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人,中國文化源於何處?根據DNA,還是根據傳說?
2011/08/10 03:48:07瀏覽16001|回應3|推薦3
中國人,中國文化源於何處? 根據DNA,還是根據傳說? 

 (大陸學者觀點)
大多數中國文明獨立說者只看到了中國本土完整的“序列”,並陶醉於這些“序列”,但對於新內容的注意不夠,比如馬車的引進,青銅器冶煉技術的引進,瓷器(非陶器)在商朝的突然出現,文字在後商的突飛猛進,對於這些關鍵的文明元素都沒有足夠的重視。最重要的是,中國文明獨立說的前提是建立在DNA技術應用之前中國也有猿人進化為中國人的幻想基礎之上。現在當我們把人類的起源定位於非洲單一起源說之後,許多推論勢必發生了動搖。
 
在過去的上萬年裡,應該源源不斷地有外部的人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來到中國,定居下來,他們帶來的文明與本土產生的文明一直在進行交流和本土化。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人們奠定了部分的中華文明,但並不是全部,因為帶來新文明的“三代”還沒有到來。
 
我們近百年來,尤其是建國以來一直企圖從考古發掘上掘取證據說明中國人是獨立起源的,我們100萬年以來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世界文明起源的單一起源說法或者中國文明起源的任何其他理論,都被作為別有用心的一部分,是的,我們發現了元謀人,那是什麼呢?一個牙齒?國際上證明古人類存在的最起碼依據是頭蓋骨,建國以來的大規模考古發掘一個也沒有找到,唯一的證據受到國際公認的北京人,從體質和血緣上已經被證明和現代人類沒有直接聯繫. 雖然北京人在50萬年以前就開始取火,但他們早已滅絕,也確實不是我們的祖先. 然後就是幾十萬年的中斷,國外發現人類生存遺跡都是連續的,中國則是有一個接近40萬年的斷層,直到大約10000年前的甘肅,陝西仰韶和南方的河姆度文化,不錯這個時期是冰川結束的時候,這也同樣可以解釋在這個時期人類跨過白令海峽進入北美,為什麼不能從中亞來到中國呢? 讓中國的考古學者和政客們尷尬的是,越組織發掘發掘的東西就越證明中國人種和文明最初來源於中亞,無論是發掘的器物還是原始圖騰.其實這個聯繫很容易得出,在中國早期的文字記載中你會發現,中國很早就對西域一帶的地理狀況相當清楚,關於西王母和崑崙山的傳說非常完整,而對於當時來說更加容易到達的長江一帶卻十分模糊.這表明早期的中國人是頭腦中帶著祖先遷徙的地理概念而來.
 
中國人從哪裡來?中國文化從哪裡來?古埃及人與現代埃及人不是同一人種?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結合美國研究的人類遷徙圖(起源非洲):
 
中國漢族人,以蒙古族人种血統(不是說蒙古人,而是說人種發源地在蒙古)為主,並加雜著高加索人種(白種人)和馬來人種(在中國又稱百越種或者越南種,這是小黑人人種,是黑人人種的一個分支)
 
中國,凡是漂亮好看帥氣英俊這樣的詞彙可以形容的人,都是沾了擁有更多高加索血統的光
 
根據考古學考證,中國人的祖先黃帝就是高加索人種,對,典型的白種人!!
 
孔子也是白種人,李白也是白種人
 
考古學家對山東地區不同時代墓穴遺骸的測量和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西漢之前的基本上是以高加索血統為主,唐之前以高加索和蒙古種混血為主,但是高加索成分為主(類似今天的新疆人),從宋,元,明開始,蒙古種為主要成分開始佔據越來越大的比例,一直形成今天中國人的主要人種成分...
 
如今非洲埃及已經是阿拉伯人(閃族後裔)和黑人(蘇丹)的天下,信仰伊斯蘭教,那些5000-6000年曆史的古老埃及石刻、壁畫和廟宇中常見的“黃種人”已經不見了,甚至有歷史學家指出:埃及上古浮雕中的法老、貴族和平民形象,確實有很多和今天中國的黃種人比較相像。不像純種白人,也不是黑人?

埃及王朝時間漫長(長達3000年),但是上古埃及於4600年前結束(公元前3100-2650年),這一時期中國4000年的夏朝還沒有建立(前2070年)。現在佔據埃及的阿拉伯人(閃族)和黑人(蘇丹)都使用拼音文字,他們都不能閱讀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而且人種面貌大不相同,懷疑他們並不是同一個種族延續的?從後期埃及壁畫看,明顯出現了大量的白人,文化宗教開始變化,以前的“黃種人”壁畫逐漸消失,他們是遷徙了?還是被其他種族消滅、或者同化了?

1996年開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歷時5年,考證中華文明4000年(夏朝)。基本解決夏、商、週曆史年代遺留問題(與以前的歷史考證不同): 斷代工程沒有考證黃帝的年代,而1915年民國版的《辭源》記錄黃帝距今4704年(前2697年);中科院考證夏朝距今4077年(前2070年),1915年民國版的《辭源》記錄夏朝4212年(前2205年),現在比《辭源》減少135年;中科院考證商朝3607年(前1600年),民國版《辭源》記錄商朝3790年(前1783年),現在比《辭源》減少183年;中科院考證周朝3053年(前1046年),民國版《辭源》記錄周朝3141年(前1134年),現在比《辭源》減少88年。 因為確定為4000年文明(夏4077年),而不是傳統的5000年文明,所以爭議比較大,而且西方只承認商朝為“文明期”3600年(實際承認中華文明3500年)?

黃種人原來在埃及中東阿拉伯半島地區,後來遷徙到印度和東南亞地區,後來進入中國西藏蒙古朝鮮韓國日本,到達俄羅斯遠東,以後到達南北美洲(包括格陵蘭南部),後來擴展到北歐俄羅斯地區,印尼、新西蘭,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也有黃種人。 在2002年以後,中科院又開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探索4000年夏朝以前的“三皇五帝”文明起源期,就是黃帝、顓頊、帝嚳、堯和舜的歷史,他們是歷史人物還是傳說?如何看待五帝時期復雜的歷史記載?長期成為中外學者爭論的焦點。 歷時五年已有初步成果:追溯至4500年左右,中華各民族開始普遍種植稻穀、小麥,玉器技術成熟,青銅技術出現和進步,飼養黃牛和綿羊等,社會等級制度逐步出現,王權和國家逐步形成。 考察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這里古代文化相對集中,而且程度略高於其他原始文化的新石器時代地區,也考察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遼河流域(內蒙古)的紅山文化等,這裡的文化發展、社會演化也不亞於中原地區。 考察河南登封王城崗城址、新密新砦遺址、偃師二里頭遺址,襄汾陶寺遺址大型聚落遺址,發現這裡宗族勢力非常強大,血緣和地緣關係的政治延續到夏、商、週(包括秦漢)時期,農業、青銅、社會等級文化源頭來自西邊,精美的玉器來自東邊良渚(江蘇太湖)地區,良渚玉器古老悠久,來源地還需要深入考察。還有黃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等,以及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長江流域曲家嶺文化等,這些文化都出現在5000年左右,集中在河流平原區。 目前的“探源”上限設定在6000年左右(公元前4000年),以考古學為核心,以文物事實為依據,多學科相結合,“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還將繼續探索考證. .....

