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機緣品 心悟轉法華(九)
2013/03/22 07:44:58瀏覽344|回應0|推薦0


六祖壇經機緣品 心悟轉法華

惟覺法師開示

921123(九)

「聽吾偈曰:『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六祖大師進一步說:我現在再誦一個偈,你要仔細聽。「心迷法華轉」,法達誦了三千部《法華經》,只知道誦,卻不了解經中的實義,這念心被誦經的執著轉走了,這是一種定,但沒有慧,也沒有辦法契悟本心。「心悟轉法華」,悟了心以後,《法華經》就是自己。怎麼說呢?我們誦經這念心、能念的這念心始終不起妄想,始終是清楚、明白;誦經的當下,就像流水一樣誦去。經誦完了,這個心和能誦的那念心沒有差別,誦經以後的心與沒有誦經的心一樣,不增不減。誦經時清楚明白,不誦經也是清楚明白,誦與無誦都是一樣,法華就是我們心當中的法華,不是心外的法華了。「誦經久不明」,不了解這個道理,始終執著一卷又一卷的功德,這念心就落入生滅。我們的心本來就是實相、法華就是實相,但是由於執著,有了相對,心便成了生滅,「與義作讎家」,就像仇家、冤家一樣,始終在相對中,無法契悟實相。

  六祖大師怕法達還是不了解,再進一步說明:「無念念即正」;簡單的解釋,就是大眾聽法這念心,不起心、不動念,不想過去、現在、未來,就是無念,這個無念就是正。我們心中有雜念、有惡念、有善念;不但不起惡念,連善念都不起,這個心就是無念;無念不是打瞌睡,也不是無聊;這個心當下要清楚、明白,並且沒有妄念,如同《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要存在、覺性要存在。所以,「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無論起什麼念頭都是偏到一邊;起壞念頭、起貪瞋癡,造殺盜淫,這是墮入三塗惡道;起善念,做好事,那是屬於人道、天道,人道、天道還是屬於生死流轉;這個法門是告訴大眾成佛作祖的境界,頓悟自心、直了成佛的境界,是超越一切言說的境界;是如來的知見,如如不動、了了常知,使大眾明瞭如來不可說、不可說的這念心,這才是真正的道理。有些人不了解這個道理,認為《六祖壇經》所說的無念,是指連善念都不起,就覺得奇怪!這是不了解善念、惡念都不可得;因為起惡念是墮落,起善念是人天的果報,始終脫離不了生死輪迴。《六祖壇經》告訴我們了生死、頓悟自心、直了成佛,超越一切境界的道理,這不是漸修的法門,而是頓悟境界。

  如何頓悟呢?「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菩提路上不作有想、亦不作無想!不論自己起什麼念,念佛、誦經都屬於有念,如果悟了就不妨礙起念;悟了,念佛也是無念,誦經也是無念。「有念念成邪」,什麼叫做邪?念頭落入一邊就是邪,落入「有」是一邊,落入「無」也是一邊。邪到一邊、偏到一邊就不是菩提大道,就不是不可思、不可議的境界。「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計,就是卜度、思惟;六祖大師告訴大眾,不要去分別有、無,有也不住、無也不住,這念心不住兩邊,當下就是實相,實相就是白牛車。白牛車是一個譬喻,白牛車是最高的境界,要達到心即是佛、心即是菩提、心即是如來,就要不住兩邊;打坐時,站得住、站得長,這就是長御白牛車,就是坐在白牛車上面了。要時時都坐在白牛車上,時時都坐在蓮花台上,時時都坐在如來的寶座上。徹底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是開悟了,所以,不要把開悟看得很高、很深;就是這念心,這麼直接的事,不敢直下承擔,不是很糊塗嗎?

  不要把如來的境界看得很高,如來就是指我們這個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任何有生命的眾生都有;無論男女老幼、在家出家、蜎飛蠕動都有這一念心。 

【中台世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741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