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非洲和尚-慧禮法師
2014/08/21 12:33:56瀏覽4476|回應1|推薦23

 緣起-上篇報告慧禮法師到莊嚴寺禮佛的經過,今補上慧禮法師與非洲的因緣:

一九九二年,南非布朗賀斯特議長漢尼幸尼科爾博士,親捧三公頃的合約書(後增加為六公頃)到台灣佛光山,敦請星雲大師在南非建寺,星雲法師宣佈佛光山需要人到南非去創辦道場時,慧禮法師舉了手之後毅然遠行。

 

            初到非洲

去非洲之前,沒甚麼大志願的他,透過媒體看到非洲貧窮落後的情景,知道那裡有五十三個獨立國家,九億人口,居民不是黑人就是白人,不是信耶穌、聖母瑪利亞,就是信真主阿拉。初扺南非,看到南非經濟繁華,物質豐富,公共道路和各項設施非常完善,讓他以為自己去錯了地方。後來他慢慢發現,南非有很多落後的地方,一般黑人區的居民,住的是鐵皮屋子,家徒四壁,一無所有。

初到非洲時,一般非洲人對佛教的觀念只有兩個,一是「達賴喇嘛」,一是「少林武功」。他們不了解佛教,你跟他們說佛教,他說那是恐怖的宗教;你說釋迦牟尼佛,他們說是魔術師;你說我是佛教的法師,他們說是東方的傻蛋,是魔鬼!牛頭不對馬嘴,難以溝通。他們知道你是法師,就罵你是毒草,佛教在非洲已經被醜化了。只有愛心和耐心,慢慢通過交流、對話、溝通,事情才慢慢轉變。

 

           埋首勤耕

歷經十年時間,慧禮法師先於距南非布朗賀斯特,創建了佛教在非洲的首座大乘佛寺-南華寺。

讓佛教本土化是慧禮法師一貫的主張,1994年法師排除萬難,成立了非洲佛學院,為佛教本土化邁出了第一步。雖然與法師的理想還有一段差距,但迄今已栽培出十位本土比丘,有的回到自己國家開始弘法(如剛果的慧然法師,馬拉威的慧宏法師),有的則在佛光山的道場歷練,假以時日,這些非洲佛教的菩提種子,將會萌芽茁壯,落實本土化。

接著慧禮法師在馬拉威的布蘭岱,成立第一所佛教創辦的孤兒院「阿彌陀佛關懷中心」,並以收養培育當地孤兒,提供技能培訓及醫療,致力社會教化,幫助重建非洲本土文化等多元化的服務。

       

         行腳非洲

2001年,慧禮法師卸任南華寺住持,不顧自身安危,開始深入非洲,為續佛慧命再入蠻荒。十餘年來行腳遍及馬拉威、坦尚尼亞、尚比亞、辛巴威、查德、奈及利亞、克麥隆、迦納、布吉納法索、剛果、塞內加爾、賴比瑞亞、史瓦濟蘭、賴索托等國,或為招收佛學院學生,或為慈悲救助,或為認養孤兒,或為帶入醫療物資,在各處為生命燃起光明和希望,並建立孤兒院與學校,收容、教養被遺棄的孤兒及愛滋兒童,足跡涵蓋東西南非。

他很用心瞭解非洲,東非、西非、肯雅等,發現再窮困的鄉下部落,一定會有教堂。基督教、天主教已深入人民的生活,教堂再怎麼破舊,還是有牧師或神父傳教士駐守。  有一位神父在非州奉獻了四十年,看到歐洲來的白人神父,在非洲窮困的鄉下部落,在古老破落的教堂裡,一待就是三四十年,相對於基督教、天主教的傳教士,作為一名佛教法師,這種犧牲奉獻的精神,給慧禮法師很大的啟示,就在那個時候,他發願要讓佛光普照非洲,這一輩子做不到的,來生繼續,誓願未來五世埋骨非洲,做非洲出家人,要讓非洲佛教本土化。

行腳非洲時期間,慧禮法師曾遇到一次重大的車禍,身受重傷,元魂出竅,幸未罹難;至於瘧疾,則已「常相左右」。得瘧疾,肉體上的冰寒與燒熱交煎,乃至於上吐下瀉,並沒驅退慧禮法師的信心和決心,反而謔稱自己已成為真正的非洲人,因為非洲黑人都說,沒得過瘧疾的,就不算是真正的非洲人。

       馬拉威阿彌陀佛關懷中心

「馬拉威阿彌陀佛關懷中心」,是慧禮法師深入非洲的第一站,於200510月完成第一期工程,以認養兩千名孤兒為目標。後續將有愛滋關懷中心、職業訓練所、佛學院等之建立。由孤兒裡篩選及培植佛門龍象,正是慧禮法師力稱非洲是未來僧伽蘊藏最大的地方。