歷史考古探源還沒有完結,社會評議已有不少:目前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顯示,中華文明出現“爆發時期”,青銅技術,稻穀、小麥,社會等級制度在漫長的中華新石器時代並沒有出現(玉器陶器存在),但是集中出現在這一時期(4500或5000年左右),而且是較為'成熟'的文明技術,缺乏自然演化的過程和足夠的時間,所以懷疑文明來源西方的歐亞草原和中東地區? 因為埃及文明6000年,巴比倫(伊拉克地區)文明5500年,印度文明5000多年,都比中科院考證的中華文明期4000年夏朝更長久,而且人類非洲起源說越來越確立,如果中國人的祖先全部來自非洲,那麼必須穿越埃及、中東、印度或歐亞草原才能到達中國,所以人類文明也自然由西向東發展傳播? 進入中國的路線應該是南北兩條:北部經過歐亞大草原,南部經過印度到達雲貴地區,現在考證水稻從南部進入中國,小麥從西北進入中國,新石器時代中國早期文化沒有水稻、小麥,沒有青銅器,缺乏社會等級制度? “三皇五帝”到底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居民,還是外來民族? 文化爭議很大,最大膽的說法是:黃帝屬於西戎族,遠古祖先源自埃及的部落民族?與黃帝征戰的炎帝、蚩尤同樣具有顯著的埃及特色?建立夏朝的大禹家族也叫“夏甲”?屬於埃及人與中東閃族人的結合民族?商朝民族(東夷)的祖先源自中東閃族與含族人的結合民族?周朝的“姬姓”為王,封地最多,還有“姒姓”、“姜姓”等屬於周朝貴族,這些民族也是來自西北草原,與歐亞草原游牧民族有著天然的聯繫,懷疑其祖先也經歷過中東地區的民族文化混血? 統一中國的秦始皇的先族,同樣是來自西北的游牧民族,早期為周天子“放馬”有功,所以得到秦國封地,秦始皇也姓“姬”(同時他又“嬴”),為什麼一族有兩個姓氏?以後建立隋唐的兩大強勢家族(楊姓、李姓),考證屬於長期漢化的游牧鮮卑族(北魏後裔)? 如果這樣顛覆歷史,中國人的傳統世界觀和價值觀將面臨巨大挑戰!?

當然,在地質紀年的時間尺度上談人種並沒有多大意義,不管黑白棕黃膚色如何,都是“線粒體亞當夏娃”的兒孫,我們都是十萬年前走出非洲的人類祖先的後代,這是基因常識。而在以千年為單位的時間尺度上談民族及其大義同樣是毫無意義的。

 
【資料】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理論:
 
在生物分類學上,人類只有一個種。換句話說人類沒有種間所存在的生殖隔離,甚至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之間連亞種都不存在,因而可以說,人類在歷史上向地球的任何一處遷移的可能性都是合理的。常說的“人種”充其量不過是大的族群。人類雖然在形態上有很大差別,但分子水平上並沒有特別大的不同。但是某些特定的DNA片段在不同族群明顯不同,這些差異正是我們用來區別不同地區、跨越不同時代的人群的主要研究指標。

自1987年以來,遺傳學家們通過檢測世界各地現代人的DNA發現,世界各地的現代人都來自於一個大約20萬年前的“非洲祖母”。大約從15萬年左右,這位“非洲祖母”的後代開始走出非洲,向外擴散,進而演變成目前世界上的現代人群。也就是說,人類曾經有兩次走出非洲,一次是200萬年前的古人類,另一次則是10多萬年前的現代人祖先。
 
但如果按照這個理論,那批200萬年前走出非洲,散佈在各地的遠古人類的後代哪裡去了呢?按照遺傳學家們的解釋,經過數百萬年的滄桑巨變,他們要么根本沒能生存下來,要么就是被更加適應環境,更加聰明的現代人類祖先所替代。 然而,中國的人類學家們卻並不支持這一說法。自1920年代,“北京人”化石發現以來,中國就被認為是人類持續進化的中心之一。這似乎已經被中國境內發現的大量早期人類化石所證明。按照人類學家們的分類,人起源分為四個階段: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而與之相對照,這個鏈條上的所有化石幾乎都能在中國找到。 自1998年以來,中國的遺傳學家們也陸續發表了一些有關中國人DNA與中國人起源的論文,通過檢測,中國的遺傳學家們找到了支持現代人中國人起源於非洲的假說。並推測,這批人在約6萬前達到東亞南部,其中一些分支陸續進入現在的中國境內,進而演變成中國目前的各個民族。 遺傳學家們還發現,在中國的古人類化石鏈條中,存在一個巨大的缺環,那就是10—5萬年前這個區間,很少有人類化石存在,而這被認為是涉及到中國人起源的關鍵所在。尤其是,目前發現的晚期智人,也就是現代人祖先的化石幾乎都沒有超過5萬年。 遺傳學家們說,出現這種空檔,顯然不是偶然的,這恰恰是由於這個時間正處於第四紀冰川期,東亞地區的遠古人類大都沒有存活下來。遺傳學者用DNA證實,東亞人群是距今4萬年左右由非洲遷徙而來,然後從南向北遷徙分化,最後形成東亞大地豐富的的民族。東亞族群的祖先最初達到了東亞南部,約在在約20000到40000年前開始分化,一支自越南進入中國,並沿海岸線向北,成為百越和東夷的先祖,其中一個亞群在北部灣一帶就轉而南下,最終成為南島語族的先祖。而另一支則向自云南穿過四川一直到達黃河中上游盆地,成為漢藏羌的祖先。其中一個亞群在約8000-6000年左右向東向南擴展,最終成為華夏族群的先祖。而另外的一些亞群則調頭向西南發展,最終成為藏緬語族的祖先。儘管這個來自基因的遷徙路線也僅僅是一個草圖,但那些在語言學界長期懸而未決的難題似乎都能得到合理解釋了。這就是為什麼語言學家們在漢語中,既能與藏緬,又能與苗瑤、侗台、甚至與南島、阿爾泰都找到親緣關係的原因。也就是說,著名的“北京人”根本沒有後代延續到現在,更和目前的中國人沒有什麼關係。
 

    古DNA的最輝煌業績,是對尼安德特人的DNA的提取。這支已經滅絕了的現代人類的近親,曾經引起人們巨大的關注,許多歐洲人認為,自己可能是尼安德特人的後代,至少身上混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1997年,德國科學家帕波斯和他的學生馬提亞·克里金斯在德國慕尼黑大學測出了距今3萬多年的尼安德特人線粒體DNA中的379個鹼基對。他們發現這些鹼基對序列和現代人的對應序列很不同,這個結果實際說明,尼安德特人和現代歐洲人沒什麼傳承關係,他們在50萬年前從共同的祖先進化開來,兩者沒有發生融合。 當時,許多人不同意這些德國科學家的結論,他們認為帕波斯才得到379個鹼基對,太少了。從心裡說,許多歐洲人也情願祖先是獨立起源的尼安德特人。
 
