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27. 第五功德 (二)
2011/04/02 08:56:38瀏覽499|回應0|推薦1
以下為2010年10月04日,大愛電視台首播--證嚴法師所開示的《靜思晨語。慈濟宗門》的內容。

20100607-101.jpg
20101004-1.jpg

影音版  Flash 

我們不要輕視卑微的小事情!


img7181bcea0d8855b7851750757f1a5c36 

合抱之樹始自毫芒
累累果實盡在其中
大愛心中立大宏願
學中入道正向菩提


「那合抱之樹始自毫芒,纍纍果實盡在其中;大愛心中立大宏願,學中入道正向菩提。」也就是要告訴大家, 真的,我們不要輕視卑微的小事情,也不要輕視我們眾生任何一種的生命。何況說人與人之間,必定要互相尊重。

看 那個合抱的樹,就是說很大棵的樹,需要有幾個人牽手,才能把它抱起來;那麼大棵的樹,也是同樣開始於種子毫芒中。纍纍的果實還是在那個當中,還是從那顆種 子出來;所以世間有很多不可思議啊,讓我們看不到。道理盡在其中。

看到一篇的新聞--

兩個幼兒,一個三歲多,一個還不到兩歲,這麼小的孩子。有一天和爸爸在家裡面,媽媽去買東西了,忽然間爸爸癲癇發作,去撞到牆壁昏倒了、流血了。

這兩個幼兒看到父親那樣撞到牆,流血又昏倒,叫不醒,一個趕快就去打電話叫救護車;另外一位以椅子墊腳去開門。這樣呢,救護車真的十分鐘內趕到 了;進來時,看到孩子的父親躺在地上,又是流了很多血,趕快去把他送到醫院去,結果把爸爸救起來了。

這位媽媽聽到這個訊息,趕到醫院去。大家都來問她:「這是你的孩子打電話的,怎麼教的?」她說:「我也不知道。我記得在這個大的孩子一歲多時,在 玩電話,開始就教他,教幾項的電話--『遇到什麼事,你要打這個電話?』就是簡單地教他。」

想說他只是在玩,好玩啦,所以做媽媽的,就以這個緊急救護的電話先教他。她說:「不知道這個孩子,已經過一 二年的時間還記得啊!」也真的是不可思議。

所以看到這則新聞,看到那兩個幼小的孩子的照片,覺得說真的是--人性智慧本具啊!佛性本具啊!

你不要輕視這孩子這麼小,懵懂不知道事情;知道啦!小小的就教他,教我們真正需要,日常應用得到的。無論是在這個生活的規則、禮儀等等…應該都能 夠教的。所以看到孩子小,不要只教他沒有用的,只是玩而已,應該要好好教育。

這我們就能夠了解--人人的心中,這念清淨的本性,本具智慧良能。

所以說:「大愛心中,立大宏願。」我們人人要培養這分的愛心。我們若是這念愛心建立了,發大宏願,我們就要能懂得去學。

把握時間,從學當中自然能入道--我們邊學、邊學,自然我們的心就能夠入道去。

所以這條康莊菩薩的道路,我們若如此進去,自然方向正確,就是覺悟菩提的道路,所以我們不要輕視輕微。

那道理也是一樣,不要輕視說「這是這麼簡單,每天在聽。」將它聽了就過去了;或者是簡單的事情,想說「這不必學,今天若沒聽到,明天也是差不多 啊!」

法一定要聽。生活中的一切,我們都要學,什麼我們都要去探究。天地萬物之間,都有它的用途,只要我們用心去應用它,無不都是大用。

所以我們大家,真的是要學中入道;要學,真的什麼事情的道理,你應該去將它了解,自然我們若了解之後,就是正向的菩提。所以大家日常的生活中,不 要輕輕懵懵懂懂過;這就是《無量義經》,一再一再要我們用心受持。

所以,這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功德。只要你法入心來,無論是從剎那,也能夠成為長久的事情;或者是很長久的事情,很快也能在剎那間浮現。

昨天跟大家解釋--增減劫累積下來叫做一小劫。一小劫,八萬四千歲。把這麼長的時間「促為一日」。

其實若問你們說:「你小時候有什麼記憶?」無論現在七十、八十歲--「我記得,小時候時我住在哪裡…我父親、我母親叫什麼名字?什麼姓?我們的家 庭是怎樣…兄弟有幾人…」看,很快,馬上就回憶起幾十年前,連同「讀書的學校、生活的環境…」很快就將回憶都拉回來。

所以在很長的時間,很快就把它促近來,剎那間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就表達出來了。

假使今天我們聽到一念的道理,真的很深刻入心,在這個剎那間,我們若吸收進來,就等於恆持。所以這就是「剎那恆持」。在一劫中間,也能夠將它促成 在短暫的時間。

「恆持剎那」--這就是無論時間長短,就算只是在一天的時間,也能延為百劫、千劫。

所以這就是我們的心理,我們的本性良能。所以這本性良能老少都有,那無論是智慧很高、知識很高,以及沒有去讀書,一樣平等、平等,本性是一。


img4dd3b56de8b1bca45de0f07e1acff921 

【無量義經集選】

第五功德難思議
持誦書寫刻不離
剎那恆持長相應
眾生信服得歡喜


imgf983ae21d35e961ac74859f54e665ec2 

雖未遠離凡夫事
猶能示現大菩提
譬如龍子生七日
即能興雲與降雨


「雖未遠離凡夫事,猶能示現大菩提」--

在滾滾紅塵中、芸芸眾生中,我們還是在人群中的凡夫。不過 我們已經接觸到,佛陀教法的道理,尤其是在《無量義經》一直對我們說:「我們有無限的良能,我們有無限的潛能。」

甚至「我們與人間不能脫離;我們在人群中,能夠得到無量的智慧。」這是在《無量義經》中一再對我們這樣教育。

所以說:「佛法不離人間。」人間本來就本具佛法存在;所以佛陀的覺悟,是覺悟人間事。人間事覺悟之後,才能有辦法脫世;才能夠以出世的精神,再又 再回入做人間事。

人間事若不了解,哪能了解出世的方法呢?所以我們要出世的方法,必定要先了解世間的種種的道理!