行腳非洲須有一定的耐力及毅力,慧禮法師籌建南華寺乃至於「馬拉威阿彌陀佛關懷中心」,一般人都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慧禮法師深信有佛法就有辦法,在台灣和馬來西亞,香港等地結合十方大眾之力,擔負起傳法非洲,續佛慧命的重要後勤角色。

慧禮法師說:「儘管膚色不同,但不能因為種族不同,而產生對立抗爭;生活在地球的人,都應同享全人類共有的資產,不論是黑人、白人、黃種人,這些都是一生一世因緣業力的顯現,我們有可能轉世為白人,也有可能轉世為黑人。」這正是慧禮法師一種無國界、不分膚色、大愛眾生的精神。他說:「出家人就是要盡形壽、奉獻生命,眾生需要我的地方,我就去!若以一世之不能,願以五世作拼搏;以個人之不能,願藉眾緣,給孤兒一個希望和未來,為孤兒創造更好的成長機會。」是的,在那荒蕪貧瘠的土地上,給這些小生命能夠繼續存活下去,正是慧禮法師所說:「一枝草一點露,天無絕人之路」。期望能在基本的照顧和教育下,培育出新一代的非洲人,讓非洲成為未來的人間淨土。

 

       未來願景-興辦中學

慧禮法師擔心非洲孤兒,受先進科技的洗禮而追求現代化,在追求文明的過程中,誤判自己的文化不好而放棄,所以我們很用心教育他們,主要教導分為三層:第一層教育,每二十個孤兒住一棟孤兒房,由三位保姆負責傳授傳統的文化和語言,他們彼此融合,有如一個家庭;第二層教育,這群孩子要送到學校,完成國家規定的教育;第三層教育由義工或志工擔任,教他們中文課、介紹佛教、和功夫武術,除孤兒院外,阿彌陀佛關懷中心還設有小學。由於最大的孤兒已15歲,正面臨升中學,因此未來計劃興建中學,儘管當地有政府辦的中學,但教育費較貴,加上那些小孩自小學中文,學中華武術,若送到當地學校,中文和武術教育會因此而中斷。如果自己辦學校,中華文化、佛學、中文訓練等都可以持續加強。

 

      學習中修行-學童的一天

孤兒們的日常生活就是早上四點半起床,然後坐禪、練功、吃早餐上學,放學後再練功兩小時,過後是自由活動如種菜、種花,上語言課、文化課等,晚上八九點就上床睡覺。鄉下沒有電腦、電玩、電視機,生活很單純和規律。

《三字經》、《弟子規》、《唐詩》都是必修課程,所以這些孤兒的成績比其他孩子來得好,而且勤勞節儉。慧禮法師進一步解釋,他說十八歲是個分水嶺,成績特好的孤兒就讓他們考大學,考不上的可以在佛教學院當幹部,目前關懷中心的幹部和保姆大部份由基督教徒和回教徒擔任,在管理上比較不順暢。這些孤兒經過薰陶和訓練後,未來在就業上應該不會有問題,因為他們會講中文,也懂得武術,這些都是就業優勢。

 

       為孤兒的明天而巡迴義演

為推廣《莽原佛種光明行感恩之旅》,藉此促進馬來西亞和非洲民間友好情誼,並感恩過去捐款的善心人士,讓更多孩童接受教育。馬來西亞善心人士,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正視非洲孤兒的助養與教育問題,紛紛響應,帶動民眾積極參與公益,使處於貧困中的孤兒們找到充滿希望的明日。

二○一二年秋末,一群五到十二歲的賴索托院童,與馬拉威必須坐車三十個鐘頭,輾轉搭機、轉機最少三天兩夜的大孩子們,不畏艱辛;風塵僕僕的來到口中「和尚爸爸」的故鄉─臺灣,進行一年一度「行願非洲.感恩之旅」的活動!一來向贊助者親自感恩道謝,二來讓社會大眾看到「阿彌陀佛關懷中心」教導出來的孩子,不但禮儀端正,行為有規有矩,不論唱起台語歌〈媽媽請你也保重〉,或國語歌〈巧合〉,甚至揮拳踢腿表演少林武術,都是有板有眼。

為期四十八天的在臺時間,象徵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用行腳精神展現學習成果,用知恩、報恩的心情,呼應多年來「興學濟貧」的方針與成效。

這些懂事早熟的孩子,不僅僅「吃苦的孩子早當家」,而是接受中華文化薰陶,融入「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思想,及一份質樸憨厚的天性、悲天憫人的佛法感召,娓娓訴說令人意想不到卻十足窩心、感動的樂章!