 
但是,到2000年,又有奧奇尼科夫等人成功提取了尼安德特人256個鹼基對,這些DNA的序列與帕波斯測出的只有3.48%的差異,而且這次實驗分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同時進行,得到了相同的結果。它證明了古DNA存在的可靠性。 到2006年,美國和德國的幾個實驗室從古DNA提取物中獲得了65萬個鹼基對和100萬個鹼基對長度的尼安德特人的古DNA序列,另外,由加拿大、美國及德國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從猛獁象化石中獲得了1300萬鹼基對的古DNA序列。 到這個時候,歐洲人對於現代歐洲人是從非洲起源,已經沒有什麼大的爭議了。 在中國古人類的化石鏈上,今天測試的古DNA樣本,都在幾千年前左右,基本還沒有超過一萬年前的。這一方面是受限於技術,一方面,是古樣本不容易得到。根據對一系列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的古DNA的測試結果,繪出了一張五六千年前中國的族群分佈圖。人們可以看到,當時的漢族祖先華夏族,還只佔著中國的一個小角。將基因地圖中的五六千年前中國人群的遷徙路線與考古學、歷史學中的研究資料與成果銜接,可以更清晰地確定,這些燦爛一時的古代文化,當時是哪一個族群創造的。比如,良渚文化,那麼優美絕倫的玉器,五千多年前就由古百越人,也就是帶M119基因位點的那支人創造出來的;而距今四千多年的大溪文化,創造者是苗瑤族群,他們與漢族人群同樣都帶O3型染色體,但他們已經有點變異,是O3a4型,是在2萬年前開始與漢族分開的。當時各個考古文化區域裡的人群,相互是隔絕的,隔離程度相當高。良渚文化中都是M119,沒看到M122。在大溪文化中,有很多屬於苗瑤族群的M7。在山西陶寺文化中,就沒有看到南方人的任何基因。大約15萬年前,在東非分化出了很多人種與部落,其中就已經包含了現在的黑、棕、黃、白四個人種的祖先。Y染色體上的M168 ​​是目前發現的一個很古老的突變位點,這是人類在要離開非洲時產生的突變,大約發生在10萬年之前。那些棕色人、黃種人就是帶著這個古老的突變開始向世界擴散。除了 ​​非洲以外的現代人都具有這個位點的突變。10萬年前,地球處於冰川期,大部分陸地被冰川覆蓋。整個海平面比現在低120米左右,許多海床裸露在地面。在東非,各個部落擁擠在這塊炙熱的土地上,搶奪著有限的食物。或許是頻繁發生類似於現在的盧旺達種族清洗事件,一部分人開始走出非洲。 又過了幾千幾萬年,現代人在Y染色體基因突變M168 ​​基礎上又出現了2個突變類型,M130和M89.前者發生在8萬年前,後者發生在4萬5千年前,人類已通過北非進入了歐亞大陸。最早出來的是棕色人。他們主要是在海邊捕魚為生,並撿食灘塗上的高蛋白食物。他們拿著舊石器和尖木叉,在印度洋岸邊走著。公元5萬年前,他們已佔領了南亞和東南亞的陸地和島嶼。在之後的幾萬年裡,散漫的捕撈撿食生活讓他們沿著無邊的海岸線,一路走到東亞,形成“馬來人”的先祖?之後可能穿過白令海峽到達北美和南美洲。黃種人走出非洲的時間要比棕色人晚了近5萬年。但他們的擴散速度很快。他們只用了棕色人1/5的時間就到達東南亞。取樣的1萬2千個中國人的樣本中有11311個樣本在M89的位點上發生突變。而這個突變標記在黃種人到達東南亞時就已形成,並且一直在這裡做了很長久的活動,之後他們將要進入中國,分化出現在的漢族。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山東省考古研究所及日本東京大學人類學系分子進化研究室合作,對山東省臨淄地區的兩個不同歷史年代古墓群中的古人類DNA進行了分析研究。成功地從2500年前、2000年前的古人骨和現代人樣本中提取和純化了DNA,並用PCR(鍊式聚合酶法)成功地分析了線粒體DNA中人類族群差異比較明顯的D環區域。比較了不同歷史時期山東半島兩個不同古墓群中人群的分佈及遺傳結構與現代人的異同性。我們將獲得的結果與目前國際上有關數據庫進行了比較,並且繪製了表示人群可能關係的聚類圖。這種關係在本研究中提示了古代臨淄地區不同歷史時期的特定地點墓葬群中埋藏著與現代人的某些遺傳標記差異較大的人群,2500年前臨淄墓葬人骨基因片斷與現代歐洲人非常接近,而2000年前人骨DNA則與西亞和中亞人群相似。眾所周知,臨淄為齊國古都。“齊、許、申、呂由大姜”,全是姜姓,與出於羌族的姬周世為婚姻。此亦羌人是印歐人之反證。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人類的遷徙和混血,而不是所謂的“基因突變”引起的。

漢藏同源。很難讓人相信漢人和藏人本出同源,最早提出漢藏同源的是中國的一些語言學家。原本在語言學界認為南方的侗傣語和漢語最接近,後來發現與漢語最接近的是藏語。藏語中大多數字的發音在中國東南部的方言中都能找到,而且字義相同。藏語和漢語之間存在的不是一般意義的對應關係,而是系統性的對應。在語言上,漢族和藏族表露出非同一般的關係。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於1996年在DNA中找到了漢藏同源的證據。發現漢人和藏人在M122以及在其分支M134上都有相同的突變。通過對Y染色體主成分分析,發現藏族的突變頻率與漢人最接近,這意味著在藏緬語系的諸多民族中,藏族和漢族最接近。他們分化的年代約在5000年前。 其實中國利用DNA分析自己祖先的遷徙路線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了,中科院雲南動物研究所、哈爾濱醫科大學、中科院細胞遺傳學院等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只要把各自分散的路線拼合起來就是一條完整的中國人遷徙路線。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華夏56個民族和東亞、東南亞各民族都是由南亞語系的先民分化出來的,因為他們身上都帶有M122的突變。M122突變大約發生在三萬年前,那時中國陸地上的許多山脈被積雪常年覆蓋。除了 ​​有少數棕色人在黃河、長江流域活動,更多的地方顯得空茫一片。這時候,在東南亞的緬甸一帶,黃種人的部落已經取得一定勢力,棕色人不斷向南退縮。當中國陸地上的冰川不斷地消融時,一支帶有M122突變的南亞語人群開始進入了中國。目前發現關於南亞語先民進入中國後的分化路線有3條,共有2個入口,一個是雲南,一個是珠江流域。 其中一支沿著雲貴高原西側向北跋涉,他們最終在距今1萬年前的時候到達了河套地區,黃河中上游的盆地。這批漢藏語系的祖先也被後人稱之為先羌,他們也就是漢族與藏族人的共同祖先。這一支南亞先民在出發時的頭顱還很圓,又因為地中海貧血基因的關係,出現了大鼻子、厚嘴唇等特徵。但他們順著江,走著河谷,從雲南來到甘肅,人體形態也發生變化。而到了高原之後,不再受瘧疾影響,加上缺氧,地中海貧血基因的人不容易存活。於是存活下來的人,臉都變得很長,線條、棱角變得剛硬、如同刀削。在漫長的行進中,他們使用的語言也發生變化。有一種理論認為,這是口耳相傳所帶來的變化。聽的人覺得你在講另一個字,複述的時候就變成另外一個音了。更重要的是,經過這1萬多年的遷徙,在他們的體內M122的基礎上又誕生了一個新的突變,M134.這樣一直到5000到6000年前,人體內部的DNA又開始“不安分”了,那時,由於粟谷農業的出現,新石器文化開始在這個地區發展。 人口的增長使群體必須擴增新的居住地。漢藏語系的兩個語族開始分野。其中一個亞群在M134的基礎上又發生了M117的突變。他們帶著這個突變向東行走,一直到渭河流域才停留下來。他們掌握了農業文明,開始以農耕為生。這個群體就是華人,也就是後來所稱的漢人。M117是漢人身上很古老的一個遺傳突變。另一個亞群被稱為藏緬語族群體。他們離開黃河流域,向西向南遷移,最後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居住下來。在遷徙的過程中,這個群體就像細胞在不斷裂變,分化出了藏、羌、彝、景頗、土家等。華人在渭河流域磨礪出一支驍勇善戰的秦人,他 ​​們盤踞在關中,積聚著實力。還有一部分華人則出了潼關,受到夷人龍山文化和苗瑤文化的影響,分別形成了'齊'語支和'楚'語支人群。秦漢時期,四分五裂的中國被統一,從語言、文字到貨 ​​幣、計量單位等文化層面上,漢族的整體意識真正形成。 加上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統治,之後漢族就沒有再出現分化。而文化上的強勢讓漢族像是一滴濃釅的墨水滴在了中國的版圖上,他們帶著M117突變迅速地向四周滲透。模糊的南方民族身份。經研究發現,南亞先民沿雲貴高原西側北上形成漢藏語系的同時,從中分離出一支南亞先民朝東南方向遷徙,繞過老撾的崇山峻嶺,距今1萬多年前,南方的北部灣形成了澳泰語系祖先。這一支黃種人帶著M119突變從越南、廣西方向進入中國,沿著海岸線往東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具有M119突變的族群在民族學上又稱為百越民族系統,他們歷史上的覆蓋範圍是從越南北部的交趾分佈到江浙一帶。在千百年的分化中,誕生了黎族、侗族、水族、仫佬族、仡佬族、高山族、壯族、傣族。這些民族在語言上、文化上有很強的一致性,所以也統稱越人。 目前在上海調查'吳人'和'越人'究竟是一個民族還是完全分屬兩個民族。之前在語言學界有觀點認為他們同屬一個民族,因為他們之間的語言能相互溝通。經研究發現,他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民族。越人在七八千年前就在上海的松江發展。吳人要到3000年前才進入上海。越人各民族的身上有大量的M119突變。吳人則很少有,他們更多的是M7突變,那是從苗瑤語系分化出來的。當初南亞先民從雲貴高貴西側進入中國後,還有一支人群與漢藏民族分開了,他們沿著長江往下走,這個時候,他們DNA鏈上位點在M134的基礎上發生了M7的突變。這個人群在洞庭一帶形成了苗瑤語系。吳人就是苗瑤人東進和南下的漢人同化後形成的,所以他們遺傳結構的變化多而復雜。

