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藺草阿姨織我心:(十七)玉燕阿嬤的啟示
2019/10/13 19:26:23瀏覽737|回應0|推薦13
中午吃完飯,我跟阿姨說想去玉燕阿嬤家坐一坐。我想既然阿嬤有邀請我去,那我還是不要失禮的好。玉燕阿嬤的家我有去過一次,當峰哥第一次載我來月嬌阿姨家時,阿姨就有帶我們過去。當時只去一下下,我只記得阿嬤家門口跟外面的路呈一個很大的夾角,車子很不容易開進去。可是進去以後讓人眼睛一亮,有寬敞的院子,還有新蓋的水泥樓房。

鄉下地方就是這樣,放眼望去只是一大片田,好像沒什麼特別的,只有親自走訪田裡的人家,才發現每戶人家都別有洞天。阿姨騎機車載我去阿嬤家,先穿出她自己的那片田,到外面順著大路往下走了一段,在某個不起眼的地方轉進了阿嬤家。阿嬤出來迎接我們,帶我看旁邊車棚,放著她的電動機車,又介紹庭院裡種的植物。阿嬤平常不太講話,但當我來拜訪她,她卻突然變得很開心,帶我看了他們家戶外的每個角落。要進門以前,阿嬤把一隻手搭在門上回頭看著我們,另一隻手插著腰,金黃色的陽光灑落在她身上,顯現出一種年輕健美的氣息。難怪阿嬤這麼老當益壯,從她不經意間的肢體動作已經反映出她還保有像年輕人一樣的朝氣與自信了。

進屋以後,阿嬤又介紹客廳裡擺設和懸掛的物品。我注意到有一件似乎是用藺草編成的小型簑衣模型,還有一個日本娃娃。感覺阿嬤家的東西都比較精緻和考究,每一個物品似乎都有特別的意義。阿嬤給我看她的砂鍋,原來是她編草帽時用的模子。我後來到苑裡才知道,編帽子有專用的帽模。不過阿嬤居然可以用砂鍋當模子來編,而且編得很不錯,有一次還編一頂帽子拿去送阿姨的外孫女。

阿嬤講話其實我是聽不太懂的。所以阿嬤每講幾句話,阿姨就在旁邊解釋給我聽,我再趕緊對著阿嬤點頭。阿嬤把客廳的東西介紹完了,又帶我們到後面廚房看了一下。然後拿了綠豆糕請我吃,自己回到角落坐了下來,讓阿姨講話。阿姨一向都是比較健談的,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阿姨在講話,阿嬤在聽。阿姨先跟阿嬤問了一些人的近況,看我在旁邊無聊,於是就講他們社區打太鼓的情形給我聽,說他們如何辛苦的練習,上次去台中市政府廣場如何表演,講到得意的地方還順便表演起來。她把一張椅子倒過來當鼓架,拿了玩具鼓架在上面打了起來。我也趕快幫阿姨拍了張照。如下:

對阿嬤很不好意思,我每次都只顧著幫阿姨拍照,結果後來才發現我一張阿嬤的照片都沒有,也沒有她作品的照片。阿姨曾說阿嬤眼睛不好,作品編得不是很精緻,有時還會編錯。但在我看起來阿嬤編得相當有功夫,如果跟先前去向日葵農場參觀的許多作品比起來,已經算是很精緻很耐看了。

有關阿嬤的作品,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還在台中時,有看過她編燈罩。燈罩的編法跟包包很類似,只是底部是編圓形的,而且會留一個洞穿支架,這樣倒過來就變成燈罩。台中那間店天花板上的燈具上就罩著阿嬤編的燈罩。向日葵農場那裡也有編燈罩,但不如阿嬤的精緻。另外有一點奇怪的是,我後來到苑裡,從來沒有看到有人在編燈罩的,那邊的店面也都沒有,問店員好像還不知道我在問什麼。我以為他們應該很重視產品開發的,居然沒有燈罩。這或許顯示日南和苑裡兩邊的工藝師可能從來不來往,以至於都不知道人家在編什麼。

