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上感應篇(64)-5.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
2011/11/22 07:30:52瀏覽350|回應0|推薦0
 

太上感應篇(64)-5.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

  「作為無益,懷挾外心。」《彙編》云:「世間萬事,轉頭即空。」我生逢亂世,漂泊半生,對「轉眼即空」的體會非常深刻。我從九歲離開家鄉,再也沒有回去過,幾十年間,住了幾十個城市、地區,深感自己來到世間是作客、旅遊。佛說「不可得」、「無所有」,我體會得很深!

  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能帶得去的要做;帶不去的不要做。」財產帶不去,妻子、兒女帶不去,物質受用也帶不去。唯有服務眾生,積德累功是帶得去的。

  積德累功從哪裡做起?從發菩提心做起。什麼是菩提心?《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就是佛法講的菩提心。

  古代的君良相仁慈博愛,念念為人民解除困苦艱難,幫助人民安居樂業,後人稱之為「古聖先王」。他們行王道,以倫理道德教化眾生,確實做到了「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行為堪為社會大眾之榜樣,累積無量無邊的功德。

  如袁了凡先生做縣長時,他知道民間疾苦,想盡方法使稅賦合理。他的收入相當豐厚,生活卻非常節儉。做棉衣時,他的太太用普通的棉絮,而不用絲綿,因為做一件絲綿袍的錢,可以做六、七件普通的棉袍,所以一個人的享受可以分給六、七個人。因此,他的福報不是自己獨享,而是分給大家共享。

  《彙編》云:「臣欺君,子逆親,妻背夫,兄弟相賊,朋友相傾,皆外心所使也。然不待形於事為,即有極微萌動,人不知而鬼神已誅其心矣。」

  當今社會上,造作這些罪業的人比比皆是。如今愈是會騙的人,愈能取得高官、高地位,他居於高位又騙全體人民,騙苦難眾生。眼前雖然作威作福,但是所造作的罪業是阿鼻地獄的罪業,轉眼之間就入阿鼻地獄了,萬劫不得超生,人迷惑真是糊塗到所以然處!

  「挾懷外心」,《彙編》引宋朝秦檜陷害岳飛之事例,以警世人,應作為有益,修身正己,省過去非。

  「自咒咒他,偏憎偏愛。」《彙編》云:「此句是咒詛而無直可求者。凡怒而自咒,又兼咒他人者是也。」自己受了委屈,無法辯白就發誓、賭咒,這種事古今中外都常見。

  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種心想不好,怎麼能得到好的果報?真正有學問、有德行、有修持的人都明瞭,念頭要清淨、善良,心態、言詞要柔和,如此才能感應善的果報。而保持心平氣和,身體可以健康長壽。

  為什麼我們常常心不平?心不平的根何在?在妄想、分別、執著。如果真正明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心就平了。譬如別人恭維我、讚歎我,這是虛幻的;別人誹謗我、侮辱我、陷害我,這也是虛幻的,何必分別有個「我」,執著有個「我」!這都屬於妄想、分別、執著,覺悟了得失的念頭就放下了,則不犯此過失。

  人生在世,為什麼不快快樂樂的生活?自咒咒他,實在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我們要聽善不聽惡,記善不記惡,保持心中唯善無惡;一生的行為只有善行,沒有惡行,這是自己得福,自己得利。

  「偏」是偏心、偏頗;「憎」是瞋恨、討厭。愛、憎皆因偏見而生,如喜歡一個人,或討厭一個人,心就不平,就有偏私。《彙編》云:「偏憎偏愛,所指甚廣。凡君之於臣,父之於子,夫之於妻妾,主之於僕隸,皆有之。」古今中外都有偏憎偏愛,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因為沒有平等心。若心有偏見,縱然有大利益,發得很快,敗得也很快。

  《紅樓夢》中的劉姥姥,是一位有道義的人。賈家敗亡時,原先那些趨炎附勢的人都避而不見,反而劉姥姥這樣一個鄉下人、老實人前去探訪。

  所以,在社會上有地位,有德望的人,如果心地不公平,他周邊的人必是他偏愛的人。這些人就是將來導致他失敗的因緣,因為這些人是為了私利而來,這就是佛法講的「怨憎會」。這些人多是冤家對頭,等著機會來報復他。因此,我們要學習諸佛菩薩、古聖先賢,無論對善人、惡人,都用真誠、平等心,絕不偏憎偏愛。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越」是跨越。在中國民間,用井水供奉佛菩薩,供奉神明,也供眾生食用,所以對井應當有恭敬心。走路時遇到井要繞過去,不可跨過去,跨過去就是不敬。跨越灶的情形比較少,有的小灶也能從上面跨越。這些都是不敬。