 東南亞是一個民族分化中心。從目前來看,在此次“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中涉及關於中國人遷徙路徑的研究已相當清楚,現在只需要做些收尾和補充工作。有研究發現,在2萬多年前,澳泰語系形成的時候,就有一支部落沿著海岸線往上跑。幾乎就沒有留下沿途停滯的痕跡。他們一直跑到西遼河流域再停留下來。他們是'阿爾泰'語系的核心。後來夷人上去了,華人也上去了,在那裡進行了一次民族大融合。形成興隆文化。這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進入新石器文化的地方。之後那些'阿爾泰'語系的先民又朝周邊遷徙,往西分化成蒙古、突厥,往東進入朝鮮、日本,向北穿過白令海峽踏上美洲。 這個地區的DNA採樣相對做得薄弱些。在這一次的遺傳地理圖譜計劃中,這些都會加以完善。更多的重點將放在對東南亞的研究上。一些著名民族學家,商討如何制定採樣地點和路徑,東南亞是個民族交匯領地,共有近2000個民族,世界上四分之一民族都在東南亞。由於非洲人很早就抵達了東南亞,在這里分化的時間也長,所以東南亞是一個民族分化中心。在那兒幾乎一個島就是一個民族,翻過一座山又是一個民族。研究應該先從老撾、緬甸入手,因為那裡還有很古老的人群部落。從非洲遷徙來的黃種人先抵達緬甸,在那兒形成南亞語系。而目前關於南亞語系的採樣很少,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進行得很緩慢。這次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的工作重點將會落在老撾、緬甸身上,畢竟,南亞先民是東亞人共同的祖先。這部分人群的遺傳結構搞清楚了,將會對整個人類遷徙歷史提供很大的貢獻。 漢族源於中國北方的華夏部落,隨著歷史的變遷,這個民族的文化逐漸由北向南擴散到了中國南方。那麼,究竟是大規模人口遷徙帶動了漢文化的流動,還是漢文化自身在靜止不動的人群間擴散?最新研究發現,答案就藏在11.6億漢族人的基因裡。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漢文化的擴散的確伴隨著大規模人口遷徙,但這場由北向南的人口遷徙中,占主導地位的是男性。漢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群體,其人數約占我國總人數的93%,佔世界總人數的五分之一。漢族大約始於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居住於黃河流域中上游的華夏部落。後來隨著歷史的變遷,漢族人逐漸向南遷移,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直至台灣島和海南島。漢民族在遷移過程中,北方移民與當地居民不斷通婚,北方先進的文化不斷向南方擴散,漢民族在交融中逐漸形成。 語言和文化的擴散一般存在兩種模式:一為人口擴張,即人口遷徙模式;另一種為文化傳播模式,即人群間有文化傳播,而基因交流卻很有限,那麼,漢文化在由北向南傳播的過程中是否也伴隨著這兩種模式?南北漢族在父系上基因十分相似,在母系上基因差異顯著。人體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Y染色體是由父系遺傳的一種性染色體,由於在人類遺傳過程中不會出現重組,因此能穩定而豐富地記錄人類遺傳信息,通過對Y染色體的研究,能較為直接地揭示人類起源和演化的過程。測定和分析了來自南北28個地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漢族人群的Y染色體非重組區和線粒體DNA,這些樣本覆蓋了中國絕大部分的省份。將漢族線粒體DNA序列歸入不同的世系類群並統計出其分佈頻率,結果發現,南方漢族與北方漢族的Y染色體類型及頻率分佈非常相近,說明南方漢族在父系上與北方漢族非常相似,受到南方原住居民的影響很小。 母系方面,北方漢族與南方漢族的線粒體類型的分佈非常不同,南北漢族之間有極其顯著的差異,南方漢族受到南方原住民族的影響較大。總體上,北方漢族對南方漢族的遺傳貢獻父係比母系高得多,南方漢族中北方漢族的貢獻比例由北向南遞減。北方漢族人群帶到南方的先進文化將南方人群同化,但無法改變當地人身上的遺傳基因。漢族人口的遷移帶動了漢文化的擴散,文化無法改變遺傳基因。源於黃河流域到後期始於長江流域的向周邊和邊遠地區的擴張,在遺傳上並沒有取代這些地區以前存在的人群,相反,只是從文化的角度將當地人的基因庫同化為漢族的一部分。中原地區漢族人群向南方和西南方向的擴張是一個政治和軍事上的征服過程,直接結果是漢文化的滲透和同化。我國的漢族只是文化上而非血緣上的完整群體。漢族本身是多源的基因庫被同一個文化(漢文化)同化、融合和統帥的產物。雖然人群的遷移性很大,由此導致較高的基因流,這雖然或多或少地模糊了人群擴張分化的歷史,但歷史的痕跡顯然在遺傳上還是有所保留。漢文化的擴散中確實發生了大規模的人群遷徙,漢文化向南擴散的機制符合人口擴張模式。幾乎所有的漢族群體的Y染色體單倍群分佈極為相似;其次,北方漢族對南方漢族的遺傳貢獻無論從父系還是母系方面都十分可觀。在漢族的擴張過程中,南方漢族與南方原住民族發生了基因融合,但這一融合具有性別偏向性:融入到南方漢族中的南方原住民族女性遠遠多於男性,而北方漢族的男性對南方漢族做出了更大的貢獻。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發生了許許多多像楚漢戰爭、黃巾之亂、靖康之難等一系列導致社會動蕩的歷史事件。 大批北方漢人由於受北方戰亂和飢荒的影響,開始向南遷移。這些遷移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南北朝時,當時北方流民(以漢人為主)為躲避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的混戰而大量南遷,這次南遷對中國人口版圖的劃分具有重大意義。當時部分士族為逃避賦稅還隱瞞了部分人口。史載,當時成功向南實施遷移的人群以身強力壯、勇於拓荒的男性農民為主,很多女性在遷移的途中由於體弱多病而較少存活在遙遠的路途之中?歷史上的南方多為邊遠蠻夷之地,各朝代多於此駐軍屯田,這對所在地的性別和基因構成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元、明兩代及清初接連不斷向雲南、貴州地區派去大量軍隊,實行屯田制度。四百年內,移入雲貴地區的人口達百萬之多,對南方基因影響較大。

