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過年隨拍
2020/11/10 23:46:44瀏覽811|回應1|推薦10

十一年前的過年,我也是帶著相機騎機車到處找東西拍,家附近其實真的還蠻「冷清」的,看到了幾間廟,算是比較有年味,也是隨手拍了幾張。

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

到了附近的廟。

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

整理照片的時候,我才記起拍的一間廟是“七十三公”忠義廟。

七十三公 筆者攝七十三公 筆者攝七十三公 筆者攝七十三公 筆者攝七十三公 筆者攝七十三公 筆者攝七十三公 筆者攝七十三公 筆者攝

也到附近走走。

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過年 筆者攝

文末介紹一下七十三公忠義廟,也是在地歷史。

blackjack 2020/11/10

七十三公忠義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座標:24°52′05″N 121°12′22″E / 24.868008°N 121.206024°E

七十三公廟

七十三公廟.jpg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 臺灣桃園市龍潭區凌雲里聖亭路133巷

創建年份 1983年

主神 七十三公

例祭 3月、10月底星期日

七十三公忠義廟,是位於臺灣桃園市龍潭區凌雲里的義民廟,祭祀乙未戰爭在當地死亡的七十三名客家義軍。

目錄

1 由來

2 沿革

3 祭祀

4 參考

由來

1895年7月,日軍山根信成少將率軍夾攻龍潭,遭到義民首領胡嘉猷抵抗,發生安平鎮之役、龍潭陂之役。後,義軍不敵,轉進關西、新埔一帶,其中魏阿盛等七十五人在龍潭竹窩子被日軍逮捕處死七十三人。當時死亡者有名字可考者共有六十六員,七員姓名不詳。僅有黃任義重傷裝死、以及日軍留下最年輕的胡玉山以埋葬遺骸。[1][2][3]

按2011年秋祭時報導,凌雲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彭李琳說明該些死亡人員平均不到三旬,後代逃亡各地,至今只追蹤到三十三員的後代。他們的遺孀結伴逃亡到今石門水庫附近樹林,為防止台灣原住民出草獵首,只好將嬰兒勒死,避免啼哭洩漏行蹤,以保眾人安全。六旬的盧金煌表示祖父逃到南投縣神木村落腳;五十七歲的黃清順自述曾祖父黃水鳳是七十三公之一,祖父跟著同村的成人逃到台東當童工。[3]

巷弄入口

沿革

1970年代年初,由地方人士發起重建義軍墳墓。1973年,鄉民代表吳祥蒸發起重建七十三公忠烈塔,廟身於1983年6月6日完成。[4]

廟身位在聖亭路133巷[2]。2002年秋祭時,鄉代會副主席徐玉樹、鄉代蔡達雄發現廟後的墓碑已被風化侵蝕殆盡[5]。2016年春祭時,桃園市長鄭文燦見到石碑上只能見到「考」字,遂計畫修復[6]。他允諾請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修復,以及協助忠義廟舉辦相關活動[7]。

祭祀

以每年國歷3月29日青年節春祭、10月25日台灣光復節秋祭,後來配合假期改為3月和10月底最後一個周日[1][3]。在3月29日春祭時,廟方也會舉行閹雞比賽[4][6][8]。在2011年報導時,為龍潭鄉公所唯一編列預算供祭祖儀式的廟宇[3]。

一些血氣方剛的青少年也會相約在此廟前焚香誓師,以凝聚組織[2]。

***

龍潭客家抗日 “七十三公”是光榮代號

http://www.CRNTT.tw 2017-10-07 00:24:35

日軍趁機攻入街衢,未及撤退者與日軍短兵相接,共有魏阿盛等七十三人不幸被捕。(中評社 黃文傑攝)

  中評社桃園10月7日電(記者 黃文傑)1895年甲午戰敗,日本接管台灣,很多台灣人發起抗日,史稱乙未戰爭,桃園客家鄉親分兩路抗爭,一路從平鎮開始打到龍潭,一路從三峽打到大溪,龍潭戰役總共有73人罹難,後代子孫為犧牲義軍在當地蓋起忠義廟,也就是俗稱“七十三公”,“七十三公”是龍潭人保衛家鄉的光榮代號。

  桃園社區營造協會執行長巫秀淇,本身也是桃園市客家知識學苑講師,經常規劃帶領客庄小旅行,講述地方史料,好比鴉片煙潭、仁壽伯公祠、古戰場(瓦窯湖、中山堂、湯屋祠堂)、瓦窯湖伯公祠、平鎮廟與八角塘等。

  “七十三公”忠義廟抗日史蹟也很精彩,與平鎮褒忠祠的性質類似,都反映當年地方事件。

  中評社實際走訪忠義廟,建築簡潔,大殿中為“七十三公”神位,兩旁則有社神與福神神位,後方有犧牲的義軍“七十三公”骨骸葬於此。

  這裡標誌了龍潭鄉親、客家鄉親的抗日歷史。  

  巫秀淇告訴中評社,1895年日軍侵臺,臺北府城失守後,一路由北往南攻打,原本應該勢如破竹,不料日軍自從進入桃園境內,屢屢受挫,原因就是遭遇客家人的抵抗。

  他說,日軍攻勢受阻,改以砲轟擊加上直接衝鋒,義軍人數居於劣勢,無奈棄守,向鹹菜甕轉進。

  巫秀淇說,日軍攻入龍潭,來不及撤退的義軍與日軍短兵相接,當然寡不敵眾,總共有魏阿盛等七十三人不幸被捕,被日軍押往烏樹林竹窩內,排成兩列,以刺刀一一刺死。

  據說當時一名義軍詐死逃過一劫,另外,日軍也留下最年輕的義士負責收埋忠骨,葬於現今桃園龍潭區聖亭路133巷內,這就是“七十三公”之由來。

  烈士後代發起興建忠義廟,地方人士每年都替烈士舉行春秋二祭。

  有關“七十三公”之真相,在客家歷史引發諸多討論,歸納有兩種。

  一派人認為,“七十三公”是撤退不及的義軍,另外一種說法是,七十三公為當地撤退不及的居民,被日軍報復性的集體屠殺。

  巫秀淇指出,“七十三公”是龍潭人保衛家鄉的光榮代號,從地方組織安民局開始,至龍潭淪陷止,其中必有龍潭人之抗日足跡,“七十三公”可視為一個象徵。

  他說,這當中有多少人是居民?多少人是義軍?都無損於龍潭人在抗日的努力,更重要是展現義民的保家衛民的精神。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1/11 08:31


♕明月清風♕
blackjack(blackjack) 於 2020-11-11 10:56 回覆:

現在糖葫蘆有很多口味,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山楂口味的

可是買山楂常常會踩到地雷,有時候裡面不是很好吃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