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爭才是上爭,共生才能安生
2021/01/17 04:31:09瀏覽39|回應0|推薦0

不爭才是最大的爭

爭與不爭是兩種處世的態度:爭者摩拳擦掌;不爭者平淡處之。關於不爭,「水德」是對其最好的讚譽。在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中,水利養滋潤了萬物,而又並不從萬物那裡爭取任何有利於自己的東西。這種無私的表現為其贏得「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爭」並不是放棄眼前的一切,而是以不爭今日之利爭萬世,不爭當前之利爭天下。因其「不爭」,故而能靜心悟道,並體悟許多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理,進而攀登上思想的高峰。

只有無爭,才能無憂。利人就會得人,利物就會得物,利天下就能得天下。善利萬民的人,如同水滋潤萬物而與萬物無爭,不求所得。所以不爭的爭,才是爭的最高境界。做人成事也是同樣的道理。

相關文章

讀書時間《菜根譚》的智慧,爭與不爭,做人要有原則

2018-01-24

**爭先的徑路窄,退後一步自寬平一步;濃艷的滋味短,清談一分自悠長一分。爭未必有所得,不爭未必不得,不爭實為大爭。

最喜,一個人,在夜裡

2015-07-21

此時此刻,白天的喧囂已經遠離,今天的工作已經完畢……孩子們也已經徜徉在睡夢裡……而我進步力量的汲取,正是在一個個這樣安靜的夜裡,在一本本美麗的書里……「以其無為,故無所不為;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喜歡老子的這句話,認同老子的這一處世觀點。

大道為善,上善若水

2017-08-22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因其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者。故幾於道,「幾於幾於」,近乎而已。中庸之道,最近乎大道,把最接近大道之道視為真理,卻是最大的「偽道」。中庸之道,類似天於道,天道不可違,但同樣不可迷。

做人,爭什麼?

2017-03-06

文/守望麥田圖/來自網絡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水滋養著萬物,卻不爭什麼東西,而不爭卻是最大的爭。不爭名利,換來內心的安寧;不爭是非,得來一世的無憂。不爭是一種內心的淡然,是看透看開世事後的一種豁達。

世俗煩躁,何為至善?看水利萬物,做無爭之人

2018-06-11

水是我們在生活中最常見的,也是我們一刻也離不開的,所謂「水是生命之源」,離開水,自然界的所有生物就都會無法生存。它能忍受一切不能忍受的待遇,與世無爭;自身柔弱至極,卻善於滋潤世間萬物,而且總是停留在最低處。

「十六」事上居下,到位不越位

2018-02-07

爭與不爭是兩種處世的態度:爭者摩拳擦掌;不爭者平淡處之。這種無私的表現為其贏得「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讚譽。

不爭才是上爭,共生才能安生

2018-01-28

**要想在人際場中做到靈活應對、遊刃有餘而無憂無患,就必須與世無爭,與世共生。因為不與人爭才能無憂,與人共生才能得到安生**。

國學薈萃|《道德經》里的四大「水德」

2016-08-05

讀老子的《道德經》可以發現,《道德經》里多次提到水,老子以水寓道,揭示人與自然的關係,並以水德曉天道,育人德,實為大智慧。1、水之善德:"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從易經「坤德」與道德經「上善」看人生的真正意義

2017-12-26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可以說對於諸子百家都有比較深遠的影響,不管是儒家,道家,陰陽家等,其思想的根源都可以在易經中找到線索。所以我們在對傳統國學傳承研究過程中,一定要把對易經的研讀放在首位,如果把握了易經的精髓,那麼再去看諸子百家也就一通百通,順利很多了。

你性格中的道家思想

2017-12-03

(一)順應自然,柔弱不爭道家思想中一個著名的哲學命題是「道法自然」,它是以天地自然為其理論基礎,強調的是一切社會和人類的行為應該遵循自然的法則,順應自然,無為有序。同時,老子根據「道」的運作規律,提出了「弱者道之用」的思想,認為「柔弱之道」「不爭之德」也應成為人的處世法則。

做到老子說的這四個字,定能免去紛爭和痛苦煩惱,幸福一生

2017-10-24

【原文】 不爭無尤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也,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故無尤。【注釋】 上善:最高等的善。若:像。處:停留、居住。尤:怨咎【本文解釋】 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其爭長短。

「上善若水」的含義,夫唯不爭,故無尤!

2018-07-19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在自然界萬事萬物中唯獨最為讚美水,這是有道理的。

上善若水,水之姿態

2017-08-13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作者:老椰

國風系列:上善若水之水德

2018-05-26

這句話有兩個關鍵詞,利萬物和不爭。為所有的生靈提供滋潤,它還體現出一種公平的精神,無論善惡,美醜,大小,高低都能得到水的恩澤。

水與老子的生活智慧

2016-03-25

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末世,為了保持心境的安寧,他超然世外,寄情于山水,感受大自然的潔凈與遼闊,體味到了人生的真諦。曲折流動、變化萬端的水激起了哲人的心靈感應,成為思想家的寄思之物和體悟之物。可以說,老子的生存智慧和哲學思想是與自然水性相通的,甚至直接就是對水性的體悟。

隱忍的智慧

2015-04-24

冬天,是一個隱忍的季節,她睿智而理性的為人們演繹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內涵,她將熱情埋藏的至深,只為迎來下一個季節的盎然春意。隱忍的冬季也帶給了人們對忍的思考,有人認為「忍字心頭一把刀」,其實這是一種消極的忍耐和錯誤的認識,並沒有領悟到忍的真義與內涵。

不爭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017-06-13

《老子》有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意思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的確喜歡爭來爭去的人多半不自信,真正有能力的人不爭也不讓,是他的就是他的。不和他人爭,是以平和的心態享受生活,是以良好的心裡素質迎接挑戰,是目標專一意志堅定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15543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