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藺草阿姨織我心:(六)最有意義的一課(2020.8.2修改)
2019/04/26 17:58:51瀏覽859|回應1|推薦7
編完鍋墊,月嬌阿姨終於教我傳說中的析草了。在以前沒有析草的時候,拿到草就是先把草褲剝掉,同時按粗細分類。然後用長繩子把草從頭到尾緊緊纏繞起來,用水噴濕,拿槌子搥軟,這樣才能編。如果搥得不夠軟,編的時候就容易斷。草要搥到什麼程度才算夠軟,這要憑一點經驗。通常把一綑草從中間提起來,兩邊會很自然的垂下去,垂到像是完全沒有阻力了,那樣才算是夠軟。

我本來覺得這樣已經夠花時間了,沒想到析草才是真正費工的開始。析草要在搥草之前,草還乾硬的時候,拿粗一點的縫衣針,在距離草頭1/3或更下面的位置,把針插進草莖裡,沿著草莖往草頭方向挑過去,另一邊則用食指夾在縫裡,往草尾拉過去,這樣就能把一根草析成兩根了。阿姨是在剝草褲之前就析草,這樣之後剝草褲會比較快。玉燕阿嬤則是先剝完草褲才析草,這樣草褲和碎草不會混在一起,碎草可以再做其他用途。

藺草橫剖面是正三角形的,所以老一輩的工藝師可以把一根草析成三根。不過阿姨教我先保留一根就好。也就是析草時注意保留自己要用的那一根,另一根就不要了。等以後功夫好了才兩根都留。至於析成三根……這就要看以後的造化如何了。以我當前的程度確實只夠留下一根草,另一根通常都會斷掉,或者太細、太短而無法使用。理想狀況下,留下的這一根草頭尾應該一樣粗,但實際狀況則是到尾部往往變得很細,但也只能將就著用。阿姨告訴我一個重點,針刺進草莖時要先偏一邊再轉回來,這樣可以把草心的「白肚」(草莖裡白色的纖維)去掉。我能明白她的意思,但實際做起來似乎總是沒那麼順利。草的前半段針挑的部份還可以把白肚去掉,後半段手指拉開的部份白肚又會留下來。

析完草以後才能搥草。我本來以為搥完草應該就可以編了吧?結果不是。阿姨拿著草走到外面,拖出一個石頭製的東西,原來是洗衣板。阿姨把草放在洗衣板上,噴了些水,來回搓揉起來。這就是所謂的揉草。我問阿姨說草不是已經搥軟了嗎,為什麼還要揉?阿姨說因為析草以後白肚跑出來,所以要揉草,才能把白肚去掉。天啊,不析草沒事,析了草事情變得這麼麻煩。析草和揉草等於多了兩道工,而且草變得更細,意味著編織也要花更多時間。我不得不佩服古早人的耐性,居然可以花這麼多時間細細處理這些草,根本不合乎經濟效益吧。這一切難道就是為了那個脫離實用層次的所謂的美?我當然不敢這樣冒失的問阿姨。這個問題,直到後來我遇到一位年輕時曾做藺草批發的老先生以後,才讓我明白其中的道理。

* * * * * * * * * *

我一邊析草,阿姨一邊像往常那樣講起以前的事。阿姨說她是苑裡人,長大以後才嫁到山的另一邊,也就是日南這裡來。當她還在苑裡的時候是不用下田的,整天在家裡編藺草。當地的女孩子差不多都是這樣,不下田,只編草,沒有曬過太陽,皮膚很白,所以出嫁時的聘金是那些下田女孩子的三倍。我一開始信以為真,心裡想為什麼皮膚白聘金就高?後來才知道是阿姨講話客氣,因為編藺草是專業技術,不是人人會編,聘金當然高啊!跟皮膚白不白沒什麼關係。而且聘金不只三倍,甚至可以高到五倍。會編藺草在以前簡直像是竹科工程師那樣吧!