最先引人注目的是萬享,今年十歲的小女孩,她來自非洲的賴索托。當然,她是非裔的黑人。

當萬享一開口,喧囂的現場,立刻靜得連針落地都清晰震耳。她咬字清楚,並沒任何思索停頓,一口氣綿延不絕地背了出來:「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才背完,如雷的掌聲尚未息止,一位沉不住氣的大嬸以高八度、不可置信的語調扔出疑問:「妳懂得那是什麼意思嗎?」十歲的萬享沒有讓她那光彩如鑽石的眼睛,蒙上一點猶豫的灰塵,她點點頭,又以標準的中文回答了:「和尚爸爸有教過。」

這一刻,眾人的讚歎與自嘲反應,再也壓抑不住。許多被國人遺忘的中華文化,在南非孤兒院綻放了新的生命,萬享背誦的「弟子規」就是一個活鮮鮮的例子。希望什麼都有的臺灣孩子,看到什麼都沒有的非洲孩子,能夠體會到「幸福」知道「知福」和「惜福」。

是的,「和尚爸爸」每天要面對那麼多孩子的食衣住行及教育等問題,淡定歸淡定,但是偷偷冒出頭的白髮,還是令人看了心疼不捨。慧禮法師說,非洲的孩子如果要有明天,第一個方法是教育,第二個是教育,第三個仍然是教育。他教育這些孩子說中文,就是讓孩子們日後有一技之長,最起碼,可以去華人社會與公司任職啊。

行腳非洲須有一定的耐力及毅力,慧禮法師籌建南華寺乃至於辦「馬拉威阿彌陀佛關懷中心」,一般人都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慧禮法師辦到了,法師深信有佛法就有辦法。

 

    孤兒們的和尚爸爸-慧禮法師

沒錯,萬享口中的那位「和尚爸爸」,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出家人。他沒有結婚,沒有破戒,但是,卻有成百上千的孩子。他就是台灣土生土長的慧禮法師。

慧禮法師內號「心是」,1955年生於台灣屏東萬巒的來義山區,是個典型的農村子弟。由於家境清苦,幼年即隨父母下田務農,練就沉默寡言,埋頭苦幹的個性,也打造了強健體魄,為日後奔波奠下深厚的基礎。

初中到鄰村國小當守夜賺取學費,學校旁的墳地,使慧禮法師對人的生老病死,有了另一個體認;高中借宿潮州明心佛堂時,高僧傳開啟他進入佛門之因緣,六祖壇經則使其開始捨葷就素,服完兵役就在佛光山出家。

而後以十年的時光,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建立了佛光山體系的「南華寺」。也許,他看多了非洲苦難的生靈在顛沛困苦的環境中輾轉消殞,最後決意留在黑暗的非洲大陸,成立孤兒院,收容愛滋孤兒及失去父母的孩子,並發願要以「五世埋骨於非洲」的宏願,來幫助黑暗大陸的生命找到光亮的希望。

被佛法薰染數十年的慧禮法師,早將逆境當成船過水無痕的修行,淡定是他給人的深刻印象。非洲本是佛教沙漠,慧禮法師一步一腳印,弘法非洲已略具成效,與其大願相較,雖還有漫長之路,然以「非洲和尚」名之,實不為過也。

二○一二年是慧禮法師「行願非洲」廿年,用他的悲心與毅力,打造馬拉威、賴索托、史瓦濟蘭等三個國家ACC的希望工程,帶領院童每年年底進行「感恩之旅」也邁向第五年。回首第一個馬拉威ACC至今「八年抗戰」,一批批死忠兼換帖的老信徒當然知道三千孤兒食指浩繁,五世乘願再來的悲智,讓和尚席不暇暖、勇往向前!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回首來時路,十年前因為對佛教本土化的堅持,第一所馬拉威儼然成立,收養的孤兒中已有十多位如今即將邁入大學的年齡層。除了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龐大的工程經費,都是和尚不得不「衝衝衝」的動力。這幾年來帶領院童分擔部分責任,當「行願非洲」的腳步不能稍歇,「感恩之旅」的活動自然是募款的活水源頭,更是每年東南亞、臺灣等地,向助養人繳交「期末考」的成績!

 

非洲阿彌陀佛國際關懷中心Amitofo Care Center(簡稱ACC),是讓孤兒能在健全的環境中成長,遠離疾病與飢餓的恐懼,並期望這群原本孤苦無助的孤兒,在阿彌陀佛關懷中心的看顧與教養下,未來長大成人能夠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對暫時無法進入ACC的孩童,則在周圍的村落建立「救濟站Community Based Organization」(簡稱CBO),集合當地孤兒給予教育金及固定每月發放生活物資。目前非洲孤兒助養:以ACCCBO的孩子為主,每月500元台幣(約美金十八元左右),就能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並接受基礎教育。

阿彌陀佛關懷協會網址:http://www.acc.org.tw/sitemap.asp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uswj&aid=16430008

 回應文章

茉莉花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23 10:17
隨喜讚嘆慧禮法師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