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他們同在一起
2016/06/23 16:01:58瀏覽1431|回應0|推薦37

星期五的月光曲
台積電文學沙龍13

當他們同在一起(加長版)


◎侯延卿採訪報導

 

五月「星期五的月光曲」由甘耀明、李崇建朗讀,王聰威主持。
王聰威回憶他認識甘耀明與李崇建的經過:2003年5月,甘耀明、李崇建、李志薔、許榮哲、高翊峰一群好朋友,赴王聰威在中和安邦新村住處,討論如何在現代文學界衝出一番新浪潮,於是他們成立了一個社群網站,名叫「小說家讀者」,發表文章、評論,邀請讀者來稿,被稱為6p;後來張耀仁、伊格言加入,成為8p。他們也做了很多瘋狂的事情,例如文學快閃,六個人輪流坐在金石堂的櫥窗裡面寫作供人觀賞。
「小說家讀者」這個團體如今已解散了,甘耀明說,當年他們好像台灣文壇的紅衛兵,批評前輩、打壓同輩、踹死晚輩。不過,甘耀明與李崇建一直是比較溫和的。李崇建說,他和甘耀明比較膽小,不太敢批評別人。
李崇建與甘耀明是東海大學中文系的同學,也是一起爬大山、一起出國玩、一起教作文、一起在瓦歷斯諾幹家吃飛鼠腸的好朋友。王聰威揶揄他倆關係親密,雖然各有老婆,但「人生就是如此,最愛的總是沒辦法在一起」。

共同的人生
甘耀明與李崇建有許多共同的人生經歷。在海拔三千多公尺的嘉明湖,瀰漫汗臭、腳臭、尿騷味的帳篷裡,聽台灣登山界奇人歐陽台生講故事。歐陽台生在玉山國家公園工作時,和原住民結為好友。原住民愛吃飛鼠,剖開肚子直接吃腸子,據說能幫助消化。原住民請他吃,為了尊重原住民的文化,他無法拒絕。飛鼠吃樹葉,所以腸子裡都是葉泥,一口咬下去便有爆漿的滋味,吃不完的腸子第二天煮成精力湯,裝在寶特瓶裡,登山累了、渴了就拿出來喝。歐陽台生有一天晚上吃了飛鼠腸,第二天早上往樹上一看,昨晚沒吃完的飛鼠腸子怎麼變長了?走近一瞧,竟是一條蛔蟲。
甘耀明與李崇建也曾經同在台灣唯一的體制外學校「全人中學」教書,合著《沒有圍牆的學校》,為了宣傳此書,一起到新竹誠品演講,一個觀眾都沒有,李崇建懇請店員當聽眾,照講不誤。那段時期,他們都教過一個叫做卡路里的孩子,對火車非常沉迷,經常在背火車時刻表,每次寫作文都寫火車,甘耀明拜託他別再寫火車,他就寫〈暴君甘耀明要卡路里不寫火車〉。後來甘耀明寫《神秘列車》,寫完請李崇建拿給卡路里看。卡路里看了之後,稱讚甘耀明寫得不錯。問他有沒有意見?他立刻拿出一張紙,洋洋灑灑列出十四個錯誤。卡路里現在在台北當火車調度師。
甘耀明當兵時,有一次放假回來,李崇建自己餓得沒飯吃,卻請他去吃大餐;那晚李崇建拿自己的小說給甘耀明看,他看了很久,一方面看不懂,另方面也不知道該怎麼啟齒評論,看了兩三遍之後,感受到李崇建的努力,所以甘耀明讚美李崇建寫得很好,後來那篇作品果然有得獎。
另一次換成甘耀明拿〈吊死貓〉給李崇建看,李崇建講評了半小時,把甘耀明批得很慘,讓甘耀明很想拿東西砸他;但是那夜道別之際,在東海附近的小巷口,甘耀明突然意識到他們倆從來沒有像這次聊到如此內在深層的感受,於是握住李崇建的手,跟他說謝謝!

