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四屆聯合報文學大獎評審會議記錄
2017/07/10 01:31:50瀏覽1967|回應1|推薦71

 

生命中最深刻的沉靜,

在一閃神的瞬息之間。

 

時間:2017年6月25日(日)下午2點

地點:聯合報總社204會議室

 

決審主席:王德威

 

決審委員:王德威、吳明益、邱貴芬、張小虹、詹宏志陳雨航、陳義芝(按姓氏筆畫序)

主辦單位:聯合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侯延卿/記錄整理】

 

 

入圍名單:

黃錦樹,近作:《魚》(由王德威提名),代表作:《由島至島》

陳黎,近作:《島/國》(由邱貴芬提名),代表作:《島嶼邊緣》

劉克襄,近作:《虎地貓》(由張小虹提名),代表作:《野狗之丘》

甘耀明,近作:《邦查女孩》(由陳雨航提名),代表作:《殺鬼》

陳育虹,近作:《閃神》(由陳義芝提名),代表作:《之間》

夏曼․藍波安,近作:《安洛米恩之死》(由吳明益提名),代表作:《冷海情深》

簡媜,近作:《我為你灑下月光》(由詹宏志提名),代表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聯合報文學大獎已舉辦過三屆,每一屆入圍者都是極優秀的作家,在文壇已有高度成就。然而他們都是在非自願且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捲入一場競賽,角逐唯一首獎。評審結果一公布,分數有高有低,落選的人難免有不同程度的傷心。因此會議開始之前陳義芝先聲明,只要能夠入圍,便是傑出的表徵。

會議一開始,副刊主任宇文正對於這個獎再做一次說明。因為這些年來單篇或單本的獎已太多,終生成就獎也太多,因此聯合報文學大獎決定尋找正處於寫作高峰的作者、評審認為有續航力的作家,給予高額獎金,鼓勵作家持續創作。聯合報文學大獎是一個沒有前例,完全新創的獎,既不是成就獎,也不是競賽獎,而是另一種形式,尋求新的可能。

主席王德威補充,現在的評審機制是評審提出各自認為值得被提名的人選,但就算是連續幾年被提名的作家,如果他們三年內沒有新作品,就自動出局了。唯有不斷創作,才能被加入這個獎項的入圍名單。各種文類合在一起是希望除了小說獎之外的其他文類不會被忽略,詩和散文也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如果有哪個環節可以讓一般社會讀者感受到這個獎也有鋒利的一面,可以引起更多的社會效應,而且具有文學價值,這些面向都值得評審委員思考。

 

王德威提名黃錦樹:

他每個階段都讓人耳目一新

黃錦樹從1990年開始在台灣發表作品,1995年獲得中國時報首獎,2001年《由島至島》將他許多重要作品結集,之後他把寫作重點轉向散文,素描馬華的人文、社會風景。從2011年開始,黃錦樹再度以小說創作者的面貌出現,野心更大,《魚》是他「南洋人民共和國」系列第三本,《雨》是目前最新的作品,但在他個人寫作與人文關懷等方面,《魚》更具代表性。這個系列也算是五部曲,但不是長篇小說,而是不同篇章的合輯,企圖傳達兩個世代的馬華文化所面臨的政治與倫理衝擊。黃錦樹在《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嘗試拼貼、改寫、嘲諷等各種方式,稜角令人不安,但《魚》到達了一個新境界。一個中年作家回首來時路,興起挫敗之感慨,不只意識形態,還有他在台灣定居後的生命冒險、自問文學何用?

