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是否有「重業輕受」的觀念? 如何看待逆境與困擾? 如何接引不同宗教友人認識慈濟?
2013/03/04 08:37:11瀏覽816|回應0|推薦0

證嚴上人 開示法語 茅塞頓開 是否有「重業輕受」的觀念?

是否有「重業輕受」的觀念?

有人問:昨天我聽到一句話「重業輕受」,如果一個人命中注定有惡報,行善真的就可以避開嗎?



上人開示:應該要相信「重業輕受」的觀念,面對同樣一件事情,的確會因當事者心態的不同而產生輕重不同的結果。

例如:遇到交通事故時,有的人會懊惱,覺得自己平時常在行善,哪怕是人平安,只是車子有損壞,他也會一直怨嘆著,但如果是懂得善解的人就會說:「還好人平安,只是受點輕傷,這真是『重業輕受』。」因為比起更嚴重的狀況而言,自己真的是「好在」。總而言之,遇到事情不要懊惱,事事能善解,心就會愉快。

本文摘自:《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二00二年冬之卷

如何看待逆境與困擾?

如何看待逆境與困擾?

有人問:要怎麼去看待逆境與困擾?

上人開示:不論學問、功夫都要提出堅心決志,有逆境來,應知這正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寶玉人們都非常喜歡,但要經過琢磨才有價值。

幾年前,泰國一位僧王來到花蓮,他好喜歡花蓮的玉石,我即請人找來一塊很大的玉石,一半給他帶回去雕成佛像,讓人膜拜;而另一半放置在精舍門口,任人踐踏,將近二十年,同樣的石頭,經過琢磨與原石就有如此的差別。逆境就如磨玉的砥石,不磨不發光!

有逆境來,我們應感激、珍惜這分增上緣,感激它的現身說法。時常以一分溫和的心情,歡喜地接受。做人要有一分堅定的心念,來接受層層逆境,以平靜的心來轉逆境。佛學乃有教無類,心中不平穩時,不妨多接觸佛法。

如何接引不同宗教友人認識慈濟?

有人問:我生長在基督教家庭,基督教的教義是以愛為出發點來行善,這與慈濟的理念一致,但當我嘗試要引介周遭友人認識慈濟時,卻感覺到有很大的阻礙。

上人開示:慈濟是大愛無國界,而且沒有宗教的分別,假如宗教彼此有分別,就不是正確的宗教,因為正確的宗教是大愛。基督說博愛,佛教講慈悲,無論是慈悲或是博愛,會合一起就是無私的大愛。大愛無國界、大愛跨宗教,要具備這種心態才算寬大。

本文摘自:《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二00二年冬之卷

有人問:我生長在基督教家庭,基督教的教義是以愛為出發點來行善,這與慈濟的理念一致,但當我嘗試要引介周遭友人認識慈濟時,卻感覺到有很大的阻礙。

上人開示:慈濟是大愛無國界,而且沒有宗教的分別,假如宗教彼此有分別,就不是正確的宗教,因為正確的宗教是大愛。基督說博愛,佛教講慈悲,無論是慈悲或是博愛,會合一起就是無私的大愛。大愛無國界、大愛跨宗教,要具備這種心態才算寬大。

本文摘自:《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二00二年冬之卷

委員為何要募款?

有人問:為什麼委員需要募款?

上人開示:慈濟四大志業的起源是慈善,要從事慈善工作,總是需要資源,所以慈濟委員從慈濟創立初期即開始募款。

其實募款是先募愛心,凡夫心比較自私自利,若有機會投入慈濟志業,擔起濟貧教富的任務,就可以從中提升自己。所以慈濟委員不只是募款救人,也藉此機會自我磨鍊,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家家戶戶付出愛心,提升社會祥和。

委員需要用心開導的就是富中之貧和貧中之貧的人,這是慈濟人的任務。譬如有的人雖然很有錢,卻過得非常煩惱,因為他心中缺少愛,缺乏愛的人生,真的是很痛苦,這是「富中之貧」的人。假如能啟發他打開愛的心門,讓他富有物質又富有大愛,就會成為「富中之富」的幸福人生。「貧中之貧」的人不僅缺乏物質,也缺乏愛心。另有些人是「貧中之富」,雖然生活貧困,但是富有愛心。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360

 

 

證嚴上人開示法

電子月刊

慈濟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735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