邦查女孩
甘耀明這次朗讀的三篇作品有兩篇摘自《邦查女孩》裡的橋段,兩篇的靈感皆源於歐陽台生。曾經玉山下過一場不可思議的大雪,幾乎將攀登玉山的前哨站排雲山莊淹沒,工作人員緊急下撤時把一隻黃狗遺忘在山莊裡。一個月後,天候稍微穩定,工作人員踏著積雪返回山莊,好不容易打開大門,赫然發現黃狗仍然活著。小黃狗的經歷,在甘耀明書中轉換為一隻已懷孕的黑狗,在大雪中受困排雲山莊一個月,生出四隻小黃狗,小狗出生後被分送各處,其中一隻被送到花蓮的「菊港山莊」,取名浪胖。八年後,黑狗臨終之前,排雲山莊的人帶她去見孩子最後一面。書中女主角古阿霞因為誤會而與男主角帕吉魯分手,黑狗媽媽抵達菊港山莊時,古阿霞正要離開,但是為了讓浪胖與母親相見,只好再去找附近森林尋找和帕吉魯一起在森林裡工作的浪胖。這是《邦查女孩》裡的一場告別,男女主角此後再也沒有見面。
歐陽台生曾在玉山工作多年。大約三十年前他一度打算離開玉山,他從玉山山頂走到塔塔加,原本六小時的路程,他走了三天,對沿途看到的每一棵樹擁抱說再見。甘耀明將這份感情寫進小說裡:因為地震,帕吉魯被自己砍的樹壓住。他一直叫浪胖出去求救,可是浪胖深愛主人,不願離開,並且不斷捕獵小動物回來給主人吃。浪胖這隻「唯一可以跟外界聯絡的『求生電話』,一直短路,永遠接不通,搞不清主人的需求」。被大樹壓住的第五天,一對黑熊母子經過帕吉魯身邊。浪胖為了保護主人,與黑熊戰鬥至同歸於盡。帕吉魯終於截掉自己被壓住的那隻手,重獲自由下山時,他決定要去台北找古阿霞,因此向森林中的每一株草木說再見。帕吉魯為森林中每棵樹都取了名字,其中「蝨嬤子」是客語「曾孫」之意,表示那棵扁柏是第四代樹。每到冬季,一株扁柏可以產出上百萬顆種子,種子落地發芽,但能長大的很少。因為樹媽媽(母株)會遮住陽光,所以除非森林邊緣能照到日光處,否則扁柏要長大很難。尤其森林中央,除非母株過世倒下,幼苗才有機會成長。有些種子落在倒下的樹幹上,就會看到橫臥的樹幹上長出一排樹苗,樹根慢慢從倒木兩邊延伸,連成一線,一兩百年後,倒木腐爛,長大的樹下就會形成凹洞。如此一代接一代,目前阿里山也只到第三代木,小說寫到第四代木是比較誇張的描述。
甘耀明有一年代表台灣作家去德國柏林駐村一個月,每天寫3000字,《邦查女孩》有三萬字就是在那裡寫出來的。有一天他去參加一場德國作家的朗讀會,才知道德國的朗讀會不聊天不演講,作家單純唸書給讀者聽,而且還收費。
王聰威在串場時說,目前台灣最好的小說家,甘耀明毫無疑問是前三名,從《神秘列車》、《殺鬼》到42萬字的《邦查女孩》,被譽為新世代的「千面寫手」。李崇建則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將心理諮商與教育結合,創辦「千樹成林」與「快雪時晴」創意作文班,也從事企業訓練,從寫作去影響更多層面的事務。李崇建曾出版一本書《作文,就是寫故事》,把起承轉合這樣無趣的作文教學變成更寬廣的想像世界。
李崇建說,以前在6p、8p團體中,除了甘耀明,很少聽到大家嘴裡吐出什麼好話;王聰威總是語言犀利、大刀闊斧批評時事,今天是第一次聽到他如此大規模地稱讚兩個人。