古埃及人種:就繪畫雕刻觀察,埃及人一般的形狀特點為:肩寬、腰細、足平、唇厚、身材矮小、肌肉發達。埃及統治者即上層社會人士之形狀,其特色和一般人略有不同。這些人大致都:高大、細長、四肢均勻、鵝蛋臉、懸膽鼻、額頭高聳、雙目炯炯。最突出的,是其皮膚。據記載,他們生下來都是白的,後來變黑??,是受到陽光的影響。就這一點,史家推斷他們係來自亞洲而不是非洲土著。埃及上層社會人士的皮膚,尚有奇怪之點。在畫家筆下,一律塗成紅色,女性之臉,一律塗成黃色。為什麼?合理的推斷,當係受化妝習尚之影響。 埃及奴僕的形狀,和上述兩種人又自不同。這些人,大半身材短小,形態粗劣。鼻樑低、鼻竇寬、秉性聰明,行動笨拙(童姥姥注:這種形容詞童姥姥也看不太懂,只是照原文全錄)。埃及人的頭髮,黑而微曲,但不做捲髮狀。婦女一律把頭髮剪得很短,恰像美國少女最摩登的髮型一樣。男人一律修面而戴假髮。大都把頭剃光。貴婦欲戴假髮,亦有把頭剃光者。Iknaton母后Tiy及其顯例。埃及習俗,假髮的長短和社會地位成正比,全國以國王的假髮最長。 今天埃及的主體民族是阿拉伯人,他 ​​們並不是古埃及人的後裔。從古羅馬帝國時期開始,古埃及先後遭到多次異族入侵,在異族的統治下,古埃及人的宗教、語言和風俗習慣等逐漸變得面目全非。現代埃及的“科普特”人,就是古埃及人的後裔。科普特這個詞在古希臘語中意思是“埃及人”,在埃及全國,科普特人佔總人口的15%左右,他們也講阿拉伯語,科普特語僅僅是“宗教語言”,在宗教場合使用。現在的埃及人以阿拉伯人血統為主,古埃及人的確切種族不太清楚,從語言上來說,都屬非印歐語系的閃含語系;古埃及人的後裔可以在今日埃及的“科普特”人中找到,但這只是在文化(語言、宗教等)的意義上,種族上的古埃及



人是早已消亡了。 “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只是習慣上的稱呼,實際上種族的劃分並非按膚色,而是有著一系列複雜的特徵標準;歐羅巴人種(即俗稱的“白人”)中的地中海類型膚色就很暗,如北非、南歐和西亞的大部分人群都屬其中;古埃及人的血統尚純,後來混入希臘、羅馬、阿拉伯、突厥等因子,便成了今日的埃及人,但是阿拉伯人對它的影響是最大的(這是宗教的力量),因此埃及人基本同化於阿拉伯人,更進一步,由於埃及的古 ​​老文化及它在蒙古、突厥侵略時表現出的頑強抗爭的精神,埃及漸漸贏得了阿拉伯世界的領導權,並一直在其中居於重要的地位。 是否可以大致上說古埃及人是早期白人?理由如下:1、古埃及壁畫和描述的古埃及外貌,不能完全作為判斷人种血統的依據,因為膚色可以受氣候環境而變化。2、早期白人與現代白人的界定區分是不同的。古代的地中海沿岸古國,由於開化較早,文明程度較高。與更內地的土著相比,他們自稱“白人”而稱那些土著為“黑人”。這些早期白人包括:古埃及人,遍布北非的腓尼基人,現在以色列人的祖先希伯來人,紅海沿岸的閃米特人(現在埃塞俄比亞的民族),以及南歐的拉丁人等等。那個時代的人們,在編纂神話時,已經將地中海、紅海沿岸的國家、勢力納入一個體係來考慮。而現在白人,在地中海文明時,還只是居於更北方的蠻族,他們被早期白人認為是“紅種人”(恰恰是因為他們皮膚更白,一旦毛細血管充血,皮膚就顯得發紅)。綜合上述,西方大致認為古埃及人是早期白人。多區起源論! 2002年,中國科學家對具有解剖學上現代人特徵的柳江人進行重新測定,得到的結論是:柳江人生活在距今約七萬年至十三萬年之間的華南地區,用有力的實證反駁了中國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觀點。這一發現,顛覆了美國《科學》雜誌​​2001年5月刊登的論文的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慰文認為,用基因研究結果推測人類進化的過程,無論如何是間接的,而來自化石的證據是直接的。柳江人化石年代的測定,直接證明了在七萬年至十三萬年前或更早,柳江人已經生活在華南地區,不可能是在這之後才從非洲遷移而來。 古人類學家、考古學家的研究表明,在中國大地上幾十個地點發現的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化石,構成了一條完整的中國古人類進化鏈,證明了中國古人類有著明顯的體質特徵的連續性。因此可以說,中國人的主體是東亞大陸的土著居民。“多區起源論”認為,地球上各地區的現代人類是從各地區的早期智人進化而來的。地球上的早期文明是多元的,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都是相對獨立起源的,締造各種文明的古人類,理所當然應該是多元的——多區起源。當然,迄今為止,非洲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歷史最為久遠。 目前國際學術界較為普遍的看法是:大約距今七百萬年以前的非洲,開始出現了人的系統和猿的系統的分離;大約在距今二百五十萬年以前,在非洲誕生了最早的人類——“能人”;大約在距今二百萬年以前,地球上出現了直立人,它的化石在非洲和亞洲都有發現。在人類進化史上,一千萬年前地球上有很多猿類;五百萬年前有了原始人類的留世記錄。在史前考古中,一千萬年至五百萬年之間,人類的始祖與猿分離,這一演進過程的物證卻少而又少。在非洲中部的乍得,發現了這一時期的頭骨化石。中國科學家的判斷,中國最早的古人類化石是二百萬年前的巫山人化石(清江人),在中國出土的各時期的古人類化石都有共同特徵,如鏟形門齒、長方形眼眶、扁平的臉等,這表明至少在二百萬年以來,中國人的進化是在中國本土連續不斷演化的。 “同源西來”假說?根據基因染色體分析,人類“走出非洲”是可以確認下來的,所以“同源說”具有很大的可信度。為什麼是非洲而不是別的地方?懂點地質學的應該知道,和人類生存性命攸關的一個小冰河期發生在一萬兩千年前後,那時候地球絕大部分地區不適宜人類生存,但赤道附近的氣候還可以維持,那裡的人類也就存活了下來。隨著氣候的逐漸變暖,人類也遵循著傳統的遷徙習性,逐漸的由非洲向北向東遷移。這個時間和人類的“舊石器時代”進化事件是相吻合的,而“新、舊石器時代”是人類進入史前文明的主要分水嶺。隨著人類不斷遷移的腳步,一個一個文明也先後誕生了。 古代文明的脈絡大致和這條路線一致: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恒河流域、黃河流域,在現有的考古資料上基本前後有著一兩千年的時間差距,從距離上看,大致符合人類學上的人類遷徙速度。至於後來各文明的盛衰消亡,客觀因素太多。可能有人會有疑惑:我國境內相繼發現清江人、北京猿人、元謀猿人、藍田猿人等等,他們都生活在幾十萬年至200萬年前的中國本土,怎麼反倒是一萬年前的非洲“小黑子”成了人類祖宗?這些確實是人類的祖先,但是不是“我們”現在這些中國人類的祖先還沒有定論,他們是否滅絕了也需要考古和基因證明,這有賴於進一步的科技來解決。書讀得少,不敢妄下結論,就理解來看,支持“同源西來”假說。 有人認為在中國與中東同時發展了文明,甚至早於中東發展出文明。當然有可能,但是概率不大。從非洲出來的人類一直向四面八方擴散。由於他們沒有發達的組織紀律,也沒有國家、民族概念,那麼這個自由遷徙的態勢就應該一直存在。什麼時候這個狀態才會停止呢?這個問題的回答最為關鍵。它將觸擊文明產生的的源流問題。人類一直相對自由遷徙,第一次在中國方面的受阻是中國人認為的夏王朝嗎?即大約4000年前。但真正的形成嚴重的致命阻隔應該是在東周時期。在這個模式下中國的夏商周應該有濃重的外來色彩,或者說有外來的極大可能。 “中國文明獨立說”通常把現代人遷徙的中斷表述為大約2萬年前。他們為什麼在2萬年前突然停止?在這個時間裡,全球氣候或地理只因為第四次冰期的結束而變得方便,所以把人類遷徙設為在2萬年前突然停止遷徙就顯得沒有道理。但是不讓人類在2萬或1萬年前停止向中國走來,那麼中國的文明起源就不純潔,不能說明中國文明是自己起源的。所以人類必須停止遷徙(實際上不可能),中國人才能創造自己的文明。近來考古檢測山東臨沂的東夷古墓,發現東夷古人遺骸具有中亞白種人基因。《易·繫辭》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重門擊,以待暴客。……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說明黃帝、堯、舜等族的文化程度高於當地人,他 ​​們是本地產生,還是外來傳入?