台灣這些年不斷尋找本土的政治正確,一直爭執不休。其實我們可以把眼光放大,肯定黃錦樹這樣不合群的作家,向離散文化致敬。

 

張小虹提名劉克襄:

文學的貓狗小事

選擇劉克襄的《虎地貓》和《野狗之丘》,有犧牲打的味道,但是劉克襄已經強大到不怕成為犧牲打。文學市場萎縮的時候,當然要開拓其他路線。從封面與內文設計來看,這兩本書是走市場訴求路線的中小學讀物,文字簡單,敘事手法淺白,沒有雕琢、典故、意象的經營。劉克襄替貓狗命名、繪圖、攝影,標示牠們的分布地圖,透過這些行為,人與貓狗產生了關聯,訴諸人道關懷式的情感抒發,沒有明顯的環保口號,素樸的情感藉由文字自然流露出來。

劉克襄做為一個創作者,他幾乎是全方位的作家,詩、小說、散文、古道探查、台灣史……如果黃錦樹等類型的創作者是透過後設形式發出一種虛無的感慨,劉克襄則是直接提著菜籃上菜市場買菜。他沒有傳統創作者的苦悶、焦慮,他的創作厚實且沒有侷限,與生活經驗連結在一起,只要感興趣,什麼都可以寫。他也是推動自然寫作的重要推手,讓人看到文學可以如何不一樣。

 

陳雨航提名甘耀明:

源源不絕的想像力

甘耀明去年入圍沒有得獎,但是在比較了眾多小說之後,陳雨航還是決定推選他,因為他是近年小說寫作者中少數具有特殊創造力與高度突破性的作家。甘耀明的蛻變,從《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同名中篇開始展現。從鄉野式的風格,轉為聲音、影像的描繪,讓讀者看到他的想像力在飛揚。《殺鬼》的想像力更進一步、強度更高,甘耀明把日據時代及戰後的種種素材融入他龐大的創作列車裡,橫衝直撞,幾乎沒有限制,輾過當時的台灣,也輾過小說創作的領域,帶給讀者非常大的震撼。但《邦查女孩》沒有乘勝追擊,當然原來的魔幻場景與甘式想像力仍在,但比從前的作品寫實多了。紮實的情節,與台灣林業史相關的庶民式的社經背景,配合他那出格的創造力,讓他的小說強大又有生命力。

 

陳義芝提名陳育虹:

讓人猝不及防地產生共鳴

這次入圍的七位作家,不同文類、不同風格,如何評定?因此陳義芝從華文文壇這種屬性的座標中,來評斷著作的開展性、閱讀效益,以及對讀者與後來者的啟示。

詩人捕捉自然界與人文界中渾沌的、不穩定的形象或事件的感知,不是要陳述,而是要喚醒。《閃神》共分四卷,卷二的每一首詩都有神話原型,陳育虹藉由神話裡的兩性慾望糾葛,呈現現代女性的意識。卷三的〈死神〉描寫希臘神話中很會編織的少女Arachne被變成蜘蛛後,以蜘蛛的困境與死亡來比喻在情感上自我綑縛的女性。對於女性處境的描寫,陳育虹沒有控訴,只有深深的同情。

陳育虹一貫擅長表現無以名之的,物象與物象,念頭與念頭,語詞和語詞,之間的關係變化。她的情詩,不只纏綿、深情,更有語言的刷新,新的感性、新的聲音、新的語法。她的作品表達方式看似跳躍,但有強烈的主體感發,充滿生命的活力。

 

吳明益提名夏曼.藍波安:

結合文學與生活的實踐力

吳明益坦言,國外的作品具有語言新鮮、敘事方式特別、意圖宏大等優點,讓他深感震撼。由於台灣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如此強大的作品,因此原本台灣作家對他產生的影響力日漸削弱,不過原住民文學例外。拓拔斯•塔瑪匹瑪、霍斯陸曼•伐伐、巴代……都值得一提。起先使用漢名施努來的夏曼•藍波安,更是每一本作品都帶給吳明益很大的語言新鮮感。起初吳明益也考慮過推選台語作家,雖然從小到大在家都講台語,可是如果他要用台語描述一個房間的氣氛、一座森林、一條河流、一個季節、一場戰爭……總覺得台語不敷使用,好像沒有一個像山一樣高的對象在前面可供參考學習。

對吳明益而言,原住民文學這個體系,在語言的特殊性與啟發上,高過其他的華文作品。而夏曼•藍波安不僅具備強大的海洋與傳統知識,也是台灣原住民作家中最具有世界文學視野之人。

 

詹宏志提名簡媜:

愛情推理小說的背後

簡媜的創作素質一直很平均,也是台灣散文寫作的代表性作家,雖然是以抒情「美文」為主,卻在中文的「美文」裡放入了大量台語的語彙,又能與中國文學傳統連結在一起,在散文這個文類裡也曾激起過微小的破壞性。

簡媜早期的作品追求高密度的文字,像《月娘照眠床》文字很講究,現在則放鬆了。《我為你灑下月光》藉由閱讀去世友人札記的過程,交織敘事者自己的狀態、情境。有人的故事與交往的歷程,一點一滴揭開逝者心底的秘密,宛如愛情推理小說。《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寫老人,《我為你灑下月光》寫愛情,兩本書都採用個體來敘述,但簡媜想料理的,是根本的、更大的議題。

 

邱貴芬提名陳黎:

文學的未來性

邱貴芬在陳黎的創作裡看見文學的未來性。我們談詩總會提到「文字的音樂性」,通常指的仍是視覺方面。可是陳黎用跨媒體的方式呈現他的詩,文字之外,還有聲音與影像,同一首詩也可以有不同版本的表現方法,所以陳黎的作品必須在網路上看。以前說「作者已死」,作品的生命由讀者來延續。陳黎則是除了新作之外,也不斷回到他的舊作,每次都藉由不同媒體的展開來賦予它們不同的新生命。譬如視覺詩可以變成聲音詩,再加上動畫。創作不再只是文字,文學也不再只是閱讀,而是一種體驗。結合視覺與聽覺,為數位網路時代的文學帶來無限生機。如果要問文學的未來在哪裡?在這樣的情況下,陳黎的詩不僅有技巧,題材也廣,涵蓋政治、歷史、土地,格局不斷在擴大。每位被提名的作家在個別文類中都是第一人,但是回到文學本身,評估一位作家為文學帶來的貢獻,以及破格,因而推薦陳黎。

 

第一輪投票

決審團針對入圍作品,分別給予第一名7分、第二名6分、第三名5分、第四名4分、第五名3分、第六名2分、第七名1分。

01:27:20計分

黃錦樹《魚》28分(王德威7、邱貴芬3、張小虹3、陳雨航3、陳義芝3、吳明益6、詹宏志3)

陳黎《島/國》27分(王德威4、邱貴芬7、張小虹1、陳雨航6、陳義芝4、吳明益4、詹宏志1)

劉克襄《虎地貓》20分(王德威1、邱貴芬4、張小虹7、陳雨航2、陳義芝1、吳明益3、詹宏志2)

甘耀明《邦查女孩》32分(王德威3、邱貴芬5、張小虹4、陳雨航7、陳義芝2、吳明益5、詹宏志6)

陳育虹《閃神》30分(王德威6、邱貴芬6、張小虹2、陳雨航4、陳義芝7、吳明益1、詹宏志4)

夏曼•藍波安《安洛米恩之死》31分(王德威5、邱貴芬2、張小虹6、陳雨航1、陳義芝5、吳明益7、詹宏志5)

簡媜《我為你灑下月光》28分(王德威2、邱貴芬1、張小虹5、陳雨航5、陳義芝6、吳明益2、詹宏志7)

 

由於入圍者分數都很接近,接下來的討論就著眼於評審委員們如何拉票了。

 

文學的階序是如何形成的?

兒童讀物算不算文學?

陳雨航:《野狗之丘》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劉克襄自己也狐疑這本書究竟是報導文學或小說?他把動物觀察寫得像小說,是這本書的亮點。

張小虹:劉克襄的成就要從整體來看,他的書寫面向多元,代表作提《野狗之丘》只是為了對應新作《虎地貓》,但其實如果選他在古道探查類的作品,感覺就完全不一樣。劉克襄活潑的文字,充滿了與土地、生活的連結。文學的動人之處,不是來自於修辭與形式的經營,閱讀劉克襄的作品,讓讀者可以丟掉一些對文學含有過多矯飾的預設。

如果以寫貓來講,朱天心的《戀人們》比《虎地貓》好太多了。以寫狗來說,《邦查女孩》和《安洛米恩之死》寫到狗的部份也很精彩。所以討論劉克襄時,不是回到文字本身,而是他整體的呈現方式。像去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巴布•狄倫,就是在逼問:歌詞能不能算是文學?這件事也許可以刺激我們思考,像劉克襄這樣的書寫者,跟社會比較貼近,在傳統的文學設定與層級階序(hierarchy)中比較沒有位置。所以我們要反過來問,文學的層級階序是如何形成的?