把創傷變成資源
李崇建原本不是一個輕易吐露心事的人,後來因為從事教育工作,跟青少年聊單親的經驗,引起很多孩子的共鳴,所以越講越多,希望能讓所有受過傷的心靈知道,大家都可以從傷痛中走出來,把創傷變成資源。
單親的問題對李崇建而言,只要不去想,就不會構成傷害,可是後來在尋找自我的過程當中,發現單親對他有無比的意義。李崇建青少年時期,父親曾因心碎而矇在棉被裡哭,老婆跑了,四個孩子都不學好,家快散了。但父親的愛,仍帶給李崇建極大的力量。雖然父親也會打他罵他,但父親對他生氣從不超過十分鐘。
民國七十一年的母親節,一個整天下著小雨的日子,父親去參加妹妹的母姊會,妹妹十分憤怒,為什麼別人都是媽媽來,只有她是爸爸來。她不想跟爸爸講話,可是爸爸卻一直拿相機拍照。那一天,妹妹在學校生氣的時候,李崇建也沒閒著,後來成為幫派份子的鄰居小楊,之前偷過李崇建家的鴿子,李崇建決定報復,於是去偷小楊的撲滿,不巧被另一位鄰居西藥房老闆拍下雨中的身影,西藥房老闆報警,但警察來時,李崇建已安然回到家中。小楊的爸爸懷疑是李崇建,所以稍晚李崇建出門買東西時,被小楊的爸爸攔下問話,李崇建心虛躲回家,看到外面仍飄著雨,鄰居在巷口議論紛紛,他的心情也浮躁不安。此時大約下午四點,爸爸已回到家開始煮晚餐了。他走到廚房,問爸爸為什麼不開燈?爸爸說要省電。他又問爸爸為什麼這麼早就在煮飯?爸爸說,今天母親節,你們媽媽不在了,我也要給你們煮些好吃的啊!父親烹煮了雞、鴨、魚,要為孩子們加菜。當下李崇建覺得自己是不良少年,他心中對自己有巨大的憤怒,認為自己不值得讓父親付出如此多的關愛,因而撂下一句「有什麼好吃的!」便衝進臥房,「砰!」一聲把門關上。
李崇建說,從前他與父親一見面就吵架,離開後又想念,溝通總是無效,直到他學習了薩提爾模式,整個人改變了,家庭關係也跟著好轉。小時候李崇建常揍妹妹,後來妹妹看到他都會感到恐懼。三十歲左右的某一天,就只有兄妹兩個人在家,他想跟妹妹交談,妹妹卻害怕得顫抖、哭泣,無法與他說話。以前李崇建會向妹妹解釋,自己也是同樣一個破碎家庭長大的,不是故意要對她那麼壞,但是學了薩提爾模式之後,他坦誠向妹妹道歉,深刻地道歉。他要修補家人之間的關係,包括母親的伴侶胖阿姨。儘管從前胖阿姨曾經拿槍威脅要殺他,但成年後他與弟弟妹妹仍共同奉養著母親和胖阿姨。
李崇建的父親離開大陸之前曾娶妻、喪妻,來台第二次娶妻,李崇建的生母算是二媽。爸爸與大媽生了一個兒子在大陸,今年七十五歲,是窮困純樸的老農民。2005年7月7日情人節,李崇建從西安到山東探親,凌晨一點半抵達目的地,找不到旅社,有一間旅店只剩半間房,老闆說,房間裡有兩張床,其中一張是一對情侶的,還剩一張床,李崇建不想當電燈泡,於是跑去投靠親戚。第二天中午親戚設宴,大哥拖著悲傷的身影前來,他已24小時沒吃飯沒喝水,因為他蹲在公交站等爸爸。父親難過心疼,講出來的話卻盡是訓斥責罵,讓老哥哥傷心又難堪,一口飯都沒吃就走了。三天後,李崇建拉著父親去找大哥,大哥家中沒水沒電,為了招待父親,大哥煮了四道菜,其中三道青菜裡面都是沙子,一道葷菜是豬蹄膀。雖然大哥事先借來一個冰箱,但是他不知道冰箱沒有電就沒有用,所以豬蹄膀已經發臭了。大哥免不了又要挨罵,他都已經當爺爺了,還一直被爸爸叨唸,很沮喪。爸爸與大哥有愛卻無法連結,所以李崇建央求大哥帶他們去看大媽的墳墓,李崇建在大媽那一坏黃土墳前磕頭、對著素未謀面的大媽之墳自我介紹。大哥非常感動,從此見人就誇李崇建是他的好兄弟!李崇建也曾鼓勵父親再娶,於是李崇建有了第三個媽媽,第三個媽媽說這個世界上最懂她的人就是李崇建。
如今李崇建從叛逆青少年蛻變為一個能夠理解別人的人,從沒有媽媽的處境翻轉到擁有三個媽媽,驗證了他所說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要從渴望與愛中尋求;想達到有效的人際溝通,必先展開自我覺察的內在探索。

濃縮版
http://udn.com/news/story/7048/1777390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dy001&aid=6311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