下面是中國古人內部遷徙圖:

中科院考證:中國4000年以前沒有“國家”,屬於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不低於8000年或10000年,明顯區別於舊石器時代,江蘇太湖地區的良渚(玉)文化成為傑出代表。三皇五帝就是4000年國家前期的重要文化人物,歷史傳說紛繁複雜,三皇可能包括三個種族?五帝可能是五個部落領袖?中亞的“伊塞克湖”位於中國新疆以西,曾經是中國領土,現在屬於吉爾吉斯,伊塞克湖的發音叫“Isaac”,中東“閃族”也有一支叫“Isaac”族,有歷史聯繫嗎?中國西域自古就有白種人,不知道與古老的閃族有沒有聯繫?據說古代中東的“含族”與“閃族”不一樣,含族成為古埃及人? 古埃及人的壁畫並不像純白種人,頭髮眼睛黑,皮膚黃,甚至還有黑人。現在證明到達印度創造文明的'雅利安人',是來自中東伊朗的,接近閃族人,印度因為靠近中東遷徙路線,所以人種基因比中國複雜,黑白黃三種人都有。而意大利也是非洲人類遷徙歐洲的“通道”,所以人種基因比北歐複雜。青銅器在中國出現比較“突然”,沒有找到青銅器的過渡產品,比較直接的進入了青銅的相對成熟期,青銅器是銅錫合金,屬於古老科學發明,應該有一個比較緩慢的研究發展過程。夏朝大禹建國以後,廢除了堯舜的禪讓製,直接把王位傳給了兒子“啟”,中國的世襲王位制由此開始,一直沿用到清朝滅亡的1911年。 世襲王位制是源於古埃及的,而且大禹很善於'治水',治理黃河淮河,埃及人在5000年前就有水利工程了,中國夏朝歷史是4000年。中國遠離了人類遷徙的“中心”中東 ​​地區,所以文化保持得比其他民族長久?而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亞過於遠離了人類遷徙的“中心”,難以接觸到大面積文明活動,所以社會發展緩慢?夏、商以前的中國人應該比較自由,因為沒有“國家”,而夏朝建立了國家體制以後,法律稅收與大規模的戰爭也來臨了。中國古代神話經常將西北崑崙山想像成重要的地區,為什麼喜歡西北荒僻的崑崙山?幾乎已經到達帕米爾高原了,也許這裡是非洲古人類到達中國西北的必經之地?而現在中國的內地人沒有多少願意去崑崙山的。中國的“賈”字是“西貝”,中國古人為什麼用貝殼作為貨幣或代表貿易?而且是西方來的貝殼或商品,不是東方的?大海就在中原的東邊,不算遠。西藏青海的羌族人認為炎帝是他們的祖先,不是黃帝,為什麼?長沙出土的西漢馬王堆“帛畫”和屍體防腐技術(2000年干屍),是否具有埃及輾轉而來的某些文化特徵和技術?中國古代王族死後都有殉葬的殘酷風俗,直到漢代才被杜絕,而殉葬與從葬最早是古埃及法老定的:讓僕人陪葬。秦始皇的方錐型陵墓在春秋戰國流行,怎麼有點像金字塔?古埃及人死後製作木乃伊的時間一般為70天,分為10個7天,中國農村安葬以後,把日子分為“頭七、二七、三七……”。四川三星堆文化比較特殊,年代古老,3000多年,沒有文字,以後也沒有在四川延續三星堆文化,青銅器水平高於中原地區,青銅器人物造型不像黃種人,謎團很多,如果是外來的,應該經過印度和雲貴地區到達四川?屬於南方路線? 美洲有印第安部落自稱他們來自中國的殷商,南美洲瑪雅人與中國草原民族的許多習俗傳統相近,瑪雅人歷史短卻具有高超的數學、天文曆法和醫療,建築等文明成就,瑪雅人的智慧是“天生”的嗎?如今瑪雅人屬於蒙古黃種人的結論,已經被科學認定。文字起源也是多樣化的,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中原六國都有自己的文字,這已經是距今2200年的事,那麼更遠的商呢?距今3600年,文字只有一種嗎?秦國統一文字使用篆書,應該屬於甲骨文的延續,但是不同於甲骨文。今天的伊拉克人讀不懂巴比倫的文字,現代埃及人讀不懂古埃及的文字,瑪雅人讀不懂古瑪雅人的文字,但是中國人還能讀懂一小部分甲骨文,雖然生活在同一地球,但是文化和種族的延續卻不一樣。 逆向思維也存在:如果人類文明源於美洲,那麼應該沿著中國向中東和歐洲傳播;如果源於中國,應該向東西兩個方向傳播,向南也有傳播。但是歐亞大陸西部的文明比東部早,埃及巴比倫印度都比中國的4000年文明古老,所以逆向思維難以成立。中國自古就不產獅子,為什麼長時間的統治象徵都是獅子?神話傳說的'麒麟'大概是獅子,但是中國本土人沒有見過獅子,如何去想像?所以獅子形象屬於外來的?非洲、中東和印度,古代都產獅子,而且位於中國人的遷徙路徑上。傳說中國最早鑄鼎者是夏朝大禹,目的是辨“神、姦”,所以笨重的“鼎”成為中國王權的象徵,中國商朝最大的鼎'司母戊'竟然達到800多公斤,精美的雕飾和銘文都證明了青銅技術的成熟。 全世界只有中國人用鼎代表王權,為什麼?鼎本來是食用器皿,可以烹煮肉什麼的,相當於“鍋”?大概與“吃”和“食物”有關?“民以食為天”,食物豐富能顯示王權?後來演變為政治意義的禮器,貴族大王可以使用九鼎,次等貴族的用量逐漸降低,最小的貴族只能用一鼎,而平民百姓根本不准用,也用不起,屬於早期的資源壟斷?兩河流域5500年曆史的蘇美爾石雕既有高鼻深目的白人,也有五官平和的“黃種人”,中國商代墓葬壁畫中也出現不少西域人,形像不同於中國人,隨葬的武士傭也有很多深目高鼻的“白人”形象,都說明西域游牧民族源源不斷到達中國,產生多種影響。 梁啟超說“蘇美”是中國人?中東兩河流域(現在伊拉克)早期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型文字是最早的人類文字,其實也“接近”甲骨文,楔型文字是世界上所有像形文字的鼻祖,後來影響到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國象形文字明顯晚於他們,是否受到外來影響,研究點應該在甲骨文。蘇美爾還有著名的“彩陶文化”,時間比中國“仰韶文化”早,中國“仰韶文化”還有一個代稱,也叫“彩陶文化”。還有接近的:有三塊古老的蘇美爾泥版,列舉了幾百種植物的名稱,都是草藥,還提到動物的藥用功能和礦物的藥用功能,蘇美爾人看病甚至要“望聞問切”,然後對症下藥。 蘇美爾人蓋房子多使用泥磚,而且塗白牆,但是不使用石頭材料,古埃及人的文字也有刻寫在獸骨上的,但是不使用龜甲。中國歷史學者曾經提出有趣的觀點:中國的先秦史籍提到“胥靡”,可能是'蘇美'的譯音?因為“胥靡”的漢字意義不明顯,可能屬於外來語?正如現在考證出“敦煌”的語音來自大月支人,敦煌的漢語意義也不夠明顯。“胥靡”也許有蘇美爾戰俘或居民?“胥靡”是春秋時期鄭國的古邑(河南偃師),它的名字應該有原因。重要的是,埃及和蘇美爾人裡本來就有不少“黃種人”,當然也有其他人種。 蘇美爾楔形文字,屬於象形圖畫文字,用“口”表示動作“說”;用代表“眼”和“水”的符號來表示“哭”等等。隨著文字的推廣和普及,用一個符號表示一個聲音,如“箭”和“生命”在蘇美爾語中是同一個間,因此就用同一個符號“箭”來表示。後來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號,如人名前加一個“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與中國甲骨文和漢字都有一定聯繫。