  世出世間聖賢教化眾生,都把「恭敬」作為第一課,可見其重要。《禮記》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如果沒有恭敬心,什麼事都不能成就。對人要恭敬,對事要恭敬,對物也要恭敬。

  一個人如果把恭敬心疏忽了,不但道業不能成就,世間事業也必定一無所成。上司對下屬恭敬,下屬才會為他盡心辦事。他如果常常擺架子,對下屬命令、喝斥,他的福報必定不久。為什麼?在他有權勢時,人們畏懼他,不能不服從。一旦他衰敗,就不會再有人理他了。尤其是現代社會,人們沒有道義觀念,這是自取失敗。

  人與人之間的結合要靠恩義,耍威風的人必是薄福之人,福報厚重的人事必躬親,必須指派屬下時,態度也非常溫和、謙虛。老一輩人的習慣,長官對部屬稱「兄」,長官交代部屬去辦事,都寫「請某某兄辦」。辦事的人感恩,一定盡忠負責,把事情辦好。如果動不動用權勢壓人,部屬心中不服,辦事就會敷衍。古聖先賢的教化,就是教人如何處事、待人、接物,如何把人際關係搞好。人際關係好,世出世法都容易成就。

  「跳食跳人」都有罪過。中國的習慣,吃飯是共席,多人共餐,一盤菜擺上來,只取靠近自己邊上的菜,不能取遠處的,尤其不能取中間的。對食物不能挑撿,對自己喜歡的也不能多吃。現在,這些禮節已經沒有人講究了。

  「跳人」,是對人的輕慢。依佛法,一切眾生平等,諸佛菩薩視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大菩薩們修普賢行,普賢行就是平等行。權教菩薩、聲聞、緣覺也修平等,但尚未達到真正的平等,因為他們的妄想未斷,就不能達到真平等。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都是「失敬」,「敬心、敬意、敬德」都失去了。不要以為這些是小事,小不敬,大的災難就會來了。所以,修行要從這些微細之處修起!

  「損子墮胎,行多隱僻。」「墮胎」是殺人,而且是殺子女,罪過極重。現代人往往疏忽了,不知道冤冤相報,後果嚴重!

  子女到你家來投胎,不外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他是報恩來的,你把他殺了,恩將仇報變成仇人;如果他是來報怨的,怨就結得更深了,以後的痛苦無法想像;如果他是來還債的,舊債未還反結新仇;如果他是來討債的,舊債未償,又增仇殺血債,後果不堪設想。世人不知因果通三世,一時所造的罪業,會招來生生世世的後患。

  《彙編》云:「隱僻,非止一事,如奸盜邪淫等類,凡不可與天知,不可對人言者皆是也。」「隱僻」指所作所為見不得人者皆是,包括範圍甚廣。「舉頭三尺有神明」,即使能瞞過世間的愚人,也無法瞞過有德行、有智慧的人,何況瞞天地神明?即使隱瞞得再好,終生不暴露,最終也逃不過天罰。

  「隱僻」都是損人利己之事,「損人利己」是隨順世人的說法,其實損人必定不利己,而是害己,害自己墮三途、墮地獄。眼前得到蠅頭小利,猶如刀頭舐蜜,後患無窮。後患之害,超過當前的利益億萬倍!

  世尊教導我們發露懺悔,向大眾道歉,絕不隱瞞。二千年初,羅馬教宗公開向全世界懺悔,求上帝赦免天主教徒過去所犯的罪過,尤其是對其他宗教的傷害。這很難得!中國古人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宗這項舉措是功德無量,他教導世人:做錯事要懺悔,要面對大眾懺悔。

  普賢十願中有「懺除業障」。懺悔過失,要向大眾宣布,接受大眾責備,罪業就報掉了,重罪輕報。如果把惡事隱瞞起來,惡愈積愈厚,將來的果報不堪設想。反之,做了好事,不要讓人知道,要積陰德,陰德的果報厚。好事都宣揚出去讓人知道,大家恭維、讚歎,善果就報光了!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有了過失,一定要讓大眾知道,接受大眾的責備;做了善事不要教人知道,積陰德,德愈積愈厚,果報好,前途必定一片光明。

  從「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到「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是講「家庭之惡」。如果這些惡行不改,就不是佛弟子,念佛也不能往生極樂。我們發願求生淨土,就一定要治好自己的家,從自己的家庭修起。 

>>>續載中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 222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586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