 

運用或扎根?

文學的未來在網路嗎?

王德威:現在有太多文學創作者在網路上出現,挑戰對於文學的觀點。晚清時代,報刊雜誌的出現改變了整個世代的閱讀經驗。現在視為當然的,當然也是可以改變的。陳黎的網路詩,有些是為了讓讀者容易進入他的世界、體驗感官的震撼而製作,但是陳黎應該有更精彩的作品。

張小虹:網路詩和多媒體詩,除了國內,國外也有,陳黎有沒有超越其他人?有沒有獨到之處?在網路世界,不一定就是多媒體,例如夏宇直接用翻譯軟體寫詩,直接發揮網路的感性。

詹宏志:針對「文學的未來」,應擴大一點來講。講到網路文學,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是「誕生於網路的文學」,例如蔡智恆、鯨向海。

另一種是觸及網路或討論網路這件事的作品,以文學處理網路的問題,例如威廉•吉布森的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早在1984年就意識到網路的概念,同時探討網路與人的關係。

有些創作用到了網路的特性,例如陳黎,但他用的是多媒體,現在已是網路媒介中最不重要的一環。網路文學的第三種可能是作者每天發文、讀者會有回應,第二天作者便順著讀者的反應寫下去,例如張萬康的《道濟群生錄》。這種創作型態涵蓋了讀者的介入,這才是名符其實的網路文學。此外,有沒有一種創作是自動發生的、由互動而產生,沒有傳統所謂的作者,任由網路本身影響創作的路徑與結果?

邱貴芬:我並不是說陳黎的作品是網路詩,他確實用的是多媒體,但是他也用到網路的特性,讓讀者可以同時閱讀不同的版本。以「華語語系」(Sinophone)的範疇來看,陳黎的作品中有台語詩、客語詩,在文字之外,加上聲音的體驗,所以陳黎的貢獻在於提醒我們文學的物質性,不僅在於創作,還有閱讀。文字只是一個時代的制約,陳黎所具有的未來性是在這些方面的反省,而不是在於他運用了網路的特性。

王德威:正因為有網路,我們現在作家無數,無論素質好不好,台灣文學充滿希望。雖然文字已氾濫成災,但也有很多現象值得注意。網友之間的互動,遠遠超過在書店買一本書看完後寫一篇書評。這麼多人在寫作,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學都有,文學的前景非常樂觀。

邱貴芬:所以敘事、創作必須改變,閱讀也必須改變。讀者的介入還在發生,還無法斷定它的成就。90年代是陳黎創作的高峰期,像〈花蓮港街1939〉剛開始只有文字,但後來一直添加其他元素,這種創作模式值得觀察。

吳明益:雖然這次提名夏曼•藍波安的《安洛米恩之死》,可是他的前作《大海浮夢》寫得比較好。劉克襄也有類似的狀況,他的地方誌《四分之三的香港》影響力很大,更具代表性。劉克襄寫很多專欄文章,也會貼上臉書。現在作家的戰場在臉書,文章一發表,就可以獲得讀者立即的回饋。如果在網路上引發負評,也可以在網路上即時澄清。

 

正能量或負能量?

寫作一定要嘔心瀝血嗎?

