他認為捷克與台灣的歷史命運有許多相似之處,應彼此加強合作深化友誼,也深感台灣的政經成就得來不易,他曾於1995年,在聯合國大會演說時,公開推崇台灣的民主。捷克人口一千多萬,算是一中型國家,願意在聯合國大會這種國際場合出手相挺的中大型國家,捷克是第一個。之後哈維爾曾於2000年在布拉格城堡舉辦第四屆世界領袖論壇,邀請全世界知名缷任元首參加,李登輝前總統亦曾應邀出席,並於2001年邀請當時的總統夫人吳淑珍至布拉格訪問。

 

哈維爾的總統任期一直當到2003年,算是頗得民心,卸任後曾在2004年應邀到台灣訪問,當時的總統陳水扁曾頒授「大綬景星勳章」,以表彰他對促進台捷兩國關係所作的貢獻。其後華航也在2004年開闢布拉格貨運航線,並於2008年與捷克航空合作,以共掛班號方式,開闢布拉格客運航線;在東歐原華沙集團國家中,捷克算是對台灣最友好的國家。

 

哈維爾喜歡文學及搖滾樂,他與宇宙塑膠人的靈魂人物是莫逆之交,哈維爾一生充滿戲劇性,也可說,他本身就是一部傳奇。世人一般將哈維爾歸類為文學家、劇作家,現在世界各國領袖,文筆不錯的可能不少,但以文學家身份,而能厠身政壇,進而當選總統,大概鳳毛麟角,捷克人民能接納像哈維爾這樣背景的人出任領導人,或許這源自於捷克人從歷史境遇中,所練就特有的硬頸,帶點浪漫,加上叛逆的性格。

 

最近五十年,捷克就發生兩次驚動世界的革命,除了前面提到的絲絨革命,另外一次是前面提到,發生在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Prague Spring

 

196815,當時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杜布切克(Alexander Dubcek)被選為第一書記,即共產黨領導人,他提出了「部分經濟與民主非集中化」的主張,減少政府對人民自由的限制,尤其在媒體、演說、旅行的自由。蘇聯視此為對其領導地位的挑戰,也是對於東歐地區政治穩定的一種威脅。終於在當年821引起蘇聯及華沙公約成員國武裝干預,蘇聯坦克開進布拉格,結束了這場短暫追求民主的運動。 雖只是曇花一現,卻影響深遠,在十年後影響中國大陸,引發同樣也是追求政治自由的「北京之春」。

 

反對壓迫,起而抗爭;在捷克歷史上,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

 

15世紀是胡斯戰爭(Hussite War 1420-1434)胡斯(Jan Hus1372 - 1415),是捷克宗教思想家,曾任布拉格最著名的查爾斯大學(Charles University)校長。早在胡斯出生前波希米亞早就已經發展出一股強烈反羅馬教會的思潮,胡斯更反對羅馬教廷出售贖罪券,是宗教改革的先驅,他的許多言論,對歐洲各國和後來倡議宗教改革的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羅馬天主教廷視其為異端,1411年革除其教籍,並在1414年的康斯坦茨(Constance)宗教會議上判處胡斯有罪,並在次年處以火刑。胡斯之死引發胡斯戰爭,延續長達十餘年,胡斯殉道日7 6日,目前仍被定為捷克國定假日,布拉格最有名廣場也豎立胡斯的雕像。直至1999年,羅馬天主教廷才承認五百多年前的錯誤行為,並表示歉意。

 

17世紀是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War)波希米亞於1526年併入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e Empire),自那時起,波希米亞國王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任。1617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派遣耶穌會教士進入波希米亞,意圖在波希米亞復興天主教,並任命哈布斯堡皇室的斐迪南大公為波希米亞國王,費迪南是一名狂熱的天主教徒,他對波希米亞的新教徒進行大規模的迫害,並禁止新教徒的宗教活動,拆毀教堂。於是在1618523,波希米亞首都布拉格的新教徒發動起義,衝進王宮,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兩名使者,從距離地面約二十公尺高的窗口仍出去,並成立臨時政府,宣布波希米亞獨立;接著演變成全歐都被捲入的大規模國際戰爭,參與的國家包含奧地利、德國、西班牙和法國、丹麥、荷蘭,以及英國、俄羅斯等國,戰爭從1618年,一直打到1648才結束,史稱三十年戰爭。

 

或許這些也都源自捷克人硬頸,帶點叛逆,加上浪漫的性格。

 

: 參閱陳玉慧著「時代的摺痕」,及維基百科: The Velvet Underground

▲從伏爾塔瓦河(Vltava)的查爾斯橋(Charles Bridge)上仰望布拉格城堡區(Prague Castle),捷克總統府就位於城堡區內。

▲布拉格城堡區夜景,多了一份浪漫與旖旎。

2010年哈維爾出席在布拉格舉行的絲絨革命紀念會並獻花。哈維爾的總統任期到2003年。(摘自維基百科)

▲哈維爾總統卸任後曾在2004年應邀到台灣訪問,當時的總統陳水扁在總統府頒授「大綬景星勳章」。1936年出生的哈維爾,當時68歲。(摘自網路)

2010613宇宙塑膠人搖滾樂團在布拉格老城區的演唱會(摘自維基百科)

位於布拉格老城區的一家黑光劇場(Black Light Theater),黑光劇場是布拉格特有的舞台表演方式, 布拉格有不少黑光劇場。

黑光劇場的特色是黑色布幕,黑色舞台,演員穿著螢光的戲服,在紫外線燈光照射下,呈現所表演的劇情。(取自維基百科)

▲位於布拉格城堡的捷克總統府外觀。根據金氏世界記錄(Guinness Book),布拉格城堡是目前世界現存最大的城堡區。

▲由另一角度看捷克總統府。

▲由捷克總統府中庭往外看。

▲捷克總統府外的街頭樂團,能在一國的總統府重地表演,應是特別遴選,藉以表現該國特色。由此亦顯現捷克人浪漫的天性。

  左圖:布拉格之春,導致蘇聯及華沙公約集團坦克碾過布拉格街頭。右圖:絲絨革命時布拉格估計有十多萬群眾上街頭,反對共產黨專制統治。(摘自網路)

  布拉格舊城區廣場的胡斯塑像,胡斯是捷克宗教思想家,反對羅馬教廷出售贖罪券,是宗教改革的先驅,1415年遭宗教會議處以火刑。胡斯之死引發胡斯戰爭,其殉道日7 6日,目前仍被定為捷克國定假日。

布拉格之春,引來華沙公約國家入侵捷克,照片為蘇聯坦克及軍車出現於布拉格廣場的胡斯塑像前。胡斯一生反抗宗教權威,這也是很諷刺的畫面。(摘自維基百科)

▲布拉格城堡皇宮內的 Vladislav大廳,由左前方進入的另一個大廳,就是當年神聖羅馬帝國兩名使者被仍出窗外的地方。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lin9863&aid=218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