阿嬤後來編了一個燈罩送給女老闆的姑姑當包包用,姑姑自己研究八股編的藺草繩子穿上去當背帶,又縫了內襯,就變成很精緻的包包了。除此以外阿嬤比較常編帽子。當時她在台中把帽子編好,姑姑就會拿去車帽帶,整理得很漂亮才拿出來賣。另外阿嬤也編草蓆。姑姑和我在學草蓆時,阿嬤也陪著我們編一件。雖然後來大概沒有編完,不過光阿嬤編好的一部份就已經夠我們瞻仰了。

其實我對阿嬤的認識,多半都是從阿姨那裡聽來的。阿姨告訴我阿嬤很節儉,很多時候她覺得不能用的東西,阿嬤都還撿回去用。又提到阿嬤有11個子女,有一個兒子在當兵時殉國了,所以她有一筆慰問金可以領。又曾提到她某幾位子女的情形,包括他們婚姻和家庭的情況。其實我聽得模模糊糊,因為都不認識,只知道有些子女和孫子女曾歷經過某些特別的困難,才又從困難中開創新的人生。聽別人的人生經歷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特別是聽老人講述的經歷,即使不是他本人的,但經過他們詮釋也會變得富有啟發意義。

我自己對阿嬤的觀察,覺得阿嬤的個性從來不跟人計較,是她最大的特色。以月嬌阿姨來講,她因為在外面上過班,懂得外面的社會,所以她處理事情比較講究公平合理。玉燕阿嬤則完全不計較任何事。比如以前在台中時,女老闆當時帶了那對日本夫婦來,日本夫婦買了一個藺草包包,是阿嬤編的。包包賣了兩千多塊,女老闆只拿了700塊給阿嬤。阿嬤本來沒有想賺錢的,所以一開始還說不用,到後來才收下。又比如過年前她們最後一次來台中,女老闆當時擺了一些圍巾在賣,就說讓阿嬤和阿姨各自選兩條送給她們。阿嬤當時也是說不用,後來選了兩條,又說要照定價買。所以說阿嬤的性情都是不考慮自己,完全為別人付出。

月嬌阿姨比較重視合理。比如她說第一次編的東西送給女老闆,女老闆怎麼賣她都不干涉。但第二次再編的東西就要算錢,她一般要求售價4成~6成左右的工錢。比如阿姨編四角蒲團,她跟女老闆收1500,女老闆訂價賣2500塊;阿姨編鍋墊,一個算300給女老闆,女老闆本來訂價1000塊,但賣不出去,阿姨叫她賣700塊,就賣出去了。

對照玉燕阿嬤完全不要錢,姑姑有時就會說月嬌阿姨比較愛計較。但其實我覺得這不能說是計較,而是叫講理。因為人跟人的往來,付出與回饋本來就是要合理,關係才會長久。雖然說其中一方無條件甘願付出,接受的一方也不能當作理所當然的照單全收,好像都是該得的。而應該順著對方的情義和心願,努力經營事業,或者努力自我栽培,期許將來也可以回饋社會。如果不這樣,那就很可能因為人性中的某些陰暗面,使人在無條件一直接受之後養成習慣,反過來予取予求。這也就是為什麼,原本阿姨帶阿嬤來台中,已經不收鐘點費,也編了許多東西送給女老闆,結果後來姑姑還認為阿姨愛計較,或者女老闆還「忘記」在參賽作品把阿姨的名字寫出來,或者讓她們在公車站等很久才來載,對她們愈來愈不客氣……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斗米養恩,石米養仇」。原本只給予一點點,對方會滿懷感激;給予太多了,對方習以為常,反而嫌東嫌西,覺得不夠。所以除非遇到非常善良的人,值得完全為他付出,否則對一般人講究合理是必要的。

當然,我們所討論的這些是是非非,阿嬤根本都不放在心上。她不擔心付出太多,別人會不會被慣壞,反過來鄙視她、仇恨她的問題。反正她都這麼老了,能付出就盡量付出吧!阿嬤這樣用心的對人付出、對社會付出(她在許多宮廟當義工),我們更應該期許自己將來也能像阿嬤那樣,對社會有所貢獻才好。這是我從阿嬤身上學到最大的啟示。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moreheart&aid=13005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