王德威:當我們探討什麼是文學?黃錦樹寫作是因為知道歷史既無能又無用,知道台灣社會對他沒有反應。在某一種意義上,他的寫作是欲為墓誌銘。還有一種文學,把寫作本身當作一個事件,沒有去想作者、讀者的分野,創作就是另外一種生命的表徵,例如劉克襄。劉克襄是幸福的,作品充滿正能量;黃錦樹則如尼采用血來寫作。

陳雨航:希望黃錦樹不要那麼自怨自艾,覺得大家不接納他。基本上,台灣沒有哪一個文學家特別幸福。其實他是很被大家在乎的,他要做實驗也隨他,《由島至島──刻背》的封面書名不統一,搞得圖書館都不知道要怎麼登錄這本書?可是大家都願意配合他,他能做到別人都做不到的事,真的勸他不要再哀怨了。

王德威:接下來討論簡媜,她通達人情世故,不懼怕年紀與生活的各種缺陷,寫衰老、傷逝,沒有濫情的感傷。可惜《我為你灑下月光》還是有一種文藝腔。

陳義芝:《我為你灑下月光》裡的「我」和「她」可能是同一個人,簡媜創造了一個層次,說不定那些札記是她早年的筆記。

詹宏志:如果用時間來衡量,這樣一位創作者,應該給她一個機會。《我為你灑下月光》的題材和表現方式討喜,可惜每次詩詞跑出來的時候,會形成對閱讀的干擾。可能每個人到了某個年紀,就會想要追溯自己的來歷吧!

 

文學應該攪動社會?

還是讓社會沉澱?

邱貴芬:陳育虹有一個超越時空的面向,例如收錄於《之間》的〈只是一株細瘦的山櫻〉,從後院到天空到整個春天,最後「細瘦的死/就把整個後院佔滿了」。她的精緻,讓讀者感受到閱讀文學的樂趣及嚮往的境界。陳育虹的詩,可以從一粒沙中看見一個世界,甚至一個宇宙。

王德威:讀陳育虹的詩,彷彿找到一個千古不遇的知音,令人心動神馳。雖然她並非不食人間煙火,但是讀者無法回應她。如果考慮到時代的關聯性,在網路互動盛行的社會中,她的沒有互動,會不會成為一個問題?互動生態基本的改變需要思考,陳育虹式的精緻是另外一種極端。

詹宏志:《閃神》的珍貴處就在這裡,在如此喧囂急躁的時代中,陳育虹乾淨、純潔、成熟、不俗,把所有雜質都濾掉了,讀了之後讓人整個安靜下來。只是如果把大獎給了她,在這個社會裡可能得不到任何回應。相形之下,《邦查女孩》和《安洛米恩之死》都至少有一點攪動社會的能力。

邱貴芬:其實陳育虹提醒了我們,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不見得是社會議題,生命裡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是時間,或是一株櫻花……是某些簡單卻深刻影響了我們的事物。

 

一件事可以講幾遍?

作家是否必須以突破求進步?

陳義芝:聯合報文學大獎的設定包含了近作與代表作,所以還是要拿現在的作品來比較,考慮這個作家是向上仰角、停留在高原或是其他情形。

詹宏志:黃錦樹也是技藝多元、手法多變、視野寬廣的作家,包含歷史與地理各方面的視野皆寬廣。對黃錦樹最大的感觸,就是他的成績這麼好,可是感覺他十年前就是這麼好,為什麼卻沒有進展?總覺得他即將脫殼而出了,可是那殼始終包裹著他,他的創作為自己解釋太多,小說好像變成了論文的註腳。

陳雨航:最近這幾年,在語言上會有影響的,就是夏曼•藍波安。他講文化的差異,每看他一本書,都會得到啟發,以及更多的反省。他常常會重複寫一些事情,但還不是大問題。這兩年,尤其《安洛米恩之死》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一個作家寫一部作品,可能寫了一年、兩年,寫茫了,寫了後面忘了前面,小母狗長大卻成了公狗;或者同一件事寫兩次,事件中的人事物卻有很明顯的出入。還有寫到安洛米恩的大哥自殺時,遺物中有張大春的《四喜憂國》,書中說他哥哥是1986年過世的,可是《四喜憂國》1988年才出版。他的語言和世界觀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技術上應該要求。

