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2021/01/17 03:18:00瀏覽12|回應0|推薦0

油輪漏油汙染的解方竟來自「思樂冰」…門外漢為什麼能擊敗專家難解的困境?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大衛‧艾波斯坦
非讀BOOK 2021.01.08
摘要
比爾蓋茲冬季推薦書單之一的《跨能致勝》,書中舉例說明為什麼石破天驚的革新通常來自外行人。原因是:他們跟問題的表面保持一大段距離,於是能夠用不同角度與框架解鎖問題。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推薦了5本書,並表示在艱困的2020年,固然要關注嚴肅的議題,但偶爾也要放鬆一下。他希望這份書單,能讓人們「以良好的狀態」結束2020,其一為本文引文原書《跨能致勝》。

過度專業化,讓我們鑽牛角尖、陷入死胡同

1989年,人盡皆知愛克森瓦拉茲油輪撞上礁石,導致威廉王子灣漏油,造成巨大的環境與商業漁業災難。漏油事件的善後工人形容,當原油跟海水混合,便形成了「巧克力慕斯」般的黏糊質地。當時氣溫低下,清理漏油的工人處理猶如花生醬的濃稠海水,簡直難以攪動。

工人正在用高溫水槍清理油汙
工人正在用高溫水槍清理油汙 (來源:維基百科@阿拉斯加港灣漏油事件)

阿拉斯加港灣漏油事件已是近20年的事了,如今阿拉斯加州海岸仍舊殘留3萬2千加侖的頑固原油(編按:為作者寫作時的數字)。卸油修復工程中最棘手的挑戰之一,就是原油自海水表面撈起後,從殘油回收船中抽取出油。2007年,位於阿拉斯加的漏油回收協會的研究計畫經理史考特.畢高心想,不妨試著在InnoCentive(編按:美國麻省的開放式創新研究公司)刊登。他提供2萬美金懸賞,看能不能找到方法,將質地像是冷卻巧克力慕斯的殘油抽取出殘油回收船。

廣告

點子如雪片般飛來,大多都所費不貲,難以實行,就在此時約翰.戴維斯的方法降臨,簡單平價到令畢高啞然失笑。畢高說:「大家看到這方法時,都異口同聲地說:『嗯,這招應該有效。』」

解決油污的辦法竟是思樂冰?

生活在伊利諾州的化學家戴維斯,在出差轉機時思考著這個漏油難題。第一個想到的是化學方法,但後來放棄這個念頭:「我們面對的多少算化學汙染源問題,」戴維斯告訴我:「所以應該盡可能避開使用化學方法,才不會增加更多汙染。」於是他捨棄自己的專業領域,轉而求助較不相關的類似情境。「我想像這其實很類似喝思樂冰會遇到的問題,」他說,「喝到最後,人通常會用吸管攪拌沉澱的底部,問題是要怎麼做,才能不費吹灰之力吸出思樂冰?」

思樂冰的問題又讓戴維斯想起他之前短暫的工地經驗。好幾年前,他曾被找去當一日工人,幫他朋友用混凝土,蓋一段從家門外延伸至比鄰湖畔的漫長階梯,「他們只需要多一個幫忙提水桶或做其他雜務的人手,」他告訴我,「坦白說,我不是四肢發達的肌肉男,所以不是很擅長這種工作。」

混凝土是在山頂卸貨,需要時再使用導槽運送至山腳下。戴維斯站在山頂,憂心忡忡地看著一大坨在烈陽曝曬下,逐漸硬化的混凝土,於是知會朋友的哥哥。「看我的。」他哥哥說,接著取過一根銜接著馬達的長棍,戳進那坨混凝土。「結果唰地一下,混擬土馬上變回液狀。」戴維斯回想。那根長棍是混凝土震動器,顧名思義,這根會震動的金屬用意是避免混凝土成分黏著。「一想到這件事,我茅塞頓開。」戴維斯說。

廣告

他致電給一間販賣混凝土震動器的公司,詢問細節,然後畫出示意圖,說明混凝土震動器可以像攪拌混凝土一樣,輕鬆接上船舶,攪開拌鬆「巧克力慕斯」,加上示意圖,他提出的解決方法總共3頁紙。

專業難解的問題,需要跳出框架

「有時你可能會懊悔著拍額頭,說『哎呀,我當初怎麼沒想到?』要是某個專業產業的人輕而易舉就解決一個問題,不是早該解決了嗎?」畢高說,「我覺得大家都不想承認,可是這種狀況其實時常發生。我們往往會搜刮專業產業內所有資訊,有時反倒會讓我們深陷困境,走入死胡同,很難再退得出來,尋求其他管道。」基本上畢高所描述的是定勢效率(Einstellung effect),這個心理學專有名詞的意思是,需要解決問題時,即使有更好的方法,我們還是傾向套用慣用手法。

戴維斯後來又在第二次挑戰中贏得獎金,這次對方徵求的是清除毛髮產品的構想,他想到小時候曾將口香糖在大腿上滾來滾去時發生的事,進而衍生產品構想。我問戴維斯,他是否經常套用個人專業領域外的隨機經驗,以不相關的相似例子構思問題,他停下來思索了會兒。我問他每天遇見的化學問題是否也這樣處理?「你知道嗎,其實沒有。」他說,「這一類問題或難題反而需要你跳出框架思考。」

隨著機構的框架越來越狹小,外行人愈來愈容易上網「探索(全新解決方法)就愈能跳脫傳統公司的界線」克尼和他的同僚寫道。也許直覺告訴我們,唯獨超級專家才能推動現代革新,可是專業程度的增加反而會為門外漢創造更多嶄新契機。遭遇難題時,組織機構通常會偏向局部搜索的方式,仰賴某單一知識領域的專家,使用的亦是以前行得通的方法。(試想第5章只雇用大腸桿菌專家的實驗室。)如果方法行不通,他們就陷入瓶頸。對於最難駕馭的問題,哈佛創新科學研究是的所長克尼說:「我們的研究顯示,某領域為主的解決方法通常較弱。石破天驚的革新通常來自外行人,他們跟問題的表面保持一大段距離,於是能夠用不同角度與框架解鎖問題。」

 書籍簡介

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作者:大衛.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0/07/30

作者簡介

大衛.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環境科學和新聞學碩士,曾擔任《ProPublica》採訪記者和《運動畫刊》的資深寫手。著有暢銷書《運動基因:非凡競技能力背後的科學》(The Sports Gene: Inside the Science of Extraordinary Athletic Performance),現住在華盛頓特區。

譯者簡介

林力敏

  輔仁大學翻譯所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國內重要文學獎項,曾任聯合報〈繽紛版〉專欄作家。愛騎車兜風,持續探索各類新知、探究文學與人生。翻譯本書前言至第6章。

張家綺

  畢業於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英國新堡大學筆譯研究所,現任專職譯者。翻譯本書第7章、第8章。
 
葉婉智

  中原大學應用外文系翻譯組畢業,輔系企管系,中英雙向譯者,資歷十多年。翻譯本書第9章、第10章。

姚怡平

  台灣人,自由譯者,譯作三十餘冊。翻譯本書第11章之後。

責任編輯:易佳蓉

延伸閱讀
Sponsor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15543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