所以「從出世的精神」,再「入世、入群來度眾生」,這叫做「倒駕慈航」。先出世,然後再入世。

我們要出世,要先在人群中去體會,這就是佛陀覺悟的要領。所以我們必定,要先在凡夫的人群裡,接受了佛陀的教法體會。我們還是一樣「猶能示現大菩 提道」。只要你用心,自然我們還是一樣能夠體會,這是持經者的功德。

因為,你讀誦會受持;我們若讀誦而能受持,就是說「讀了以後,放在心裡,在平常的生活中去體會道理」,這叫做「讀誦受持」。

這樣的人「雖不能究竟體證」,我們還沒辦法,和佛陀的境界一樣;我們還沒有辦法,一理通、萬理都徹了,不過,們邊學邊覺悟。


剛才不是說過?我們要能了解,學中入道正向菩提嗎!所以,我們雖然還沒能夠究竟體證,不過,我們能夠示現大菩提。就是我們要學中去體會,所以我們 能夠「能令眾生體信」。我們了解此法之後,放在心裡;我們體會多少,我們就能夠讓眾生一分、一分來了解,讓大家能夠「信服歡喜」。

所以,我們要在「靜思勤行道,慈濟人間路」中修行。

看看,在人間這條道路,有志一同啊!同樣走在這條道路,人間菩薩有多少呢?因為這個道理,和現在人間的生活不可缺少。所以大家能夠相信,大家能夠 投入這個人間菩薩道,這就是「示現」。

我們能夠引導人人,共同有志一同走入這條的道路。我們人人自己去做,自己去體會。做了之後,感恩、歡喜,這叫做「法喜充滿」;這叫做「做中去體 會」。

去體悟人生的苦難,這叫做「苦諦」。見苦聖諦,體會到苦難眾生,才能夠了解佛陀所說的道理。所以大家做了之後都是很歡喜,所以能夠「令眾生信 服」,令眾生生起了這個信服的心。

就像是說「龍子始生七日,便能興雲降雨」,經典裡面是這麼說。

我們古時候的人都說--「若乾旱時,就去求海籠王,能夠這樣汲水上天,再下雨來。」

其實佛經裡中,也有這樣一段的故事--

一個小國家,乾旱連續七年的時間,陷入了餓旱;所以國王他就去山崖上 面向著海,乞求龍王能夠降雨,希望能夠及時救濟飢餓中的人民。所以他祈禱發願之後,從那個山崖的上面往下跳下去,化成了一尾的大魚;漂啊漂,漂到海灘上。

那當時有五個人在那裡修理船;他們既然地上無法撒播種子了,就要下海去捕魚,所以在那裡修理船。忽然間,看到這尾大魚湧上海灘,他們好奇趕快圍過 來。

這條魚對這五個人開始說話了:「希望你們能夠趕快去通知大家,割我的肉去充飢。」這五個人,忽然間聽到,彼此詢問:「你有聽到嗎?你有聽到嗎?好 像是這條魚在說話啊!」大家都說:「是啊!我也有聽到。」

這個中間,這條魚就說:「你們不必驚怕,我是為了要救人,我有發我的願!你們若能完成我的願,我若是成佛之後,第一梯次要度的人,就是你們五個 人。」

各位,知道嗎?這個道理--為救度眾生犧牲他的身體,這個國王就是釋迦牟尼佛;這五個人是現在的五比丘。

佛陀當初就是說:「只要吃到我的肉的人,就是結了來生我要度的緣。」所以常常跟大家說:「精舍是我們慈濟人的家庭啊!」有的慈濟人就說:「不能回 去吃常住啦!」我就說了:「佛陀在世的時後,他有這個故事啊,吃到我的肉的人,就能夠與我結上緣來度。」

各位,我們常住每一位師父,用我們的體力,供應我們的道糧給天下慈濟人;他們是我們的法親,這群全都是菩薩。這群菩薩救濟眾生;我們修行者,常 住,就是我們供養給這群菩薩,叫做「羅漢供養菩薩」,這樣也是在結緣。不斷、不斷,綿綿不息的緣,這就是叫做「法輪常轉」。希望我們這個道場,是 天下菩薩的家庭。

所以「靜思法脈勤行道」,那能夠號召了很多人走入慈濟的宗門。人間路,其實道理在這裡!所以我們的生活,每天這麼在付出,這也就是在持誦《無量義 經》的道理。

所以「猶如龍子始生七日」;開始才初生而已,七日間 牠就能夠興雲降雨。就像是我們,雖然還沒有真正去體真理極,我們還未去體會到、還未覺悟;不過,我們也已經在這個人群中,傳布佛陀的教法。

所以「合抱之樹,始自毫芒;櫐櫐果實,盡在其中」!我們不要想說:「我這樣做叫做修行嗎?」是!跟你們說,一定是在修行!「大愛心中立宏願』,只 要你的心存著大愛;這種「大愛心中立宏願」,自然就是能夠「學中入道正向菩提」!所以我們大家自己要有信心。

在此道場裡,是真正在大道直、菩薩道中,所以大家安心修行,將我們這念心,剎那恆持。

恆持剎那--聽到馬上要知道這是道理,我們要趕快恆持起來。那發一念心呢?我們要繼續堅定道心!這叫做「恆持剎那」。

剎那恆持,希望大家時時多用心!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846941