黃種人
大概出現於3-4萬年前,蘇美爾人在公元前3500年建立起本行星的第一個文明。蘇美爾人有兩項重大發明,即冶煉青銅和楔形文字,劃出了全人類文明和野蠻的界線。他們的語言與漢語接近,楔形文字和中國甲骨文和漢字關係密切。中國“甲骨文”是中國文字的先祖,大約是3600多年前(商代時)使用過的最古老的文字,它刻於龜甲或是獸骨之上,是已失傳的文字。中國發現甲骨文距今才一百多年,在已發現的的近5000個甲骨文單字中,能夠釋讀的約1500字;餘下的3000多字多屬地名、人名、族名,可知其意,但不可讀其音;其中也有不少字因後世不再沿用,給研究帶來了極大困難,而且甲骨文的起源還是迷。蘇美爾第一個懂得了耕種,第一個創造了文字(而且其字符結構、語法和發音規則接近甲骨文和漢字),第一個架設了屋頂,第一個開鑿了水利設施,第一個發明了陶器,第一個編寫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農書,不厭其煩的講述應該如何務農,要注意的各種事情:怎樣節省灌溉用水、不要讓牲畜踐踏田地、驅趕食穀的飛鳥、及時收割等……蘇美爾人和某些古埃及人可不可能是炎黃的祖先?中國西北有絲綢之路,南部有茶馬古道(四川穿越雲貴緬甸到達印度),正好位於南北的遷徙路線上,當然現代作為“商業貿易”路線考察。文化起源淡漠了,在漢朝張騫開闢“官方”絲綢之路的時期,這條路線早已存在;南方茶馬古道同樣悠久,是中國南部通往印度的“渠道”。 中國南北人口為什麼有些差異?怎樣形成的?北方的游牧後裔比南方多,B型血比南方多;南方的原始居民後裔比北方多。大概是南北兩路進入中國的?南方早於北方,因為南方氣候比北方好,食物比北方豐富,非洲埃及中東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緬甸,進入雲貴西藏,一部分南下到東南亞,馬來西亞印尼,一部分北上四川湖南廣西進入長江流域,懷疑太湖的良渚文明屬於“南亞人種”創造?北路從非洲中東伊朗阿富汗中亞進入新疆(崑崙山區),或許停留,或許東進北進,北部進入蒙古向東向北,到達朝鮮日本俄羅斯遠東,超越白領海峽到達北美加拿大,穿越美國進入墨西哥,到達南美洲,巴西智利阿根廷什麼的地區。 南下進入中國,北路人種比較強悍,混雜白種人,現在新疆維吾爾屬於突厥民族,與土耳其同源。因為北亞寒冷缺乏食物?他們主要從中國西北進入,生活方式以游牧為主,中國早期朝代幾乎都是西北民族建立的。在黃河以南和長江以北,南北亞人種開始衝突與交流。三星堆,以前認為的“金腰帶”的爭議,現在認為是“金權杖”了,金權杖也是埃及法老的權利象徵。金腰帶因為不僅是捋直了這樣簡單,金箔是“中空”的,內部有木棍遺痕,外部有紋飾,如果是金腰帶難以解釋。三星堆還有大量青銅面具,文物距今3250年。面貌不像黃種人,文化與中原迥異。 三星堆青銅器水平高於中原商朝,時間正好是商朝距今3600年與周朝距今3000年之間。三星堆在四川嘉陵江流域(廣漢),離成都不遠,距今3600年的商朝恰恰沒有控制四川地區,三星堆的青銅器水平如何高於商朝?而距今3000年的周朝可以控制四川了,三星堆就在距今3000年左右滅亡了,大量青銅器被集中埋葬,估計被周朝滅族了?但是奇怪的是沒有明確的歷史記錄,周朝沒有,古代蜀國也沒有,不過可以推測:周武王滅了商紂王以後,率領300輛戰車和5000虎賁,用了三年時間,消滅了99個方國,臣服了652個方國,俘虜了410萬戰俘《逸周書·世俘解第四十》。周朝軍隊佔據四川以後,會不會把三星堆也滅了?確實成為歷史謎團。2005年,復旦大學的一位本科生閆鵬榮曾經對著名的四川懸棺中的古屍進行了古DNA的測試,得出結論是懸棺古屍是古百越人的後代,而不是廣泛傳說的巴人。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也曾試圖對人們疑惑不解三星堆之謎進行探索,可惜對其古屍的DNA提取沒有成功。那裡太濕了,頭骨和土都在一塊,把土弄掉,骨頭就碎了,DNA沒有提出來。

“中華文明西來說”作為一種歷史假說,最初的提出是在袁世凱那個時代,有一個從瑞典請來的工程師安特生。他學過地質學,地質學跟考古學相關,他有基本的考古知識,他在中國西北地區(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發現很多彩陶(紅陶),他發現這些地方的陶器跟西亞和中亞的非常接近,尤其他提出更具體的是與中亞今天土庫曼斯坦的安諾非常接近。考古學有一個原則,兩地某個物種很接近你可以判斷它是同源的,他就提出了“中國文明西來說”。這個學說提出來以後,當時的人比較接受。因為中國沒有自己的科學家,考古學是西方人建立的,所以西方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它有一個好處就是相對比較客觀,不帶民族感情。當中國人自己掌握了話語權之後也是有好處有壞處的,壞處就是有一部分人科學觀念不強,一涉及到人文科學就不理性、不客觀,只聽從感情的,那就會出現問題。“文明”的界定標準是什麼?每個流派不一樣,但是基本有這樣的條件,同時有這幾個因素可以稱之為文明時期:第一要有文字,不是簡單的符號,要有成句成章的東西才是文字,甲骨文就是文字,之前沒有文字。光這一條就把中國文明限製到殷墟這個時期(3300年),其它幾個是國家的產生、複雜的行政管理機構、王朝、金屬冶煉技術,這些東西必須有共同存在的時候才是文明,沒有這幾個東西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明”。 西亞、古埃及的這些條件全部都比中國早一兩千年,每一項很均勻的,這個是公認的,即便是我們國內的學者也公認這些條件。我們的學者想把我們狹義上的文明提至四千年到“夏”這個朝代,但至今我們沒有找到夏朝的王城、文字、大規模金屬冶煉,所以西方還不承認這一塊,西方只承認商朝的中晚期。
 
“西來說”就是指中國文明從西邊過來;另外一個名稱我們可以叫“全球文明同源說”,簡單講就是“同源說”;還有一個說法是講中國的文明怎麼傳播進來的。三星堆與眾不同,就是它裡邊有“人面”,明顯雅利安人種或者說白人大鼻子、深眼窩:你一看就不是黃種人,三星堆不奇怪,只是給了你人面的證據,放到大的“西來說”上可以這樣解釋,就是大約在中國“三代”時期,這個時候重要文明標誌是青銅,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中國幾個不同地點同時出現了跟三星堆一樣的大規模青銅點。
 
