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人熱愛說好話的外國人,心態不正常?
2020/09/24 22:29:46瀏覽717|回應0|推薦8

王浩威在蘋果日報投書「如果台灣可以少點集體自戀」,內容大意是許多外國YouTuber展現她/他們對臺灣熱愛後,獲得大量臺灣粉絲,批評臺灣的人則遭受網友圍剿,而一般媒體也缺乏對臺灣批評的言論,他認為這是一種「自戀」云云。他的這篇文章遭到底下讀者回應的批評,罵他為何不檢討中國,或愛自己鄉土何錯之有,本文也表達一點意見:

王浩威目前是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他曾任臺大醫院、和信醫院及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他認為的這種「臺灣人自戀心態」究竟存不存在,我就以我看過的外國YouTuber為例。

我並沒有很「努力」尋找在臺灣的外國YouTuber頻道,不過我看了不少這些影片,其中一位是美國女性白人莫彩曦Hailey,她的訂閱數目前為108萬,節目內容大多說她在臺灣生活經驗,充分表達出對臺灣的善意也很有趣,有興趣看外國人來台受到的文化衝擊,可以參考一下。

莫彩曦Hailey 翻攝youtube莫彩曦Hailey 翻攝youtube

莫彩曦與她的丈夫一開始來臺灣是來傳教的,國語也說的相當好,相當有心,我遇過來臺灣幾十年的白人,他們聽沒問題但說國語或台語不行,莫彩曦來台大概一兩年就能流利說話,影片還有中文字幕又對臺灣友善,受歡迎是當然的。

另一位是最近看到的韓國YouTuber韓勾ㄟ金針菇 찐쩐꾸,來台六年,有73.8萬位訂閱者,國語也說的相當好,內容也相當有趣味性及善意。

韓勾ㄟ金針菇 찐쩐꾸 翻攝youtube韓勾ㄟ金針菇 찐쩐꾸 翻攝youtube

我對王浩威的看法有不同意見,因為大部分YouTuber都必須「討好」他們的觀眾,只要不要昧著良心賣黑心貨,我覺得也沒有什麼不可接受的,由於YouTuber的收入來源就是觀眾點閱及google置入廣告的分潤,這些YouTuber如果背後沒有人支持,他們當然要做出讓「觀眾」滿意的「餐點」,要他們像正常媒體的第四權監督,實在不可能。

其次,有次我看到影片的回應說「終於看到一個不是來臺灣教英文的白人了」,結果莫彩曦現在要開始教英文,但,那又怎樣?YouTuber除了從google那裡分潤外,也會接受業配廠商委託廣告,這是新時代賺錢的方式,世道如此,不必看不慣。

相信也有YouTuber「不討好在地觀眾」,但他們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沒人看」,除非他們有本事獲得觀眾喜愛。我的看法是,不管這是言論市場或商業市場,只要不是政府強加給人民的「聯播」,大家愛吃什麼愛看什麼悉聽尊便。

王浩威希望有「少點集體自戀」,那篇文章不就是一個反省嗎?至於這種聲音不「熱門」也不必難過,言論自由市場就是如此,不是嗎?

Blackjack 2020/9/22

蘋中信:如果台灣可以少點集體自戀(王浩威) | 蘋果新聞網 | 蘋果日報.html

王浩威/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

人們總是喜歡聽好聽的話。

最近在YouTube上,出現許多相當受歡迎講中國話的韓國人。我很喜歡一位小時候跟著爸爸住在台中的韓國YouTuber,他對台灣中老年這一輩的仇韓情結還頗了解,也擅長分析韓國社會結構,自然就成為他的粉絲。然而,這樣的取向並不常見。大部分講中文的韓國YouTuber,總是在講台灣食物有多麼好,整個是日本綜藝節目的型式,幾乎是不同的人加上不同的食物所形成不斷地重複,了無新意,可是台灣的粉絲相當多。

媒體已少刊外國人批台

也看得到一些非亞洲國家的YouTuber,會講中文或者可以上中文字幕,有很多很多台灣粉絲。他們對台灣的誇讚不只是食物,可能還有更多對台灣大自然或地方小鎮的居民友善的誇讚,然後同樣都是會強調「台灣是被世界所忽略的旅遊勝地」之類的話。中國專門針對台灣的YouTuber也還是有的,即便現在兩岸已經很難自由行了;他們的內容可能稍微深刻一點,情感也不是那麼表面,只是現在越來越少了。過去那種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就是人」,現在雖然還是很受歡迎,但沒有以前來得多了。

嚴格說起來,大部分這些內容其實是乏善可陳的,更談不上什麼自己原創的觀點。不過,大家總是喜歡聽好話的,台灣的人民也不例外,也就很容易有好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粉絲。甚至我們政府各級的觀光官員,還會刻意將台灣宣傳預算花在這些沒有獨特見解而只會誇讚台灣的YouTuber身上。