吳明益:許多原住民朋友常常一個故事重複講,但每次講得不太一樣。夏曼•藍波安應該也有這樣的特質,他把這個特質運用在小說寫作,不像其他作家那麼嚴謹。也許編輯曾經提醒過他,可是他不肯改,但這也是他的魅力。至於公狗、母狗的錯誤,夏曼根本不在意這種事。但如果是魚的種類,他應該就會在意。

邱貴芬:夏曼既然是作家,就應該認真對待他的寫作。他對原住民文學創作的貢獻無庸置疑,但從《冷海情深》到現在,他跟黃錦樹有同樣的問題,隱然之間已經有一個框架,阻礙了他的進步。

張小虹:夏曼這本書就是要去抵抗漢化的邏輯,在這個意義上,姑且不論他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安洛米恩之死》的錯誤是可以被接受的。他有些文字像詩,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宇宙觀在裡頭,第一次看到時覺得很迷人,但是這一類的文字在幾本書中重複之後,讀者的新鮮感會降低。

 

要狂野或要收斂?

過於用功或不夠用功?

吳明益:以前看黃錦樹的作品,特別是他的散文,對於每一件事情的不滿,他都直白地寫出來。可是到了《魚》這本小說集,很多故事的片段都呈現溫暖、完整的氛圍。對於甘耀明,則是非常佩服他在《殺鬼》所展現出來的敘事的氣魄,完全擺脫了文藝青年模仿前輩的寫作歷程。台灣的小說作者不太理會其他知識,不做研究,可以把一個醫生也寫得很文青,很大的原因是不夠用功。甘耀明寫《邦查女孩》最令人感動的地方,是他去林田山實地踏查,並在書中充分展現阿美族對植物的知識。他最近又有新作《冬將軍來的夏天》,他的創作能量強大,值得期待。

邱貴芬:甘耀明、吳明益和伊格言都是研究型作家,花很多時間在研究上,從他們身上也可以看見文學的未來性。

詹宏志:讀《邦查女孩》得到很多樂趣,在這本小說裡可以看到故事、神話、部落,全部混在一起,然後都能展開,非常精彩。甘耀明未來的可能性,太符合續航力這個條件了。

張小虹:雖然甘耀明寫《邦查女孩》有花時間做田野調查,但他狂野想像力的翻山越嶺,可以再經過多一點的處理。並不是長的作品大家就會看不完,而是在收放之間,《邦查女孩》可以再精簡一些。

 

第二輪投票

決審團針對入圍作品縮減範圍,每個人投3票,給予心中的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

黃錦樹《魚》7分(王德威3、張小虹1、陳義芝2、吳明益1)

陳黎《島/國》4分(邱貴芬1、陳雨航2、陳義芝1)

劉克襄《虎地貓》0分

甘耀明《邦查女孩》11分(邱貴芬2、陳雨航3、吳明益3、詹宏志3)

陳育虹《閃神》9分(王德威1、邱貴芬3、陳義芝3、詹宏志2)

夏曼•藍波安《安洛米恩之死》8分(王德威2、張小虹3、吳明益2、詹宏志1)

簡媜《我為你灑下月光》3分(張小虹2、陳雨航1)

 

第三輪投票

針對票數領先的黃錦樹、甘耀明、陳育虹和夏曼•藍波安,每位評審委員投2票,第一名2分、第二名1分。

黃錦樹《魚》2分(張小虹1、陳義芝1)

甘耀明《邦查女孩》7分(邱貴芬1、陳雨航2、吳明益2、詹宏志2)

陳育虹《閃神》7分(王德威1、邱貴芬2、陳雨航1、陳義芝2、詹宏志1)

夏曼•藍波安《安洛米恩之死》5分(王德威2、張小虹2、吳明益1)

 

第四輪投票

上一輪投票結果,甘耀明與陳育虹同分,因此評審委員以每人一票再表決一次。

甘耀明《邦查女孩》得3票(陳雨航、吳明益、詹宏志)

陳育虹《閃神》得4票(王德威、邱貴芬、張小虹、陳義芝)

投票結果:第四屆聯合報文學大獎獲獎者為陳育虹,獨得獎金101萬元。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dy001&aid=10613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