阿姨小學是從四年級才開始讀的。她說一開始進去都跟不上,成績幾乎都是墊底。可是她還是努力學習,自己把落後的進度補起來,到六年級畢業時,她已經進步到二十多名,排進前半了。她這段讀書經歷雖然短暫,卻似乎是她培養自我學習能力的一段關鍵時期。因為在那之後,她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總是能憑著自己的能力把問題處理好。比如說她心算的速度很快,那是因為有一陣子她和爸爸一起去賣水果,給客人找零的速度要很快,所以她就自己練習心算,沒客人時也練習,後來就能算得很快。

小學畢業以後她沒有繼續升學,就在家裡幫忙編藺草。小孩子在學東西是很快的,只要專心練習就會進步神速。她編藺草的工夫很顯然就是在那段時間奠定基礎的。雖然她年紀很小就已經在編,甚至幾乎是從剛會走路時就開始編藺草(當地的小孩都是如此),不過小時候理解力比較差,父母只會拿簡單的給他們做。像是先把起頭做好,給小孩子編中間一段,再拿回去收尾。所以她要到小學畢業以後才開始學比較複雜的技法。

不過她的媽媽是後母,都不會教她新的技法,她只好自己去外面學。當時苑裡的街上都是帽蓆行,她到別人的店裡,說要免費幫他們編,然後請店家教她新的技法,一點一滴才慢慢學到東西。或許是環境所逼,使阿姨練就了編織速度非常快的本事。以草蓆來說,一般的工藝師通常一件草蓆要編一個月,阿姨可以兩週就編完。當時常見的茶花圖案墊子,1尺半見方大小的,其他工藝師要編2小時左右,阿姨可以1小時編完。她講這個話可不是唬人的,前陣子去社區學四角蒲團時,她曾和鄰居打賭編茶花的速度,鄰居說如果阿姨編得比較快,就要給她兩包王子麵。於是她和鄰居當場比賽,結果阿姨編1小時15分鐘,鄰居編了1個半小時。阿姨還說那是她年紀大了,要不然可以編更快。以下是阿姨編的茶花墊子:

阿姨看我聽得入迷,於是又講到一段更得意的事蹟。從前藺草還有銷往日本的時候,當時每逢船期快到了,也就是將近船啟程前往日本時,批發商會下來大量採購藺草織品。聽阿姨的意思,那些批發商似乎是日本人。日本人大老遠跑來臺灣批藺草,對價格也就不那麼計較,當他們要離開時,就會出高價搶購藺草織品。以這種1尺半茶花的墊子來說,本來一片賣5塊,但船期快到時一片居然漲到13塊半!於是阿姨就在船期之前全力趕工,當時最高紀錄一天可以編9片!整整花了10個半小時,編到手很痛,所以她後來也討厭這樣編了。

阿姨看我聽得很羨慕,於是又一本正經的交代我,不可以一開始就求快。她說我在初學的階段,要先把作品編得整齊漂亮,這是最重要的。能夠把作品編得很整齊,表示手勢的培養已經很正確、很紮實了,這時候加快速度,不論怎麼快都還是會編得很整齊。但如果一開始就追求速度,編得馬馬虎虎,基礎手勢已經錯誤,這時候即使放慢速度,也無法編得漂亮。

* * * * * * * * * *

愈聽阿姨講話,愈覺得阿姨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一方面或許是年輕時專注於編織的緣故,大量的手指運動刺激腦部發展,使她頭腦非常靈敏、思路清晰,能夠在面對複雜多變的情境時,自然把問題簡化,用最直觀最簡潔的方式解決問題;一方面也或許是她後來去外面上班,跟社會上各種階層的人接觸相處,養成了圓融的處世方式。

她最常告訴我的一句話是:「遇到事情就要自己想辦法啊!」所以她不會像許多人那樣抱怨自己的遭遇,責怪別人給她造成不幸。進一步說,她始終都關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關注那些問題所造成的困擾,也不關注別人如何製造問題。比如她不曾說,因為她的家人如何如何,使得她小學晚讀,害她都跟不上。或者也不曾說,因為她的媽媽不教她新的技法,以至於她都學不到東西。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重點在於她後來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以及她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獲得的進步。

這也說明為什麼阿姨從來不像其他人那樣去評論政治或一些公共議題。並不是因為她學歷低、書讀得少,不懂得像那些名嘴或學者專家那樣做一些浮誇的論述。真正的原因是,她本來就不認為外在環境的問題值得關注。人生活在世界上,本來就要自己努力求生存、學習獨立面對一切,一直關注外在環境的缺陷、強調外在環境如何惡劣,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我覺得這就是她最有智慧的地方。這是我到阿姨家所學到的最有意義的一課。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moreheart&aid=126170321

 回應文章

Sookh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0/01 20:52

感謝您,

藺草工藝文化

真的意義重大。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0-10-02 19:06 回覆:
難得遇到您這樣對台灣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人!
您提供的資料也讓我學到很多。
我現在才知道原來有人以藺編文化寫詩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