好話大家都想聽,但不是那麼好的話,只是一些批評或諷刺,反應就完全不同了。這幾個禮拜,有位韓國遊客怒批台灣像貧民窟(「台灣建築物像印度孟買一樣陰沉、陳舊且落後,特別是掛在外面晾的衣服,給人一種『不折不扣的貧民村』的感覺」)、台女長超普(「聽說台灣女生很漂亮,但親自去看一看,其實沒多少漂亮的」)、沒有自己的文化(「台灣到處都是韓國音樂,(這是)因為台灣自身文化資源貧乏的關係」)等等負面的批評,讓不少台灣網友看了十分不滿,幾乎在網路上要爆炸了。

然而,對於韓國,台灣確實也不是那麼好呀!

如果大家沒有太健忘,應該還記得2017年有位台灣計程車司機涉嫌對韓國女遊客下藥性侵的新聞。這任詹先生載送來台觀光的3名韓國女子,以注射針筒在飲料內加入各種安眠藥,趁2人昏睡之際,猥褻之餘還性侵了其中1名韓國女子。這件事當時在韓國媒體同樣也整個爆炸了,包括韓國三大電視台SBS、KBS、MBC以及 24 小時新聞台 YTN都報導了這起事件;以致於台灣的檢察官認為,除了下藥部分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性侵部分對我國治安、觀光影響甚鉅,特別具體求刑15年。

台灣那麼好嗎?也許真的很好,包括那些夜市、那些親切的小鎮,也都是我喜歡有機會就四處去晃晃的。只是,為什麼對任何談台灣不夠好的地方,就這麼抓狂嗎?為什麼在媒體上越來越不容易刊出外人對台灣的任何批評,包括建議性的批評呢?這樣的情形不是只有在年輕人玩的網路社交媒體,在所謂成人世界的媒體或更正式的活動裡,我們也同樣看到都是在誇讚台灣的新聞。

友善背後虛實沒人在乎

捷克團9月初來拜訪台灣,浩浩蕩蕩近百人,不只帶團的是捷克參議院院長韋德齊,也包括許多資深參議員、布拉格市長賀瑞普,還有捷克科學院副院長、大學校長、布拉格愛樂樂團總監等學界和文化界人士,以及企業領袖等。同樣的,在美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的國務次卿克拉奇也在9月17日率團飛抵台北;由於8月美國政府派遣衛生部長阿薩爾來台訪問,已經是中美斷交以後幾十年來最高層級的美國官員,而現在才隔了一個月又來了一位更高層級的。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也同樣在8月和9月率領日本多黨的議員,以弔唁李登輝前總統去世的追思會為理由,兩次來到台灣。

這一切台灣外交上的突破,確實是從1971年退出聯合國以後就很少看到的。

這些都是一個很正向的事情,但是歷史告訴我們,每個國家在國際外交向來都是要講求多方面平衡,也就是每個國家內部都有一把尺,自然有他們的計算。相對來說,對台灣民眾而言,對這3個國家的反應幾乎都是相同的熱烈,可以說是全面性的友善回應。他們在外交上不敢與台灣公然來往,不只是慰藉了長久以來不敢說的不安全感,更滿足了我們所需要的自戀。

從說中文的外國YouTuber到來台灣拜訪而具有外交意義的官員或前官員,對台灣所帶來的興奮可說是前所未有。台灣人對自己這塊島嶼的驕傲和喜愛,更是前所未有的高漲。至於這些友善態度或報導背後,各種虛虛實實的一切,好像也就沒有人在乎了。因為只要能夠滿足我們的自戀,一切都是真實的;反過來說,如果有任何有條件的友善,則是完全被忽略或者是否認的。

韋德齊在立法院發表演說,稱讚台灣的民主成就,最後他意義深遠地用中文說:「我是台灣人。」這確實是讓人感動到驕傲。但是背後所意涵的民主價值和正義態度,對台灣來說好像被忽略了。重要的,這句話在台灣的理解,反而是像民族主義一般的肯定。

當然,也不能說大家都是單方向的思考。很多人還是很認真的。有好幾位網友就指出來,韓國批評台灣的那篇PO文,在某個台韓交流社團有位南韓女版友澄清:「大部分的韓國人都是喜歡台灣的,請大家不要聽信這個人(指被截圖翻譯的韓國網友)的評論。」她更提到,截圖出處是來自一個南韓知名的仇女網站ilbe。而網友們進一步調查,知道這個網站是「極右派」的社群網站,以歧視韓國女性、歧視外勞、歧視韓國某些地區、攻擊及惡意抹黑左派、貶低世越號事件等爭議而聞名。

也許我們要小心我們的集體自戀,因為這樣我們是集體地失去了一半的感覺能力:只有對誇讚的回應才聽得到,任何善意或惡意的批評都沒辦法進一步感受和思考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