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清華梅園
2013/01/09 00:27:20瀏覽5367|回應0|推薦170

 

梅花是溫帶植物,較適合栽種在高冷地帶,想要尋梅必往隱僻山裡去。

清華大學有座梅園,不在迂迴山路的峰頂上,就在車水馬龍的市區邊,距離交流道不過三分鐘車程,尋梅可以這麼容易,不必忍受塞車之苦,簡直是賞梅天堂。

元旦過後是賞梅旺季,繼南投信義鄉引爆熱點後,清華梅園也陸續開花了。

清華大學著名校景「梅園」,據說是為了紀念前校長梅貽琦而建,他是唯一橫跨兩岸、前後擔任過北京清大與新竹清大校長的人,對清大來說意義非凡。

梅校長在民國51年過世後,安葬在清大校園內,校方取其姓氏,在他的墓園栽種了二百多株梅樹。

梅樹栽植在綠色草皮上,排列整齊卻又疏落有致,讓每棵梅樹都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很有點柳家梅園的景緻。

花開時間有先後,此起彼落,雖未能漫成片片雪景,卻是香氣四溢,吸引活潑的綠鏽眼跳上跳下、竊香飲蜜。

梅貽琦先生是清華大學(含北京、新竹)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一生盡瘁清大,未曾一日間斷,清華事業就是他的事業。

白色雙曲拋物線造型的梅亭,紀念梅校長對清華大學的貢獻。

梅亭底下的大理石桌椅,是清華校友於1970年敬贈。

清華人對梅校長有很高的評價:「提到梅貽琦就意味著清華」,清華人尊稱為「永遠的校長」。

梅園旁邊有一登高階梯,拾階而上,即為梅校長之墓。

墓園佔地開闊,由於梅校長是基督徒,故墳墓平整、修治有如花園。

墓碑有老蔣總統題字「勳昭作育」輓額,背面為褒揚令,表示對這位校長的尊敬,也感謝他對中國科學教育的貢獻。

每年清大及交大的梅竹賽開打前,清大會在此舉辦誓師祭梅儀式。

梅竹錦標賽始於1969年,分別紀念清華前校長梅貽琦與交大前校長凌竹銘,名稱取梅貽琦之姓、淩竹銘之一字:「梅」代表清華大學,「竹」代表交通大學。

比賽項目包含了球類、棋橋、中文辯論、中英文演說、拔河等,至今經過四十幾個寒暑,梅竹賽的名聲在新竹地區廣為流傳,已成為兩校每年初春時節共同的盛事。

墓旁另有一座月涵亭,以梅貽琦之字「月涵」為名,是燕京大學前校長梅貽寶等22位清華校友,為紀念其胞兄逝世15周年而獻建。

據說梅貽琦個性沉靜,慎言,有「寡言君子」的名號。

他的學生曾作打油詩:「大概或者也許是,不過我們不敢說,可是學校總認為,恐怕彷彿不見得。」

不愛說話的梅貽琦,卻是代表清華的名片,清華的精神。

梅校長一生情繫清華,曾用「生斯長斯,吾愛吾廬」來描述對清華的情感,為了感念他一生奉獻於清華,校方決定讓他永遠長眠於校園內,並廣植梅樹,以「梅園」稱之。

據說梅園最早種的不是梅樹,而是桃樹。

最初校方買來花苗,並不知所種下者為桃樹,直到樹上結了桃子才發現誤會大了;後來故總統蔣經國來祭拜時得知此事,便送來嘉義梅山農場梅樹100棵,梅園從此才有了真正的梅樹。

之後,校方又補種了百來棵梅樹,陸續長大的梅樹蔚為成林,成為清華代表風景的梅園。

「朔風吹倒人,古木硬如鐵;一花天下春,江山萬里雪。」梅的錚錚鐵骨、獨步早春的寫照,正是象徵梅貽琦的清華精神。

 

 

 

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旺報記者吳靖雯(百年風雨路──梅貽琦在台的最後足跡)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