事實上我們真的知道夏商周的人群的特徵了嗎?比如說夏商周的人種,這是最敏感的一點,也是最突出的一點。假如我告訴你我們上古的統治者或者文明的發起人(帶動者)他們就是一批非我們這樣的人,長得跟我們不一樣的人,我覺得一般的人會很吃驚,想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另外一些人可能會出於民族感情(的角度)很拒絕,他們覺得怎麼可能?在南殷墟(商朝出甲骨文的地方)裡面有一條通道,在道路兩邊豎立了像真人大小的浮雕,這些都是殷墟發掘起來的原來雕塑的“拷貝件”,以前可能是幾厘米現在都擴大到人那麼大了。如果你去過那裡你會發現,它(浮雕)這些人種都是非常雜的,裡邊既有漢人、也有捲發的人,當然捲髮不一定是西方人,但是非常標準的捲發可能跟我們有點兒不一樣。同時裡面還有黑人。
 
而且越是開始的時候,中國的文明開始的時候他們是白種人的可能性更大一點。白種人未必是歐洲的,你不要把這個“​​西”和這個白人跟歐洲人聯繫在一起,因為雅利安人在中國夏商周的時期一直在離中國很近的地方,比如中亞、西安、伊朗、印度、中國的西域白人很多,甚至在漢朝同期,歷史上有一個“大月氏”他們生活在中國的甘肅地區(祁連山附近)在漢朝前後才遷出去的,他們就不是黃種人。所以我們不能在人種這一方面想得太死,一定是怎麼樣的。
 
孔子有1.94米(按現在來推論他的高度),你覺得中國人有這麼高嗎?老子“生而白髮”,他不是黑的,那哪些地方才是白的,淺色的呢。為什麼老子說他來自“西方”還要回到“西方”去,他是哪個“西”呢?還有《三國》裡面為什麼強調曹操是“白臉”不是黃臉,如果熟悉《三國》都知道對長江流域下游的孫權的描述是藍眼睛黃鬍子,我們黃種人是這樣嗎?顯然不是。李白身長七尺有餘(約1.83米),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原本就是歐洲雅利安白種人,四歲時,跟隨其父親入了中國籍,因為沒有漢姓,就借用了“李”姓這個唐朝的國姓,又因為是白種人,所以名“白”,長大後,旁人訝異,都說這人膚色太白了,所以又字“太白”。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並不多見,而歐洲文化較中國傳統文化更為浪漫,李白或有基因傳承的因素。國學大師陳寅恪和郭沫若都得出李白是白種人的考古結論。把這些聚集起來以後有很多疑問,但是我們沒有確切的證據講他們是什麼人種,但是我們可以懷疑,還有一些抽象性的東西。
 
在“三代”(夏商周)之前人種都是高度複雜的,不論是歐洲還是中國。有一個關口發生在大約春秋前後,國家比較定型了,所以人相對不能隨便遷徙,你到我的地盤我們要打仗的,假如這里水草豐美我在這裡好多年了,你來這兒要把我趕走,我們要打仗的,這樣跟原始社會就有了本質不同。
 
我們講甲骨文的“六書”造字方法,跟西亞一模一樣,並且人家比你早一兩千年。全球的文字創造有一個規律,或者是因經濟而起。文字產生有商業的需要,它要記錄交易的情況(定合同,當然那時是比較早的合同),後來是為國家、行政服務​​。
 
全球還有一個人種的現象,隨著社會格局發生了變化。一般而言也就在2000多年前,舊大陸的東西方人種上漸趨穩定、分化,就是說黃種人穩定在東方,白種人趨向於西方,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機制,導致了這種分化愈演愈烈。這種分化大傾向的同時伴隨著幾千年來的同化在發生,如果說在西方白人佔70%歐洲也有黃種人,兩個地方有自己的偏重,再過幾千年就看不到少數人的影子了。
 
我們可能都接受了DNA的學說,DNA認為整個人類都是從非洲(北非東部)來的,人類起源於這裡,然後向不同的地方擴散出去。對於DNA的學說,它的出現就是大家來理解我剛才講的人種,從技術上、情感上你可能都容易接受得多了。我們都是從非洲來的,當然有中間的環節還在研究之中,我們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分出黑白、高矮的,這也是另外一個話題,全世界有很 ​​多人來研究中間環節。
 
話題越遠、時間點越遠研究起來越困難,很多是有斷點的,很多有關時間的東西都是建立在假說之上,包括DNA、“西來說”都是假說,只有我們傳統歷史的中國文明“獨立起來說”不是假說,其實這是違背科學的,史前史都是假說,都是建立在很薄弱的證據鏈上,這些證據鏈的提供都要依靠無意中發掘出來的文物,某一天假如我們發掘的文物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我們的很多假說多會坍塌,我們就要推翻之前的假說。
 
剛才說了DNA、人種、人的流向,跟我們傳統的歷史觀——“中國文明獨立起源說”配套的是“中國人種獨立起源說”,也就是說這兩個之一發生了變化,那另外一方就要受到影響。事實上我的研究本身是受到很多人的攻擊的,但是很多人接受了DNA的學說,認為所有的人都是從非洲出來的,是幾萬年前來的,有的說十五萬年前、有的說是七萬年前,還有人說五萬年前到中國的,這個跟(遠古)北京人沒有什麼聯繫的。如果我們接受了人種起源,中國人種獨立起源是不攻自破了,原來認為交通不方便所以過不來,但是現
( 時事評論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indeed&aid=5522383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8 02:14 【udn】 我還找到這個網頁!文明 發現 起源 人類比價

 回應文章

江曉生
支持
2013/01/14 10:50

本人是絕對支持西來(大中東起源)說的 科學宗教相互契合

最近在看人類畜牧史 發現牧羊是源自中東 炎帝姜姓 姜羌同源 而牧羊又是羌文化的核心

隨著一些先入為主的政治觀念被揭破 真相會慢慢浮出水面的


美國民主黨大輸的祕密?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馬列塗毒遺禍至今
2011/08/16 21:02
謝謝泥兄的提問,

長於臺灣,活於美洲,文於大陸,由於文化板塊移動的關係,所以,有此畫蛇添足的加註,深恐有些憤藍昧理而已!

當初來此是小肉球的介紹,所以尋章落筆有所以不同。您提的問題很對,弟亦頗有感觸,唯考慮大陸在美憤藍人士,心理上仍有些障礙,故有此一說。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童姥姥,沒有成熟的觀點,太早拿出來運用,並不恰當‧‧‧
2011/08/15 19:38

記得在中時的「新聞對談」上,好像見過您的高論,不過,那時沒有看到特別著名是「大陸學者」,何必呢?說道理,就說嘛,先拿出個立場來‧‧‧網路上,何必呢‧‧‧

首先,泥人一向反對二分法,您這「根據DNA,還是根據傳說」,真的就可以掌握整個大問題麼?

其次,您這大問題「文化起源」,真的那麼重要麼?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起源那麼重要麼?就像您寫了這篇文章,就保證您的兒子、孫子就一定懂得您的大作,甚至能夠為您延續與引申麼?會不會將來別人的兒孫,笑您的兒孫,讀不懂您的大作?

您是否把這個「文化起源」問題的意義,看得太重要了?簡直有些種族主義在其中了?

其三、您把對岸當年的「自力更生」,與「文化起源」的研究扯到一起──

泥人看來不能說沒有關聯,但是「自力更生」,只是由此而來的麼?您是否太偏頗了‧‧‧看您格子,引用了楊天石談孫中山的資料,您應該不會不明白孫是在四面碰壁之下,才「聯俄容共」的,對岸是在俄共也不可靠之下,才挑上「不要褲子,也要核子」那張「自力更生」的惡牌險路的‧‧‧

好久不見,向姥姥請安

泥土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